刘云峰;赵卉;刘红艳;杨进
采用单纯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差速贴壁法纯化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基本形态特征,台盼蓝染色检测成活率,肌钙蛋白玉、α-横纹肌肌动蛋白抗体鉴定心肌细胞。结果显示培养24 h后心肌细胞大部分已贴壁,并出现自发搏动现象,48 h后逐渐伸出伪足相互接触交织成网,72 h后逐渐形成细胞簇并出现同步搏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成活率达90%以上;肌钙蛋白玉及α-横纹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心肌细胞纯度达98%以上。
作者:姬婷婷;徐岩;张建华;赵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4( MMP-14)和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EMMPR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 O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技术对43例手术切除的OSCC组织及11例口腔正常组织( NOT)中的MMP-14及 EMMPRIN mRNA 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MMP-14及 EMMPRIN mRNA 在 OSCC 组中的表达均高于NOT组(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两者的表达均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相关性分析显示MMP-14及EMMPRIN mRNA之间呈正相关( r=0.801,P<0.01)。结论 MMP-14和EMMPRIN基因的异常表达与OSC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MMP-14和EMMPRIN mRNA的表达状况可以为评价OSCC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作者:陶冶;张令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及其不同提取物对刀豆蛋白A ( ConA)致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时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虫粉混悬(100、200 mg/kg)组、醇提取(100、200 mg/kg)组、水提取(100 mg、200 mg/kg)组、醇水双体取(100、200 mg/kg)组、联苯双酯200 mg/kg组。给予小鼠美洲大蠊原虫粉及其不同提取物灌胃10 d后,采用尾静脉注射ConA 20 mg/kg制备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8 h后称取小鼠体重,眼球取血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活性;处死小鼠取出肝脏和脾脏称重,计算肝脾指数;制备肝脏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丙二醛( MDA )、谷胱甘肽( GSH)活性和HE染色下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均有降低ConA致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肝脾指数(P<0.01,P<0.05);降低血清中ALT、AST活性(P<0.01,P <0.05)和肝脏组织中 MDA 的活性(P <0.01,P<0.05);升高肝脏组织中的SOD、GSH的活性(P<0.01,P<0.05);减轻小鼠肝脏病理损伤。结论美洲大蠊及其提取物对ConA引起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美洲大蠊及其提取物存在药效差别,虫粉混悬组及水提取组作用优于其醇提取组和醇水双提取组。
作者:张鹏;王佳佳;方海明;程启闰;章礼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钠通道亚型Nav1.3的表达与炎性疼痛之间的关系。方法大肠杆菌内毒素( LPS)诱导大鼠牙髓炎后,在伤后1、3、5d处死。取正常大鼠及牙髓炎大鼠牙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av1.3在牙髓炎牙髓组织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av1.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大鼠牙髓组织相比,诱导牙髓炎后的大鼠牙髓的成牙本质细胞层中Nav1.3表达显著增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实验1、3、5d组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2631依0.0609、0.3628依0.0610、0.5249依0.1815、0.6354依0.216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实验1、3、5 d组的Nav1.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20依0.041、0.551依0.038、0.983依0.027、1.142依0.019,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牙髓炎所致的炎性疼痛可导致Nav1.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这可能是炎性疼痛发生时神经元细胞膜上钠通道功能异常的分子学基础之一。
作者:朱凌;胡媛平;许乐;阳宏林;蒋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肺血栓栓塞症( PTE)患者临床特征,并比较不同年龄段PT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42例PTE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24例和非老年组(<60岁)18例,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物理检查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TE患者常见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依次是高血压病、长期卧床或制动、近期手术、既往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史,常见症状、体征分别为胸闷、呼吸急促。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多,胸痛、咯血及典型三联征比例低,D-二聚体水平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TE患者常累及血管为左下叶肺动脉、右下叶肺动脉,老年组与非老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PTE患者基础疾病多、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易漏诊、误诊;非老年患者因缺乏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临床首诊易忽视,临床诊断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刘云峰;赵卉;刘红艳;杨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及其上清液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AA)的预防作用。方法培养扩增SD大鼠骨髓MSCs,收集MSCs及其上清液。将健康雄性SD大鼠右后足跖皮内一次性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 ml/只造模。造模后行MSCs及其上清液干预。造模前1 d、造模后7、14、21、28 d测量大鼠体重和后足爪体积,同时观察大鼠生存状况。干预后第28天,行四肢关节X线片及病理检查。结果 MSCs干预组和上清液干预组大鼠,原发性炎症和继发病变均不明显,关节X线片和病理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体重和足爪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SCs及其上清液可有效干预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AA的进展。
作者:许键炜;何志旭;申长清;赵芳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菌脂多糖( LPS)对Toll样受体2和4(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及其在α-干扰素(IFN-α)抗病毒效应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以1000 IU/ml IFN-α和5 mg/L LPS单独及联合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后,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析作用前后细胞表面TLR2、TLR4和 IFN-α JAK-STAT 途径分子 STAT1、STAT2、IRF9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IFN-α诱导的 MyD88、MxA、2忆-5忆寡腺苷合成酶(2忆-5忆OAS)、双链RNA依赖性蛋白激酶( PKR)抗病毒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IFN-α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后, TLR2、TLR4和STAT1、STAT2、IRF9信号分子及MyD88、抗黏病毒A蛋白( MxA)、2忆-5忆寡腺苷合成酶(2忆-5忆OAS)、PKR抗病毒蛋白的表达上升,而单独LPS处理细胞24 h后,除TLR2、TLR4 mRNA显著升高外( P<0.05),其他分子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联合处理组较IFN-α处理组除MyD88和MxA mRNA水平无显著变化,其他分子的表达均显著升高( P<0.0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IFN-α处理组相比,联合处理组STAT1、STAT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MyD88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 LPS可能通过上调细胞表面TLR2、TLR4的表达而发挥增强IFN-α诱导的抗病毒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参与IFN-α抗病毒效应。
作者:王爱华;管世鹤;杨凯;潘颖;孙蓓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构建针对视神经病变诱导基因( OPTN)的shRNA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 HEK293FT 细胞,实现对OPTN基因表达的抑制,为进一步研究OPTN蛋白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Origene中OPTN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能转录 shRNA 的双链 DNA 序列,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RFP-C-RS中,构建重组载体 pRFP-C-RS-shOPTN。经鉴定正确后转染HEK293FT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hRNA转染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OPTN蛋白表达,检测其干扰效率;沙门菌感染实验检测沙门菌在细胞内的增殖,进一步检测OPTN蛋白干扰后对OPTN蛋白作为自噬受体功能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针对 OPTN 基因的 shRNA 表达载体,转入HEK293FT 细胞72 h 之后,pRFP-C-RS-shOPTN 表达增强, OPTN蛋白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内的沙门菌感染实验证明OPTN蛋白可以显著抑制沙门菌的增殖。结论靶向OPTN基因的特异性shRNA转染HEK293FT细胞后可抑制OPTN蛋白表达效率达80%以上,可用于OPTN调控自噬的进一步研究,同时自噬调节蛋白OPTN可以显著抑制沙门菌在细胞内的增殖。
作者:顾彧;范礼斌;刘晓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检测Her-2/neu、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和瘦素( Leptin)在胃癌血清和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ELISA和免疫组化( IHC)法检测胃癌血清和组织中 Her-2/neu、MMP-2和Leptin表达情况。结果 Her-2/neu、MMP-2、Leptin在胃癌血清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正常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P<0.05);Her-2/neu、MMP-2、Leptin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 P<0.05)。 Her-2/neu、MMP-2、Leptin在胃癌血清和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具有一致性。 Her-2/neu、MMP-2和 Leptin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 分期显著相关( 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和肿瘤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 Her-2/neu在血清中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 TNM 分期呈显著正相关( P <0.05);MMP-2在血清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05);Leptin在血清中表达与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er-2/neu、MMP-2和 Leptin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促进作用,针对 Her-2/neu、MMP-2和 Leptin 的检测可用于临床诊断,指导靶向治疗,并为临床预后提供科学合理参考。
作者:葛尔树;刘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极外侧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上血管神经复合体的解剖学特点。方法利用10具福尔马林固定、血管灌注的成人尸头标本,模拟极外侧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应用显微镜及神经内镜对上血管神经复合体进行解剖、观察。结果极外侧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可清晰的显露三叉神经根与岩上静脉、小脑上动脉的解剖关系,小脑上动脉是三叉神经受压的主要责任血管。神经内镜的运用弥补了显微镜下对三叉神经上内侧、脑干腹侧暴露的不足。结论极外侧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可充分显露上血管神经复合体及其毗邻关系,适用于桥小脑角区上部病变的手术治疗。
作者:陈伟;程宏伟;冯春国;李长元;单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血脂和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病史在5年以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西格列汀( A)组、二甲双胍( B)组、二甲双胍+西格列汀( C)组。服药前和服药后12周分别检测患者体重、身高、空腹血糖( FBG )、空腹胰岛素( FINS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计算其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淤各组用药前比较,FBG、HbA1c、BMI、TG、TCH、LDL-C、SBP、DBP 均下降(P<0.05)。 C组HOMA-IR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用药后,A 组与 C 组及 B 组与 C 组FBG、HbA1c、TG、TCH、LDL-C、SBP、D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及A组与C组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3组HOMA-I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对降低血糖、调节血脂、控制血压、减轻胰岛素抵抗均有作用。二者联合用药后其降糖、调脂、降压、减轻胰岛素抵抗作用较单独用药效果更好。
作者:吕珊珊;潘天荣;钟兴;杜益君;王秀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型全反式维甲酸( ATRA)衍生物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 ATPR )的在体肠吸收特性。方法建立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的ATPR、ATRA的浓度,分别计算100、250、500、1000 mg/L ATPR在空肠及ATPR、ATRA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 Ka )和有效渗透系数( Pef )。结果随着ATPR浓度的增加,其Ka、Pef值分别为(6.77依1.84)×10-3、(14.85依3.46)×10-3、(12.48依3.15)×10-3、(3.03依0.73)×10-3/s 和(0.61依0.17)×10-3、(1.41依0.25)×10-3、(1.23依0.30)×10-3、(0.29依0.07)×10-3 cm/s,均先增加后减小,存在高浓度饱和现象。灌流液在各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Ka 和Pef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且与ATRA在4个肠段的Ka 和Pef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TPR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机制可能为主动转运或易化扩散,且在全肠段内无特定吸收窗。
作者:詹侠;陈飞虎;汤继辉;徐亚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穿刺腰硬联合麻醉( CSEA)在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中对产妇麻醉效果、麻醉操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肥胖产妇80例[体重指数( BMI )≥30], ASA 分级玉或域级,随机均分为两组, A组:侧卧位腰硬联合麻醉,腰麻液为0.5%盐酸罗哌卡因2.4 ml。 B组:坐位腰硬联合麻醉,腰麻液同A组。记录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麻醉平面、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脊麻后头痛以及术后脊神经刺激)。结果 B组麻醉效果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P<0.05),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A组( P<0.05)。结论两种体位腰硬联合麻醉在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麻醉中具有相同的麻醉效果,但坐位腰硬联合麻醉比侧卧位更易于穿刺操作,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作者:张庆梅;夏晓琼;查显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rs12273539基因多态性和2型糖尿病认知障碍( T2DM-CI)之间的关联。方法选择 T2DM-CI 患者92例,无认知障碍的 T2DM (T2DM-NCI)患者191例,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 )法检测 BDNF rs12273539基因多态性,SPSS 15.0及在线遗传软件SHEsi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总体样本和男性样本中,BDNF rs12273539 TT基因型在认知障碍病例组分布相对过多,可能是T2DM-CI的易感基因型,在女性样本中BDNF-rs12273539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在T2DM-CI组和T2DM-NCI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DNF-rs12273539可能是T2DM-CI的易感基因;BDNF-rs12273539基因多态性与T2DM-CI的关联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周东浩;张建丽;刘红艳;陈淑红;刘桂娟;单晓阳;周爱金;彭焱;房辉;张向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31例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明确诊断给予介入手术;1例切口妊娠处破裂急诊入院行介入治疗;另8例由于诊断错误在入院前均经过药流或清宫等处理而有活动性阴道流血入院。结果显示31例患者接受介入及其他治疗后,均未行子宫切除术并且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均有明显下降。其中24例行介入后清宫术;3例介入后手术行子宫瘢痕切除术;4例介入后药物保守治疗。表明介入治疗为治疗子宫瘢痕妊娠包括急诊瘢痕妊娠合并大出血的有效措施,它降低了子宫切除率。
作者:马艳;孙玉琴;刘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江苏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HIV)及艾滋病患者( AIDS)的新发感染状况,计算新发感染比例。方法对江苏省新报告的 HIV/AIDS 2145例,应用 BED HIV-1 IgG捕获酶免疫( BED-CEIA)法检出其中的新发感染者,按不同的感染途径和样本来源计算各感染途径和样本来源的HIV/AIDS 中新发感染的比例。结果新报告 HIV/AIDS中同性传播的新发感染比例为26.97%(260/964),异性传播为16.77%(162/966),注射毒品为19.85%(27/136);新报告HIV/AIDS中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专题调查及无偿献血人员检测的新发感染比例分别为30.98%(149/481)、28.57%(60/210)及36.63%(37/101),来源于术前检测、性病门诊、其他就诊者检测及其他羁押人员体检的新发感染比例分别为16.06%(44/274)、19.42%(27/139)、15.12%(75/496)及17.42%(23/132)。结论江苏省新报告HIV/AIDS中男男同性传播的新发感染比例高,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主动发现的手段以尽早发现HIV/AIDS,减少二代传播。
作者:胡海洋;刘晓燕;还锡萍;周莹;张之;徐晓琴;徐金水;邱涛;傅更锋;羊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及彩色多普勒参数在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将29例无食管静脉曲张的正常人设为对照组,60例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均分为中重度组及轻度组,3组分别接受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检查,采集肝内血流循环动态数据,获得时间-强度曲线( TIC曲线),得到以下定量参数:肝静脉减震指数( DI )、门静脉流速( PVV )、造影剂肝动脉到达时间( HAAT)、门静脉到达时间( PVAT )及肝静脉到达时间( HVAT),进而计算造影剂肝动脉门静脉间隔时间( PV-HA,即造影剂到达门静脉时间减去到达肝动脉时间)及肝静脉门静脉间隔时间( PV-HV,即造影剂到达门静脉时间减去到达肝静脉时间)。结果 PV-HV、PV-HA、PVV、DI在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72.63、14.97、6.71、13.74, P <0.01)。中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PV-HV、PV-HA、PVV、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轻度组比较,PV-HV、PV-HA、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P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PV-H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V-HV、DI及P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超声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诊断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具有重要价值,有望成为其无创诊断的新方法。
作者:崔亚云;王玲;张超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核黄素联合紫外光进行血小板病毒灭活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对血小板保存中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观察灭活后血小板体外各参数的变化。方法实验组:将人巨细胞病毒标准株( HCMV AD169)注入核黄素溶液,混匀后加入到单采血小板中,以一定辐照剂量的紫外光照射,检测照射前后病毒滴度和照射后不同时间细胞因子的变化,并观察体外血小板部分参数的变化。对照组:为相同来源新鲜单采血小板,同步检测其细胞因子的含量和血小板体外各参数。以植物凝集素( PHA)同步刺激两组血小板,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实验组经150μmol/L的核黄素结合辐照剂量为1500 mJ/cm2的紫外光(250<λ<350 nm)照射10 min 可有效灭活血小板中病毒;对照组细胞因子含量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实验组第3天和第5天的细胞因子含量相对于保存前(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同一保存时间对照组中细胞因子含量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悬液经过PHA同步刺激后:接受PHA刺激的对照组与未接受PHA刺激的对照组相比,细胞因子含量显著增加( P <0.05);而接受PHA刺激的实验组与未接受PHA刺激的实验组相比,细胞因子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核黄素结合紫外光照射可以有效灭活血小板中病毒,抑制血小板保存中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能力,而单采血小板体外诸参数和阴性对照比较无明显差异。
作者:钟涛;沈继龙;许伟;张循善;卞茂红;杨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构建含NLRC5蛋白功能区的cDNA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 pEGFP-C2-NLRC5,并检测其在肾成纤维细胞(COS-7)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法从人肝星状细胞(LX-2)中获得 NLRC5蛋白功能区的 cDNA 序列片段,用EcoR玉和BamH 玉双切酶将片段和载体pEGFP-C2双酶切后,酶切产物加入T4连接酶16益连接过夜,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NLRC5。将构建成功的pEGFP-C2-NLRC5重组质粒经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测序鉴定后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将其转染至COS-7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 Western blot法鉴定融合蛋白表达。结果阳性克隆经双酶切法鉴定可见NLRC5基因片段。转染重组质粒后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而且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Western blot法也可检测到在74 ku处有一明显条带,其大小符合EGFP-NLRC5表达的蛋白( NLRC5蛋白大小约为47 ku,EGFP蛋白大小约为27 ku),表明融合蛋白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成功表达。结论成功构建pEG-FP-C2-NLRC5质粒, NLRC5蛋白可在 COS-7细胞中成功表达。
作者:徐涛;彭云云;李琳;黄成;张磊;金涌;吕雄文;李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 )是手术麻醉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是麻醉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麻醉可以导致或增加老年患者 POCD的发生风险,而且老年患者术后阿尔茨海默病( AD)的发生与麻醉的潜在关系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现主要从麻醉药物、麻醉方法等方面对麻醉与老年患者包括POCD与AD在内的术后认知功能改变的关系作一综述,为临床麻醉方案实施及POCD防治提供参考,减少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恢复。
作者:陈琛(综述);徐光红(审校);李元海(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