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滁菊总黄酮的镇痛作用及与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E2的关系

张蓓蓓;陈志武;罗胜勇;马征

关键词:滁菊总黄酮, 镇痛, 一氧化氮, 前列腺素E2
摘要:目的研究滁菊总黄酮( TFCC)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镇痛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温浴法、福尔马林法、热板法进行检测;血清和脑组织中一氧化氮( NO)和前列腺素E2( PGE2)含量分别采用Griess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灌胃给药TFCC 100、200 mg/kg可明显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数,降低小鼠福尔马林致痛作用第Ⅱ时相疼痛反应评分值,延长小鼠热板舔足反应潜伏期和热水缩尾反应潜伏期;小鼠侧脑室给药TFCC 5、10 mg/kg可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灌胃给药TFCC 100、200 mg/kg可明显提高小鼠血清和脑组织中NO含量,但可降低PGE2含量。结论 TFCC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可能与促进 NO 释放和抑制PGE2生成有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前牙区软组织自我修复效果的实验测量观察

    在犬的上颌前牙区(右上颌侧切牙、左上颌中切牙)制造残根模型,将牙冠磨至龈缘下约平齐牙槽嵴顶水平,避免磨损牙龈软组织,术后第1、3、4、5周观察其牙龈生长情况,测量龈乳头至邻牙牙尖顶的距离、龈乳头至邻牙牙尖顶的水平面的垂直距离、龈缘中点至邻牙牙尖顶的距离、龈缘中点至邻牙牙尖顶的水平面的垂直距离。利用SPSS软件对测量的实验数据进行线图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4周增生的软组织基本长满残根断面,术后第5周新生的软组织与正常牙龈在颜色、质地上基本一致,测量数据显示在观察周期内牙龈软组织增生的总体趋势是朝着增生方向发展。研究发现牙龈在无损伤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4周时残根周围的牙龈软组织可基本完成修复。

    作者:黄伟;张志宏;刘红红;鲍军燕;张敏;韩倩;何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小板黏附受体GPIb-IX-V介导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和病理性血栓形成中起关键作用。血小板黏附受体GPIb-IX-V复合物能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P-选择素、凝血酶等结合,在血小板血栓形成的起始阶段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磷脂酶C( PLC)、磷脂酶A2( PLA2)、14-3-3灼蛋白、细胞骨架等参与 GPIb-IX-V介导的信号通路,现就GPIb-IX-V复合物介导的信号通路作一综述。

    作者:胡萍(综述);谢如锋;王志成(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MIF、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人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标本80例作为实验组,另取80例相应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MIF、MMP-9的表达。结果[1]胃癌组织中MIF、MMP-9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MIF、MMP-9二者的阳性率分别为68.8%和67.5%,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32.5%和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MIF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 TNM 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 MMP-9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呈正相关( 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3] MIF与MMP-9的表达存在关联(χ2=9.154, P<0.01,r=0.338)。结论胃癌组织中MIF与MMP-9均呈阳性表达,且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在胃癌组织中不同程度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能指导胃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作者:包泱;常家聪;王道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LY294002靶向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干预K562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探讨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增殖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MTT法检测LY294002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10、20μmol/L LY294002作用K562细胞36 h,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 RT-PCR 法测定 LY294002对 K562细胞Skp2基因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Skp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LY294002能够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该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及时间依赖性( P <0.05)。 LY294002作用K562细胞36 h,随着浓度的增加,G0/G1期阻滞增强,S期细胞减少(P<0.05),Skp2的mRNA表达量减少,Skp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 LY294002能够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 G0/G1期阻滞,这可能是通过LY294002影响了Skp2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耿英华;武文娟;于北凯;夏瑞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滁菊总黄酮的镇痛作用及与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E2的关系

    目的研究滁菊总黄酮( TFCC)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镇痛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温浴法、福尔马林法、热板法进行检测;血清和脑组织中一氧化氮( NO)和前列腺素E2( PGE2)含量分别采用Griess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灌胃给药TFCC 100、200 mg/kg可明显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数,降低小鼠福尔马林致痛作用第Ⅱ时相疼痛反应评分值,延长小鼠热板舔足反应潜伏期和热水缩尾反应潜伏期;小鼠侧脑室给药TFCC 5、10 mg/kg可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灌胃给药TFCC 100、200 mg/kg可明显提高小鼠血清和脑组织中NO含量,但可降低PGE2含量。结论 TFCC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可能与促进 NO 释放和抑制PGE2生成有关。

    作者:张蓓蓓;陈志武;罗胜勇;马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撑开软骨移植在歪鼻畸形鼻中隔矫正中的应用

    对12例伴鼻中隔偏曲歪鼻畸形患者经开放入路行撑开软骨移植矫正鼻中隔偏曲、改善鼻通气。结果显示12例患者鼻中隔恢复正中,鼻通气显著改善。随访3个月~1年,未出现中隔穿孔、血肿、感染等并发症。

    作者:张倩倩;杜晓扬;水庆付;褚燕军;王明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肝癌患者血清miR-106 b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血清miR-106b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7例肝癌患者、31例正常人、22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其血清 miR-106b表达水平,并比较肝癌患者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06b用于肝癌诊断的价值。结果肝癌患者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慢性肝病组均显著升高( P<0.01);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脉管侵犯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 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06b 区分肝癌与正常人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868,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7.2%、74.2%,区别肝癌与肝硬化患者时AUC为0.791,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2.3%、77.3%。结论 miR-106b在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显著上调,是潜在的肝癌诊断及预后指标。

    作者:孟凡龙;荚卫东;许戈良;李建生;王伟;孙其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Livin、Caspase-9在十二指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十二指肠腺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结果显示十二指肠腺癌标本Livin和Caspase-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25.0%,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26.7%、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Livin的表达随着十二指肠腺癌病变化进展、程度的发展,阳性表达率增高,Caspase-9的表达随着十二指肠腺癌病理变程度的发展,阳性表达率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0.320)。十二指肠腺癌组织标本中 Livin 和 Caspase-9的表达呈负相关性。 Livin 和Caspase-9在十二指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会成为十二指肠腺癌的分子标志物或十二指肠腺癌治疗的新分子靶点。

    作者:倪文凯;于东风;刘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PGC-1α及脂质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共激活因子-1α( PGC-1α)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PGC-1α的表达与肝脏细胞脂肪堆积的关系。方法用20μg/ml油酸(油酸以0.5%DMSO溶解)诱导L-02细胞72 h,形成非酒精性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对照组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普通1640培养基。在模型组中分别添加含2.5、5、7.5 mmol/L终浓度的二甲双胍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 后收集细胞。采用 RT-PCR法检测L-02细胞PGC-1αmRNA的表达,采用三酰甘油( TG)酶法测定试剂盒(组织细胞)检测L-02细胞中TG的变化。结果当二甲双胍终浓度为7.5 mmol/L时,细胞内TG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甲双胍终浓度为7.5 mmol/L组与终浓度为2.5 mmol/L组比较,细胞内TG明显减少,而细胞内PGC-1α 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模型组比较,当二甲双胍终浓度为2.5、7.5 mmol/L时L-02细胞中PGC-1α 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02细胞中PGC-1α mRNA的表达与 TG 水平呈负相关性(r=-0.581,P<0.05)。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模型组L-02细胞线粒体损伤有所改善。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中PGC-1α的表达减少而二甲双胍可改善PGC-1α的表达水平,PGC-1α的表达和细胞内TG的水平呈负相关,由此得出增加PGC-1α的表达水平可减少脂肪在肝脏的堆积。

    作者:程靖;张宝;管石侠;侯丽丽;蒋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减速力临床变化及意义

    目的比较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 EH)患者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T2DM)患者的心率减速力(DC)的变化以及其与胰岛素抵抗( IR)的相关性。方法将64例老年EH患者根据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高血压合并糖耐量正常组(EH+NGT)28例、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组(EH+IGT)18例和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EH+T2DM)18例,再进行24 h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相应的分析软件对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组DC值变化、心率变异性的总标准差( SDNN)、左室射血分数( LVEF)以及代谢指标。结果 EH + T2DM 组 DC、SDNN明显低于 EH+IGT和 EH+NGT组( P <0.05, P <0.01),EH + T2DM 组 LVEF 明显低于 EH + NGT 组( P <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明显高于EH+IGT和EH+NGT组( P<0.01)。在EH+IGT和EH+T2DM组内,HOMA-IR与DC、LVEF、SDNN、FBG、2hPG呈负相关( r=-0.587,P<0.01;r=-0.266,P<0.05;r=-0.808,P<0.05;r=-0.306,P<0.05;r=-0.451,P<0.01),与胆固醇呈正相关(r=0.503, P<0.05)。结论在老年EH人群中,糖代谢紊乱影响DC,可能为IR加重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所致。

    作者:高敏;顾朋颖;陆闻生;潘爱军;冯克福;陈鸿武;吴学勤;郑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8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8( MMP-8)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实验组,30例同期接受单纯主动脉瓣置换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 ELISA 法、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等检测MMP-8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浆及升主动脉壁中的表达。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中MMP-8的表达[(106.51±28.27) ng/ml ]明显高于对照组[(25.65±12.9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升主动脉中层病变显著,炎性细胞浸润夹层边缘。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层变性、排列紊乱、破碎、崩解。其主动脉壁中层MMP-8大量表达。而对照组主动脉壁结构完整,弹性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8( MMP-8)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实验组,30例同期接受单纯主动脉瓣置换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 ELISA 法、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等检测MMP-8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浆及升主动脉壁中的表达。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中MMP-8的表达[(106.51±28.27) ng/ml ]明显高于对照组[(25.65±12.9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升主动脉中层病变显著,炎性细胞浸润夹层边缘。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层变性、排列紊乱、破碎、崩解。其主动脉壁中层MMP-8大量表达。而对照组主动脉壁结构完整,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排列紧密有序,无中层退行性变。 MMP-8在其主动脉中层仅少量表达或不表达。结论 MMP-8在病变的升主动脉中层内高表达,在正常的弹性纤维层低表达,提示其在主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作用。

    作者:王峦;严中亚;章庆春;宋晓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M1、T1( 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新疆维吾尔族80例COPD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GSTM1、GSTT1的基因型,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的关系;并与其他种族的基因型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COPD 组 GSTM1、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的频率( P =0.015,P=0.010); GSTM1和 GSTT1基因均为纯合缺失型的基因频率在COPD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以研究对象是否患COPD为因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协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GSTM1及GSTT1基因型),经调整年龄、性别和吸烟史后,发现 GSTM1和GSTT1基因单独纯合缺失型均是COPD的危险因素( OR=2.22,95%CI:1.16~4.25, P=0.016; OR=2.47,95% CI:1.23~4.97, P=0.011),GSTM1和GSTT1同时为纯合缺失型也是 COPD 的危险因素( OR =4.67,95% CI:1.65~13.14, P=0.004)。结论维吾尔族人群中GSTM1纯合缺失型和GSTT1纯合缺失型均与COPD易感性相关。

    作者:王妨娥;凌敏;白杰;苟安栓;钱建辉;赵宗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Aβ1-42寡聚体对AD大鼠大脑皮质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Aβ1-42寡聚体侧脑室灌注对大鼠大脑皮质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法筛选出逃避潜伏期少于60 s的60只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组、PBS 对照组、Aβ1-42纤维组、Aβ1-42寡聚体组。右侧脑室注射Aβ1-42纤维体或Aβ1-42寡聚体复制阿尔茨海默病( AD)模型;PBS对照组注射等量的PBS;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建立后第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用RT-PCR法检测大鼠皮质Bcl-2、Caspase-3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D大鼠皮质Bcl-2蛋白表达以及Caspase-3活性。结果造模后,与正常组和PBS对照组相比, Aβ1-42纤维组、Aβ1-42寡聚体组逃避潜伏期较造模前均延长(P<0.05),Aβ1-42寡聚体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长于 Aβ1-42纤维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Aβ1-42纤维组及Aβ1-42寡聚体组脑组织中Bcl-2表达均下调(P<0.05),Caspase-3表达均上调(P<0.05),以Aβ1-42寡聚体组较为显著。结论 Aβ1-42纤维、Aβ1-42寡聚体均可导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抑制大鼠皮质Bcl-2 mRNA表达,上调Caspase-3 mRNA表达,活化Caspase-3,其中,Aβ1-42寡聚体对Bcl-2 mRNA和Caspase-3 mRNA表达影响较大。

    作者:陈雪;孙婧霞;曹翠丽;蒋常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PCI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能否减轻经皮冠脉介入术( PCI)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减少对比剂致急性肾损伤( CI-AKI)的发生率。方法将128例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强化组(n=64)和对照组(n=64)。强化组术前12~24 h、术后第1天及第2天均口服80 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术前及术后口服20 mg阿托伐他汀。主要终点事件是CI-AKI的发生率,并观察患者术前24 h和术后24、48、72 h的血清肌酐( Scr)、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 eG-FR)、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强化组3.1%(n=2)的患者发生CI-AKI,对照组为4.7%(n=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术后两组间Scr、胱抑素C、eGFR、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和肌酸激酶( C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 d两组谷丙转氨酶( ALT)升高,强化组谷草转氨酶(AST)亦升高(P<0.05),但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结论 PCI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与常规剂量比较在减轻肾功能损伤和降低CI-AKI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刘月宾;程自平;赵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10~2012年某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目的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掌握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同一时间内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采取床旁及病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结果共调查3032例患者。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6.10%、5.30%、4.17%,感染率高的科室是 ICU (39.2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45.16%),侵袭性操作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2010~201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67.21%、64.77%、54.10%,治疗性用药微生物送检率分别为39.00%、46.99%、55.01%,医院感染主要分离菌为革兰阴性菌,占61.39%。结论通过近3年现患率调查发现,随着住院条件的改善、抗菌药物的严格管理以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加强,医院感染现患率呈现下降趋势,治疗性用药微生物送检率也逐年上升。

    作者:李金梅;王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FLAIR血管高信号征对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梗死形态的评估

    目的探讨FLAIR血管高信号征( FVH)对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梗死形态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共102例,均完成磁共振DWI、FLAIR序列,以及颈部或头颅 MRA。采用 Olindo 方法对FVH进行评分,并分为FVH<4(包括FVH=0)和FVH≥4两组;根据FVH的部位不同分为远端FVH和无远端FVH两组;分别比较各组间梗死形态的差异。结果102例患者中FVH<4者40例(39.2%),FVH≥4者62例(60.8%);两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血管闭塞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梗死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端FVH者常见穿动脉梗死及分水岭梗死,而无远端FVH者常见大面积梗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不同数量、不同部位 FVH对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梗死形态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卫;朱幼玲;朱双根;翟登月;张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T细胞亚群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丙型肝炎( CHC)患者丙型肝炎病毒( HCV)复制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69例CHC患者、20例正常健康者外周血中的T细胞亚群;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血清HCV RNA。结果[1] CHC患者CD4+T细胞百分率[(42.87±6.11)]及 CD4+/CD8+比值[(1.34±0.25)]明显低于正常健康者[(49.55±6.68)]和[(1.82±0.11)](P<0.01),而CD8+T细胞百分率[(32.78±5.48)]则高于正常健康者[(27.35±4.32)](P<0.01),CD3+T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随着HCV RNA复制载量的增加,CD8+ T细胞百分率逐渐增加,而CD4+ 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逐渐降低。结论 CHC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改变,可能是HCV感染慢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HCV RNA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导致T淋巴细胞应答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作者:殷先尧;郑美娟;徐元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安徽省汉族人群Miltenberger血型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安徽省Miltenberger血型的分布情况,为建立红细胞库奠定基础。方法随机采集安徽省血液中心2660例非血缘关系汉族无偿志愿献血者外周血样乙二胺四乙酸( EDTA)抗凝血标本,并提取DNA。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 PCR-SSP)方法对Miltenberger血型系统进行检测,并通过血清学及测序方法验证。结果2660例献血者中有24例PCR-SSP阳性,经血清学及测序确认均为 GP. Mur表型。结论在安徽省汉族人群中, GP. Mur 表型的频率为0.9%。目前还未发现Miltenberger血型系统的其他表型。

    作者:周娟;吕蓉;朱帮强;韩婷婷;刘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在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T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腮腺肿瘤患者CT平扫及增强图像。分析比较肿瘤的分布、形态、密度、边缘、囊变坏死、强化程度、颈部淋巴结肿大情况,并与终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病灶80个,其中良性59个,恶性21个。良性组:42个(71.2%)位于腮腺浅叶、形态规则、密度均匀,62.7%边缘清楚,57.6%呈轻中度强化,2例良性肿瘤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均炎性肿块。恶性组:12例(57.1%)位于腮腺深叶或跨深浅两叶,15例(71.4%)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81%边缘不清,71.4%增强后明显强化,9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两组肿瘤形态、边缘、密度、囊变坏死、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部位、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T可用于定性诊断大部分腮腺良恶性肿瘤。

    作者:余韵;颜雨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江苏省艾滋病患者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原因调查

    目的了解江苏省艾滋病患者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原因,并进一步扩大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覆盖面。方法调查江苏省截止2012年6月30日尚存活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而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调查日期为2012年7月1日~7月30日,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共调查544例患者,截止7月30日调查结束,其中188例已治疗,356例未治疗。356例患者未治疗的主要原因是药品还在申请中,其中有6例在调查时已死亡。符合治疗条件时的CD4+T 细胞水平越高,越不容易接受抗病毒治疗。结论江苏省应继续坚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早发现,缩短抗病毒药品供应周期,加强医师的培训。

    作者:邱涛;刘晓燕;丁萍;徐晓琴;郭宏雄;王小亮;傅更锋;还锡萍;羊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