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AK3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系中的表达与定位

李克娟;顾彧;刘晓颖;范礼斌

关键词:AK3, 细胞定位, 免疫荧光
摘要:目的 运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带FLAG标签的腺苷酸激酶3(AK3)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的定位和表达情况.方法 以人AK3全长的cDNA序列的菌液为模板,设计带有FLAG标签的引物,用PCR方法构建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K3-FLAG.运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定位与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pcDNA3.1-AK3-FLAG质粒;荧光定位试验表明AK3在COS7细胞的胞质中呈斑点状分布,细胞核中未见明显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表明AK3在HEK-293T细胞中能有效表达.结论 AK3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能够有效表达和定位,为进一步研究AK3和其他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蒙特卡洛模拟对分层整群抽样下样本轮换的评价

    目的 采用蒙特卡洛模拟(SAS编程)对分层整群抽样下样本轮换连续调查的方法和公式进行信度、效度和精度评价.方法 以嘉兴市中小学生肺活量的调查结果为模拟总体参数,各在抽样比为10%和40%时应用SAS编程进行分层整群抽样下样本轮换的蒙特卡洛模拟,分别模拟100个样本并按公式计算获得100个总体均数的95% CI,采用95% CI法比较模拟计算出的总体均值估计量与总体均数,以评价该调查方法及其公式的信度、效度.另外,分别在两种抽样比下模拟分层整群抽样下样本轮换连续调查和固定样本连续调查各100个样本并比较两种方法下100个样本均值的标准差,以评价抽样精度.结果 两种抽样比下模拟总体均数几乎均被包含在总体均值的95% CI(仅在10%的抽样比下有两次不包含);两种抽样比分层整群抽样下样本轮换连续调查的样本均值的标准差较固定样本的均值标准差小.结论 分层整群抽样下样本轮换的方法及其统计公式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精度,今后可应用于医学领域的连续性调查.

    作者:傅颖;高歌;刘升学;周云华;施佳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直肠癌MRI与病理分期对照及其与MVD值的关系

    回顾性分析28例直肠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结合高分辨率MRI(HR-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多序列MRI对患者进行T、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术后标本采用CD34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统计MRI分期与MVD的关系及表观弥散系数(ADC)与MVD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多序列MRI对直肠癌T分期总的正确率为85.7%(24/28),Kappa=0.805;N分期正确率为82.14% (23/28),Kappa=0.632.MRI T3-4期的MVD值(27.00 ±4.34)较T1-2期(20.47 ±3.60)高,N1-2期(26.35 ±4.06)较N0期(19.09±2.9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C与MVD呈负相关(r=-0.743,P<0.05).

    作者:张茜;刘影;王昌新;黄寒梅;陈柯;彭艳;朱志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腹腔镜卵巢肿瘤剥除术中不同的电凝止血方法对近期卵巢功能的影响

    回顾性分析70例行腹腔镜下单侧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止血方式分为3组:单极电凝组23例,双极电凝组24例,氩气刀组23例.结果显示双极电凝组、氩气刀组术后雌二醇(E2)、窦卵泡数(AFC)高于单极电凝组,同时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低于单极电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卵巢肿瘤剥除术中使用双极电凝、氩气刀可以较好地保护卵巢功能,氩气刀对于卵巢储备功能的保护更有优势.

    作者:凌琳;卫兵;王文艳;范懿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卵巢高反应临床结局及其卵母细胞超微结构分析

    目的 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中卵巢高反应对卵母细胞、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输卵管因素和(或)男方因素初次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单精子注射(IVF-ET/ICSI)周期治疗的326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不同分为卵巢高反应组(HCG日血清E2>3 000 pg/ml或获卵数>15个,n=146)和正常反应组(HCG日血清E2500~3 000 pg/ml或获卵数5~15个,n=180),分析两组间的MII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卵母细胞透明带、卵母细胞卵周隙、卵母细胞细胞器等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卵巢高反应组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和移植周期取消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反应组(P<0.05),MII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反应组(P<0.05).两组间卵裂率、流产率和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反应组的超微结构分析显示,部分卵母细胞胞质中出现大量异常线粒体.结论 卵巢高反应影响卵母细胞质量及胚胎发育潜能,终降低临床结局.

    作者:许慧丽;许波;施维;郑圣霞;刘雨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辅助全麻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DEX组,DEX组在麻醉诱导前20 min静脉泵注0.5 μg/kg DEX,维持为0.5μg/(kg·h),直到术毕前20 min,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术前(T0)、插管时(T1)、手术开始30 min(T2)、手术开始60min(T3)、停药时(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时(T6)、拔管后30 min(T7)、回病房时(T8)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中尿量、冲洗液量、静脉补液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和瑞芬太尼用量等,另外对T7、T8、回病房后2 h(T9)时段进行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同时观察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EX组术中和苏醒期MAP和HR有明显降低,血流动力学稳定(P<0.05,P<0.01),且在T1、T6时MAP、HR波动小,应激反应低.DEX组内比较,各时间点与T0比较,MAP、HR明显降低(P<0.05,P<0.01).两组在T7、T8、T9时段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术中尿量、冲洗液量、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以及麻醉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DEX组术后躁动、寒战、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P<0.01),但口干、嗜睡和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P<0.01).结论 DEX辅助全麻用于肩关节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确切的,且苏醒期不良反应少.

    作者:熊言顺;蔡铁良;张正迪;蔡英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脊髓水平TRPM8激活参与疼痛-瘙痒共病的研究

    目的 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对瘙痒神经信号转导的影响,探讨瞬时受体电位M8离子通道(TRPM8)在瘙痒-疼痛共病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一:将KM雄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6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SNI)、假手术组(Sham)、瘙痒组(CQ)、瘙痒溶媒组(NS)、疼痛瘙痒共病组(SQ)及空白对照组(CON);实验二:KM雄性小鼠16只,分为SQ+AMTB(SQ-A)组和SQ+ AMTB溶媒对照组(SQ-V).CON、SNI、Sham、SQ组在术前1d,术后1、3、5d测定术侧机械痛阈值(MWT)、冷痛阈值及热痛潜伏期(PWL),CON、CQ、NS、SQ组分别注射氯喹或生理盐水后观察搔抓发作潜伏期及发作次数;实验二:SNI模型建立第5天分别鞘注AMTB(SQ-A)及溶媒(SQ-V)前后测定疼痛行为学,注射氯喹和生理盐水后观察瘙痒行为学.结果 SNI组及SQ组在术后1d冷痛阈值及MWT降低,第5天仍在较低水平,而PWL仅在术后1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Q-A组较SQ-V组鞘注后冷痛阈值、MWT显著升高(P<0.05),两组PWL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Q组较NS组定向搔抓次数显著增多,搔抓潜伏期缩短(P<0.05),SQ组搔抓次数明显低于CQ组(P<0.05),但搔抓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Q-A组搔抓次数显著高于SQ-V组(P<0.05),但搔抓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瘙痒共病时疼痛能够抑制瘙痒神经信号传导,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引起的TRPM8受体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汤黎黎;陈家骅;鲁显福;刘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抑肽酶对全氟异丁烯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蛋白酶抑制剂抑肽酶对全氟异丁烯(PFIB)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PFIB诱导建立大鼠ALI动物模型.将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按体重排序,以体重为区组因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N组)、ALI组(I组)、5 mg/kg抑肽酶组(L组)、15 mg/kg抑肽酶组(M组)、30 mg/kg抑肽酶组(H组).PFIB吸入30min后,I组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抑肽酶治疗组则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5、15、30 mg,/kg)的抑肽酶溶液.24 h后收集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液,并测定各组的动脉血气值及肺湿/干质量比值,用BCA法测定支气管BALF总蛋白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量,并在光镜下进行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I组肺湿干重比、BALF总蛋白含量、IL-6、TNF-α水平较N组均明显升高(P<0.05).经抑肽酶治疗后,L组湿干重比、总蛋白含量水平与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水平有明显降低(P<0.05).H组湿干重比、总蛋白含量、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I组(P<0.05),与L组、M组比较也有明显降低(P<0.05).染毒后大鼠pH值及氧分压明显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经抑肽酶治疗后,pH值及氧分压有所提高,二氧化碳分压有所下降,以高剂量时改变明显.肺组织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抑肽酶能明显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以高剂量有效.结论 抑肽酶能通过抑制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释放来减轻大鼠ALI的肺部炎症反应.

    作者:王丽君;郝建;赵建;钱钧;李树雯;李鲁欢;吴海燕;杜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不同糖耐量状态下餐后血糖与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餐后2h血糖(2hPG)在不同糖耐量状态下与前列腺体积(PV)的相关性.方法 将84例老年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组(NGT) 23例、糖耐量异常组(IGT) 27例和2型糖尿病组(T2DM) 34例,比较组间各代谢指标及PV的差异.结果 PV在NGT组、IGT组及T2DM组中呈递增趋势(P<0.01);在BPH患者中,2hPG、三酰甘油(TG)为PV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结论 在不同糖耐量状态下,老年男性BPH患者的PV变化与2hPG密切相关,糖脂代谢参与BPH进展.

    作者:顾朋颖;肖峻;王卫东;黄涛;赵志宏;赵卫刚;郑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食管-空肠、食管-结肠端端吻合的临床应用

    回顾性分析67例空肠、结肠代食管消化道重建治疗食管胃双源癌、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残胃癌及胃体贲门癌的临床资料,总结食管-空肠、食管-结肠端端吻合方法,操作技巧及优点.全组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3例,2例治愈,1例自动出院.胸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一过性心律失常8例.吻合口无张力,术后消化道造影示吻合口通畅,无残端盲袋.

    作者:马冬春;魏大中;范军;徐世斌;李田;田界勇;王君;徐广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基于炎症反应的阿尔茨海默症基因通路研究

    目的 融合基因表达数据和蛋白质交互作用数据(PPI),同时考虑到炎症反应是阿尔茨海默症(AD)核心病理机制之一,构建基于炎症因子核因子-κB (NF-κB)的AD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方法 首先,使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显著基因提取;然后,使用整数线性规划方法(ILP)融合基因表达数据和PPI数据,构建信号传导通路.结果 得到以NF-κB为起点的预测通路,通路中包含6个已确定的AD致病基因,并探寻出与AD密切相关的T/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发现多个与炎症相关的基因.结论 证明炎症反应是AD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孔薇;张敬茂;牟晓阳;杨旸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缝隙连接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叶间动脉收缩增强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肾叶间动脉(RIA)的缝隙连接(GJ)在自发性高血压病中的变化.方法 应用压力肌动图技术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Wistar大鼠RIA对内皮非依赖血管收缩剂氯化钾(KCl)和苯肾上腺素(PE)的收缩反应的差异,以及应用GJ阻断剂后血管收缩反应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比较SHR及Wistar大鼠RIA连接蛋白45(Cx45)的表达差异.结果 ①KCl和PE诱导SHR RIA的收缩反应要强于Wistar大鼠,应用GJ阻断剂18β-甘草次酸(18β-GA)(100 μmol/L)干预后,KCl和PE引起的RIA血管的收缩明显降低,SHR较Wistar大鼠收缩降低幅度更为显著.②SHR大鼠RIA Cx45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SHR RIA收缩作用的增强可能是通过上调Cx45增强平滑肌细胞间GJ通讯引起的.

    作者:张雯;马克涛;刘卫东;王洋;李丽;司军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双源CT心肌灌注在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中的应用

    健康成年雄性滇南小耳猪12头,行经皮球囊堵闭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分组分别取仰卧位及侧卧位,于术前及术后6h行双源CT心肌灌注成像.结果显示:①双源CT心肌灌注成像能够清晰显示猪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及其主要分支,90.9%血管可用于诊断.②采取仰卧位动物模型显示节段76个,1级图像58个;侧卧位动物模型显示节段94个,1级图像85个.③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主要为心率及呼吸伪影.

    作者:宋巍;吕梁;李文佳;李治;王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氨基胍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对急性低压低氧的耐受性

    目的 观察氨基胍(AG)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在急性低压低氧(AHH)处理后的行为学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9只,分两部分进行实验,每个部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颅脑损伤(FPI)组、AHH组和AG预处理组.采用液压打击法制作大鼠TBI模型,模拟海拔5000 m,持续8h低压低氧处理.采用转棒和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观察,采用RT-PCR法检测Bcl-2及Bax的基因表达,生化法测血浆一氧化氮(NO)及抗氧化酶类水平,染色法检测脑细胞死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FPI组及AHH组转棒成绩及水迷宫潜伏期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其空间记忆和运动能力受损,而行为学检测结果提示AG预处理组大鼠空间记忆和运动能力有一定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HH组NO水平显著上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GSH)等抗氧化物下降(P<0.05),Bcl-2基因表达下降,Bax基因表达提高(P<0.05);而AG预处理组可逆转AHH造成的损伤效果.结论 AHH加重TBI大鼠学习记忆及运动能力的损害,AG对此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在于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抑制,并与上调Bcl-2基因的表达,调节抗氧化能力,抑制脑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毛燕;陶磊;张国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常见妇科肿瘤患者血清中唾液酸化糖蛋白标志物的筛选分析

    建立一个用于血清中唾液酸化蛋白通量化分析的策略,首先去除血清中高丰度的白蛋白和IgG蛋白,然后用黑接骨木凝集素(SNA)选择性地富集血清中的唾液酸化糖蛋白,通过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技术(iTRAQ)并结合纳升级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技术对蛋白进行分离鉴定.并将其应用于常见妇科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共鉴定到169个糖蛋白,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乳腺癌病例组共鉴定到11个差异表达蛋白,宫颈癌病例组共鉴定到8个差异表达蛋白,卵巢癌病例组共鉴定到19个差异蛋白.

    作者:肖超强;裴丽丽;何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兔肝VX2瘤射频消融后不同区带PCNA mRNA和VEGF表达

    目的 研究兔肝VX2瘤射频消融(RFA)后不同区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mR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观察其对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实验兔制成VX2肝移植肿瘤模型,分成RFA组(42只)及对照组(6只),分别于RFA后即刻、1d、2d、1周、2周、3周后处死,对肝移植肿瘤组织通过HE染色、Annexin V-FITC/PI标记、PCNA mRNA及VEGF检测来观察不同时期不同区带的肿瘤细胞凋亡及增殖.结果 对照组VX2肿瘤呈浸润性生长.RFA组术后中央消融区呈大片坏死,边界区见炎性反应细胞及残留癌细胞;RFA组术后中央消融区内即刻出现大量坏死细胞,以针道区为主,坏死百分率约(45.16±4.44)%;3周后针道区坏死率仍明显高于热凝固区及边界区(F=142.089,P=0.000),此时,各区带内肿瘤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下降,接近术前水平;针道区在1d后PCNA mRNA一直维持低表达水平;热凝固区在3周后PCNA mRNA表达恢复到术前对照水平(P=0.159);边界区的PCNA mRNA表达在2周时较1周时明显升高(P =0.000),但仍低于术前对照组(P=0.001),3周后边界区PCNA mRNA的表达则高于术前对照组(P =0.031);RFA后边界区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针道区及热凝固区(P<0.05).结论 RFA对针道细胞可以达到完全杀灭,但对于边界区的残留,RFA可能促进其复发及转移,仍需要进一步治疗.

    作者:唐文静;吕维富;王亚光;朱先海;杜丹丹;鲁东;周春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组织结构声学定量分析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纤维化诊断的研究

    采用4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45例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纤维化患者作为实验组,应用组织结构声学定量分析技术(ASQ)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两者红、蓝曲线各定量参数:Mode值、Average值、SD值及Ratio值.实验结果证实ASQ技术在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脏纤维化诊断方面有较高的精确度及敏感性.

    作者:靳松;郑慧;朱圣涛;帅秀芳;王迪;李晓金;万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硫代硫酸钠在大鼠血管钙化中的干预作用与机制

    目的 研究硫代硫酸钠(STS)在大鼠血管钙化中的干预作用与机制.方法 用含有750 mg/kg腺嘌呤的颗粒饲料喂养SD大鼠7周制备尿毒症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尿毒症组、STS组,每组各10只大鼠,包括5只雄鼠和5只雌鼠.用腺嘌呤饲料喂养大鼠7周以后,予大鼠STS每次0.5 g/kg腹腔注射,每周3次,持续5周,并于第12周处死动物.取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基质Gla蛋白(MGP)、胎球蛋白A(FA)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毒症组大鼠血浆SOD活性降低而MD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S组大鼠血浆SOD活性降低和MDA水平升高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大鼠血浆MGP、FA水平显著降低,STS组大鼠MGP、FA水平升高,与尿毒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S能够治疗并减轻尿毒症大鼠血管钙化的发生.STS可以通过提高尿毒症大鼠血浆MGP和FA水平,从而抑制血管钙化的发生,并且其具有抗氧化特性,能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这也可能是其预防钙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珣;任伟;汪鹏;王科;倪力军;方媛;潘卉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人AK3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系中的表达与定位

    目的 运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带FLAG标签的腺苷酸激酶3(AK3)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的定位和表达情况.方法 以人AK3全长的cDNA序列的菌液为模板,设计带有FLAG标签的引物,用PCR方法构建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K3-FLAG.运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定位与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pcDNA3.1-AK3-FLAG质粒;荧光定位试验表明AK3在COS7细胞的胞质中呈斑点状分布,细胞核中未见明显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表明AK3在HEK-293T细胞中能有效表达.结论 AK3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能够有效表达和定位,为进一步研究AK3和其他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克娟;顾彧;刘晓颖;范礼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人肺上皮细胞诱导氧化应激对TLR7基因及其下游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人肺上皮细胞(A549细胞)引起的氧化应激对Toll样受体7(TLR7)活化及其主要信号分子的作用,探讨其所介导的抗炎作用和可能的调控机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RSV感染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RSV体外感染A549细胞为感染组,以抗氧化剂BHA进行预处理作为抗氧化剂组,于感染后的4、8、12、24h收集细胞,以未感染细胞作为正常组.①化学法检测活性氧指标·OH含量的变化;②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的变化;③用TRIzol提取细胞总RNA,通过半定量RT-PCR法检测TLR7、白介素(IL-6)的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④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的表达变化;⑤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①感染组里·OH的含量升高并呈时间依赖性,在抗氧化剂组,·OH的含量与感染组相比是降低的;②感染组各时间段NO含量升高并呈时间依赖性,抗氧化剂组的NO含量与感染组同一时间点相比降低;③感染组中不同时间点的TLR7基因转录水平表达上调,抗氧化剂组TLR7的表达虽有上调,表达量都比感染组同时间点下降;④感染组里IL-6的表达量与感染之间有时间依赖性关系,抗氧化剂组IL-6的表达虽有上调,但比感染组同时间点下降;⑤感染组随时间点的延长,细胞抑制率增加,抗氧化剂组的细胞抑制率与感染组相比下调明显.结论 RSV感染可诱导氧化应激的产生,在加入抗氧化剂BHA预处理后,可明显减轻TLR7及其下游主要信号分子的表达变化和细胞抑制率,表明RSV感染活化TLR7及引起细胞损伤可能是通过氧化应激途径来调节的.

    作者:朱童娜;吴璇;邱欢;于莉;黄升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N-乙酰半胱氨酸对模拟失重肺炎大鼠的保护性研究

    目的 探讨在模拟失重(微重力)状态下,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呼吸系统感染肺炎链球菌时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2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尾吊灌药注菌组(A组)、尾吊灌药未注菌组(B组)、尾吊未灌药注菌组(C组)、尾吊未灌药未注菌组(D组).从实验第1天开始A、B组灌胃给予NAC 300 mg/kg,C、D组予以等量无菌注射用水灌胃.第2天采用国际通用的持续尾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A、C组于第4天通过气管注入0.4 ml肺炎链球菌稀释液.B、D组注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尾吊7d后处死大鼠取材,测定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 b/c、中性粒细胞活性氧浓度、白介素-10 (IL-10)、白介素-6(IL-6)含量.病理切片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C组显微镜下明显可见肺泡大小不等,肺泡间隔增宽增厚,间质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可见大量泡沫细胞.A组也可见上述病理变化,但较C组减轻,D组次之,B组病变轻,炎症反应不明显.A、C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CD11b/c、中性粒细胞活性氧浓度、IL-10、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0.05).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能够减轻模拟失重状态下大鼠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炎症反应和肺组织破坏,其抗氧化应激作用可能对呼吸系统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王小辉;王萍;朱敏立;李月越;徐冰心;周金莲;易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