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TACE的综合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

王伟昱;侯昌龙;张行明;张正峰;肖景坤;鲁东;吕维富

关键词: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 化学消融, 放射性碘粒子
摘要: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射频消融、无水酒精或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原发性肝癌,其中45例(综合组)采用TACE联合射频消融、无水酒精或粒子植入等综合治疗,36例(单纯组)仅应用TACE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和1、2年的生存率.结果 综合组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和1、2年的生存率和单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以TACE为基础的微创综合治疗是治疗中晚期肝癌有效而安全的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游离唇黏膜在Snodgrass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体游离唇黏膜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在传统Snodgrass尿道成形术的基础上,采用自体游离唇黏膜镶嵌于尿道板中线切开沟处,再行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35例尿道下裂患者,并与同期开展的传统Snodgrass术式进行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比较分析.结果 唇黏膜尿道板镶嵌组35例中,9例术后发生尿瘘(25.7%),2例术后尿道狭窄(5.7%); 传统Snodgrass手术组35例中,11例术后发生尿瘘(31.4%),9例术后尿道狭窄(25.7%).镶嵌式唇黏膜尿道成形术比传统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尿道狭窄发生率低(P<0.05),尿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镶嵌式唇黏膜尿道成形术兼有传统Snodgrass手术和游离移植物尿道成形术的优点,能够减少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

    作者:程小宝;马成民;马克;陈红兵;张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01例儿童川崎病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住院确诊的101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川崎病患儿中男79例,女22例,比例为3.59:1;5岁以下儿童多见,占89.11%;发病全年散发,以3~4月份多.口唇潮红皲裂是仅次于发热的重要临床表现;卡斑红的临床发生率相对较高.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29.70%,心脏损伤不限于冠状动脉,还见于心肌、心内膜和心包;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有效率为91.09%.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应用IVIG对川崎病治疗及预防冠状动脉病变有重要意义.

    作者:夏珣;鹿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安徽省马鞍山市女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对安徽省马鞍山市20岁以上的女性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了解该地区女性尿失禁(FUI)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社区参加健康体检的20岁以上女性发放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调查表,由专业人员辅导填表.结果 20~29岁年龄组FUI患病率为10.34% (9/87),30~39岁患病率为22.43% (61/272),40~49岁患病率为31.05%(136/438),50~59岁患病率为27.47%(25/81),60~69岁患病率为36.00%(18/50),70岁以上患病率为56.00%(14/25).各年龄段FUI患病率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生育史、既往病史、生育方式、BMI均是FUI患病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该地区FUI患病率较高,与合并肥胖、高血压等因素相关,且与年龄、生育次数呈正相关.

    作者:包娟;徐伟;郑奇传;徐刚;储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人COX6B1在哺乳动物细胞株中转染表达与定位的初步研究

    目的 构建带FLAG标签的人野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COX6B1表达载体,转染至HEK 293T、COS7细胞观察COX6B1蛋白在细胞内表达与定位.方法 以含人COX6B1全长cDNA序列的质粒为模板,通过上游带有FLAG标签的引物,PCR方法扩增出COX6B1全长序列,然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pCDNA3.1-FLAG-COX6B1表达载体.将构建的质粒转染至HEK 293T细胞,提取总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至COS7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定位.结果 成功构建了pCDNA3.1-FLAG-COX6B1表达载体,其在HEK 293T细胞中能有效地表达;在COS7细胞中呈斑点状分布,且主要在胞质内分布,细胞核中未见其明显表达.结论 COX6B1在HEK 293T、COS7细胞中均有表达,且主要分布在胞质内,这为进一步了解COX6B1的功能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刘君;耿慧武;陈应炉;刘晓颖;范礼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337例痰涂阳性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 了解痰涂阳性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早期发现痰涂阳性患者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方法 将337 例涂阳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结果 肺结核病涂阳登记率为当年新发现肺结核患者的53.4 %(337/631);发病年龄以30~69岁为高发年龄段,占总涂阳病例的56.9%(236/337);职业分布中农民和民工占总涂阳病例的85.4%(288/337);年龄分布中60岁以上的涂阳患者总涂阳病例35.3%(119/337);外来民工痰涂阳登记率(31.6/10万)低于本地人痰涂阳登记率(35.8/10万)和常住人口痰涂阳登记率(35.1/10万).结论 对痰涂阳性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有利于早期发现、治疗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进而有效降低结核病的感染率.

    作者:王中盛;王跃进;李镇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黄芪总苷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黄芪总苷(AST)对链脲霉素(STZ)诱导实验性糖尿病(DM)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以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STZ(10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DM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ST(30、60、120 mg/kg)组及四甲基哌啶(90 mg/kg)组.6周后检测各组小鼠体重、心脏指数、血糖浓度、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RT-PCR法观察心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糖、心脏指数明显升高,血清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心肌纤维紊乱,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心肌组织中TGF-β1和TGF-β1 mRNA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AST(30、60、120 mg/kg)组明显降低DM小鼠血糖、心脏指数;提高DM小鼠血清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改善心肌纤维、心肌细胞异常;降低心肌组织中TGF-β1的表达.结论 AST能抑制DM小鼠心肌纤维化病变以及心肌细胞凋亡,对DM小鼠心肌起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降低心肌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韩佳;李卫平;栾家杰;李维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炎症性肠病中S100A12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中S100A12水平及肠道组织标本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诊断和鉴别的诊断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IBD患者72例(UC患者53例,CD患者19例),已排除IBD的其他胃肠疾病的患者24例和15例健康人血清中S100A12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人肠道标本的S100A12表达情况.结果 血清中S100A12水平检测:CD组高于UC组,分别为(3 781.39±721.09)ng/L和(3 362.40±596.24)ng/L;S100A12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性,UC组高于CD组.S100A12水平在UC组和CD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S100A12在IBD患者中表达阳性,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未见表达.结论 S100A12阳性有利于IBD的诊断.

    作者:郑海涵;吴正祥;杨枫;王巧民;张开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阴茎背侧翼状肉膜瓣双重覆盖联合尿道海绵体缝合技术在TIP术修复尿道下裂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阴茎背侧翼状肉膜瓣双重覆盖联合尿道海绵体缝合技术在尿道板纵切卷管法尿道成形(TIP)术修复尿道下裂中减少尿瘘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TIP术修复的尿道下裂病例126例.其中冠状沟型57例、阴茎体型 43例、阴茎阴囊型26例.分成3组,Ⅰ组(18例),新建尿道无肉膜瓣覆盖;Ⅱ组(32例)阴茎背侧翼状肉膜瓣双重覆新建尿道;Ⅲ组(76例)阴茎背侧翼状肉膜瓣联合尿道海绵体双重覆新建尿道.结果 术后Ⅰ、Ⅱ、Ⅲ组分别出现尿瘘3例(16.7%)、4例(12.5%)、2例(2.63%);Ⅱ、Ⅲ组分别出现阴茎扭转3例(9.37%)、5例(6.58%),Ⅲ组出现伤口裂开2例(2.63%);Ⅰ、Ⅱ、Ⅲ组分别出现尿道口狭窄1例(5.56%)、2例(6.25%)、5例(6.58%).Ⅰ、Ⅱ组尿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Ⅲ组和Ⅰ、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IP术修复尿道下裂,采用阴茎背侧翼状肉膜瓣双重覆盖联合尿道海绵体缝合技术是一种减少尿瘘发生的可靠方法,操作简便,易于实施.

    作者:范登信;蔡盈;曹永胜;潮敏;张殷;蒋加斌;李道龙;彭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蛋白尿慢性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Nephrin蛋白表达动态变化

    目的 检测蛋白尿多柔比星肾损伤大鼠足细胞相对数目及Nephrin的表达变化,探讨Nephrin表达变化在蛋白尿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模型组(n=20),应用多柔比星(4 mg/kg)尾静脉注射、一周末后重复的方法建立大鼠蛋白尿慢性肾纤维化模型,于第1次注射多柔比星后4、7、10、13周末收集标本,观察大鼠24 h尿蛋白、血生化指标等,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皮质中Nephrin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Wilm肿瘤蛋白1(WT1)表达.结果 ①第4周末开始,模型组大鼠蛋白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肾脏病理在第7周末时出现局灶肾小球硬化,第13周末肾小球呈明显硬化表现,第10周末见足细胞脱离基底膜.③肾皮质WTl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减少,但肾脏Nephrin蛋白表达4周末时较对照组增加(P<0.01),7周末后逐渐降低.结论 足细胞相对密度及相对数量的减少可能是蛋白尿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病程中Nephrin蛋白表达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疾病早期其表达增加可能是足细胞抵抗损伤的一种代偿反应.

    作者:钱光荣;焦宝珠;汪凤英;周琪;张伯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胃癌细胞株caveolin-1表达和定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及对胞膜蛋白caveolin-1表达和定位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5、10、25 μmol/L) ATRA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cavolin-1在细胞中的定位,Western blot检测caveolin-1的表达.结果 ATRA可明显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ATRA处理3 d后,SGC7901细胞caveolin-1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但caveolin-1在胞浆中的分布明显降低,胞膜上分布明显增加.结论 ATRA可明显抑制SGC7901的增殖,促进caveolin-1在细胞膜上定位.

    作者:施锐;张素梅;桂淑玉;周青;陈飞虎;汪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安徽汉族人群IL-1F10-3基因rs3811058位点单核甘酸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遗传易感性研究

    目的 了解IL-1F10-3基因rs381105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基因型筛查并进行基因组测序验证,检测15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155例正常对照基因型,并分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结果 IL-1F10-3基因rs3811058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安徽地区汉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遗传易感性可能与IL-1F10-3基因rs381105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无关.

    作者:张立;潘发明;曾臻;段振华;王笙;李建平;刘萍;李桂兴;徐胜前;徐建华;张天琛;邹延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不同强化技术在骨质疏松椎体钉道的力学研究

    目的 通过对火柴样骨条与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椎体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生物力学性能研究,为临床应用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技术提供另外一种选择及基础研究依据.方法 采用4具成人尸体腰椎,选择腰1~5共20个椎体作为实验标本,通过骨密度(BMD)测量确诊为骨质疏松,随机分成3组,A组:8个椎体75%骨水泥钉道强化;B组:8个椎体火柴样骨条强化;C组:4个椎体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作为对照.分别进行轴向拔出力实验和周期抗屈实验的力学测定.结果 3组大轴向拔出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期抗屈实验时耐受大负荷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骨水泥钉道强化和火柴样骨条强化都能够提高骨质疏松椎体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即刻强度;②即刻稳定力火柴样骨条强化较骨水泥强化作用稍差,但在临床应用中,尤其是在钉道破损骨水泥使用受限,或者需要维持持续强度的患者更具意义,可作为临床上一种有效的选择.

    作者:范海涛;申才良;董福龙;张建湘;巩陈;李勇;王以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过表达VEGF对垂体瘤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过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垂体瘤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用携带VEGF165基因的腺病毒质粒转染垂体瘤MMQ细胞,并建立稳定的过表达VEGF165的MMQ细胞株.制备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模型(CAM),观察过表达VEGF165 MMQ细胞的上清液对CAM血管生成的影响.分别接种过表达VEGF165 MMQ细胞、空载体细胞和正常MMQ细胞于裸鼠皮下并形成皮下移植瘤.CD31免疫荧光法检测过表达VEGF基因对裸鼠皮下MMQ细胞移植瘤微血管密度的影响.结果 大部分转染组细胞镜下呈现绿色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转染携带VEGF165基因的腺病毒质粒(Adv-GFP-VEGF165)的MMQ细胞中目的 基因能够有效表达.VEGF过表达能够诱导CAM局部血管生成,并显著增加MMQ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结论 VEGF在垂体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肖铮铮;江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Kupffer细胞在果糖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肝脏Kupffer细胞在果糖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取48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果糖组、三氯化钆(GdCl3)组和GdCl3+果糖组.对照组与GdCl3组小鼠均饮用自来水,GdCl3组同时给予GdCl3(10 mg/kg,ip)每周2次;果糖组与GdCl3+果糖组小鼠均饮用30%果糖水溶液,GdCl3+果糖组小鼠同时给予GdCl3(10 mg/kg,ip)每周2次.喂养10周后剖杀所有小鼠,取血清检测甘油三酯(TG)含量;取肝脏组织制备石蜡切片用于病理学检查,制备冰冻切片用于油红O染色;其它肝脏组织用于RT-PCR、Western blot和肝脏TG含量检测.结果 果糖组小鼠血清和肝脏TG含量显著升高,肝脏组织HE和油红O染色显示小鼠肝脏脂质沉积明显,而GdCl3干预明显降低果糖组小鼠肝脏TG含量,同时肝脏脂质沉积明显得到改善;果糖组小鼠肝脏核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明显激活,其靶基因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等TG合成相关酶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GdCl3干预明显抑制肝脏核蛋白SREBP-1c的激活及其靶基因上调.结论 果糖引起肝脏组织SREBP-1c激活导致肝细胞TG合成增加.肝脏Kupffer细胞激活在果糖诱导的小鼠肝脏SREBP-1c激活和脂质沉积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朱仁敏;张程;陈熙;张莹;徐德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无菌性炎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一种重要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分子,胞外HMGB1可通过激活其高亲和力受体-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RAGE)介导多种细胞损伤以及应激状态反应,参与某些急、慢性无菌炎症过程包括:急性肺损伤、关节炎、慢性肾脏疾病、肠炎等.现就HMGB1-RAGE轴诱导无菌性炎症发生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张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黄精皂苷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黄精皂苷(SRP)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大鼠行为学以及血清中Zn、Cu、Mg、Mn 4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探讨SRP对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SRP(100、200、400 mg/kg·d)组.采用不同应激因子交替持续应激21 d,建立大鼠CUMS抑郁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清中Zn、Cu、Mg、Mn的含量.结果 ① 模型组大鼠出现了明显行为学的异常,SRP和氟西汀均可明显改善抑郁症大鼠的行为学指标;②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Zn、Mn、Mg含量明显降低,而Cu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RP组和氟西汀组大鼠血中Zn、Mn、Mg含量均有所升高,Cu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RP具有抗抑郁作用,调节机体中的微量元素水平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黄莺;徐维平;魏伟;徐婷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Centerpiece钢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探讨Centerpiece微型钢板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M)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结合Centerpiece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CM患者8例,男6例,女2例;手术减压范围:7例为C3-C7,1例为C3-C7.术中保留棘突及棘上韧带的完整性,予Centerpiece钢板支撑固定维持椎板的开门状态,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钢板植入顺利,未引起血管、神经损伤,钢板植入时间为8~15 min.末次随访CT显示内固定可靠,术后同节段椎管前后径增加35%±15%,8例患者开门轴侧均得到骨性愈合,未出现轴侧断裂及再关门现象.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满意,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1.38分提升为15.87分.1例患者出现轴性症状.结论 Centerpiece微型钢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应用安全、简便,能有效维持椎板于开门状态,利于神经功能恢复,短期疗效满意.

    作者:柯荣军;陈建民;刘方刚;曹华;徐正;王铮;孔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亲水性处理喷砂大颗粒酸蚀钛表面对成骨细胞黏附及铺展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亲水性处理喷砂大颗粒酸蚀(modSLA)钛表面对牙槽骨成骨细胞黏附及铺展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人牙槽骨成骨细胞分别接种于喷砂大颗粒酸蚀(SLA)和亲水性modSLA的钛片表面.在接种后1、3、6、12、24 h,利用细胞计数法测定两种钛片表面的细胞黏附率,使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测细胞骨架铺展情况并作荧光积分强度(IOD)定量检测,使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测定各时间点细胞形状因子.结果 细胞接种后1、3 h,modSLA组表面细胞黏附率高于SLA组(P<0.05),而6、12、24 h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1 h后,两组细胞形态呈圆形;接种3、6 h后两组细胞逐渐伸展,并形成丝状伪足与材料表面相连.细胞接种12 h后,与SLA相比,modSLA组表面细胞可以观察到较清晰的肌动蛋白结构、细胞铺展更充分.细胞接种3、6、12、24 h后 modSLA组IOD值显著高于 SLA组(P<0.05).随时间延长两种材料表面细胞的IOD值均显著增加(P<0.05).3、6、12 h mod SLA组细胞形状因子均值显著小于 S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两种材料表面细胞的形状因子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亲水性化学处理能显著促进人牙槽成骨细胞在SLA钛表面的黏附、铺展.

    作者:刘鑫;何家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棕榈酸致大鼠L6肌细胞胰岛素抵抗与JNK1活化的关系

    目的 建立棕榈酸(PA)诱导的大鼠L6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初步探讨其机制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1(JNK1)活化的关系.方法 不同浓度PA分别培养已分化的L6肌细胞2、4、8、12、24、36 h,用葡萄糖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组培养液中剩余葡萄糖浓度,观察不同浓度PA对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MTT法检测棕榈酸对L6细胞活性的影响.建立L6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Western blot检测正常组(NG组)和胰岛素抵抗组(IR组)的JNK1和p-JNK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0.4 mmol/L的PA孵育24~36 h与0.6、0.8 mmol/L的PA孵育8~24 h后细胞上清液葡萄糖浓度明显高于NG组(P<0.05),MTT结果显示0.8、1.0 mmol/L的PA作用24、36 h时对细胞的活性有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G组JNK1和p-JNK1的表达量较低,IR组JNK1和p-JNK1的表达量上升,其中p-JNK1表达量上升较JNK1明显,但与NG组比较,IR组的JNK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JNK1、p-JNK1/JNK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一定浓度和时间的PA刺激可导致大鼠L6成肌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其机制可能和JNK1的活化有一定关系.

    作者:杨宁宁;王佑民;陈冬;陈明卫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肠道病毒71型六安地区分离株VP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B细胞表位预测

    目的 对肠道病毒71型(EV71)VP1基因编码衣壳蛋白进行系统结构与功能预测,为制备EV71疫苗和诊断抗原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基于编号为1404-Luan(CHN)-08的EV71六安地区分离株VP1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应用ProtParam、SigalP、TMPRED、Sosui、SOPMA、Phyre、Bepipred等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信号肽、跨膜区、疏水性、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等性质和潜在的B细胞表位.结果 EV71六安地区分离株VP1基因编码蛋白没有信号肽,无跨膜区,是一个亲水性蛋白;VP1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β-片层为主,含有少量的α-螺旋,少见β-转角; VP1的三级结构中4~121氨基酸部分在蛋白表面形成一环状结构(VPl GH loop);EV71 VP1潜在的B细胞表位共有6个可能的抗原表位.其中,预测分值高的线性表位区域位于157~177位氨基酸残基.结论 成功预测了EV71六安地区分离株VP1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B细胞表位,为制备EV71基因工程疫苗和诊断抗原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俞海洋;陈伟;倪德群;常宏伟;王林定;汤仁树;陈灵芝;丁晓娟;陈敬贤;王明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