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春翔;秦豫青;唐晓磊
作者:田生科;李增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用RT-PCR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以了解亚甲蓝与可见光联合作用对HCV RNA的影响.结果,向含HCV血浆中加lμmol/L亚甲蓝,经可见光(30000 Lux)照射l 5 min或30 min,HCV RNA含量随照射时间延长而减少;仅加亚甲蓝不经光照者,与阳性对照者基本相同.说明仅甲亚蓝对HCV RNA基本无损伤作用,结合可见光照射时才可.
作者:郑岚;黄宇闻;莫琴;王迅;钱开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对我院各科室使用中紫外线灯的辐照度值进行了检测.检测时,将紫外线照度仪放在下方与灯管中心部位垂直1 m处.结果,辐照度值合格(≥70 μW/cm2)率为52.15%(97/186).其中,使用时间<500h的灯管,因质量低劣,合格率仅37.50%(36/96),低于使用500~999 h者(68.18%,30/44).
作者:刘冰;贾淑梅;李卉屏;张淑贞;郭明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解桂林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进行了细菌污染与紫外线灯辐照度值检测.结果,医院、卫生所、个体诊所紫外线灯辐照度值合格(≥70μW/cm2)率分别为88 1%(170/193)、77.2%(254/329)与67.5%(135/200),室内空气细菌总数超标率分别为43.8%(166/379)、82.5%(614/744)与86.8%(473/545),物体表面细菌总数超标率分别为26.2%(1 21/461)、31.7%(241/761)与42.4%(222/524),医护人员手细菌总数超标率分别为24.1%(95/394)、37.2%(194/522)与42.8%(172/402).说明桂林市不同规模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有差别.
作者:熊建伟;刘伟明;袁瑞德;汪志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范丽;郑宏山;许晶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2000年5~10月,对昌平区7所市(区)级和33所镇级医院、15所厂矿医务室的145名医务人员进行消毒与灭菌知识调查.调查内容为消毒与灭菌的基本概念,压力蒸汽灭菌器和紫外线灯的使用,化学消毒剂配制浓度等.制成统一试卷,抽选该天在岗部分医务人员当场笔试.
作者:安玉贵;段卫清;刘福文;段玉林;徐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王金凤;郑世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9年4~5月,对徐州市13所医疗单位室内空气用平板沉降5 min采样,检测Ⅱ类场所细菌总数≤200 cfu/m3,Ⅲ类场所者≤500 cfu/m3为合格;对医护人员手用棉拭涂抹采样,检测细菌总数≤5cfu/cm2为合格.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检测.结果,空气的合格率低(42.0%),压力蒸汽灭菌合格率亦较低(79.7%),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为96.0%(附表).
作者:丁韧 刊期: 2002年第01期
2000年3月,对安岳县县城288家大、中、小型餐馆的餐具进行了细菌污染检测.检测时,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在餐具内表面螺旋式涂抹采样,检测细菌总数与大肠菌群数.以细菌总数超标(≥50cfu/cm2)或大肠菌群数超标(≥30个/25 cm2)或检出致病菌为不合格.
作者:汪安;向曙光;王同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4 2000年,我们对蔡甸区287家饮食店的餐饮具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检测大肠杆菌时,向消毒后备用的碗、盘、杯、碟等内侧表面贴2张检测大肠菌群纸片(每张纸片面积25 cm2),贴30 s取下,放于无菌塑料袋内.置37℃培养16~18 h,纸片保持紫蓝色为大肠菌群阴性,纸片变黄并呈现红色斑点或片状红晕为阳性.检测致病菌时,用棉拭涂抹餐饮具内侧表面50 cm2采样,分别接种于SC、GN增菌液中.
作者:周永利;孙单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KX强化碱性戊二醛是含强化戊二醛、碳酸氢钠、亚硝酸钠等成分的复方消毒剂.为了解其杀灭微生物效果与腐蚀性,进行了载体定量杀菌试验、金属腐蚀试验.结果,以其含戊二醛20 000 mg/L原液对不锈钢片表面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作用3 h,含戊二醛800 mg/L稀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mm,杀灭率均为100%;以其原液作用20 mm,可将不锈钢片表面HBsAg抗原性破坏.小牛血清对其杀菌效果影响不明显.其原液对铝腐蚀速率为0.0092 mm/a,对不锈钢、铜、碳钢腐蚀速率均<0 0050mm/a.未加碳酸氢钠、亚硝酸钠的该液存放于54℃14 d,戊二醛含量下降率为2.5%.该剂为对金属腐蚀性较小、二元存放较稳定的消毒剂.
作者:唐耀清;徐燕;陈越英;潘慧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解临沂市托幼单位消毒工作质量,1997 2000年对托幼单位室内空气用平板沉降采样,对人员手与物体表面用棉拭涂抹采样,作细菌检测.结果,室内空气细菌总数超标(>500 cfu/m3)率为90.8%(367/404).人员手与物体表面以细菌总数≤10 cfu/cm2,并且不得检出致病菌与沙门菌为合格,在肥皂、流水洗手前、后合格率分别为15.6%和89.0%;以含有效氯500mg/L溶液消毒前、后,物体表面合格率分别为18.2%和90.6%.说明加强对消毒工作管理与落实消毒制度的重要.
作者:李淑霞;周良信;周晓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院采用碘伏(聚乙烯吡咯酮碘,有效碘含量5 000 mg/L)作外科术前洗手消毒已12年.2000年11月,对130名用碘伏作术前洗手者,在消毒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男性58人,女性72人;连续使用时间不足1年者占7.7%,1~3年者占10.8%,3~5年者占12.3%,5年以上者占69.2%.
作者:童德军;梁晓曼;邓艳辉;洪学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因检测出用于配制消毒液的蒸馏水细菌污染严重,1999年10月起加强了对蒸馏水的使用管理.具体措施为:①组织各科监控员学习有关知识;②蒸馏水现制现供应;③各科领取的蒸馏水,使用期不得超过一周;④重新装蒸馏水前,容器必须用含有效氯≥300 mg/L的消毒液浸泡2 h以上.
作者:赵清芳;曾英;曾琳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2000年6月,连续3次用3 M化学指示卡与3 M生物指示管,对压力蒸汽灭菌单层与多层医用乳胶手套的效果,进行了检测比较.检测时,在自然干燥的清洁乳胶手套内表面均匀涂上少许滑石粉,再将一双手套平整铺放在一个布制手套袋内,每双手套中放3 M化学指示卡1张与生物指示管一根,袋口用3 M化学胶带封严.
作者:任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解氯灭活HAV与HAV核酸变化的关系,采用大片段逐步步移RT-PCR技术对HAV核酸全序列进行扫描.结果,在25℃以10 mg/L有效氯作用30 min,可完全灭活HAV,而5 mg/L有效氯作用60 min则不能.在HAV核酸全序列中,各部分对氯的抗力不一,以5'NTR为敏感,用10mg/L有效氯作用30 min,检测其为阴性;其次为3'NTR,当10 mg/L有效氯作用60 min时,亦为阴性;结构区的某些片段对氯的抗力较强.以10 mg/L有效氯作用30 min,进一步缩小氯对HAV核酸作用敏感区间(即近5'NTR)的检测发现,病毒初的1~671 bp检测呈阴性,而669~1023 bp仍呈阳性.结果表明,氯灭活HAV与其核酸5'NTR的损伤一致,在充分了解氯对HAV作用机理的基础上,PCR可用于消毒效果的评价.
作者:辛忠涛;李君文;王新为;初广运;郑金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2000年对全州八县(市)31所县级以上医疗保健单位消毒工作质量进行了检测.其中,综合医院9所、中医院7所、妇幼保健院(所)9所、其他专科医疗单位(如肿瘤医院、精神病医院、血站等)6所.
作者:黄生权;梅华;覃章世;杨昌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解醋酸氯己定溶液在高温处理下的稳定性,进行了氯己定含量测定与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结果,与未经高温处理的醋酸氯己定溶液相比,经121℃压力蒸汽作用20 min、115℃压力蒸汽作用30min、100℃煮沸30 min,溶液中氯己定含量下降率分别为4.8%.0.4%与0.2%;含氯己定100mg/L溶液受热处理后与未受热处理者一样,对大肠杆菌作用1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念珠菌作用5 min,杀灭率均为100%.说明单一醋酸氯己定溶液在高温短时间处理下较稳定.
作者:石子伦;郭小珠;苏伟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解一种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杀菌效果与腐蚀性,进行了悬液定量杀菌试验与金属腐蚀试验.结果,以含二氧化氯150 mg/L溶液对悬液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作用1 5 min,对悬液中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以含二氧化氯15 mg/L与20 mg/L溶液作用8 min,杀灭率均为100%.未加酸活化的该剂于54℃放置14 d,二氧化氯含量下降率为6.3%.该剂含二氧化氯1 50 mg/L溶液对铜、铝、碳钢、不锈钢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0227,0.0153、0.0297、0.0123 mm/a.该剂为杀菌效果、稳定性较好,对金属有轻度腐蚀作用的消毒剂.
作者:汪春翔;秦豫青;唐晓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石本富;王红;范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