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曲肽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瘦素及功能性瘦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姚磊;张超;李方跃;鲁长文

关键词:奥曲肽, 肝纤维化, 瘦素, 瘦素受体
摘要:目的 探讨奥曲肽(OCT)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瘦素及功能性瘦素受体(OB-Rb)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OCT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开始后分别于第2、4、6周随机采集标本,测定血清肝功能、瘦素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瘦素及OB-Rb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OCT组大鼠血清肝功能下降,瘦素及TGF-β1水平增高,肝组织瘦素及OB-Rb表达增强,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表现明显;OCT组与模型组同时相比较,OCT组肝功能下降程度、瘦素及TGF-β1水平增高程度较小,病理改变较轻,肝组织瘦素及OB-Rb的表达水平较低.结论 OCT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其机制可能是OCT通过抑制瘦素及OB-Rb的表达而影响TGF-β1水平,进而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MANF减轻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神经损伤

    目的 观察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ANF)对6-OHDA引起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表达纯化人重组MANF蛋白;将6-OHDA立体定位注射至大鼠纹状体区,制备大鼠帕金森模型;将3个剂量(5、10、20 μg)纯化的MANF注射至模型大鼠纹状体区,腹腔注射司来吉兰作为阳性对照,纹状体直接注射PBS作为阴性对照;计数大鼠给药前后由阿扑吗啡诱导的由损伤侧向健侧不对称的旋转次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大鼠黑质、纹状体部位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结果 10 μg MANF组大鼠的旋转行为较PBS组明显减少,效果与司来吉兰组相近.MANF注射后对黑质部位TH阳性神经元数量和纹状体部位TH阳性神经纤维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恢复.结论 MANF能减轻6-OHDA引起的帕金森模型大鼠的神经损伤.

    作者:汪运红;沈玉君;冯利杰;王海萍;方圣云;沈玉先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奥曲肽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瘦素及功能性瘦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奥曲肽(OCT)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瘦素及功能性瘦素受体(OB-Rb)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OCT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开始后分别于第2、4、6周随机采集标本,测定血清肝功能、瘦素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瘦素及OB-Rb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OCT组大鼠血清肝功能下降,瘦素及TGF-β1水平增高,肝组织瘦素及OB-Rb表达增强,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表现明显;OCT组与模型组同时相比较,OCT组肝功能下降程度、瘦素及TGF-β1水平增高程度较小,病理改变较轻,肝组织瘦素及OB-Rb的表达水平较低.结论 OCT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其机制可能是OCT通过抑制瘦素及OB-Rb的表达而影响TGF-β1水平,进而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

    作者:姚磊;张超;李方跃;鲁长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小胰腺癌的CT强化方式与细胞分化的相关性分析

    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胰腺癌的CT资料及病理结果.小胰腺癌的CT强化方式与肿瘤的细胞分化程度有相关性,等密度强化的小胰腺癌在高分化的肿瘤中出现率高,低密度胰腺癌更多的出现在中、低分化肿瘤中.

    作者:张军;邓克学;方为;曹东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老年维吾尔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变化

    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老年维吾尔族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维吾尔族心衰住院患者130例,按射血分数(LVEF)值分为LVEF正常心衰组(HFNEF)66例和LVEF降低心衰组(HFREF)64例;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41例、Ⅲ级组47例、Ⅳ级组42例;对照组60例.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水平,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LVEF、左心室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比值(E/A).分析NT-proBNP在各组间水平变化及差异.结果 在LVEF分组中,与对照组相比,心衰各组hs-CRP与NT-proBNP均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LVEDD随着LVEF的减小有扩大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YHA心功能分级中,各组之间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级别增高,NT-proBNP水平也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与hs-CRP、LVEDD、LAD、E/A呈正相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老年维吾尔族患者的NT-proBNP的水平随着心衰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并能很好地反映左室功能.

    作者:程寅;冯媛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P-选择素和内皮素1的表达

    选择行血管腔内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PAD)患者20例,比较术前和术后1、6、24 h及2周患者静脉血浆P-选择素和内皮素1水平,患者术后的P-选择素和内皮素1水平明显升高.P-选择素和内皮素1水平在血管腔内治疗术后有一定程度的激活,术后监测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可能有重要价值.

    作者:江涛;余昌俊;陈智勇;余康敏;陈昌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机械通气对小鼠肺损伤的初步研究

    目的 建立小鼠机械通气肺损伤(VILI)模型,研究大潮气量、高浓度氧疗以及不同机械通气时间对VILI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9组,对小鼠进行机械通气,再对小鼠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和炎症因子水平;小鼠肺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后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及损伤程度.结果 大潮气量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炎症因子含量明显高于低潮气量组(P<0.05);高浓度氧疗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炎症因子含量明显高于低浓度氧疗组(P<0.05),并且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HE染色显示大潮气量机械通气4 h后,小鼠肺组织肺间隔明显增厚、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肺泡中出现渗出物,部分肺泡中出现红细胞的渗出等.结论 大潮气量、高浓度氧疗均产生了明显的VILI,主要表现为肺组织急性炎症反应、渗透性肺水肿、氧化应激反应.

    作者:武前枝;倪琛琛;张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左氧氟沙星三联7d方案和标准三联10d方案初次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三联7 d方案和标准三联10 d方案用于幽门螺杆菌(Hp)初次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共收集240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左氧氟沙星组(EAL组,n=120)和标准三联组(EAC组,n=120).EAL组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左氧氟沙星500 mg 1次/d,疗程7 d;EAC组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疗程10 d.治疗结束4周后,采用14C尿素呼气实验判断根除结果.结果 共有219例完成随访,按意向治疗(ITT)分析Hp根除率显示,EAL组为80.0%,EAC组为75.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符合方案(PP)分析Hp根除率,EAL组为88.9%,EAC组为82.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影响Hp根除疗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类型中消化性溃疡患者Hp根除率高于慢性胃炎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类型是Hp根除疗效的影响因素(OR=0.370,P=0.032).两组费用-效果比分别为302.40元和860.31元,EAL组远低于EAC组.结论 左氧氟沙星三联7 d疗法根除率较高、费用低、疗程短、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可以被推荐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初次治疗方案.

    作者:罗玲玲;张磊;许建明;胡咏梅;卢春燕;王志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芍药苷对人滑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部分机制

    目的 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与芍药苷(Pae)联合应用对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经知情同意,收集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正常滑膜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人滑膜细胞进行培养.取第3代人FLS,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0 μg/L)刺激,分别用rhTNFR:Fc(10 mg/L)、Pae(10-5 mol/L)及二者联合干预.MTT法检测人FLS的增殖反应,免疫组化法半定量分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RAF2)、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蛋白(TRADD)在FL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rhTNFR:Fc与Pae联合用药对FLS增殖的抑制作用优于rhTNFR:Fc和Pae单独给药组.rhTNFR:Fc、Pae及联合用药均能明显下调FLS 中TNFR1和TRAF2表达,上调TRADD表达;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用药能进一步上调TRADD表达,而对TNFR1和TRAF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rhTNFR:Fc和Pae联合用药对人FLS增殖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独给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RADD有关.

    作者:解国雄;吴华勋;陈镜宇;魏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两种药物性肝损伤诊断评分标准的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我国药物性肝损伤常用的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用国内新标准和Danan标准,对212例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进行重新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之间的差异及一致性.结果 212例病例中,按国内新标准初步诊断确诊112例(52.8%),疑似病例91例(42.9%),排除9例(4.2%);疑似病例进行RUCAM简化评分系统再评分:极有可能7例,很可能有关50例,可能有关32例,可能无关2例,分别占疑似病例的7.7%、54.9%、35.2%、2.2%;按Danan标准诊断:极有可能48例(22.6%),很可能有关113例(53.3%),可能有关41例(19.3%),可能无关0例,无关10例(4.7%).两种诊断标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致性一般,故仍有偏差存在,主要原因为国内新标准仅节选了部分RUCAM评分系统.结论 国内新标准较Danan标准简便易行且准确性较高,更适于我国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应用,但仍有需要改进之处.

    作者:董黛青;叶英;李家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应用基质细胞趋化特性构建新型钛种植体表面的研究

    用NaOH处理钛基材,获得多孔、负电荷的钛表面.然后吸附一层带正电荷的聚赖氨酸,再采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实现肝素-壳聚糖自组装涂层的制备,在钛表面构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趋化诱导界面.界面制备后的钛经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壳聚糖、肝素成功整合到钛表面,用ELISA检测SDF-1在不同的时间点释放量,4组样本在4个缓释时间点释放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可成功的将SDF-1构建在钛表面,而且SDF-1能够实现缓释.

    作者:陈国庆;李全利;颜雨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PTE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MG63中表达

    目的 构建PTE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PTEN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工具.方法 从人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TEN基因编码区,将其克隆入pEGFP-N1载体中.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酶切和DNA测序鉴定所构建的载体.脂质体包裹重组载体转染骨肉瘤MG63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的骨肉瘤MG63细胞中PTEN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 经过限制性酶切和测序鉴定得到重组子GFP-PTEN大小符合,序列与GenBank中人DNA的PTEN基因(NM_000314)完全一致.转染GFP-PTEN基因的骨肉瘤MG63细胞中PTEN基因mRNA和蛋白高水平表达.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PTE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徐生林;胡勇;金问森;王明明;王京;王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应用MicroCT骨组织微细解剖学分析

    取有效的解剖学信息,应用MicroCT测量骨微细解剖结构,探讨MicroCT测量的准确性.应用MicroCT(HMX-225 Actis 4,日本),成人牙列完整的颌骨标本40例,进行上下颌骨的解剖测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MicroCT与组织形态学结果之间的相关性.骨小梁、骨密度等几种MicroCT的观测指标,与骨形态学参数测量结果相似.MicroCT与组织形态学观测结果之间具有正相关性.

    作者:张迪;金东春;周聪;姜玲;张晓燕;黎卫星;金熙真;金光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睡眠剥夺大鼠腹外侧视前区腺苷水平的变化

    目的 研究睡眠剥夺大鼠促睡眠中枢腹外侧视前区(VLPO)内腺苷变化规律.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睡眠剥夺组.采用脑立体定位、微透析、多导睡眠描计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两组大鼠的睡眠剥夺前、睡眠剥夺期以及睡眠剥夺后恢复期VLPO内腺苷含量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组睡眠剥夺前觉醒(W)、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和快速眼动(REM)睡眠无明显变化;而在睡眠剥夺期W时间增加58.5%(P<0.01),NREM时间减少55.7%(P<0.01),REM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睡眠剥夺后恢复期W时间减少18.4%(P<0.05),NREM时间增加17.4%(P<0.05),REM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开始的2 h内睡眠剥夺组的VLPO内腺苷相对含量无显著变化.而随后的4 h VLPO内腺苷相对含量明显升高(P<0.05).睡眠剥夺后恢复期的3 h内睡眠剥夺组的VLPO 内腺苷相对含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腺苷在VLPO内参与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

    作者:江传玮;赵乐章;张瑾;尹豆;吴芳;王烈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及病理组织调节性T细胞(Treg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CD4+CD25+Foxp3+Tregs/CD4+T)的比率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相应患者病理组织中CD4+CD25+Foxp3+Tregs的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s/CD4+T细胞的比率分别为(7.46±0.85)%和(7.79±1.19)%,与对照组(6.65±0.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结直肠癌病理组织中CD4+CD25+Foxp3+Tregs的表达平均阳性细胞绝对数为(53.52±16.31)和(58.15±14.86),与癌旁组织(6.53±2.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及病理组织中Tregs的高表达可能具有肿瘤免疫的抑制作用,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吕承刚;李永翔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PLCL/纤维蛋白原静电纺丝膜片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目的 研究PLCL/纤维蛋白原混纺膜片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PLCL/纤维蛋白原纳米纤维膜片,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及水接触角分析仪进行表征.以种植在PLCL/纤维蛋白原膜片中的细胞作为实验组,以种植在聚苯乙烯培养板中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并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在两组中的黏附、增殖情况.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性,PLCL/纤维蛋白原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305±87) nm、水接触角为(70.21±2.13)°,与聚苯乙烯相比,其对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 PLCL/纤维蛋白原混纺膜片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血管组织工程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作者:金良;胡何节;方征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胚胎第3天形态与非整倍体的相关性研究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24枚冷冻胚胎以及38枚不适合移植的废弃胚胎的8种染色体(13、16、18、21、22、15、X和Y)分两轮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以分析胚胎形态学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随着胚胎碎片比例的增加,染色体正常胚胎的比例在下降.在8细胞胚胎和非8细胞胚胎组中,正常胚胎比例分别为44.4%和34.8%(P>0.05).卵裂球大小均匀的胚胎中,正常胚胎率为47.8%,高于卵裂球大小不均匀胚胎的正常胚胎率18%(P<0.05).根据现有胚胎形态学特征来评估胚胎染色体的情况,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郝燕;周平;章志国;曹云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真核表达质粒PIRESneo3/miR-194的构建及其在乳腺癌细胞MCF-7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含miR-194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建立miR-194稳定表达的MCF-7乳腺癌细胞株.方法 设计合成miR-194引物序列,PCR法从乳腺癌231细胞中扩增出目的片段,经双酶切后定向连入PIRESneo3载体,构建PIRESneo3/miR-194真核表达质粒,经酶切、测序检测其构建的正确性.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入MCF-7细胞,G418药物筛选出稳定转染的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稳定转染MCF-7细胞中miR-194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构建的PIRESneo3/miR-194质粒经酶切、测序等检验表明质粒构建成功,筛选获得稳定高表达miR-194的MCF-7乳腺癌细胞株.结论 成功构建了PIRESneo3/miR-194真核表达质粒以及稳定高表达miR-194的MCF-7细胞株.为进一步观察该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效应和以miR-194为靶点的乳腺癌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李佳;王本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因子与炎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脂肪细胞因子瘦素、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联素与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 选择GDM患者60例,正常糖耐量(NGT)孕妇44例,根据体重和身高计算晚孕期体重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BG)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酶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比色法测定游离脂肪酸(FFA)水平;ELISA法检测所有孕妇血清中脂联素和RBP4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瘦素、IL-6、TNF-α水平.将两组孕妇的各指标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与NGT组比较,GDM组的FPG、TG、TC、FFA、瘦素、IL-6、TNF-α、RBP4水平均明显升高,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存在显著的炎性激活及胰岛素抵抗;HOMA-IR、RBP4、瘦素与IL-6、TNF-α呈正相关;ISI、脂联素与IL-6、TNF-α呈负相关.结论 GDM患者由于过度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导致显著的炎性激活,可能是GDM中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利春;陈冠军;叶俊良;黄大雁;刘治春;孙玉秀;汪凌云;陈莉;鲁云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血糖漂移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糖漂移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摄片结果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比较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C肽的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72 h的动态血糖监测,观察两组间血糖波动指标的差异.后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DR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间患者的年龄、病程、平均血糖水平、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但平均血糖水平是否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尚不能确定(P=0.05).结论 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波动可加剧DR病变进展,应及早干预.

    作者:戴武;曹永红;叶军;章容;刘燕;汪运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大鼠出生后不同时期脾脏结构发育和浆细胞分化

    目的 观察大鼠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脾脏的结构变化和 CD138阳性的浆细胞分化.方法 选取不同发育时期(出生后1、2、3、4、6、8、10、12、22周 )大鼠的脾脏,并制备组织标本.分别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脾脏的结构发育及CD138、CD68的表达.结果 大鼠在出生后1~4周,脾脏的白髓和红髓发育不成熟,没有完整的白髓结构和血管结构,脾脏组织中无CD138阳性的浆细胞;大鼠在出生6周后,脾脏的白髓和红髓中出现血管样结构和少量的CD138阳性细胞;8周时白髓具有典型的结构特征,并有大量的CD138阳性细胞;大鼠出生后1周,脾脏组织中有大量的、散在分布的、呈分枝状的CD68阳性的细胞,而在出生6周后,巨噬细胞呈圆形或阿米巴状,细胞内CD68的表达量也明显增加.结论 浆细胞的分化滞后于巨噬细胞,出生早期机体主要以非特异性免疫为主.

    作者:周宬玥;冯利杰;沈玉君;黄大可;沈玉先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