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聚乙烯醇颗粒与海藻微酸钠微球栓塞犬髂内动脉的效果观察

秦昆鹏;尹宗生;王伟;王亚光;李叶天;潘伟

关键词:聚乙烯乙醇, 海藻, 微球体, 髂动脉, 栓塞, 治疗性, 失血, 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聚乙烯醇颗粒(PVA) 和海藻微酸钠微球(KMG)栓塞犬双侧髂内动脉血管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A组,5只犬)只进行术前插入导管,不注入栓塞剂;实验组用直径同为 560~710 μm PVA(B组)和KMG(C组)栓塞剂分别栓塞15只犬双侧髂内动脉,于第1、3、5天分别模拟骶骨肿瘤手术,计算术中出血量,观察手术间隔期间犬的并发症.结果 B、C组与A组比较,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第1、3天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犬相对B组犬生理活动情况较好,且分离骶骨时,相对于A、B两组术野清楚,完全分离用时少.结论 术前栓塞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且术前栓塞KMG较PVA能够更好地减少术中出血,对栓塞组织的影响较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动脉壁肌球蛋白轻链激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胰岛素是否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调控糖尿病模型大鼠动脉壁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的表达.方法 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糖尿病组、胰岛素治疗组,通过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心脏取血检测血清学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分析大鼠动脉壁MLCK的表达以及肌球蛋白轻链(MLC)、ERK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动脉壁中MLCK的表达处于较低水平,高脂对照组表达略有升高,而糖尿病组MLCK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高脂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造成的MLCK表达的升高(P<0.05);并且MLC、ERK的磷酸化水平与MLCK表达呈一致性.结论 糖尿病进程中可能通过ERK通路上调动脉壁MLCK的表达而导致血管损伤,而胰岛素治疗可以下调动脉壁MLCK的高表达.

    作者:高峻岭;杜勇;左莉;朱华庆;周青;桂淑玉;汪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家谱图在家庭咨询、心理治疗培训和督导中的应用

    家谱图是一种借助于一些简单的符号和线条来描述家庭各个成员以及成员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家谱图起源于系统式家庭治疗,随着其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成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精神科临床应用的有效工具.现对家谱图的种类及其在家庭咨询、职业咨询、心理治疗培训和督导、精神科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金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氟保护漆预防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目的 应用激光龋齿诊断仪(DD)检测牙釉质脱矿程度,评价氟保护漆预防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牙面粘结托槽后涂抹氟保护漆,以后每隔3个月再涂抹一次,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在矫治的第6、12个月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临床视诊和DD检测,观察牙釉质脱矿程度.结果 6个月后,实验组临床视诊的牙釉质脱矿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实验组DD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12个月后,实验组的牙釉质脱矿指数和DD值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氟保护漆对正畸治疗中的釉质脱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DD能提供更加可靠的检测指标,适合于固定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监测.

    作者:阳宏林;李炯;杨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pcDNA3.1/ASIC1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通过构建真核表达pcDNA3.1/ASIC1a质粒,转染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建立酸敏感通道在关节软骨细胞中过表达的模型,观察ASIC1a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方法 通过PCR扩增目的 基因ASIC1a,并用XbaⅠ和BamHⅠ进行双酶切,同时用这两种酶双酶切质粒pcDNA3.1,将其酶切产物按常规方法连接并转化入大肠杆菌,挑去菌落培养,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及测序,然后用Lipofectamine 2 000转染试剂盒将所构建质粒转染入关节软骨细胞,使用荧光定量PCR、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SIC1a mRNA和蛋白表达,以鉴定模型建立成功与否.结果 ① 通过对大鼠脑组织RNA的提取及逆转录,获得ASIC1a基因,并与载体连接,通过大肠杆菌培养,获得足够多的实验用转染质粒,经酶切鉴定包含目的 基因,且酶切条带准确清晰.② Lipofectamine 2 000细胞转染后,获得稳定阳性克隆细胞,通过对ASIC1a 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表明转染后细胞mRNA及蛋白量表达均相对上升.结论 成功构建了pcDNA3.1/ASIC1a重组表达载体,并用于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表达水平对关节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

    作者:王念;陈飞虎;江晟;荣超;胡伟;吴繁荣;沈际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风险与临床特征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营养风险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54例活动期UC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与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54例活动期UC住院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7.0% (20/54).存在营养风险的20例UC患者中,初发型2例,慢性复发型14例,慢性持续型3例,急性暴发型1例;活动度轻、中、重度分别为1、8、11例;病变范围中直乙状结肠炎2例、左半结肠炎4例、广泛结肠炎4例、全结肠炎10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风险与年龄、性别、肠外表现、并发症、内镜分级等无关.结论 通过NRS2002发现活动期UC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且营养风险与临床类型、活动度、病变范围等存在关联.

    作者:张爽;梅俏;许建明;陈茉莉;张丽萍;胡乃中;刘晓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宫颈癌放射治疗的现状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安全.放射治疗为宫颈癌治疗普遍运用的手段.世界范围内70%以上的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措施中包括放射治疗,但其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对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方法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吕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IM)血药浓度监测在指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法对153例正规服用IM治疗CML患者进行IM血浆浓度监测,分析血药浓度与患者一般特征及疗效的关系.结果 ①IM血药浓度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以及服用IM时间无相关性;②111例标准剂量IM治疗CML患者中有86例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在Q1、Q2~Q3和Q4组分别为18例(67.7%,18/27)、50例(87.7%,50/57)和18例(67.7%,18/2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获得CCyR的患者血浆谷浓度水平高于25例未获得CCyR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6例进行分子生物学评估的患者中,63例获得分子生物学缓解(MMR),IM血浆谷浓度水平高于未获得MMR的43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血药浓度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等一般特征无关,与临床疗效有一定关系.

    作者:朱凌燕;武琳琳;曾庆曙;杨明珍;夏瑞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660例早产儿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 660例住院早产儿中有197例发生252次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29.8%,以肺炎为主(30.95%).长期住院、留置胃管、机械通气、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早产儿医院感染率高,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侵袭性操作,提高喂养的耐受性,有助于减少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舒;王琍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DOG-1、PKC-θ、CD105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组织中DOG-1、蛋白激酶C(PKC)-θ的表达情况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OG-1、PKC-θ及CD105在86例GIST、30例非GIST间叶组织肿瘤及20例对照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计数MVD值,分析其与GIST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①86例GIST组织中CD117、DOG-1、PKC-θ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9%、93.0%、89.5%,其中DOG-1、PKC-θ在CD117阴性组的表达率分别为61.5%、69.2%,而在非GIST间叶组织肿瘤中DOG-1不表达,PKC-θ表达率为3.3%,对照胃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CD105标记的MVD值在GIST组织和对照胃组织分别为(6.23±1.72)、(3.56±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DOG-1与肿瘤的核分裂像、危险度分级呈负相关(P<0.05),PKC-θ与肿瘤的危险度分级呈正相关(P<0.05),MVD值与肿瘤的直径、核分裂像及危险度分级呈正相关(P<0.05),高MVD组与低MVD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9%、73.8%、45.7%和100%、93.1%、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OG-1、PKC-θ阳性组与阴性组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OG-1、PKC-θ是GIST敏感且特异性的诊断标记物,特别对于CD117阴性表达GIST有重要诊断意义.DOG-1、PKC-θ表达与GIST预后无关,CD105标记的MVD值与GIST预后有关.

    作者:陈立权;刘弋;吴强;葛尔树;姜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危害人类生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及过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侵袭等密切相关.EGFR突变是有前途的NSCLC靶向治疗分子机制之一,EGFR检测指导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靶向治疗成为靶向治疗成败的关键.本文就EGFR检测方法及其在NSCLC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王继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玉屏风汤中的3种主要成分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玉屏风汤中黄芪甲苷、白术内酯-Ⅰ和升麻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方法 采用Hedera ODS-2(2.0 mm×1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8:32),流速为0.2 ml/min;电喷雾电离(ESI+),选择性离子监测(SIM)质荷比为807.50、287.05、469.05的离子对,内标为替米沙坦.结果 3种成分含量的线性范围和相关系数分别为:黄芪甲苷0.015 62~0.5 μg/ml(r=0.999 7),白术内酯-Ⅰ0.005 859~0.187 5 μg/ml(r=0.999 7),升麻苷0.031 25~8 μg/ml(r=0.996 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47%、101.94%和103.70%,RSD分别为:2.47%、2.20%和1.64%.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HPLC-MS法方便、快捷、稳定,可同时测定玉屏风汤中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准确可靠,可为玉屏风汤体内药动学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郑世瑞;李俊;宋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共表达OPG与bFGF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以骨保护素(OPG)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为外源基因,构建双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结合胶原膜促进牙槽骨骨缺损修复,为牙周病治疗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方法 在6只犬下颌两侧的第3、4前磨牙根分叉造牙槽骨缺损,每只犬的一侧为实验组,另一侧为材料对照组或空白对照组.实验组:翻瓣造牙槽骨缺损,置胶原膜并滴加重组腺病毒,缝合龈瓣,局部注射腺病毒;材料对照组:翻瓣造牙槽骨缺损,置胶原膜,缝合龈瓣;空白对照组:翻瓣造牙槽骨缺损,直接缝合.手术后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骨缺损的再生情况.结果 术后6周,实验组骨缺损区有新骨形成,新生骨充满缺损区;材料对照组骨缺损区有新骨形成,新生骨钙化程度较低;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区基本没有新生骨形成,骨小梁稀疏,主要为疏松结缔组织.术后12周,实验组骨缺损区新生骨量明显增加,新生牙槽骨已充满根分叉区,骨小梁致密;材料对照组骨缺损区新生骨量明显增加,但未达到根分叉顶,骨缺损区有大量新生牙槽骨但未充满根分叉区;空白对照组结果与术后6周类似.结论 以OPG和bFGF为外源基因的双表达重组腺病毒可促进犬牙槽骨缺损的修复.

    作者:何世海;曹寅;陈乔尔;苏荣玉;李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44例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144例两次未通过听力筛查的婴幼儿听性脑干反应(ABR)基本特征,探讨其存在的导致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两次听力筛查均未通过的患儿,共144例(288耳),于我院行ABR测试,以了解婴幼儿听力障碍的情况,对听力障碍结果进行评估和确认,并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结果 144例中有93例(64.58%)后经ABR确诊有听力损失,其中轻度44例(30.56%),中度26例(18.06%),重度6例(4.17%),极重度17例(11.8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母亲羊水异常、胎膜早破为婴幼儿轻中度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 胎儿窘迫为婴幼儿重度和极重度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结论 母亲羊水异常、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为婴幼儿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应早期发现并得到相应的干预,减少对婴幼儿听力产生的负面影响.

    作者:朱伟;杨克林;余崇仙;吴开乐;童步升;段茂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状况研究

    目的 分析男男性行为人群淋球菌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同伴推动法对男男性行为人群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取禁尿2 h以上的首段尿液进行生殖道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结果 男男性行为人群中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4%、4.5%,混合感染0.2%.年龄、文化程度、近6个月与男性(或)异性性行为情况及性病史等因素与淋球菌感染之间无相关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低、近6个月多性伴、同性之间安全套使用率低和近1年出现过性病症状是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对男男性行为人群的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进行监测并对其进行行为干预.

    作者:陈旭;傅更锋;徐晓琴;胡海洋;闫红静;刘晓燕;王建军;徐根兴;羊海涛;还锡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合肥地区人巨细胞病毒先天性感染的基因型分析

    目的 了解合肥地区人巨细胞病毒(HCMV)先天性感染率,分析HCMV先天性感染病毒糖蛋白B(gB)基因型别.方法 采用巢式PCR检测160例新生儿脐血白细胞中的HCMV gB基因,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RsaⅠ和HinfⅠ分别对HCMV gB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进行DNA测序,构建进化树.结果 160例新生儿脐带血白细胞中有40例HCMV gB阳性基因;阳性基因均为gB2型,未见其他型别.结论 160例新生儿脐带血中,HCMV先天性感染率为25.0%,且基因型别均为gB2型,同时发现该基因型已有变异,提示该病毒流行株有较高频率株内基因重组发生.

    作者:丁婷婷;陈敬贤;王明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颈部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早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 收集无心血管疾病史及无明显胸闷心悸等临床表现的RA患者69例及正常对照76例,详细记录RA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心脏和颈动脉,检测颈动脉大内膜中层厚度(M-IMT)及室间隔厚度(IVS)等多项心功能指标.结果 RA患者颈部血管彩超和超声心动图异常率分别为52.2%(36/69)和78.3%(54/6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患者右室内径及IVS增大,左室后壁及M-IMT明显增加,EF及二尖瓣血流频谱的大血流速度比VE/VA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射血分数(EF)与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呈负相关;VE/VA值与病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呈负相关.RA轻、中、重度活动3组间M-IM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DAS28积分与R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RA患者早发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炎症因素及自身抗体在RA心血管病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唐茜;徐建华;赵晟;周玮君;姚寿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ApoE基因敲除小鼠海马神经元内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变化

    目的 观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 KO)对小鼠海马神经元内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可能联系.方法 10只正常C57BL/6J小鼠予普通饲料喂养作为对照(C)组,10只ApoE-KO的C57BL/6J小鼠予普通饲料喂养作为KO组,10只ApoE KO的C57BL/6J小鼠予高脂饲料喂养作为KO-HF组.小鼠成模后称重,取血检测血脂,取小鼠脑组织分别进行HE、免疫组化染色,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内Aβ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C组比较,KO组和KO-HF组体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KO组与KO-HF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结构在光镜下无明显区别;免疫组化染色可见KO组及KO-HF组小鼠海马神经元内有黄色颗粒样Aβ沉淀;与C组比较,KO组平均光密度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KO组比较,KO-HF组平均光密度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oE KO及高脂等因素会导致Aβ的沉积,与ApoE异常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有着密切联系.

    作者:张宁;倪普;徐凌凡;钱雅琴;汪涛;刘娟;周祎;桂丽;黄大可;汪渊;贾雪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聚乙烯醇颗粒与海藻微酸钠微球栓塞犬髂内动脉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聚乙烯醇颗粒(PVA) 和海藻微酸钠微球(KMG)栓塞犬双侧髂内动脉血管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A组,5只犬)只进行术前插入导管,不注入栓塞剂;实验组用直径同为 560~710 μm PVA(B组)和KMG(C组)栓塞剂分别栓塞15只犬双侧髂内动脉,于第1、3、5天分别模拟骶骨肿瘤手术,计算术中出血量,观察手术间隔期间犬的并发症.结果 B、C组与A组比较,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第1、3天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犬相对B组犬生理活动情况较好,且分离骶骨时,相对于A、B两组术野清楚,完全分离用时少.结论 术前栓塞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且术前栓塞KMG较PVA能够更好地减少术中出血,对栓塞组织的影响较小.

    作者:秦昆鹏;尹宗生;王伟;王亚光;李叶天;潘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迁移率族蛋白1对奥沙利铂诱导的SGC-7901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构建pDsRED2-HMGB1重组质粒,探讨转染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基因对奥沙利铂诱导的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MGB1 mRNA全编码序列,将PCR产物插入到pDsRED2-N1载体的Xho I和EcoR I位点,构建pDsRED2-HMGB1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法转染SGC-7901胃癌细胞,荧光显微镜检测HMGB1红色荧光融合蛋白表达.Western blot鉴定HMGB1蛋白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标记)分析HMGB1过表达对奥沙利铂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DsRED2-HMGB1,转染SGC-7901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内有HMGB1红色荧光融合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转染pDsRED2-HMGB1后SGC-7901细胞凋亡水平较转染pDsRED2-N1组下降22.4%.结论 HMGB1过表达可抑制奥沙利铂诱导的SGC-7901胃癌细胞凋亡.

    作者:沈磊;胡梅琮;吴亚欧;张梅;李群;桂丽;胡春松;张林杰;黄保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性别和年龄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目的 分析性别及年龄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 对50例健康成人(100耳)进行BAEP检测,线性回归分析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期与年龄、性别、左右耳的关系.结果 成人BAEP左右耳无差别,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Ⅲ-Ⅴ峰间期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Ⅲ、Ⅴ波潜伏期与性别有关(P<0.05),尤其是Ⅴ波潜伏期相关性较高.结论 性别及年龄是影响BAEP的两个主要生理因素,在应用BAEP时需考虑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作者:吕红娟;徐培坤;肖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