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蜕膜移植建立NOD-SCID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王群华;凌斌;赵卫东;祝怀平;陈纲;陈柯;胡闻;朱园园;陈敏

关键词:疾病模型, 动物, 蜕膜/移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蜕膜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移植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早孕期蜕膜组织种植于NOD-SCID鼠腹部皮下,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2、4、6、8周,取出其皮下移植物送病理检查,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其形态学、增殖活性方面有无改变.结果 16只小鼠均存活,有15只小鼠皮下病灶经HE染色可见明显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成功率为93.75%.腺上皮细胞角蛋白、ki67染色均阳性,基质细胞波形蛋白染色阳性,8周移植物中一些基质细胞减少区域的腺上皮细胞波形蛋白染色阳性.结论采用人蜕膜建立NOD-SCID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成功率高,模型形状显著且稳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从Hep-2细胞克隆hFGF-2 cDNA及序列分析

    目的从Hep-2细胞(人喉鳞癌细胞)克隆人的FGF-2 cDNA,用于下一步构建携带hFGF-2cDNA的非复制型腺病毒载体.方法设计和合成引物,提取Hep-2细胞的总mRNA,通过RT-PCR扩增出目的cDNA,然后将其重组到pGEM-T Easy载体中送测序分析.结果经基因测序分析表明,从 Hep-2细胞克隆的hFGF-2 基因序列与已报告的序列,除在ATG后的第24位碱基发生无意突变外(由G→A),其他序列则完全一致.结论从Hep-2细胞的总mRNA中成功克隆出hFGF-2的基因片段.

    作者:王帮河;何金生;汪春兰;赵宇;汪红俊;曹东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人蜕膜移植建立NOD-SCID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目的探讨采用蜕膜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移植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早孕期蜕膜组织种植于NOD-SCID鼠腹部皮下,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2、4、6、8周,取出其皮下移植物送病理检查,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其形态学、增殖活性方面有无改变.结果 16只小鼠均存活,有15只小鼠皮下病灶经HE染色可见明显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成功率为93.75%.腺上皮细胞角蛋白、ki67染色均阳性,基质细胞波形蛋白染色阳性,8周移植物中一些基质细胞减少区域的腺上皮细胞波形蛋白染色阳性.结论采用人蜕膜建立NOD-SCID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成功率高,模型形状显著且稳定.

    作者:王群华;凌斌;赵卫东;祝怀平;陈纲;陈柯;胡闻;朱园园;陈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脂蛋白(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g)和脂蛋白(a) [Lp(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意义.方法测定39例ACS患者和33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血CRP、Fig和Lp(a) 浓度,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同时检测冠心病其他常见危险因子并和CRP、Fig、Lp(a)一起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CS组血CRP和Fig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5);ACS组和SAP组血Lp(a) 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CRP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和Fig在AC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Lp(a)与ACS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泽平;王邦宁;刘敏;骆志刚;陈大年;曹海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亚硝酸钠小鼠记忆的影响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亚硝酸钠(NaNO2)小鼠记忆的影响.方法采用跳台实验观察EGB对跳台潜伏期(SDL)和跳台错误次数的影响;应用毛细管微量热沉法和毛细管微量法分别检测血液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红细胞压积(HCT)数值.结果 EGB 25、50、100 mg/kg可明显延长SDL,EGB 50、100 mg/kg组小鼠跳台错误次数明显减少.EGB 25、50、100 mg/kg均可明显恢复降低的Fib含量;EGB 50 mg/kg可明显升高NaNO2小鼠的HCT数值.结论 EGB对NaNO2造成的小鼠记忆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状态有关.

    作者:周兰兰;明亮;左从文;马传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头孢噻肟钠/头孢克洛序贯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

    抗生素序贯疗法[1]:是指在感染早期阶段胃肠道外给予2或3 d的抗生素,待临床征象改善和基本稳定后就将抗生素改为口服用药的疗法.笔者对62例小儿细菌性肺炎患儿实施了抗生素序贯疗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关系

    目的探讨浸润性导管癌(IDC)钼靶X线表现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上皮生长因子-2之间(c-erbB-2)的关系,评价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术前预测浸润性导管癌的ER、PR、c-erbB-2的表达的可行性.方法 35例乳腺钼靶和临床病理证实的浸润性导管癌,术后大体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断这些免疫因子的表达情况.把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中的恶性钙化、肿块边缘的毛刺与ER、PR及c-erB-2表达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35例导管癌中, 肿块伴毛刺者25例,有钙化者14例;ER阳性者21例,毛刺组ER阳性率与无毛刺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钙化组ER阳性率较有钙化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R表达阳性者23例,毛刺组PR阳性率较无毛刺组高,钙化组PR阳性率较无钙化组略高,无统计学意义; c-erbB-2表达阳性者25例,无毛刺组c-erbB-2阳性率较毛刺组高,无统计学意义.钙化组c-erbB-2阳性率与无钙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DC中毛刺性肿块与ER表达、钙化性肿块和c-erB-2、PR表达之间有相关性,钼靶X线征像可以粗略反映ER、PR及c-erB-2表达情况.

    作者:胡君梅;邹树兰;王薇薇;王光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屈趾肌腱吻合术后早期主动活动的形态学和生物力学

    目的研究屈趾肌腱吻合术后早期主动活动对其愈合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54只成年健康红宝鸡,其中3只6趾不做手术,用于正常鸡足屈趾深肌腱不抗阻力主动屈曲所需力的测定;51只双侧足的第三趾屈趾深肌腱切断后行改良Kessler法吻合,术后实验足不用任何固定,对照足予管型石膏固定.24只用于术后3、7、14、21 d的形态学观察,30只用于术后即刻和3、7、14、21 d的生物力学性能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在各个时间段,实验足肌腱愈合的形态学观察均优于对照足,实验足的抗断裂力均不差于对照足,实验足从术后即刻开始其抗断裂力均大于正常鸡足肌腱不抗阻力主动屈曲所需力.结论屈趾肌腱吻合术后进行早期主动活动是可行的,而且可以提高肌腱的愈合质量.

    作者:尹宗生;王姚斐;华兴一;汤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犬慢性快速右心室起搏构建心衰模型

    目的探讨犬快速右心室起搏构建心衰模型的方法学.方法采用快频率[(230±10)次/min]以VOO方式起搏犬右心室3周,构建实验性心衰模型,观察起搏前、后临床表现.同时应用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起搏前后心功能及心脏形态学变化.结果 5条犬经快速右心室起搏3周均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减少、体重减轻等临床表现,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证实左室射血分数由62.6±4.77降至44.4±2.88 (P<0.01).结论慢性快速右心室起搏是构建心衰模型的有效方法,成功地给犬安植快频率右心室起搏器并确保手术后3周以(230±10)次/min快频率起搏是模型构建成功的关键,选择理想的手术切口及佳的囊袋位置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尤为重要.

    作者:王邦宁;宋兵;陈大年;骆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16基因纯合性缺失、点突变及启动子甲基化变异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p16基因的失活机制.方法从29例患者外周血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PCR、PCR-SSCP、MSP分析方法,对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点突变及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变异进行分析.结果 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缺失率为27.6%(8/29),未见其点突变;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率为13.8%(4/29).结论 p16基因的失活和ALL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刘晓颖;汪惠园;周青;袁凌云;汪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体外皮肤移植模型与移植卵巢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类同变化

    目的探讨体外皮肤移植模型(VSEM)预测移植器官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方法供、受鼠配对后移植卵巢,同时将受鼠淋巴结与供鼠脾淋巴细胞悬液混合培养6~7 d,再加入受鼠耳皮继续培养,制成VSEM.将第12、30天受鼠的移植卵巢、脾和VSEM按病理变化分级.结果第12天VSEM分别与移植卵巢、脾的GVHR相同等级达77%,而且三者浸润细胞类型、数量与受损形式大致相仿;第30天VSEM预测卵巢、脾的GVHR相同等级与第12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0天VSEM与卵巢浸润炎性细胞数量、类型差异较大.结论 VSEM预测急性和慢性GVHR准确度相差不大,预测移植器官急性病理变化准确度较高.

    作者:楼皖玲;潘家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阿霉素肾病幼鼠肾组织足细胞蛋白podocin定位和半定量分析

    目的探讨podocin在肾小球滤过膜中的定位及其在肾病综合征蛋白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4周后测尿蛋白的变化,同时处死大鼠取肾皮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位及半定量分析研究各组肾组织中足细胞蛋白podocin的异同.结果 podocin主要分布在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裂隙隔膜的胞质面,小部分金颗粒偶可发现于离肾小球基底膜(GBM)稍远的足突细胞的表面,而在GBM、内皮细胞、系膜、包曼囊或肾小管均没有表达迹象.肾病组肾小球中 podocin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podocin为肾小球上皮细胞裂孔隔膜上的主要结构蛋白;阿霉素肾病幼鼠肾小球podocin含量显著减少.

    作者:胡旭;鹿玲;王明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两种不同培养体系对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及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目的挑选出一种较为理想的体外受精(IVF)培养体系.方法 90例(91个周期)接受IVF/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技术治疗的患者,卵母细胞的IVF及胚胎的体外培养分别采用GⅢ体系(A组,51周期,)和Quinn体系(B组,40周期).结果 A组和B组分别获得683枚和652枚卵母细胞,IVF后,受精率分别为63.25%(432/683)及66.41%(433/652),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外培养24 h后,A组414枚受精卵发生卵裂,卵裂率为95.83%(414/432);B组397枚受精卵发生卵裂,卵裂率为91.69%(397/433) ,无显著性差异(P>0.05).继续培养,行第3天胚胎移植,A、B两组分别获得优质胚胎220及140枚(53.14%和35.26%).终,A组共有26例获得临床妊娠,B组15例获得临床妊娠,妊娠率为50.98%和37.5%,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B组中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方面,IVF周期与ICSI周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组中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48.97%和63.11%,45.71%和56.25%,P<0.05),受精率和卵裂率方面两周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Quinn系列似乎有助于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而GⅢ体系更有利于胚胎的早期发育及后期的着床方面.对于GⅢ系列采取ICSI授精方式似乎更能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

    作者:赵济华;曹云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体外循环术后异常失血原因分析及防治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后异常失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374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纵隔、心包和(或)胸腔失血量.结果术后纵隔、心包和(或)胸腔失血量>15 ml/kg者共45例,占12.03%.异常失血的原因以术前心功能不全及继发的多脏器功能失调、术中止血不彻底、鱼精蛋白中和不足、深静脉穿刺不当、转机时间过久等多见.结论术前调整脏器功能,术中细致操作、彻底止血、加强血液保护,术后严密监护、妥善处理、必要时及时开胸止血,是防治术后出血的关键.

    作者:李峰;周汝元;林敏;葛圣林;葛建军;胡根源;张士兵;张飞;周正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院内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coli)和肺炎克雷伯菌(K.pm)流行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临床分离的384株E.coli和88株K.pm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1999年版本标准规定的ESBLs表型初筛、确证实验确定ESBLs的发生率;药敏试验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由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测定.结果 E.coli和K.pm的ESBLs发生率分别为30.2%、28.4%;产ESBLs菌除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Tazo)(E.coli为3.6%、K.pm为9%)、氨曲南(E.coli为8.1%、K.pm为5.7%)、头孢曲松(E.coli为3.9%、K.pm为4.5%)、头孢噻肟(E.coli为3.4%、K.pm为2.3%)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抗生素都有较高耐药率.结论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氨曲南、耐酶抑抑制剂复合物药物、头霉素类以及其药敏试验敏感的药物;E.coli和K.pm 是主要的ESBLs产生菌.

    作者:盛大平;李涛;徐元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SD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及治疗组,用STZ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饲养12周后测体重和血糖,取材制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体重[(367.33±26.73) g]和血糖[(6.49±0.79) mmol/L]比较:实验组体重[(156.50±10.13) g]减轻、血糖[(27.79±9.28) mmol/L]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体重[(354.67±31.94) g]、血糖[(8.75±2.56) mmol/L]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下颌下腺电镜下主要变化为为:细胞核固缩,染色质致密;线粒体肿胀或空泡变性、嵴断裂;粗面内质网囊状扩张,断裂成短棒状,脱颗粒等.治疗组无明显改变.结论糖尿病可导致下颌下腺组织出现一系列超微病理改变,为进一步探讨糖尿病发生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作者:吴学平;贾雪梅;王盛花;汪渊;张孝林;朱华庆;胡闻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

    目的探索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以5-杂氮胞苷(5-Aza)对hMSC诱导,利用结蛋白抗体、房性利钠肽抗体以及闰盘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经反复多次传代后,细胞形态及抗原表达无改变,始终保持未分化状态和稳定扩增.利用5-Aza对其诱导后第2周始,免疫组化染色发现细胞结蛋白、闰盘蛋白以及房性利钠肽表达均为阳性,不同浓度5-Aza诱导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电镜观察发现这些细胞具有心肌细胞的特点.结论在体外利用5-Aza可以诱导hMSC向心肌细胞分化.

    作者:韩永生;褚俊;翟志敏;严激;周德存;胡闻;陈柯;严中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呼吸阻抗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呼吸阻抗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脉冲振荡法(IOS)对62例COPD患者进行呼吸阻抗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比较.结果 COPD患者黏性阻力较健康组明显增高,COPD组呼吸阻抗指标中Fres、R5、R20、 R5-R20与FEV1/FVC、FEV1(%pred)、 Vmax50(%pred) 、Vmax25(%pred)、 MMEF(%pred)均呈显著负相关,而X5则与它们呈正相关,Fres与FEV1(%pred)的相关性强,Fres诊断COPD的敏感性高,其次为R5、 X5.结论 IOS法测定COPD患者呼吸阻抗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有显著的相关性,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杨志仁;胡杰贵;孙耕耘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1847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构成比分析

    目的了解目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构成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 1 847例口腔科住院肿瘤患者的就诊年龄、性别、部位、组织类型及不同病种间的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847例中男女比例为 1.2:1.良性肿瘤患者938例,占50.8%;恶性肿瘤患者909例,占49.2%.腺源性肿瘤中,多性形腺瘤占87%.恶性肿瘤中,鳞状上皮细胞癌占60.8%;腺上皮癌中,腺样囊性癌占33.4%.结论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以多性形腺瘤居首位,且发病率较高,腮腺为高发部位.恶性肿瘤中,鳞癌占首位,舌为好发部位,女性患者有增加趋势,口腔癌的好发部位顺序为:舌、颊、龈、腭、口底,50~70岁组为发病高峰.

    作者:曾贺;颜雨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DNA印迹试验

    DNA印迹是一种将电泳分离的DNA片段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用探针与靶DNA进行杂交的技术,又称Southern杂交.利用一种或多种限制内切酶酶切消化的基因组DNA[1],或经PCR获得扩增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所得的DNA片段按分子大小分离,DNA片段经琼脂糖凝胶、变性,并将凝胶中的单链DNA片段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多为硝酸纤维素膜,NC或尼龙膜),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或非放射性核素(如地高辛)标记的探针与交联于NC膜上的DNA杂交,杂交斑点对X线底片曝光产生放射自显影图像或显色,有互补序列的DNA可通过形成特异的探针-靶序列复合物使靶序列可见.

    作者:汪渊;左艳;左莉;刘虎;张素梅;熊江霞;卜丽佳;周青;桂淑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硅油填充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49例(49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2~12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39眼(79.6%),部分复位8眼(16.3%),未复位2眼(4.1%).36眼术后视力≥0.01,占73.4%, 25眼术后视力≥0.05,占51.0%.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合理使用硅油、及时处理并发症对术后视力的恢复为重要.

    作者:张桦;张晓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