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琳;任立奋;蔡学杰
目的提高对非铜绿假单胞菌属严重感染的认识.方法对经血细菌纯培养阳性证实的非铜绿假单胞菌属败血症61例进行分析.结果①男43例,女18例,年龄4天~54岁.
作者:余鑫之;黄家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目前均采用GB7488-87[1]规定的方法,即把稀释后的水样置入密闭容器(溶解氧瓶)中,于20℃恒温放置5天,测定初始时的溶解氧量和5天后的溶解氧量,从而计算出5天期间的耗氧量并根据稀释倍数求得BOD5值.
作者:李菁;郭智勇;张海燕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发现后大多近中晚期,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目前广泛开展的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是治疗此类患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由于化疗药物及栓塞剂在作用癌组织同时,亦引起机体的一系列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人们常把机体发热、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称之为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1].如何预防其发生及减轻其程度是介入医师应注意的问题,我科自1995年起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伏树奇;吴礼明;张爱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17年来我院对920例直肠癌患者行Miles手术,术中发生输尿管损伤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5~50岁.左侧损伤5例:上段钳夹挫伤1例;中段横断3例,其中1例术前曾行下腹部放疗,2例行Dixon术后局部复发再手术;下段损伤1例.右侧损伤2例:Dixon术后复发1例,且侵犯膀胱顶部、小肠和输尿管;另1例因盆壁出血,术中用大圆针缝扎时误刺伤.
作者:江山;江积瑞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甲型肝炎(甲肝)与戊型肝炎(戊肝)的临床特点.方法用ELISA法对755例肝炎患者进行甲、乙、丙、戊、庚型肝炎的病原学检测.结果甲肝和戊肝的检出率分别是11.1%和9.7%,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者在发病年龄、病程、总胆红素及与其他肝炎病毒的重叠或混合感染感染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与甲肝相比,该地区戊肝同样常见,戊肝具有发病年龄较大、黄疸较深、病程较长和与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或混合感染率较高的特点.
作者:尹华发;许夕海;叶英;苏菲;江福妹;戚美芬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在脑血栓形成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和21例对照者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脂等进行比较,并对其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脑血栓形成组FBG、FINS均高于对照组(P<0.05),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SI与脑血栓形成发病呈负相关(OR =0.277 4, 95%可信区0.097 9~0.785 8, P=0.015 8).在P<0.15水平,HDL、TG与脑血栓形成发病相关不明显(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存在IR,并可能是其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会;傅佳;左祥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以载脂蛋白E基因为候选基因,以相互之间无亲缘关系的56例Ⅱ型糖尿病未合并肾病的患者、58例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76例正常对照者为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从白细胞中提取的载脂蛋白E基因DNA片段,以限制性内切酶Hha Ⅰ消化,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区分6种ApoE的基因表型:E2/2、E2/3、E3/3、E3/4、E4/4.
作者:张莉;杨明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我科应用WS频谱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带状疱疹患者86例,男51例,女35例;年龄35~76岁.病程5~7天.皮损发于头面部18例,躯干部55例,四肢13例.所有病例均为初诊,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WS频谱治疗仪强档照射皮损部位,每日1次,每次30~40 min,照射面部应闭上眼睛;同时每天肌注VitB12 200 mg,口服VitB1 20 mg、消炎痛25 mg,板蓝根针剂4 ml,均每日3次.对照组:每日仅用上述药物治疗.治疗7日评定疗效.
作者:方红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对肌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于家猪胸背部形成以胸背血管束为蒂的岛状肌皮瓣,对比观察缺血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肌皮瓣在缺血期、再灌注期的组织学变化,同时测定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血清及肌肉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结果预处理组缺血期及再灌注期组织损伤均轻于对照组,其再灌注1,3 h,肌皮瓣中丙二醛含量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可减轻肌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可诱导内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高、加快清除介导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氧自由基有关.
作者:朱飞;宁金龙;展望;张林;徐志荣;张健;汪春兰;高学宏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涎石的成分结构,探讨其形成原因.方法 利用红外吸收光谱仪和X线衍射仪分别对12例颌下腺涎石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涎石的结构成分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是羟磷灰石、正磷酸钙、氟磷灰石、透磷钙石、碳酸磷灰石、羟碳酸磷灰石和有机物质.结论 涎石形成既与细菌感染有关,更与唾液性质(pH值、流速和所含蛋白质浓度)有关.
作者:顾乐生;冯敏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快速酶联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抗PPD-IgG在各类结核病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与痰菌、病情的关系.结果血清抗PPD-IgG诊断结核病的特异性为89.8%,敏感性为82.9%,其阳性率与痰菌关系不大,与病情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血清抗PPD-IgG检测是活动性结核病一项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并可用于评价结核病治疗的转归.
作者:张晓微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73年1月~1998年1月共收治儿童纵隔囊肿72例,患病率12.2%(72/589),均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无围术期死亡,其近、远期疗效满意.
作者:梅运清;吕大同;沈振华;梁全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序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5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奥曲肽首剂0.1 mg+生理盐水20 ml静注,继之以奥曲肽25 μg.h-1持续静滴,48 h后改用垂体后叶素0.1 U.min-1静滴至72 h.对照组30例,单用垂体后叶素.结果止血率:治疗组为82.1%(23/28),对照组为56.7%(17/3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输血量(ml):治疗组为525±42,对照组为680±6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副作用亦明显减少且轻微.结论序贯疗法可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及输血量.
作者:张建;吴立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截瘫是胸降主动脉和胸腹主动脉外科手术中严重并发症,实验用兔脊髓缺血模型评价东莨菪碱和氯胺酮的脊髓保护效应.
作者:张仁泉;周久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对不动杆菌败血症的认识.方法对经血细菌纯培养阳性证实的不动杆菌败血症52例进行分析.结果①男32例,女20例,年龄2 d~65岁,其中3岁以下婴儿12例(23.07%,包括新生儿7例).
作者:余鑫之;黄家麟;郑宏波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放射治疗效果.方法将38例上腔静脉综合征分成冲击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放射治疗.结果在放射总剂量相同时,冲击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效果出现早,完全缓解率高,并且毒副作用不增加;但两组比较长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大剂量冲击放射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近期疗效较好,副作用小.
作者:权循凤;孔令玲;杨家湘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调查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学报(简称<学报>)标点符号使用现状,纠正使用中的错误.方法随机选取32种(本)1997年<学报>,进行抽样审读,对照国家标准对常见错误进行实例分析.结果 120个版面(阅读量约19.2万字)共误用标点323处,差错率为16.8.结论 <学报>在标点符号使用上,误区较多,差错率较高,亟需加以重视,切实改进.
作者:章蓉;孙勇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89~1997年,采用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外伤性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77例,疗效满意.
作者:叶元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索一种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新实验技术和方法,了解Hep-2细胞和人喉鳞癌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并探讨影响该实验技术的因素,以便不断完善.
作者:胡海文;张琨龄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布比卡因腰麻剂量与脊柱长度的关系.方法在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下肢及会阴部手术患者212例,按腰麻根据脊柱长度给药和凭临床经验给药分为A、B两组,各106例.患者侧卧位自L2~3或L3~4间隙针内针法穿刺,药用5 g.L-1布比卡因含66.7 g.L-1葡萄糖溶液,注速为0.1 ml.s-1,组间数据用U检验,A组腰麻剂量与脊柱长度采用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腰麻效果优:A组85%,B组63%,P<0.01.A组腰麻剂量与脊柱长度回归方程为:=0.25+0.04 X,r=0.862.结论布比卡因腰麻剂量与脊柱长度呈高度正相关.
作者:陈家骅;戴秀萍 刊期: 199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