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市顺义区2012年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

冯冉;李长青;王凤双;吴殚;肖雷;唐莹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 抗体, 阳性率, 几何平均滴度倒数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抗体水平,为卫生部门已制定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顺义区10个乡街的6个月以上健康人群共243人,采集其静脉血以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脊灰抗体.结果 243份血清标本中脊髓灰质炎Ⅰ、Ⅱ、Ⅲ型病毒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7.94%、98.35%、97.53%,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分别为98.74、89.61、69.54,各型间GMRT有差异(F=4.574,P<0.05),表现为I>Ⅱ>Ⅲ型;户籍、性别、年龄、职业、脊灰疫苗免疫史均不是影响Ⅰ、Ⅱ、Ⅲ型抗体水平阳性率的因素,但年龄、免疫史是影响各型抗体滴度的因素,年龄越大抗体滴度越低,免疫次数越多抗体滴度越大(P<0.05),免疫史<4次和≥4次Ⅰ、Ⅱ、Ⅲ型病毒的抗体G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Ⅰ =5.63、tⅡ=4.02、tⅢ=6.69,P均<0.05).结论 顺义区健康人群脊灰抗体水平较高,对脊灰形成免疫屏障.随着年龄的增大,抗体滴度下降,完成全程免疫即4剂次免疫人群抗体滴度更高,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程免疫很必要.
职业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2008-2012年北京市西城区水痘流行特征

    目的 通过了解北京市西城区水痘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水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西城区水痘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西城区累计报告水痘病例2 66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9.78/10万.男女性别比为1.151∶1;水痘全年均有发病,以4-6月和10-12月为多;5~9岁组为发病高峰,占25.59%;≥20岁组发病较多,占33.52%,发病年龄后移.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占46.56%.结论 加强水痘病例监测,及时处理水痘疫情,做好水痘疫苗接种,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是控制水痘流行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庆;孙木;崔长弘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005-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钦州市钦北区2005-2012年艾滋病的流行状况,为今后政府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12年钦北区艾滋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2年钦北区艾滋病发病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0 ~29岁发病人数多(32.92%),其次是30~39岁(28.35%);初中文化程度发病人数多(43.81%),其次是小学文化程度(36.99%);男性艾滋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15∶1;农民发病多(24.69%),家务及待业人员次之(10.72%),再次是民工(10.72%)和工人(4.49%).新棠、大寺、平吉、城区、大直5个镇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较多,分别是15.54%,12.47%,10.06%,9.31%,8.89%,那蒙、贵台、长滩、那香等4个镇所占的比例较少.从传播途径来看,主要有非婚异性性接触史(51.21%)、注射毒品史(21.78%)、配偶/固定性伴阳性(10.89%).结论 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年龄在20~39岁、农民和民工及待业人员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对象,新棠、大寺、平吉、城区、大直是防治的重点地区,要严防“非婚异性性接触”和“注射毒品”行为,杜绝艾滋病的传播.

    作者:黄齐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012年滨海新区(塘沽)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塘沽托幼机构消毒质量,加强幼儿园管理,促进幼儿园消毒工作的有效开展,确保托幼儿童的身心健康,为托幼机构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的方法,依据天津市《托儿所幼儿园消毒卫生规范》(DB 12/T 447-2011)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规定要求,对塘沽辖区内20所托幼机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监测频次为1次/学期.结果 2012年共监测托幼机构20所,检测各类样品320份,合格232份,合格率为72.50%;其中空气样本合格率30.00%,物体表面合格率77.50%,教职人员手合格率82.50%,餐饮具合格率100.00%.公立与私立托幼机构相比较,总体消毒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57,P<0.05).讨论 塘沽托幼机构卫生状况和消毒情况较好,但仍需加大对托幼机构的监管力度,特别是私立托幼机构,强化有关消毒知识的培训,切实抓好日常消毒工作的技术指导,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

    作者:隗功浩;王跃进;杨涛;许立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北京市顺义区2012年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抗体水平,为卫生部门已制定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顺义区10个乡街的6个月以上健康人群共243人,采集其静脉血以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脊灰抗体.结果 243份血清标本中脊髓灰质炎Ⅰ、Ⅱ、Ⅲ型病毒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7.94%、98.35%、97.53%,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分别为98.74、89.61、69.54,各型间GMRT有差异(F=4.574,P<0.05),表现为I>Ⅱ>Ⅲ型;户籍、性别、年龄、职业、脊灰疫苗免疫史均不是影响Ⅰ、Ⅱ、Ⅲ型抗体水平阳性率的因素,但年龄、免疫史是影响各型抗体滴度的因素,年龄越大抗体滴度越低,免疫次数越多抗体滴度越大(P<0.05),免疫史<4次和≥4次Ⅰ、Ⅱ、Ⅲ型病毒的抗体G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Ⅰ =5.63、tⅡ=4.02、tⅢ=6.69,P均<0.05).结论 顺义区健康人群脊灰抗体水平较高,对脊灰形成免疫屏障.随着年龄的增大,抗体滴度下降,完成全程免疫即4剂次免疫人群抗体滴度更高,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程免疫很必要.

    作者:冯冉;李长青;王凤双;吴殚;肖雷;唐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010-2012年天津市塘沽区碘盐监测结果

    目的 为了解塘沽居民户食用碘盐质量状况,动态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天津市碘盐监测实施方案》进行居民户碘盐监测,2010-2012年共选点采取居民户876份盐样,采用GB/T 13025.7-1999《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离子的测定》直接滴定法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2010-2012年共检测塘沽居民户食用碘盐样品876份,其中非碘盐35份,不合格碘盐21份,合格碘盐820份,碘盐覆盖率为96.00%,碘盐合格率为97.5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3.61%.结论 塘沽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水平较高,现阶段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指标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判定标准,但仍需加强监督监测,强化健康教育,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长期落实.

    作者:杨卓森;陈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某矿渣微粉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识别分析矿渣微粉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该项目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他粉尘、一氧化碳、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结论 在进一步完善相关防护措施后,符合竣工验收要求.

    作者:吴文;丰雷;张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简称前列地尔注射液,商品名:凯时)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保护的作用.方法 将6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0)给予洗胃、氯解磷定、阿托品及对症处理;治疗组(n=30)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d静脉滴注,连续7d.同时监测心钙蛋白Ⅰ(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P<0.05).治疗组治疗3、7d后血清中cTnI和CK-MB低于对照组(P<0.01),心电图异常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吉孝祥;胡建兵;徐继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医务人员工作情绪及职业态度的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和患者互动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及其心理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6-7月在某市5家三甲医院实施了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对象包括医务人员及患者共计1 010名(其中有效问卷1 001份),结构式访谈对象包括医务人员及患者共计50名.结果 针对目前的医患关系现状医方认为“很好”和“较好”的占17.7%,而患者中认为医患关系现状“很好”和“较好”的则占66.2%;对于医患关系的本质,47.6%的医方和59.7%的患者认为是一种诊疗关系.结论 医患双方在医疗沟通过程中都持有正向的情绪体验,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同医患间的积极互动有着密切联系;医务人员的工作情绪受职场和家庭环境的双重影响,而他们的沟通技巧也同样来自其在生活环境中所获得的经验.

    作者:于丽玲;王晓燕;梁立智;关丽征;宋晓霞;焦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作业人员佩戴定制式听力保护耳塞5年追踪研究

    目的 研究定制耳塞对作业人员听力保护的远期效果,为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某企业200名接触噪声作业人员,佩戴定制听力保护耳塞,于2007至2012年连续追踪5年,比较不同年份作业人员听力的变化及不适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调查的工作场所中噪声以中高频为主,强度在85.3~93.3 dB (A)之间.跟踪调查佩戴定制耳塞人员5年,其各频率听阈无明显变化,听力损失的检出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需要选择合适的护听器,以保护噪声环境下的作业人员.定制耳塞是针对个人不同的耳道结构量身定制的个体防护用品,对预防接触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失有积极作用,适合长期使用.

    作者:冯鸿义;张捷;石远;郎燕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江西省职业接触砷生物限值研制

    目的 研制江西省职业接触砷的生物限值.方法 对接触砷危害的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和尿砷检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对400名接触砷的职业工人进行尿砷测定,结果显示,尿总砷平均值为0.20 mg/L,标准差为0.12 mg/L,95%上限值为0.40 mg/L.36名非职业接触人员尿总砷平均值为0.04 mg/L,标准差为0.02 mg/L,职业人群与非职业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发现,9人出现砷斑等皮肤样病变.通过工作场所空气中砷及其化合物浓度测定,结合几例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国内外文献,经综合分析,提出江西省尿砷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砷的生物指标较多,经综合分析,课题组认为以尿总砷作为判断指标更为科学合理,建议江西省职业接触砷的生物限值为尿总砷0.40 mg/L.

    作者:张陆兵;赖云;田月;曹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于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某蒸压粉煤灰砖厂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通过对某新型蒸压粉煤灰砖厂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对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作业进行分级,了解其用于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检验法、定量分级法和职业健康检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生产过程中工人接触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和噪声,搅拌机、轮碾机等工作场所中粉尘作业分级结果为Ⅰ级,制砖机工作场所中粉尘作业分级结果为Ⅱ级,球磨机、轮碾机、制砖机等工作场所中噪声作业分级均为Ⅰ级.结论 现场检测法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相结合,能够更科学地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做出综合评价,为企业职业卫生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李红彦;孙成勋;杨晓瑛;李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运动强度对骨质的影响

    通过总结运动对骨质的影响,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中外相关文献的阅读,对运动对骨质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不同运动强度、不同运动方式对不同年龄时期骨质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性别人群的影响.表明不同强度的运动对骨质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低强度运动对提高骨质健康的作用不明显,中等运动强度对改善骨质有积极作用,大强度运动会对骨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作者:李海燕;崔成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绵阳市对预防接种人员的培训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绵阳市基层预防接种专业技术培训效果,为今后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培训前后问卷调查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对比评估.结果 培训后学员的平均成绩由培训前的(52.66±14.04)分提高到(92.87±4.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组培训后专业知识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培训后,该市预防接种人员的预防接种知识水平有显著的提高.

    作者:张驯;刘友全;邓莎莎;凡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对痛风患者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 对痛风患者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出院的血尿酸异常的痛风患者236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出院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定期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1年后评价两组患者对痛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血尿酸值正常率、痛风复发率、生活方式改变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对痛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痛风复发率、血尿酸值正常情况、生活方式改变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痛风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降低血尿酸水平和痛风发病次数,改变痛风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痛风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广茹;陈晓艳;刘娜;柴囡;张爱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深圳市龙岗区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城市化带来社会生活经济因素变化对肠道寄生虫流行的影响,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5个街道各抽取1个自然村为调查点,入户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居民粪便,以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寄生虫卵,每个自然村选取1所幼儿园为调查点,采用透明胶纸肛拭以检查托幼儿童蛲虫感染.结果 居民共调查1 020人,总感染率为1.96%;检出4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华支睾吸虫1.37%,鞭虫0.29%,蛔虫0.20%,钩虫0.10%;其中肝吸虫为优势感染虫种,占总感染人数的70%;葵涌街道居民的感染率高,为3.81%;坂田较低,为1%.不同年龄组居民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2,P>0.05),20~30岁年龄组为感染多发人群,男性感染率为2.19%,高于女性的1.74%;幼托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548%.居民寄生虫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0.46%,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6.66%,居民土源线虫防治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明显高于肝吸虫方面.结论 龙岗区肠道寄生虫感染呈现低度流行态势,饮食习惯及饮食行为是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钟严伟;张起文;王开亮;董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漯河市某小型假发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对漯河市某小型假发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方法 按照生产工艺划分评价单元,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职业卫生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该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粉尘、苯系物、硫酸、氨、双氧水、苯胺、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除部分三联机手接触的噪声强度超标外,其他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 该企业防尘、防毒、防噪声和防高温措施的控制效果较好,总体评价符合国家标准,三联机作业岗位噪声仍有超标,需加强个人噪声防护.

    作者:王晓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工作场所空气中异丙醇等6种化学物质溶剂解吸气相色谱同时测定法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异丙醇、乙酸乙酯、苯、甲苯、乙酸丁酯和二甲苯气相色谱同时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活性炭管吸附空气中异丙醇、乙酸乙酯、苯、甲苯、乙酸丁酯和二甲苯,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气相色谱(FID)测定.结果 异丙醇、乙酸乙酯、苯、甲苯、乙酸丁酯和二甲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470、3.074、3.778、4.998、5.477和6.595 min,线性范围分别为39.50 ~790.0、44.55 ~891.00、8.75 ~ 175.00、43.30 ~ 866.00、43.78~ 875.60和43.30 ~ 866.00 g/ml,检出限分别为1.8、2.3、0.7、0.9、1.7和0.9 μg/ml,低检出浓度分别为1.2、1.5、0.5、0.6、1.1和0.6 mg/m3(采样体积1.5L计),解吸效率分别为95.46% ~ 96.43%、96.12% ~ 96.80%、96.11% ~ 97.61%、94.83%~97.05%、94.91% ~ 96.98%和95.03% ~95.48%.结论 该方法适合工作场所空气中异丙醇、乙酸乙酯、苯、甲苯、乙酸丁酯和二甲苯气相色谱同时测定.且方法简单、迅速、重现性好,适合一般实验室应用.

    作者:张蓉蓉;祝海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320排CT下肝癌介入治疗术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320排CT下原发性肝癌(PLC)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8月-2012年10月行320排CT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的65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34例为观察组,31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介入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介入治疗信息干预、社会支持系统干预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变化值及护理后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值变化,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减轻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增加患者的信心,有利于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许丽贞;邱国钦;陈玉强;尤彩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整合子-基因盒系统与细菌多重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

    细菌由单一耐药转为多重性耐药,导致抗生素的疗效下降,已成为临床用药和治疗的一大困扰难题.整合子是保守、可移动的基因元件,其在整合酶的介导下,可通过位点特异的重组系统捕获外源性的基因盒并使之表达;同时整合子可定位于质粒上,或者自身作为转座子的一部分参与转移,使耐药基因在细菌种间和种内发生传播.目前报道较多的有Ⅰ、Ⅱ、Ⅲ、Ⅳ类整合子,前3种已被证明与细菌耐药性相关,整合子-基因盒系统理论的建立为人们深入研究细菌耐药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作者对整合子-基因盒系统的起源、结构、分类分布、转移机制及新的生物学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张宏萍;练维;汪晓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深圳市中学生西式快餐消费行为调查

    目的 调查深圳市中学生西式快餐就餐频次、选择西式快餐的原因以及对西式快餐营养状况的认识情况,为下一步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2月调查在西式快餐厅就餐的学生,使用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 共调查240位在西式快餐厅就餐的学生,平均年龄为(12.58±1.68)岁;深圳市中学生在上月中曾经在西式快餐就餐的中学生占77.08%,男女生就餐频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生选择西式快餐厅就餐的原因主要为卫生好(17.50%)、位置方便(15.83%)、有营养(10.83%)和价格便宜(10.83%);在对西式餐厅营养知识掌握方面,42.00%的中学生认为食物搭配合理,54.58%的中学生认为营养价值高,62.5%的中学生认为热能含量高.结论 深圳市中学生西式快餐的就餐频次较高,对西式快餐营养知识掌握程度较差,有必要针对调查研究发现的就餐原因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吴小敏;曹彬;黄薇;张锦周;黄海雄;肖云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职业与健康杂志

职业与健康杂志

主管: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