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醉鱼草果实中木犀草素的含量

陈以军;任亚硕;吴德玲;张伟;汪天明

关键词:醉鱼草果实, 木犀草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醉鱼草果实中木犀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建采用Welch Ultimate AQ-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乙酸(60:40:2)系统,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50 nm,柱温为25 ℃.结果 木犀草素进样量在0.0432~0.432 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98.15%;RSD=1.87%(n=6).结论 建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醉鱼草果实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天仙子及其混伪品的微性状鉴别

    目的 对天仙子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方法 查阅文献,在明确天仙子及其混伪品种类的基础上,应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对其进行鉴别研究.结果 天仙子及其混伪品呈现不同的微性状特征,在性状、大小、色泽、表面光滑程度、表面附属物等方面有较明显的区别.结论 利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可以对天仙子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

    作者:杨青山;吴秋芳;姚强;周建理;谢冬梅;孟祥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基于经络平衡的电导法经络测量分析方法对慢性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基于经络平衡理论,探究电导法经络测量值的分析方法,考察其对慢性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健康人群82例和慢性肾病人群222例,采用电导法测量手足井穴和原穴的电阻值,分别计算原穴阴阳比值、井穴阴阳比值、原穴手足比值、井穴手足比值、原穴左右比值、井穴左右比值,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考察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比值对慢性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人群在井穴阴阳比值、原穴手足比值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井穴阴阳比值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18,95% CI为[0.537,0.699](P<0.05),原穴手足比值的AUC为0.727,95% CI为[0.655,0.800](P<0.01).井穴阴阳比值的优切点是1.16,灵敏度为0.64,特异度为0.52,原穴手足比值优切点是1.04,灵敏度为0.68,特异度为0.72.结论 慢性肾病患者的经络平衡处于阴盛阳衰、上盛下衰状态,基于经络平衡的电导法经络测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效能.

    作者:黄鹂;戴洪;李盼盼;林铭铭;罗翠文;原嘉民;杨志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艾灸肺俞和心俞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质量指数及心肌组织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究艾灸肺俞、心俞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机制.方法 将35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卡托普利25 mg/kg,每日1次)、艾灸组(艾灸肺俞和心俞,温和灸,每日1次)、艾灸加西药组,每组7只.采用阿霉素隔日腹腔注射的方法复制CHF模型.3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和右心室质量指数(right ventricular mass index,RVMI),应用RT-PCR测定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西药组、艾灸组、艾灸加西药组LVMI、RVMI及心肌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3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改善心室重塑的作用与其降低心肌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王茎;曾永蕾;武凤琴;孙瑞瑞;陈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甘温除热法源流与实质探讨

    甘温除热法是重要的中医治法,是热因热用的反治法,即运用性味甘温的方药治疗脾胃阳虚、水火气机升降失调或气虚、阳虚等所致的阳损及阴,出现发热表现的一种治疗方法.甘温除热法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成熟于《脾胃论》.甘温除热法为后世的内伤发热治疗提供了广阔思路,在此基础之上推衍出补脾胃清湿热法、益中气除余热法、健脾清肝治疗脾虚肝郁之热证法等,使发热的病机理论更趋完善与实用.

    作者:陈新;陈涤平;李文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历版《方剂学》教材及其编写体例考察

    教材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同时也是一门学科知识及其体系构成的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统编《方剂学》教材共历经了8个主要版次,历版教材在篇章结构、内容设置、语言表述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并不断趋于完善,但在结构布局、内容更新及述理规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反映方剂现代研究和学科教学改革的发展方面显得不足,值得今后《方剂学》教材编写者们关注.

    作者:么元超;谢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行气调神针刺疗法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大鼠左前皮质及海马CREB和PDE4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和磷酸二酯酶4 (phosphodiesterase 4,PDE4)在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发病中的作用及行气调神针刺疗法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行气调神针刺组、西药组,每组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电凝结合应激和孤养的方法复制PSD模型.针刺组取“人中”、双侧“合谷”和双侧“太冲”,针刺治疗6周,西药组予以盐酸氟西汀灌胃治疗6周.采用RT-PCR检测左前皮质及海马CREBmRNA和PDE4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终各组样本量为1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前皮质及海马CREB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PDE4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及针刺组大鼠左前皮质及海马CREB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PDE4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结论 行气调神针刺疗法治疗PSD的机制与上调脑组织CREB mRNA的表达和下调PDE4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崔倩倩;蔡圣朝;曹云燕;费爱华;朱才丰;徐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百癣夏塔热联合阿维A、复方氟米松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百癣夏塔热胶囊联合阿维A胶囊、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2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分为试验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试验组采用百癣夏塔热胶囊联合阿维A胶囊、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对照组采用阿维A胶囊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持续8周,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测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和8周后,两组PAS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试验组PASI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和8周后,试验组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阿维A胶囊、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再联用百癣夏塔热胶囊可明显提高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春生;周武军;袁荔;刘萍;张玉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余无言辨治奔豚病

    奔豚一词首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次见于《伤寒杂病论》,又名贲豚、奔豚气.自古迄今,医家对奔豚病的病因及其治疗用药争议较多.余无言认为惊恐、“针处被寒”仅是奔豚病因之一,其本质是体内正气与寒邪相争所致;桂枝加桂汤即桂枝汤原方加肉桂,并证之于临床.

    作者:周易;傅延龄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大白口蘑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大白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 Massee)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大白口蘑子实体的乙酸乙酯部位经过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亚油酸甲酯(1)、亚油酸(2)、麦角甾-4,6,8 (14),22-四烯3酮(3)、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4)、过氧麦角甾醇(5)、麦角甾-7,22-二烯-3β,5α,9α三羟基-6酮(6)、麦角甾-7,22-二烯-3β,5α二羟基-6酮(7)、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9α四醇(8)、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9)、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0)、3β-O-glucopyranosyl-5α,6β-dihydroxy-ergosta-7,22-diene(11)、脑苷脂D(12).结论 化合物1-3、6-12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作者:孙程亮;李正辉;冯涛;王元忠;刘吉开;王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延胡索块茎生长发育过程观察

    目的 观察延胡索不同生长期新生块茎和母块茎的特点.方法 用定点连续观察和石蜡切片法,跟踪观察延胡索块茎形成过程及新生块茎、母块茎的生长变化.结果 由地下茎产生的新生块茎生长起点在母株的茎节处,其形成需要某些必要的条件;母块茎退化成更新块茎的周皮,其脱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栽培品产生双生及多生块茎较野生品常见;块茎中含有荧光生物碱.结论 新生块茎的形成方式具多样性;退化的周皮对更新块茎具保护作用;栽培品无性繁殖能力较强;荧光生物碱在延胡索成熟块茎中的分布广泛,没有聚集性.

    作者:胡珂;韦佳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醉鱼草果实中木犀草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醉鱼草果实中木犀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建采用Welch Ultimate AQ-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乙酸(60:40:2)系统,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50 nm,柱温为25 ℃.结果 木犀草素进样量在0.0432~0.432 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98.15%;RSD=1.87%(n=6).结论 建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醉鱼草果实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以军;任亚硕;吴德玲;张伟;汪天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逍遥归脾汤联合米氮平治疗恶劣心境40例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恶劣心境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恶劣心境(肝郁脾虚证)患者分为治疗组(逍遥归脾汤联合米氮平治疗)和对照组(单用米氮平治疗),每组40例.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和第8周末,分别观察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治疗第8周末,观察并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疗效和西医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第4周和第8周末,两组SDS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第8周末,治疗组SDS和HAMD评分下降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在中医症状(包括精神抑郁、胸胁作胀、胸闷心悸、脘痞纳呆、善太息、月经不调、脉弦细)总有效率及西医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逍遥归脾汤联合米氮平治疗恶劣心境(肝郁脾虚证)的疗效优于单用米氮平.

    作者:王军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孙一奎养生学术思想探析

    新安医家孙一奎为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派代表人物,其倡导命门动气说,重视元气;受道家思想影响,重视养生,主张清心寡欲、恬淡虚无;受师祖汪机影响,重视脾肾,固本培元,先后天并重.孙一奎的养生学术思想至今仍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倩;牛淑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241例中国城市女性中医体质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考察中国城市女性的体质状况,为个体化养生养美服务.方法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召集女性志愿者2 241名,以网络问卷的方式对受访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判定中医体质类型.按年龄段、职业、婚姻状况和地域进行分层,考察9种体质类型的频数分布.结果 中国城市女性平和质占21.95%,在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婚姻状况和不同地域的女性偏颇体质频数分布中,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频数居前3位.结论 应针对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对中国城市女性开展养生养美等保健服务.

    作者:方程;王济;赵亚;熊卫国;戴竞;孙淑娴;王琦;魏少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叶下珠水提物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HBx和VEGFR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epatitis B virux x gene,HBx)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VEGFR3)基因与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相关性,以及叶下株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phyllanthus urinaria L,AEP)对HBx和VEGFR3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60只Balb/c-nu裸鼠随机分为10组.分别复制转染HBx、氯霉素乙酞转移酶(chloramp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CAT)和VEGFR3基因的HepG2肝癌细胞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用AEP进行干预,以生理盐水、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作为对照,共治疗6周.观察模型复制后不同时间各组裸鼠的移植瘤生长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裸鼠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HBx和VEGFR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肝癌移植瘤模型复制成功.各组裸鼠体质量均随着时间显著增长.实验结束时,接种HepG2-HBx细胞的各组中,AEP处理组肿瘤质量显著低于CTX处理组(P<0.05),其AFP水平显著高于NS处理组(P<0.05),其移植瘤组织中HBx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S组(P<0.05).接种相同肝癌细胞的各组中,AEP处理组VEGFR3表达水平低,但与CTX组VEGFR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P组和CTX组VEGFR3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S组(P<0.05).对于相同的处理因素,接种HepG-HBx细胞和HepG-CAT细胞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VEG-FR3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接种HepG-VEGFR3细胞的裸鼠(P<0.01).结论 AEP通过直接抑制HBx蛋白和VEGFR3蛋白表达,及通过抑制HBx蛋白表达而间接抑制VEGFR3蛋白表达,达到对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魏春山;唐海鸿;王宏艳;邢宇锋;童光东;周大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由“闭户塞牖”“以从其意”论心理治疗的保密原则与治疗关系

    《素问·移精变气论》中有“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大致含义为:临床诊治疾病时,应紧闭门窗,让患者处于安静、无外界干扰的环境中,详细询问其病情,顺从其意愿.由此可见,安静、保密的氛围与良好的医患关系在中国古代已受到足够重视,也是现代心理治疗顺利开展和进行的关键.

    作者:谭梦;冯晔;张伯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黄蒲通窍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表现及海马CA1区病理变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黄蒲通窍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CA1区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及黄蒲通窍胶囊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复制VaD大鼠模型.连续灌胃45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光镜下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的病理变化.结果 Morris水迷宫的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搜索实验表明,黄蒲通窍组和多奈哌齐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1),跨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次数和目标象限距离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黄蒲通窍组和多奈哌齐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坏死较模型组显著减轻.结论 黄蒲通窍胶囊具有改善V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减轻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

    作者:王艳;谢道俊;鲍远程;张娟;储丹晨;韦彪;孙愘叡;丁伟军;鲍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对《伤寒论》祛邪理论的思考

    《伤寒论》吸取《黄帝内经》的祛邪思路及当时的医疗经验,采用汗、吐、下法使邪从上窍、下窍、汗孔而出,并用清法治无可汗可下之证,攻邪时注意顾护正气和津液,过用或误用攻邪则及时救弊.《伤寒论》使祛邪理论渐趋完善,并将其贯穿于外感病辨证论治的全过程,对临床合理使用祛邪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王安军;王兴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益气解毒化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23和IL-10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解毒化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3 (interleukin-23,IL-23)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的影响,探讨益气解毒化瘀方治疗UC的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组、益气解毒化瘀方低剂量组和益气解毒化瘀方高剂量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三硝基苯磺酸联合无水乙醇灌肠法复制UC模型.药物干预4周后,肉眼下观察各组大鼠结肠大体病理损伤指数(chief morphology dam-age index,CMDI),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指数(tissue damage index,TD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IL-23和IL-10水平.结果 各治疗组大鼠结肠CMDI和TDI评分及血清IL-23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IL-10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益气解毒化瘀方高剂量组在改善上述指标方面显著优于益气化瘀解毒方低剂量组和SASP组(P<0.05,或P<0.01).结论 益气解毒化瘀方通过调节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抑炎性细胞因子平衡,达到治疗UC目的.

    作者:程雪;查安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腰突穴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肌电图分析

    目的 观察腰突穴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方法 48例LDH患者均接受腰突穴臭氧注射,治疗前后用肌电图检测其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神经远端潜伏期(distal latency,DL).结果 经过3次腰突穴臭氧注射治疗后,48例患者临床治愈25例,好转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8%.与治疗前比较,LDH患者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MNCV显著增快(P<0.05),DL显著缩短(P<0.05).结论 腰突穴臭氧注射能够有效改善LDH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照庆;李威;夏杨;徐芸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