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离心前保存和冷冻保存时间对HCV RNA含量的影响

朱楠;胡文佳;朱姗姗;王金花;蒋昵真;冯晨晨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RNA稳定性, 保存时间
摘要:目的:探讨标本离心前保存和冷冻保存时间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核糖核酸(RNA)含量的影响.方法:筛选高、低载量的HCV RNA反应性标本各一个,接驳混匀其血浆和浓缩红细胞,从混匀好的2个血袋中各留取48支试管,每12管为一组,分为离心前保存0、4、8、24 h组,比较离心后各组间HCV RNA检测结果.挑选HCV RNA反应性标本一个,从其浆袋中留取32支试管冷冻保存,每8管为一组,分为冷冻保存1、7、30、40 d组,比较各组间HCV RNA检测结果.结果:4℃保存条件下,高、低载量组在离心24 h内各个时间段的HCV R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时间点高载量组HCV RNA含量明显高于低载量组(P<0.01);-20℃保存条件下,40 d内不同冷冻保存时间HCV RNA含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站核酸检测标本4℃保存可在24 h内离心,-20℃保存可在40 d内完成检测.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纳米碳混悬液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应用纳米碳混悬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病人术中使用纳米碳混悬液,对照组术中不使用混悬液,对2组病人淋巴结清扫情况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清扫淋巴结总数221枚,其中淋巴结黑染率为97.29%(215/221);对照组淋巴结总数为165枚.观察组阳性淋巴结比例、<0.3 cm淋巴结比例和平均淋巴结检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术前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和对照组血钙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P<0.01),观察组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米碳混悬液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提高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彻底性,保护甲状旁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珂;曾宪海;赵海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新型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钛缆张力带微创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新型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钛缆张力带微创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50例髌骨横行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3例行常规cable-pin system微创术,观察组27例行新型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钛缆张力带内固定术,对比2组病人一般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随访12~27个月,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6.30%、100.00%,均高于对照组的86.96%、82.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仅1例出现皮肤刺痛、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8.70%,观察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螺钉联合钛缆张力带微创治疗髌骨横向骨折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恢复,可作为首选术式之一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金长礼;李强;李文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脂肪干细胞异位成骨修复兔上颌大面积缺损效果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异位成骨修复上颌骨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建立兔上颌缺损模型,取自体脂肪干细胞进行异位成骨修复,活体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活检结果显示,实验动物新生骨组织血管化良好,为成熟骨组织结构.重建术后2个月,腹直肌基本上完全萎缩,上皮化良好.丙烯酸固定桥修复成功,修复功能良好率为95.0%.术后6周,常规下颌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实验动物新生骨量明显,缺损边缘及中央均有明显新骨生成,术后8周,缺损已经完全修复.结论:脂肪干细胞异位成骨修复兔上颌骨大面积缺损无明显排斥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章立群;任英华;杨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同型胱氨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白细胞介素(IL)-6、IL-8、同型胱氨酸(Hcy)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使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上述病人进行认知能力的检测,使用向后迭代法对常见易感因素进行筛选,建立逻辑斯特模型,将筛选后因素带入模型,进行认知功能与IL-6、IL-8、Hcy水平的相关分析.结果:性别、年龄、患抑郁时间、术中麻醉剂用量、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出院时间、有无心理疾病病史、不良生活习惯及IL-6、IL-8、Hcy水平均与认知功能减退相关.Hcy、IL-6、IL-8水平的权重较高,分别为2.485、2.547、2.64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IL-6、IL-8、Hcy水平与其认知功能出现下降的可能性甚至认知水平下降的程度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研;孙瑞坦;张艳丽;胡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分析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方法:将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志愿者均于同一时间完成同一部位3次末梢指血、空腹静脉血的血样采集,使用同一仪器于取样后0、3、6h时检测血常规;统计血样采集时间,分别对比指血、静脉血3次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对比指血3次采集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平均值与静脉血3次采集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平均值间的差异性;指血、静脉血3、6h检测结果与同一采血方式即刻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末梢血采集时间为(51.39±10.62)s,短于静脉血的(115.27±36.74)s(P<0.01).末梢血样血常规各指标3次检测结果之间比较显示,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指标均为第1次低于第2次(P<0.05),第3次结果低于第1次和第2次(P<0.05和P<0.01);红细胞计数第1次检测结果与第2次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大于第3次(P<0.05和P<0.01);红细胞压积第1次检测结果与第3次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第2次(P<0.01);血小板计数为第2次低于第1次(P<0.01),第1次和第2次均低于第3次(P<0.01).静脉血样血常规各指标3次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采血后即刻行血常规3次检测结果比较显示,除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第3次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指标各次数结果均为末梢血水平低于静脉血样(P<0.01).末梢血采血后3 h和6 h血常规检测结果均低于即刻时结果(P<0.05和P<0.01),且采血后6 h结果低于3 h(P<0.01);静脉血采血后3 h血常规检测结果与即刻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6 h血常规检测结果低于即刻和3 h(P<0.01);各时间点静脉血各项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均高于末梢血的结果(P<0.01).结论:末梢血样采集时间短,但血样稳定性差,血常规检测结果准确性差;静脉血样采集时间长,血样稳定性强,血常规检测结果准确性高;对于血常规的检测应以静脉血样为首选,并于采集后的3h内完成检测,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作者:姚怡帆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3D-FIESTA联合3D-TOF-MRA成像技术 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高场3T磁共振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技术联合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3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三叉神经痛病人资料纳入研究,术前均行3D-FIESTA联合3D-TOF-MRA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图像进行三叉神经和血管关系分析,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63例中术前MRI诊断和术中金标准诊断动脉血管压迫阳性分别是52例(82.5%)和55例(8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0.05).其中术前MRI判读压迫40例,接触9例,可疑接触3例,责任血管包括来自小脑上动脉的21例(40.38%),小脑前下动脉的12例(23.07%),小脑后下动脉6例(11.53%),椎-基底动脉的8例(13.56%),三叉神经周围有明确的血管影但来源不明的5例(9.61%).术中发现,23例(41.82%)责任血管来自小脑上动脉,14例(25.46%)来自小脑前下动脉,5例(9.09%)来自小脑后下动脉,9例(16.36%)来自椎-基底动脉的,4例(7.27%)来自无名血管的压迫.对照手术结果,63例中,术前MRI结果(责任血管判定错误或阴性)与术中诊断不符15例(23.81%),术前无压迫而术中表现为小脑上动脉压迫3例(4.76%),小脑后下动脉1例(1.59%),椎-基底动脉2例(2.17%),静脉压迫或蛛网膜粘连4例(6.35%),其余5例(7.94%)为责任血管判定不符.结论:利用高场3T磁共振的3D-FIESTA技术联合3D-TOF-MRA成像结合多方位重组技术可以清晰分辨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位置关系,帮助微创手术治疗提供精准的影像学依据,但是受部分容积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责任血管的认定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作者:汪红梅;吕洋;邱俊;罗艺;刘畅;陈传玉;季学兵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影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病人临床预后的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病人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纳入50例TOBS病人,根据发病后30 d改良Rankin预后等级量表评分结果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0~3分)和预后不良组(4~6分).比较2组病人入院时的一般资料、MRI相关影像学表现、发病原因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格拉斯哥评分量表(GCS)评分.结果:2组病人发病原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不良组发病原因以栓塞为主(82.1%).2组病人病变部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预后不良组以混合部位为主(71.4%).预后不良组病人入院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GCS评分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入院时经诊断为栓塞型、混合累及幕上幕下的病人,临床预后较差,应对诊疗方案加以优化,以降低TOBS的致残致死率;联合NIHSS评分及GCS评分,有助于对TOBS的病情、预后做出有效评价.

    作者:王书诚;孙中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强化降糖配合罗格列酮对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降糖配合罗格列酮对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影响.方法:将72例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给予强化降糖治疗,观察组36例给予强化降糖配合罗格列酮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并随访12个月以上.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统计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的69.44%(P<0.05);2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均有降低(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均有升高(P<0.05~P<0.01),且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的下降幅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的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P<0.01).随访期间,观察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22.22%,低于对照组的44.44%(P<0.05).结论:强化降糖配合罗格列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可明显改善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疗效显著.

    作者:杨华;吴海清;张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三种内固定方案在大龄肱骨近端骨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手术、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固定手术三种内固定方案在大龄肱骨近端骨折患儿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手术治疗的150例肱骨近端骨折大龄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不同手术方案将病人分为3组,分别为克氏针组、接骨板组、髓内针组,比较3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评分、输血情况、预后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3个指标均为:接骨板组大(P<0.01),克氏针组次之(P<0.01),髓内针组小(P<0.01);3组病人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Constant评分、术后3个月Constant评分、术中输血率、预后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7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小,骨折愈合快速,是临床工作中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喻亮;王盛;孙法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自我效能干预对肺癌病人化疗后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护理干预模式对肺癌病人化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肺癌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自我效能干预措施,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表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价病人的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经自我效能干预后,干预组在整体生活质量和功能量表评估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病人除呼吸困难、呕吐、便秘、疼痛、经济影响方面外,其他症状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自我效能干预能提高肺癌病人化疗后自我效能感,利于形成健康行为,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军;邓侠;王瑞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大鼠体内多西他赛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药物浓度,探讨不同剂量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大鼠体内对多西他赛多次给药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大鼠尾静脉注射分别给予2倍临床等效量(3.6 mL/kg)、临床等效量(1.8 mL/kg)、1/2倍临床等效量(0.9 mL/kg)的复方苦参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给药7 d,第7天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 min后,注射多西他赛15 mg/kg,按时间点采集血样处理并检测分析,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多次给药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AUC、Cmax均低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使用多西他赛后血药浓度有所降低,对多西他赛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邢亚群;王迪生;汪庆飞;孙思雨;吴小祥;陈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颈部动脉迂曲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部动脉迂曲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的病人162例.采用蒙特利尔智能量表评价病人认知功能;计算颈部动脉迂曲个数;分析颈部动脉迂曲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相比较认知正常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病人颈动脉迂曲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颈动脉迂曲是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1),而椎动脉迂曲与认知功能障碍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迂曲个数和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618,P<0.05).结论:颈动脉迂曲有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殷亮;李倩倩;张丽娜;钱伟东;屈洪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手术管理中实施精益管理方案对手术量完成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将精益管理方案应用于手术管理中对手术量完成率、医护人员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6月(未实施精益管理方案)期间开展的800台择期手术作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6-12月(实施精益管理方案)期间开展的800台择期手术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手术量完成及医护人员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量完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加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医护人员对手术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手术管理中实施精益管理方案可促进手术室手术准时开台,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加班时间得到明显缩短.

    作者:林秋燕;胡亚兰;赖春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集束化护理在脊柱围手术期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脊柱围手术期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脊柱手术病人34例为对照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脊柱手术病人3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2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病人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病人住院满意度.

    作者:杨秋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早期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恢复期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病人伤后早期白质纤维束损伤与恢复期时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例DAI病人(DAI组)在伤后早期进行磁共振DTI检查,并与1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使用Track和MRIcron软件对DTI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不同感兴趣区域(ROI区)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DAI组和对照组ROI区的FA值和ADC值.对DAI病人恢复期中(17.26±4.31)个月行认知量表评估,并与受教育程度类似的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所使用的认知量表包括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的数字倒背测试(湖南版)、加利福尼亚言语学习测试量表、连线测验和Stroop色-词测试.比较2组认知功能的差异.对DAI组的DTI参数值与认知量表评分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在伤后早期,DAI组病人所有ROI区的F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钩束和下纵束的ADC值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ROI区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AI组病人在恢复期中的数字倒背测试、加利福尼亚言语学习测试、短时自由回忆和短时线索回忆量表评分均降低(P<0.01);而连线测验、Stroop色-词测试卡片1、Stroop色-词测试卡片2和Stroop色-词测试卡片3评分均增高(P<0.05~P<0.01).易损区钩束、下纵束、上纵束和前冠状束的FA值与工作记忆量表和执行功能量表总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和P<0.05).易损区钩束、下纵束、上纵束和前冠状束的ADC值与工作记忆量表和执行功能量表总分无明显检查相关关系(P>0.05).结论:DAI病人早期磁共振DTI检查有助于预测伤后恢复期不同类型的认知功能障碍,为病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顾磊;范家权;杨先清;杨建业;霍健;文明;沈伟;朱成铜;李道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埋针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埋针治疗对中风偏瘫后肩痛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偏瘫后肩痛病人168例,将病人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观察组给予埋针治疗,隔日1次;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1次1日.1个月后比较2组病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及治疗有效率和病人满意度.结果:2组病人治疗后VAS、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病人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24%(P<0.01);观察组病人满意度为94.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4%(P<0.01).结论:埋针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针刺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减轻病人血液循环障碍,提高病人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晶;蓝德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动静脉内瘘不同手术方式对血液透析病人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不同手术方式对血液透析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动静脉内瘘术治疗的尿毒症病人60例,其中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各30例,观察病人动静脉内瘘及心功能情况,评价动静脉内瘘不同手术方式对病人心功能的影响.结果:端-侧吻合组术后平均血流量和平均直径均高于端-端吻合组(P<0.01);端-侧吻合组术后1年心指数明显上升,射血分数明显下降,与端-端吻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内瘘失败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选择动静脉内瘘手术治疗的血液透析病人,端-侧吻合是一种既能确保透析血流量,又不会增加病人心脏负荷的一种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董加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究基于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照顾,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基于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2组病人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均接受生活质量量表(SF-36)测评,比较2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病人在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期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干预后2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期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P<0.01).2组病人干预前治疗依从性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治疗依从性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P<0.01).结论:对于血液透析病人,引入基于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荐应用.

    作者:高冰;谢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ROC曲线分析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游离雌三醇、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游离雌三醇(fE3)、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17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分为子痫前期组49例和妊娠期高血压组68例,另选择90名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孕15~20周和孕24~28周抽取各组孕妇肘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APP-A、fE3、β-hCG水平,比较孕15~20周和孕24~28周时各组血清PAPP-A、fE3、β-hCG水平,根据血清PAPP-A、fE3、β-hCG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APP-A、fE3、β-hCG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结果:3组孕产妇年龄、产次、孕前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孕15~20周时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PAPP-A、fE3、β-hC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4~28周时子痫前期组血清PAPP-A、fE3水平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对照组,β-hCG水平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孕24~28周时血清PAPP-A水平与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和P<0.01),血清fE3水平与孕周呈正相关关系(P<0.01),血清β-hCG与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血清PAPP-A、fE3、β-hCG水平及三项串联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均有预测价值(P<0.01),三项指标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高(0.857),其预测价值优于任何一种单项指标.结论:子痫前期孕妇孕中期血清PAPP-A、fE3水平降低,β-hCG水平升高,联合检测孕24~28周时血清PAPP-A、fE3、β-hCG水平能够为预测子痫前期提供依据.

    作者:杨斌;张建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血抗苗勒管激素与临床内分泌指标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病人血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与性激素及内分泌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PCOS不孕病人71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女性50名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的体质量指数、AMH、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T)、雌二醇、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双侧卵巢2~9 mm窦卵泡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体质量指数、AMH、黄体生成素、T、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及2~9mm窦卵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血AMH与T和多囊卵巢(PCO)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其他变量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和PCO影响血AMH水平(P<0.01).结论:T和PCO是AMH水平的影响因素.

    作者:于艳丽;葛秋迎;于秀娟;王金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