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化降糖配合罗格列酮对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影响

杨华;吴海清;张艳

关键词:2型糖尿病, 冠心病, 罗格列酮, 血脂, 载脂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降糖配合罗格列酮对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影响.方法:将72例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给予强化降糖治疗,观察组36例给予强化降糖配合罗格列酮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并随访12个月以上.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统计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的69.44%(P<0.05);2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均有降低(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均有升高(P<0.05~P<0.01),且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的下降幅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的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P<0.01).随访期间,观察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22.22%,低于对照组的44.44%(P<0.05).结论:强化降糖配合罗格列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可明显改善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疗效显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低氧后处理体外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的作用

    目的:探讨低氧后处理体外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的作用.方法:SD大鼠20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HIBD组)、假手术组、8%O2+92%N2组(低氧A组)和15%O2+85%N2组(低氧B组),各51只.比较各组大鼠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水平和学习、记忆能力.结果:4组大鼠脑组织HIF-1α表达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低氧A组HIF-1α表达水平高,其后依次为低氧B组、假手术组、HIBD组(P<0.01).4组大鼠学习潜伏期、记忆潜伏期、学习错误次数和记忆错误次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假手术组4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1),而低氧A、B组的记忆潜伏期和学习错误次数、记忆错误次数均少于HIBD组(P<0.05~P<0.01),低氧A组的学习潜伏期亦少于HIBD组(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进行单次低氧后处理体外干预,能够有效促进HIF-1α表达,提升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罗鑫刚;邓青青;肖慧媚;裴铮;易爱文;常燕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培美曲塞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分析晚期NSCLC一线化疗病人46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组22例(培美曲塞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组24例(吉西他滨组).比较2组病人的近期疗效、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培美曲塞组和吉西他滨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36.4%和29.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2.5%和45.8%,中位PFS分别为6.5个月和6.0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培美曲塞组和吉西他滨组粒细胞减少分别为36.4%(8/22)和66.7%(1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相似,但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减低,病人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玉梅;刘静;周争光;汪蕊;吴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DNA定量分析在宫颈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及其对细胞学ASCUS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DNA定量分析在宫颈早期病变诊断中对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2016年宫颈筛查1980例妇科宫颈普查病例,均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DNA定量分析,241例在阴道镜引导下行宫颈活检,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估DNA定量分析的诊断价值及其对ASCUS的临床意义.结果:241例病人中DNA倍体正常组(128例)、1~2个异倍体细胞组(54例)及≥3个异倍体细胞组(59例),3组活检分别诊断CINⅡ及以上病变7例、7例、30例,细胞DNA倍体分析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病变级别与DNA倍体异常数呈正相关(rs=0.439,P<0.01),其敏感性为84.1%,特异性为61.4%.活检的57例ASCUS病人中伴1~2个DNA异倍体细胞8例,伴≥3个异倍体细胞28例,伴DNA倍体正常21例,3组分别诊断CINⅡ及以上病变1例、13例、1例,ASCUS病例伴DNA倍体异常的组织病理学级别与DNA倍体异常数呈正相关(rs=0.424,P<0.01).结论:DNA定量分析可提高宫颈早期病变的检出率,而ASCUS伴有≥3个异倍体细胞时CINⅡ及以上病变的风险高,二者结合可提高筛查质量、指导临床处置.

    作者:闻明;王琳;田德明;陈新华;洪爱娟;胡哲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集束化护理在脊柱围手术期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脊柱围手术期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脊柱手术病人34例为对照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脊柱手术病人3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2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病人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病人住院满意度.

    作者:杨秋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强化降糖配合罗格列酮对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降糖配合罗格列酮对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影响.方法:将72例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给予强化降糖治疗,观察组36例给予强化降糖配合罗格列酮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并随访12个月以上.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统计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的69.44%(P<0.05);2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均有降低(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均有升高(P<0.05~P<0.01),且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的下降幅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的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P<0.01).随访期间,观察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22.22%,低于对照组的44.44%(P<0.05).结论:强化降糖配合罗格列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可明显改善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疗效显著.

    作者:杨华;吴海清;张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CT三维重建配合3D打印技术 在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价值评估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配合3D打印技术在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CT三维重建的多种后处理技术明确寰枢椎病变13例作为观察组,再将CT三维重建、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形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并与13例之前已通过X线透视置钉法的病例(对照组)进行置钉效果比较.结果:对照组13例共置椎弓根螺钉41枚,其中Ⅰ类置钉9枚,Ⅱ类置钉18枚,Ⅲ类置钉14枚,成功率65.9%;观察组共打印颈椎模型13例,设计导向模板21个,5例由于先前通过X线透视仅在枢椎两侧的椎弓根内置钉,只制作出枢椎的导航模板;模拟手术同样置钉41枚,其中Ⅰ类置钉15枚,Ⅱ类置钉21枚,Ⅲ类置钉5枚,成功率87.8%.结论:CT三维重建的各种后处理技术不仅能够准确的判断寰枢椎病变,并能配合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个体化的导航模板,使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变得既安全又省时,并能在术后准确评估置钉效果.

    作者:郭飞;王全鹏;代建昊;张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与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异性与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2例,根据MRI的结果分为LA组75例及非LA组27例,并对LA组按照Fazekas量表对脑白质病变程度评估分为轻度LA组23例,中度LA组27例和重度LA组25例.采用无创性便携式血压监测仪监测病人24 h血压变化,比较2组病人血脂指标、高血压病程、24h、日间及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及血压变异性(BPV).结果:2组病人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血清TC、TG、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病人24 h SBP和DBP、日间SBP和DBP、夜间SBP和DBP均高于非LA组(P<0.05~P<0.01).LA组病人24 h SBPV和DBPV、日间SBPV和DBPV、夜间SBPV和DBPV均明显高于非LA组(P<0.01).不同程度LA组间B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LA组高于轻度LA组(P<0.05~P<0.01),且重度LA组的日间平均收缩压变异性高于中度LA组(P<0.05),中度LA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性明显高于轻度LA组(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异性与LA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吴雪松;宇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测定在间质性肺疾病合并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间质性肺疾病合并感染病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98例间质性肺疾病病人,根据病人合并感染与否分组,其中54例合并感染(感染组),44例未合并感染(未感染组).检测2组血清CRP、PCT水平及白细胞(WBC)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结果:2组病人PCT水平和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WBC水平和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PCT、CRP水平与间质性肺炎病人感染发生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和P<0.05);CRP和PCT诊断间质性肺炎合并感染病人的ROC曲线线下面积显著高于WBC和N%(P<0.01).结论:PCT和CRP用于间质性肺疾病合并感染病人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判断间质性肺疾病病人感染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分析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方法:将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志愿者均于同一时间完成同一部位3次末梢指血、空腹静脉血的血样采集,使用同一仪器于取样后0、3、6h时检测血常规;统计血样采集时间,分别对比指血、静脉血3次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对比指血3次采集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平均值与静脉血3次采集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平均值间的差异性;指血、静脉血3、6h检测结果与同一采血方式即刻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末梢血采集时间为(51.39±10.62)s,短于静脉血的(115.27±36.74)s(P<0.01).末梢血样血常规各指标3次检测结果之间比较显示,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指标均为第1次低于第2次(P<0.05),第3次结果低于第1次和第2次(P<0.05和P<0.01);红细胞计数第1次检测结果与第2次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大于第3次(P<0.05和P<0.01);红细胞压积第1次检测结果与第3次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第2次(P<0.01);血小板计数为第2次低于第1次(P<0.01),第1次和第2次均低于第3次(P<0.01).静脉血样血常规各指标3次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采血后即刻行血常规3次检测结果比较显示,除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第3次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指标各次数结果均为末梢血水平低于静脉血样(P<0.01).末梢血采血后3 h和6 h血常规检测结果均低于即刻时结果(P<0.05和P<0.01),且采血后6 h结果低于3 h(P<0.01);静脉血采血后3 h血常规检测结果与即刻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6 h血常规检测结果低于即刻和3 h(P<0.01);各时间点静脉血各项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均高于末梢血的结果(P<0.01).结论:末梢血样采集时间短,但血样稳定性差,血常规检测结果准确性差;静脉血样采集时间长,血样稳定性强,血常规检测结果准确性高;对于血常规的检测应以静脉血样为首选,并于采集后的3h内完成检测,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作者:姚怡帆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丙泊酚麻醉对妇科微创手术病人术中皮质醇和血糖水平的影响

    目的:分析丙泊酚麻醉对妇科微创手术病人术中皮质醇(Cor)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各30例.七氟醚组于麻醉诱导后吸入七氟醚;丙泊酚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比较2组病人建立气腹前(T1)和建立气腹后10 min(T2)、30 min(T3)及术毕(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Cor、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Glu)水平.结果:2组病人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和清醒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注胶体液量、输液总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例数及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不同时间点的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的Cor、血糖、胰岛素、Glu水平均高于T1(P<0.05~P<0.01).丙泊酚组T1时的Cor、血糖、胰岛素、C肽和Glu水平与七氟醚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血糖、Glu水平均低于七氟醚组,C肽水平高于七氟醚组(P<0.05);T3、T4时Cor、血糖、Glu水平均低于七氟醚组,胰岛素、C肽水平均高于七氟醚组(P<0.05~P<0.01).结论:丙泊酚和七氟醚均可有效维持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但丙泊酚可以促进病人术中C肽和胰岛素的分泌,抑制了术中Glu、Cor过度分泌及血糖过度升高,相较于七氟醚,丙泊酚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的效果更佳.

    作者:吴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延伸护理对冠脉介入术后病人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延伸护理对冠脉介入术后病人自我管理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8例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2组均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提供延伸护理干预,采用自我管理水平量表(CSMS)、生活质量量表(SAQ)及临床客观资料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估.结果:3个月后,干预组自我管理行为7个维度、生存质量5个维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血脂、血压、血糖的达标人数以及戒烟、限酒的管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针对性延伸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健康行为、生存质量,提升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周彤;李妙男;宣玲;姚胜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导师制教学模式研究

    目的:探讨内外医学本科(MBBS)留学生临床实习导师制教学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2012级MBBS留学生为观察组,按照导师制教学模式带教实习;选取2011级按照传统模式实习的MBBS留学生为对照组.比较2组出科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理论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观察组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导师制教学模式在MBBS留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具有较大优势.

    作者:许孝凤;邹兵兵;李正红;周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PDCA护理在降低老年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感染 和不良事件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PDCA)护理模式在降低老年肿瘤病人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将108例行PICC置管的老年肿瘤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PDCA护理模式.比较2组病人PICC相关性感染和不良事件发生等情况.结果:干预组PICC相关性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机械性静脉炎、导管脱落及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1.11%)较对照组(53.70%)明显降低(P<0.01).干预组病人导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依从性和满意度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干预组病人对护理人员PICC操作技能、沟通能力、护理态度、责任心及对PICC意外事件处理能力等方面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PDCA护理模式可明显降低老年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感染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增加导管留置时间,亦能促进病人满意度的提高,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尹丽;邱家英;袁君兰;蔡红梅;李俊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三种内固定方案在大龄肱骨近端骨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手术、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固定手术三种内固定方案在大龄肱骨近端骨折患儿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手术治疗的150例肱骨近端骨折大龄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不同手术方案将病人分为3组,分别为克氏针组、接骨板组、髓内针组,比较3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评分、输血情况、预后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3个指标均为:接骨板组大(P<0.01),克氏针组次之(P<0.01),髓内针组小(P<0.01);3组病人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Constant评分、术后3个月Constant评分、术中输血率、预后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7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小,骨折愈合快速,是临床工作中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喻亮;王盛;孙法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新型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钛缆张力带微创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新型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钛缆张力带微创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50例髌骨横行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3例行常规cable-pin system微创术,观察组27例行新型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钛缆张力带内固定术,对比2组病人一般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随访12~27个月,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6.30%、100.00%,均高于对照组的86.96%、82.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仅1例出现皮肤刺痛、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8.70%,观察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螺钉联合钛缆张力带微创治疗髌骨横向骨折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恢复,可作为首选术式之一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金长礼;李强;李文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3D-FIESTA联合3D-TOF-MRA成像技术 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高场3T磁共振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技术联合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3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三叉神经痛病人资料纳入研究,术前均行3D-FIESTA联合3D-TOF-MRA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图像进行三叉神经和血管关系分析,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63例中术前MRI诊断和术中金标准诊断动脉血管压迫阳性分别是52例(82.5%)和55例(8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0.05).其中术前MRI判读压迫40例,接触9例,可疑接触3例,责任血管包括来自小脑上动脉的21例(40.38%),小脑前下动脉的12例(23.07%),小脑后下动脉6例(11.53%),椎-基底动脉的8例(13.56%),三叉神经周围有明确的血管影但来源不明的5例(9.61%).术中发现,23例(41.82%)责任血管来自小脑上动脉,14例(25.46%)来自小脑前下动脉,5例(9.09%)来自小脑后下动脉,9例(16.36%)来自椎-基底动脉的,4例(7.27%)来自无名血管的压迫.对照手术结果,63例中,术前MRI结果(责任血管判定错误或阴性)与术中诊断不符15例(23.81%),术前无压迫而术中表现为小脑上动脉压迫3例(4.76%),小脑后下动脉1例(1.59%),椎-基底动脉2例(2.17%),静脉压迫或蛛网膜粘连4例(6.35%),其余5例(7.94%)为责任血管判定不符.结论:利用高场3T磁共振的3D-FIESTA技术联合3D-TOF-MRA成像结合多方位重组技术可以清晰分辨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位置关系,帮助微创手术治疗提供精准的影像学依据,但是受部分容积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责任血管的认定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作者:汪红梅;吕洋;邱俊;罗艺;刘畅;陈传玉;季学兵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离心前保存和冷冻保存时间对HCV RNA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标本离心前保存和冷冻保存时间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核糖核酸(RNA)含量的影响.方法:筛选高、低载量的HCV RNA反应性标本各一个,接驳混匀其血浆和浓缩红细胞,从混匀好的2个血袋中各留取48支试管,每12管为一组,分为离心前保存0、4、8、24 h组,比较离心后各组间HCV RNA检测结果.挑选HCV RNA反应性标本一个,从其浆袋中留取32支试管冷冻保存,每8管为一组,分为冷冻保存1、7、30、40 d组,比较各组间HCV RNA检测结果.结果:4℃保存条件下,高、低载量组在离心24 h内各个时间段的HCV R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时间点高载量组HCV RNA含量明显高于低载量组(P<0.01);-20℃保存条件下,40 d内不同冷冻保存时间HCV RNA含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站核酸检测标本4℃保存可在24 h内离心,-20℃保存可在40 d内完成检测.

    作者:朱楠;胡文佳;朱姗姗;王金花;蒋昵真;冯晨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早期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恢复期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病人伤后早期白质纤维束损伤与恢复期时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例DAI病人(DAI组)在伤后早期进行磁共振DTI检查,并与1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使用Track和MRIcron软件对DTI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不同感兴趣区域(ROI区)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DAI组和对照组ROI区的FA值和ADC值.对DAI病人恢复期中(17.26±4.31)个月行认知量表评估,并与受教育程度类似的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所使用的认知量表包括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的数字倒背测试(湖南版)、加利福尼亚言语学习测试量表、连线测验和Stroop色-词测试.比较2组认知功能的差异.对DAI组的DTI参数值与认知量表评分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在伤后早期,DAI组病人所有ROI区的F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钩束和下纵束的ADC值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ROI区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AI组病人在恢复期中的数字倒背测试、加利福尼亚言语学习测试、短时自由回忆和短时线索回忆量表评分均降低(P<0.01);而连线测验、Stroop色-词测试卡片1、Stroop色-词测试卡片2和Stroop色-词测试卡片3评分均增高(P<0.05~P<0.01).易损区钩束、下纵束、上纵束和前冠状束的FA值与工作记忆量表和执行功能量表总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和P<0.05).易损区钩束、下纵束、上纵束和前冠状束的ADC值与工作记忆量表和执行功能量表总分无明显检查相关关系(P>0.05).结论:DAI病人早期磁共振DTI检查有助于预测伤后恢复期不同类型的认知功能障碍,为病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顾磊;范家权;杨先清;杨建业;霍健;文明;沈伟;朱成铜;李道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自我效能干预对肺癌病人化疗后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护理干预模式对肺癌病人化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肺癌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自我效能干预措施,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表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价病人的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经自我效能干预后,干预组在整体生活质量和功能量表评估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病人除呼吸困难、呕吐、便秘、疼痛、经济影响方面外,其他症状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自我效能干预能提高肺癌病人化疗后自我效能感,利于形成健康行为,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军;邓侠;王瑞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药学技能竞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目的:探讨药学技能竞赛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技能竞赛对药学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影响,并追踪学生大三两个学期的综合成绩,分析其与技能竞赛成绩的相关性.结果:药学技能竞赛通过强调药学主干课程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提升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专业能力,学生竞赛成绩排名与其在大三第一学期的综合成绩排名(r=0.311,P<0.01)和第二学期的综合成绩排名(r=0.565,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技能竞赛作为活动载体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注意力、观察力以及团队协作等综合基础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独立思考,技能竞赛培育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结论:药学技能竞赛对大学生多方面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魏芳;王颖;蒋国君;宋宜宁;刘浩;霍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