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颗粒脂肪移植对上睑凹陷病人生活质量、自信心和自我体像评价评分的影响

靖昌瑞;李永忠;刘静;杨雯娴;任妍

关键词:颗粒脂肪移植术, 上睑凹陷, 疗效, 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颗粒脂肪移植对上睑凹陷病人生活质量、自信心和自我体像评价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上睑凹陷病人80例(16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块状组40例80眼及颗粒组40例80眼.块状组行重睑切开联合块状脂肪移植术;颗粒组行颗粒脂肪移植术.2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病人生活质量、自信心和自我体像评价评分情况.结果:颗粒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块状组(P<0.01);颗粒组手术效果、生活质量、自信心及自我体像评价评分均高于块状组(P<0.05~P<0.01);2组治疗前、后上睑凹陷分级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颗粒组治疗后1级人数明显高于块状组(P<0.05);颗粒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块状组(P<0.05);实际随访12~26个月,2组病人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颗粒脂肪移植能有效提高上睑凹陷生活质量、自信心和自我体像.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钝针扣眼穿刺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钝针扣眼穿刺法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区域法穿刺组(A组)、绳梯法穿刺组(B组)、钝针扣眼穿刺组(C组),各20例,1年后,比较3组病人穿刺后透析间血流量、穿刺点渗血率、假性动脉瘤、穿刺失败率及病人满意度和疼痛度.结果:3组病人透析间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的穿刺点渗血、假性动脉瘤、穿刺失败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显著少于A组和B组(P<0.05).3组病人的疼痛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疼痛得分显著低于B组,B组显著低于A组(P<0.01).3组病人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B组和A组,而B组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使用钝针扣眼穿刺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穿刺点渗血、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有效地保护了血管,减轻了病人痛苦,降低护士的穿刺技术难度,提高病人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洋;汪吉平;骆俊秀;刘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124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病原学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学.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7年2月濉溪县医院儿科124例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依据败血症发病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组和晚发型组,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住院新生儿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3.4%(124/3634).其中早发型占54.8%(68/124),主要表现黄疸,呻吟、青紫、呼吸困难、反应低下,C反应蛋白增高;晚发型败血症占45.2%(56/124),主要表现发热、气促、黄疸,合并局部感染灶;早发型组羊水污染和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晚发型组(P<0.05);早发型组黄疸、呻吟、青紫、呼吸困难、反应低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晚发型组(P<0.01);早发型组肺炎、合并局部感染灶的发生率低于晚发型组(P<0.01和P<0.05).败血症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占88.7%,革兰阴性菌占11.3%;革兰阳性菌对夫西地酸、万古霉素、米诺环素高度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结论: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各有特点,早发型临床症状较重;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是我院儿科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临床医生根据其临床特点及常见致病菌选择抗生素,再据血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作者:崔雪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基于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的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目的:以蚌埠医学院药学院本科毕业生为例,调查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去向和考研率.方法:收集药学院药学专业2015-2017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相关信息,分析就业率、就业去向、区域分布及考研率等.结果:药学院药学专业2015-2017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的省外就业率和考研率之和稳定在80%左右,而其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及周边地区就业率高于省内就业率,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稳步提升.结论:通过加强学风建设、提高专业认同感、优化实践教学基地等措施,对提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较好.

    作者:霍强;程秀;张翠;马涛;于伟荣;刘浩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病案分析教学法结合影像资料在全科医生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病案分析教学法结合影像资料在消化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学生需掌握的内容,科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并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讲解示教.结果:观察组病历书写得分和临床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病案分析教学法结合影像资料激发了实习医生的想象力和主观创造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其对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作者:汪建超;杨秀木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泌乳始动的影响

    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泌乳始动的影响.方法:将住院待产的17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行分娩镇痛分为2组,各85例,对照组无镇痛,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在不同时间点采集2组产妇外周静脉血行泌乳素及催产素血清水平检查,评价2组产妇的泌乳始动及新生儿喂养情况.结果:2组宫口开3~4 cm时泌乳素水平、催产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 h、6 h泌乳素水平、催产素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P<0.01);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新生儿出生72 h内添奶次数及添奶量较对照组多(P<0.01),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对产妇实施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将会导致泌乳始动延迟,早期制定有效的干预护理方案,可以加快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产妇的泌乳始动.

    作者:史文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保留股方肌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对股骨距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保留股方肌对股骨距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因股骨颈骨折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切断股方肌,观察组术中保留股方肌.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3、6、12、24个月随访病人采用外斜位X线摄片了解股骨距骨量变化情况.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股骨距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时,对照组股骨距骨量丢失比例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通过对股方肌的保留,可以延缓股骨距的骨质吸收,有效地减少股骨距的骨量丢失.

    作者:尹化阳;黄明;王皓宇;高明杰;方镇;冯磊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Nd:YGA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Nd:YGA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牙本质过敏症病人200例(380颗患牙),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180颗患牙)采用Gluma脱敏剂冶疗,观察组(200颗患牙)采用Nd:YGA激光脱敏冶疗.比较2组病人治疗后即刻、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病人脱敏治疗即刻、1周、1个月、3个月后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和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YGA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具有较好的中远期临床疗效.

    作者:赵树玲;吴丽丽;邸春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体表测量确定PICC置管预置长度与体内理想位置的关系研究

    目的:通过探讨体表测量确定PICC置管预置长度与理想置管位置的相关性,为临床PICC置管提供一种较为准确的预置长度的计算方法.方法:132例行PICC置管的病人分为3组,A组为右径置管,预置长度为体表测量长度+3 cm;B、C 2组均为左径置管,B组预置长度为体表测量长度+3 cm,C组预置长度为体表测量长度+5 cm.依据X线摄片确定理想置管位置,分析左、右径预置长度与理想置管位置之间的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关系.结果:A、C组PICC导管预置长度与理想置管长度均显著相关(P<0.01),并得出相应回归方程.结论:PICC置管体表测量确定预置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杨敬平;史星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情绪管理在农村中学初中生依恋对交往焦虑影响的中介效应分析

    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情绪管理在依恋对交往焦虑影响的中介作用.方法:以皖北地区976例农村中学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亲子依恋量表、情绪管理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情绪管理在依恋对交往焦虑影响的中介作用.结果:父亲依恋得分男生高于女生(P<0.05),交往焦虑、情绪管理、母亲依恋、同伴依恋得分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提高,学生的交往焦虑水平逐渐降低(P<0.01),情绪管理、亲子依恋得分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和较好学生均高于经济条件较差学生(P<0.05~P<0.01);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同伴依恋得分与情绪管理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情绪管理、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及同伴依恋得分与交往焦虑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情绪管理在依恋(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同伴依恋)对交往焦虑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例分别为34.6%、40.0%、25.5%.结论:情绪管理在依恋对交往焦虑中具有中介效应,较好的情绪管理水平可以减少初中生的交往焦虑水平.

    作者:孟艳秋;姚荣英;付连国;吴鹭;李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喷他佐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喷他佐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需行上肢手术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单纯臂丛组(D组),右美托咪定+臂丛组(G1组),喷他佐辛+臂丛组(G2组),右美托咪定+喷他佐辛+臂丛组(G3组),每组15例.D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G1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0.5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液20 mL,G2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0.5 mg/kg喷他佐辛混合液20 mL,G3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0.5μg/kg右美托咪定+0.5 mg/kg喷他佐辛混合液20 mL.记录各组麻醉前、手术开始5、10、30、60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HR)、血氧饱和度;记录各组感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持续时间;观察病人是否有镇痛不全及更改麻醉方式;记录病人术后6 h的视觉模拟评分和Ramsay评分.结果:手术开始5、10、30、60 min时平均动脉压G3组0.05).G1、G2、G3组病人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痛觉消失持续时间均短于D组(P<0.01);感觉阻滞起效时间G3组短于G1组(P<0.01);痛觉消失持续时间G3组长于G1组与G2组(P<0.01).4组病人镇痛不全及更改麻醉方式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G3组病人视觉模拟评分和Ramsay评分均明显低于D组、G1组及G2组(P<0.01),其余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喷他佐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增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镇静、镇痛效果,利于病人术后的快速康复.

    作者:刘刚;凌云志;李晓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基于专业能力提升的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

    目的:应用立体化多层次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以培养具有系统的生物技术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核心,以提升专业能力为目标,实施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方法:自2010年开始,在生物科学专业逐步实施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建设立体化教材体系,建立立体化课堂教学,实施立体化实验教学,建设立体化网络教学平台及立体化考核方式.将未施行教学模式改革的2003-2009级学生作为对照组,将施行立体化多层次分子生物学教学的2010-2014级学生作为观察组,对2组学生毕业后的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用人单位对观察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均有更高评价(P<0.05~P<0.01).结论:通过构建分子生物学立体化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

    作者:周继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开放性实验教学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影响的多维评价

    目的:综合评价开放性实验教学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016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60名,其中30名学生为观察组,除传统实验教学外,同时参加2017年公共卫生学院组织的开放性实验课程;另外3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只接受传统实验教学.2017年底综合评价2组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结果:开放性实验终期评价显示,2组学生在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大数据和人口老龄化方面的兴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视野开阔和文献研究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教学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更多的观察组学生认为实验课对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及发展有很好帮助(P<0.05和P<0.01).结论: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

    作者:贾贤杰;吴学森;王春华;孟莉;程先进;付连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高压氧早期综合治疗对颅脑外伤病人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HBO)早期综合治疗对颅脑外伤病人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18例颅脑外伤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在颅脑外伤31~60 d开始HBO,观察组在颅脑外伤8~30 d开始HBO.比较2组病人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免疫指标、格拉斯哥预后(GOS)分级以及并发症情况等指标.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的GCS、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周,观察组IL-2、6、8和TNF-α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IgA、IgG、IgM和血总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HBO早期综合疗法治疗颅脑外伤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促炎因子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好,改善病人免疫功能状态,临床上值得继续推广.

    作者:周桂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对狼疮性肾炎病人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对狼疮性肾炎病人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狼疮性肾炎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应用自护能力量表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病人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症状管理、情绪管理、自我效能、信息管理及日常生活管理等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我管理能力训练能有效提高狼疮性肾炎病人疾病管理能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黄小蝶;詹锋;吴智丹;许莲雅;刘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腹腔镜微创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盆腔炎性包块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微创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盆腔炎性包块病人中的疗效.方法:将86例盆腔炎性包块病人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各43例,给予相应术式治疗,观察2组病人治疗效果、炎性水平及安全性.结果:腹腔镜组疼痛持续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P<0.01).2组病人手术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白细胞介素(IL)-8、IL-1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而TNF-α、IL-8、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腹腔镜组治疗后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开腹手术组(P<0.01);腹腔镜组手术后TNF-α、IL-8、IL-1β水平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1).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8%,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的27.91%(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手术创伤小、见效快,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安全性较高,是目前治疗盆腔炎性包块较佳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韦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阶梯思维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中应用阶梯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住院医师规培的医师80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其中观察组采用阶梯思维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住院医师规培期间,每次出科之后,分析2组出科成绩和学习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规培医师的出科考试成绩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阶梯思维教学法可实现个性化培训和教学,激发规培医师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住院医师规培效果.

    作者:刘建民;陈晓晖;陈卫东;崔培元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蚌埠市0~3岁儿童早期健康教养状况调查

    目的:对蚌埠市0~3岁儿童进行早期健康教养状况的调研,了解蚌埠市儿童的早期生长发育状况,为其提供科学的早期教养知识.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儿童早期健康教养问卷调查、心理咨询、医院合作等方式收集资料,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式,对蚌埠市5个社区0~3岁儿童的早期健康教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78.1%的0~3岁儿童是非隔代教养,21.9%的儿童隔代教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乳喂养仅占18.1%,85.7%的家长认为早期教养对儿童生长发育很重要,66.7%的教养人更希望通过实地考察来获取早教知识.结论:蚌埠市0~3岁儿童的早期健康教养状况有待改善,要加强主要教养人的健康教育及早教基地的建设,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陈曼曼;辛倩倩;方珠;邱天;胡静垚;李丹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Ⅲ型胶原、纤维黏连蛋白在胎膜早破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并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Ⅲ型胶原、纤维黏连蛋白(FN)在胎膜早破孕妇血清及胎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参与胎膜早破的发病机制.方法:40例胎膜早破孕妇,其中未足月胎膜早破组(pPROM组,20例),足月胎膜早破组(tPROM组,20例),另外选取同期正常足月妊娠孕妇2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清及胎膜组织中MMP-9、Ⅲ型胶原、FN的表达水平,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孕妇血清MMP-9、Ⅲ型胶原、FN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tPROM组MMP-9显著高于pPROM组,后者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PROM组Ⅲ型胶原、FN水平显著低于tPROM组,而后者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MP-9在pPROM组和tPROM组胎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MMP-9在tPROM组胎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pPRO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胶原和FN在pPROM组和tPROM组胎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Ⅲ型胶原和FN在tPROM组胎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pPRO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PROM组和tPROM组中,MMP-9和Ⅲ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r=-0.874,r=-0.988,P<0.01),MMP-9与FN的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r=-0.760,r=-0.875,P<0.01),Ⅲ型胶原与FN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529,r=0.876,P<0.05).在胎膜组织中,MMP-9和Ⅲ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468,P<0.01),MMP-9和FN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493,P<0.01),Ⅲ型胶原和FN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885,P<0.01).结论:MMP-9、Ⅲ型胶原、FN参与胎膜早破的发生,孕妇血清及胎膜组织中MMP-9含量升高、Ⅲ型胶原和FN含量降低,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胎膜早破的发生.

    作者:田玲;万敏;王倩;柏妍槟;沈禾;闫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病人术后认识功能的作用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病人以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镇痛的麻醉效果及其对病人术后认识功能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将64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2例)予以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观察组(32例)予以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结果:插管前和插管后,2组病人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插管后舒张压和心率高于插管前水平(P<0.05~P<0.01).2组病人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麻醉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定向力完全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与拔管时比较,拔管24 h后对照组OAAS评分明显升高(P<0.01),NRS评分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OAAS、MMSE评分均明显增高(P<0.01),NR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拔管24 h观察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各方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胆囊切除术病人以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其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病人苏醒质量更佳,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忠;徐继海;宋际明;袁管京;黄忠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冷冻技术在宫颈病变中个性化治疗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冷冻技术在宫颈病变中个性化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持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低度宫颈癌前病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25~30岁)及生育要求采用冷冻术、LEEP术及激光术治疗宫颈病变者各40例.观察3组病人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阴道镜检查结果、宫颈挛缩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宫颈管长度的改变情况,术后6个月HPV转阴率情况,术后2年内生育情况,包括经阴道分娩情况及流产情况等.结果:手术时间方面,LEEP术和激光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短于冷冻术(P<0.01);术中出血量方面,冷冻术无出血,LEEP术出血量高于激光术的出血量(P<0.01).术后3个月随访,阴道镜病理异常率方面,3组病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挛缩率方面,行冷冻术者宫颈挛缩率低于行LEEP术者(P<0.05),行激光术与行LEEP术病人宫颈挛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冷冻术病人术后宫颈管长度无变化,行LEEP术病人宫颈管长度变化为(5.45±2.03)mm,大于行激光术的(3.31±1.82)mm(P<0.01);术后6个月,3组病人HPV转阴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内生育情况,3组病人的怀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冷冻术者阴道分娩率为74.07%,高于行LEEP术者的41.67%和行激光术者的48.00%(P<0.05),行LEEP术者与行激光术者阴道分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LEEP术者、激光术者和冷冻术者流产率分别为20.83%、8.00%和0.00%,行冷冻术者流产率低于行LEEP术者(P<0.05).结论:宫颈冷冻术治疗后愈合不留瘢痕,不会造成宫颈管长度的改变、宫颈粘连和挛缩,不影响生育功能,适用于年轻未生育过或需保留生育功能的女性病人.

    作者:王立锋;程群仙;王文琴;徐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