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对狼疮性肾炎病人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黄小蝶;詹锋;吴智丹;许莲雅;刘颖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 自我管理能力训练, 疾病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对狼疮性肾炎病人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狼疮性肾炎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应用自护能力量表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病人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症状管理、情绪管理、自我效能、信息管理及日常生活管理等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我管理能力训练能有效提高狼疮性肾炎病人疾病管理能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阶梯思维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中应用阶梯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住院医师规培的医师80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其中观察组采用阶梯思维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住院医师规培期间,每次出科之后,分析2组出科成绩和学习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规培医师的出科考试成绩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阶梯思维教学法可实现个性化培训和教学,激发规培医师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住院医师规培效果.

    作者:刘建民;陈晓晖;陈卫东;崔培元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病案分析教学法结合影像资料在全科医生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病案分析教学法结合影像资料在消化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学生需掌握的内容,科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并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讲解示教.结果:观察组病历书写得分和临床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病案分析教学法结合影像资料激发了实习医生的想象力和主观创造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其对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作者:汪建超;杨秀木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蚌埠市0~3岁儿童早期健康教养状况调查

    目的:对蚌埠市0~3岁儿童进行早期健康教养状况的调研,了解蚌埠市儿童的早期生长发育状况,为其提供科学的早期教养知识.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儿童早期健康教养问卷调查、心理咨询、医院合作等方式收集资料,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式,对蚌埠市5个社区0~3岁儿童的早期健康教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78.1%的0~3岁儿童是非隔代教养,21.9%的儿童隔代教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乳喂养仅占18.1%,85.7%的家长认为早期教养对儿童生长发育很重要,66.7%的教养人更希望通过实地考察来获取早教知识.结论:蚌埠市0~3岁儿童的早期健康教养状况有待改善,要加强主要教养人的健康教育及早教基地的建设,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陈曼曼;辛倩倩;方珠;邱天;胡静垚;李丹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124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病原学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学.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7年2月濉溪县医院儿科124例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依据败血症发病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组和晚发型组,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住院新生儿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3.4%(124/3634).其中早发型占54.8%(68/124),主要表现黄疸,呻吟、青紫、呼吸困难、反应低下,C反应蛋白增高;晚发型败血症占45.2%(56/124),主要表现发热、气促、黄疸,合并局部感染灶;早发型组羊水污染和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晚发型组(P<0.05);早发型组黄疸、呻吟、青紫、呼吸困难、反应低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晚发型组(P<0.01);早发型组肺炎、合并局部感染灶的发生率低于晚发型组(P<0.01和P<0.05).败血症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占88.7%,革兰阴性菌占11.3%;革兰阳性菌对夫西地酸、万古霉素、米诺环素高度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结论: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各有特点,早发型临床症状较重;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是我院儿科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临床医生根据其临床特点及常见致病菌选择抗生素,再据血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作者:崔雪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病人PLI、PD及静脉血和龈沟液中hs-CRP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病人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以及静脉血和龈沟液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病人64例(病例组)和64名牙周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观察2组PLI、PD、附着丧失(AL)以及血清、龈沟液hs-CRP、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结果:治疗前后病例组PD、PLI和A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治疗后PD、PLI和A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后血清及龈沟液IL-6、IL-8及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治疗后血清及龈沟液IL-6、IL-8及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PD与血清及龈沟液IL-6、IL-8及hs-CRP呈正相关(P<0.05),AL与血清及龈沟液IL-6、IL-8及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有效改善牙周炎病人牙周情况以及炎症状态.

    作者:蔡洁明;杨伟明;舒传继;胡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细胞自噬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研究进展

    细胞自噬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的高度保守的一种饥饿应答机制,依赖溶酶体的生物学作用发挥其效应. 结构受损或老化而失去正常功能的细胞器及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被送到溶酶体中消化、降解,产物可被细胞的重建所利用并为细胞生存提供物质基础和能量. 肿瘤微环境在应激条件下处于低氧、营养缺乏、炎症、酸中毒状态,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 肿瘤细胞产生后可诱发细胞自噬,与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协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 本文就细胞自噬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雷思雨;陈曼曼;陈斌;李玉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开放性实验教学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影响的多维评价

    目的:综合评价开放性实验教学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016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60名,其中30名学生为观察组,除传统实验教学外,同时参加2017年公共卫生学院组织的开放性实验课程;另外3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只接受传统实验教学.2017年底综合评价2组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结果:开放性实验终期评价显示,2组学生在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大数据和人口老龄化方面的兴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视野开阔和文献研究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教学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更多的观察组学生认为实验课对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及发展有很好帮助(P<0.05和P<0.01).结论: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

    作者:贾贤杰;吴学森;王春华;孟莉;程先进;付连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2种液基细胞试剂盒对早期宫颈癌筛查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2种液基细胞试剂盒实施宫颈癌筛查的不同作用和价值.方法:将接受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LCT)的研究对象900人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LCT试剂盒,观察组应用改良LCT试剂盒.将2组筛查方式的制片满意率以及阳性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制片满意率方面,观察组为97.56%,对照组为97.3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试剂盒意义不明确检出率、液基试剂盒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鳞状细胞癌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基试剂盒LSIL检出率和HSIL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除意义不明确,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他不同试剂盒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宫颈癌筛查过程中,同应用常规LCT液基细胞试剂盒检查相比,改良LCT液基细胞试剂盒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均具有显著优势,可以有效提高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怡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病人术后认识功能的作用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病人以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镇痛的麻醉效果及其对病人术后认识功能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将64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2例)予以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观察组(32例)予以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结果:插管前和插管后,2组病人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插管后舒张压和心率高于插管前水平(P<0.05~P<0.01).2组病人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麻醉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定向力完全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与拔管时比较,拔管24 h后对照组OAAS评分明显升高(P<0.01),NRS评分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OAAS、MMSE评分均明显增高(P<0.01),NR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拔管24 h观察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各方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胆囊切除术病人以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其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病人苏醒质量更佳,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忠;徐继海;宋际明;袁管京;黄忠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情景医学模拟考核命题思路及其对临床教学的指导意义

    目的:探讨医学模拟考核命题思路和方法及其对临床教学的指导意义.方法:结合两届全国临床医学院校医学生技能大赛命题经历及临床医学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命题应将如何加强临床基础、加强临床思维、加强基本操作、加强人文关怀和促进医患沟通等作为其基本思路;考题应包括:考核的内容和目的、题干、临床思维过程、设置病例场景,题干中含有核心制度、操作规范、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等相关内容;命题时还应注意题干要精炼,模拟操作的模型要可获得,考核操作环境要安全等事项.结论:情景医学模拟考核命题越临床越好,越丰富的临床思维越好,越客观越好.

    作者:吴晓飞;陈卫东;吴晨辰;高涌;陈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保留股方肌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对股骨距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保留股方肌对股骨距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因股骨颈骨折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切断股方肌,观察组术中保留股方肌.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3、6、12、24个月随访病人采用外斜位X线摄片了解股骨距骨量变化情况.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股骨距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时,对照组股骨距骨量丢失比例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通过对股方肌的保留,可以延缓股骨距的骨质吸收,有效地减少股骨距的骨量丢失.

    作者:尹化阳;黄明;王皓宇;高明杰;方镇;冯磊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Nd:YGA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Nd:YGA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牙本质过敏症病人200例(380颗患牙),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180颗患牙)采用Gluma脱敏剂冶疗,观察组(200颗患牙)采用Nd:YGA激光脱敏冶疗.比较2组病人治疗后即刻、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病人脱敏治疗即刻、1周、1个月、3个月后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和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YGA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具有较好的中远期临床疗效.

    作者:赵树玲;吴丽丽;邸春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泌乳始动的影响

    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泌乳始动的影响.方法:将住院待产的17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行分娩镇痛分为2组,各85例,对照组无镇痛,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在不同时间点采集2组产妇外周静脉血行泌乳素及催产素血清水平检查,评价2组产妇的泌乳始动及新生儿喂养情况.结果:2组宫口开3~4 cm时泌乳素水平、催产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 h、6 h泌乳素水平、催产素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P<0.01);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新生儿出生72 h内添奶次数及添奶量较对照组多(P<0.01),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对产妇实施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将会导致泌乳始动延迟,早期制定有效的干预护理方案,可以加快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产妇的泌乳始动.

    作者:史文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老年髋部骨折病人不同危险因素对围术期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合并不同危险因素对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者60例,无肺部感染者60例,比较2组病人围术期的临床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机械通气、输注红细胞、术前低体质量指数、术前低白蛋白、入住ICU、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COPD史、机械通气、糖尿病史、手术时间≥2 h为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年龄>80岁、COPD史、糖尿病史、进行机械通气及手术时间≥2 h会增加病人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

    作者:王涛;郑洪洪;徐志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体表测量确定PICC置管预置长度与体内理想位置的关系研究

    目的:通过探讨体表测量确定PICC置管预置长度与理想置管位置的相关性,为临床PICC置管提供一种较为准确的预置长度的计算方法.方法:132例行PICC置管的病人分为3组,A组为右径置管,预置长度为体表测量长度+3 cm;B、C 2组均为左径置管,B组预置长度为体表测量长度+3 cm,C组预置长度为体表测量长度+5 cm.依据X线摄片确定理想置管位置,分析左、右径预置长度与理想置管位置之间的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关系.结果:A、C组PICC导管预置长度与理想置管长度均显著相关(P<0.01),并得出相应回归方程.结论:PICC置管体表测量确定预置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杨敬平;史星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颗粒脂肪移植对上睑凹陷病人生活质量、自信心和自我体像评价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颗粒脂肪移植对上睑凹陷病人生活质量、自信心和自我体像评价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上睑凹陷病人80例(16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块状组40例80眼及颗粒组40例80眼.块状组行重睑切开联合块状脂肪移植术;颗粒组行颗粒脂肪移植术.2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病人生活质量、自信心和自我体像评价评分情况.结果:颗粒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块状组(P<0.01);颗粒组手术效果、生活质量、自信心及自我体像评价评分均高于块状组(P<0.05~P<0.01);2组治疗前、后上睑凹陷分级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颗粒组治疗后1级人数明显高于块状组(P<0.05);颗粒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块状组(P<0.05);实际随访12~26个月,2组病人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颗粒脂肪移植能有效提高上睑凹陷生活质量、自信心和自我体像.

    作者:靖昌瑞;李永忠;刘静;杨雯娴;任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不同蛋白量饮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情况及骨矿物质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不同的蛋白摄入量对其营养状况及骨矿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84例,按照不同蛋白摄入量,分为高摄入组(n=42)与低摄入组(n=42),高摄入组病人蛋白摄入量为(1.32±0.15)g·kg-1·d-1,低摄入组病人蛋白摄入量为(1.02±0.08)g·kg-1·d-1,观察2组病人的营养情况及骨矿物质代谢情况.结果:2组病人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摄入组病人的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和标准化氮表现率相当蛋白均高于低摄入量(P<0.05~P<0.01).高摄入组病人血清钾、钙、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明显高于低摄入组(P<0.01),二氧化碳结合力显著低于低摄入组(P<0.01);2组病人的残余肾功能保持人数、尿量、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摄入组病人的残余肾功能丢失时间明显长于高摄入组(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1.02 g/kg左右能够帮助病人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且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病人残余肾功能.

    作者:周才芳;周俊;曾庆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高压氧早期综合治疗对颅脑外伤病人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HBO)早期综合治疗对颅脑外伤病人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18例颅脑外伤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在颅脑外伤31~60 d开始HBO,观察组在颅脑外伤8~30 d开始HBO.比较2组病人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免疫指标、格拉斯哥预后(GOS)分级以及并发症情况等指标.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的GCS、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周,观察组IL-2、6、8和TNF-α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IgA、IgG、IgM和血总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HBO早期综合疗法治疗颅脑外伤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促炎因子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好,改善病人免疫功能状态,临床上值得继续推广.

    作者:周桂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基于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的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目的:以蚌埠医学院药学院本科毕业生为例,调查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去向和考研率.方法:收集药学院药学专业2015-2017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相关信息,分析就业率、就业去向、区域分布及考研率等.结果:药学院药学专业2015-2017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的省外就业率和考研率之和稳定在80%左右,而其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及周边地区就业率高于省内就业率,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稳步提升.结论:通过加强学风建设、提高专业认同感、优化实践教学基地等措施,对提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较好.

    作者:霍强;程秀;张翠;马涛;于伟荣;刘浩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一次性根管治疗在老年牙髓坏死并根尖周炎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在老年牙髓坏死并根尖周炎病人中应用效果.方法:138例老年牙髓坏死并根尖周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71)和对照组(n=67),2组病人均采取机用Protaper镍钛锉联合超声冲洗进行根管预备,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完成根管充填,对照组采取二次法根管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 d对病人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分别于术后7 d和6、12、24个月评估病人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7 d总有效率91.55%,与对照组92.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牙齿疼痛发生率11.27%,与对照组的7.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6、12和24个月治疗成功率分别为74.19%、76.27%和79.63%,对照组分别为71.43%、72.41%和68.09%,2组术后各时间点的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老年牙髓坏死并根尖周炎临床效果与二次根管治疗相当,且有助于减少就诊次数及缩短治疗疗程,安全有效.

    作者:龙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