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节镜治疗与保守方法治疗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王启伟;李行星;窦强兵;谢晓东

关键词:骨关节炎, 关节镜, 保守疗法
摘要:目的:比较关节镜治疗与保守方法治疗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膝关节OA病人189例,其中84例接受关节镜治疗,105例接受保守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症状持续时间、治疗前患膝站立位平片Kellgren-Lawrence(K-L)分级、关节绞锁症状、半月板破裂与否、固定痛点及治疗前后Lysholm功能评分等指标差异.结果:2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2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升高程度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与保守方法治疗对早期膝关节OA均有良好疗效.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乳房良性病变乳腔镜改良手术53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乳腔镜手术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的价值.方法:将102例临床病乳按手术方法分为乳腔镜手术组49例和乳腔镜改进组53例,比较其手术时间、切口愈合及部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乳腔镜改进组的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乳腔镜手术组(P<0.01).2组病人切口瘢痕愈合、乳头皮瓣坏死、上肢活动受限和麻痹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腔镜改进组病人手术疼痛发生率低于乳腔镜手术组(P<0.05).结论:改进后的乳腔镜手术极大地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疼痛的发生.

    作者:吴春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的短期疗效及长期影响.方法:收集T2DM病人130例,进行2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病人的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以及稳态评估法测量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并统计随访12个月时的缓解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病人FPG、2hPG、HbA1c、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均明显下降(P<0.01),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上升(P<0.01).而随访12个月时,病人FPG、2hPG 、HbA1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随访12个月时,病人总缓解率为42.31%(55/130),其中病程<3个月、3个月至1年、>1~5年、>5~10年、>10~15年以及>15年病人的缓解率分别为81.82%(18/22)、71.43%(15/21)、54.55 %(12/22)、31.82%(7/22)、13.64%(3/22)和0.00%(0/21).缓解组病人的病程明显短于未缓解组(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保护T2DM病人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使病人长期获益.

    作者:韩辰宇;李灿;金海英;张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情景模拟与互动式主题讨论教学法在高职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与互动式主题讨论教学法对高职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将高职护生102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人.对照组沿用传统的单项技能练习及考核,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与互动式主题讨论教学法.课程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护患沟通能力问卷进行测评,分析高职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情景模拟与互动式主题讨论教学法对高职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应用效果.结果:是否班干部、是否经常参与社团活动、是否喜欢护理专业及毕业后是否准备从事护理工作的高职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护生毕业后是否准备从事护理工作影响高职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提高(P<0.01).教学干预前,2组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各项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干预后,除共同参与和验证感受2个项目外,2组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各项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毕业后是否准备从事护理工作对高职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提高影响大,情景模拟与互动式主题讨论教学法有助于提高高职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

    作者:何伯红;王荣俊;刘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病人钙磷代谢的影响比较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2种不同的透析方式对尿毒症病人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尿毒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膜透析组病人28例,血液透析组病人24例,测量病人治疗不满1个月(治疗0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的甲状旁腺激素、血磷、血钙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2组透析病人的异常情况发生率.结果:腹膜透析组治疗0个月和治疗6个月的血磷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腹膜透析治疗0个月时甲状旁腺激素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P<0.01).腹膜透析组的高磷发生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P<0.01);2组病人低磷、高钙、低钙、高甲状腺旁激素、低甲状旁腺激素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尿毒症病人而言,采用腹膜透析的方式,可对残肾功能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有效控制钙磷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潮清;周加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氟比洛芬酯、地佐辛单独或复合用药减轻瑞芬太尼诱发病人术后痛觉过敏的疗效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地佐辛单独或复合用药减轻瑞芬太尼诱发病人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病人120例,均给予常规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病人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病人分为3组(n=40):F组麻醉前预给氟比洛芬酯2 mg/kg,术毕结束前30 min给予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D组麻醉前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术毕结束前30 min给予地佐辛组0.2 mg/kg;F+D组麻醉前预给氟比洛芬酯1 mg/kg,术毕结束前30 min给予地佐辛0.1 mg/kg.观察并记录病人缝皮结束时(T1)、拔喉罩时(T2)、拔喉罩后30 min(T3)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记录恶心、呕吐、眩晕、嗜睡的发生率;记录病人苏醒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3组病人术后T1、T2、T3时间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眩晕及嗜睡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组和F+D组比较,F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升高显著(P<0.01);与F组和F+D组比较,D组眩晕、嗜睡的发生率升高显著(P<0.01).3组手术病人术后苏醒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D组分别与F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地佐辛复合用药可以减轻瑞芬太尼诱发病人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优于两者单独使用.

    作者:张云云;张地宝;盛胜;缪欢兰;骆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儿茶酚抑素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儿茶酚抑素(CST)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HF病人97例,入院时采集病人一般资料及相关临床数据,测定CST水平,选择同期体检健康成人50名作为对照,分析CHF病人CST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关系.所有CHF病人随访2年,绘制病人CST水平与2年内再发心力衰竭的ROC曲线;根据2年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再发心血管事件组与非事件组,分析CHF病人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CHF组病人C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F病人心功能分级与CS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LVEF水平则与CST呈负相关关系(P<0.01).随访2年,失访5例,再发心力衰竭住院27例,病死4例,依据ROC曲线,以CST=0.75 ng/mL预测CHF病人再发心力衰竭的价值较高,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8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LVEF降低和CST升高均为CHF病人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CST水平与CHF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CST对评估CHF病人预后有明确价值.

    作者:杨祥;龚剑锋;向镜芬;陈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蚌埠地区妇女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筛选蚌埠地区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初步建立符合蚌埠地区的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探讨乳腺癌低、中、高风险的分界点,并用模型评估蚌埠地区女性具备特定危险因素情况下患乳腺癌的概率.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建立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采用Fisher判别分析对模型进行评价;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观察模型效能,并利用ROC曲线寻找乳腺癌低、中、高风险的截断值.结果:乳腺癌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家庭经济收入状况、食用豆制品、负性情绪排解、工作强度和乳腺癌筛检(P<0.05~P<0.01).通过风险评估模型预测低、中、高危人群,以预测概率值P≤0.49为低风险性人群,P≥0.51为高风险性人群,0.49

    作者:李婧婧;张利;朋文佳;程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通腑化痰中药汤剂联合西药综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通腑化痰中药汤剂联合西药综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AECOPD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仅接受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通腑化痰中药汤剂.均以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实验结果、炎症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325.4±24.2)m,高于对照组(277.6±21.5)m(P<0.01);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高于对照组,脂质过氧化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通腑化痰中药汤剂有助于提升西药对AECOPD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彭先祝;李竹英;王雪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消毒供应中心再生包差错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品管圈(QCC)对降低消毒供应室再生包差错发生次数的效果.方法:选择消毒供应室6名护理人员成立QCC活动小组,分析造成消毒供应室再生包错误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开展QCC活动后,再生包错误的发生次数由QCC活动前的18.50次/周降至5.75次/周,进步率为68.9%.其中标签错误的发生次数由改善前的8.75次/周,降至2.50次/周,进步率为71.4%.包内器械物品错误的发生次数由改善前的5.00次/周,降至1.00次/周,进步率为80.0%.结论:开展QCC活动对再生包实施标准化流程改造,可降低消毒供应室再生包差错发生次数,提高灭菌质量,提升工作人员协作精神.

    作者:孟宇;汪文英;余静;高长燕;靳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分析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使用量及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和分析2012-2013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及主要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2年间临床选择以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头霉素类及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为主,2013年较2012年DDDs变化显著的抗菌药物主要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帕珠沙星、磷霉素等.与2012年比较,2013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头孢美唑、磷霉素耐药率均呈现上升(P<0.05~P<0.01);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美唑和磷霉素耐药率均超过80%,均呈现上升(P<0.05和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明显上升(P<0.01).结论:抗菌药物DDDs与细菌耐药性有一定相关性,DDDs升高,细菌耐药性明显升高;DDDs下降,部分细菌耐药性有所降低.医院应积极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抗菌药物的用量,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刘敏;徐小芳;朱春黎;安志红;王蓉;康圆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评价与高危性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评估艾滋病联合干预措施在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的实施效果及感染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MSM 志愿者413 人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联合干预措施,分别于干预前后给予问卷调查、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和梅毒抗体检测,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MSM 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7. 9%上升到干预后的96. 0%(P <0. 01);经联合干预措施后,与男性发生性行为近一次安全套的使用率、近6 个月内与男性发生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率及近6 个月内与男性发生商业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率均升高(P <0. 05 ~ P <0. 01).MSM人群在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亦升高(P <0. 01).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是否接受过干预服务对近6 个月与男性发生过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情况有影响(P <0. 05).结论:经过实施联合干预措施,MSM 人群提高了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安全套使用率升高,但仍有部分MSM 人群存在侥幸心理,不能100%坚持使用安全套,如何加强此类人群的风险意识成为研究工作的重点.

    作者:翟飞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关节镜治疗与保守方法治疗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关节镜治疗与保守方法治疗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膝关节OA病人189例,其中84例接受关节镜治疗,105例接受保守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症状持续时间、治疗前患膝站立位平片Kellgren-Lawrence(K-L)分级、关节绞锁症状、半月板破裂与否、固定痛点及治疗前后Lysholm功能评分等指标差异.结果:2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2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升高程度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与保守方法治疗对早期膝关节OA均有良好疗效.

    作者:王启伟;李行星;窦强兵;谢晓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本科护生从事老年志愿者服务和老年护理工作的意愿分析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从事老年志愿者服务和老年护理工作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完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方法:整群抽取在校本科护生500名,采用从事老年志愿者服务和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意愿、促进和阻碍因素、从事老年志愿者服务类型问卷进行调查.结果:74.6%的护生愿意参加老年志愿者服务,40.4%的护生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是否愿意和老年人相处、是否喜欢护理专业是影响护生从事老年志愿者服务和老年护理工作的因素(P<0.01).护生愿意参加的老年志愿者服务类型,排在前3位的是关怀访视、文娱活动、医疗咨询服务.促进护生从事老年志愿者服务的主要因素为对志愿者活动感兴趣、帮助弱势群体、为社会做贡献、对志愿者活动的认知和态度.促进护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主要因素是与老年人的相处经历、发展前景好和对老年人的态度.结论:护生从事老年志愿者服务的意愿高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热爱护理专业、愿意和老年人相处的护生是从事老年志愿者服务和老年护理工作的主要潜在资源.

    作者:谢晖;张俊;王茜;王洁;侯培娇;李金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改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血管蒂周围携带部分肌肉的改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临床应用改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11例,术前皮瓣设计时应用多普勒血流仪探测胸背动脉外侧支主要穿支血管在体表的分布并定位,术中分离穿支血管时周围携带宽3~5 cm肌肉,供区保留大部分背阔肌及胸背神经,即改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植皮或拉拢缝合修复供区,其中同侧血管蒂邻近转移4例,游离移植7例.结果:11例中仅1例游离出现血管危象后坏死,余10例全部成活.皮瓣大面积为22 cm×15 cm,小为8 cm×5 cm.随访6~24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除足部切面修复者稍显臃肿外,余者外形满意.供区隐蔽,有明显瘢痕但无背阔肌功能障碍.结论:通过多普勒血流仪可指导术前胸背动脉穿支血管定位,胸背动脉的穿支血管解剖位置较为恒定,穿支周围携带部分肌肉蒂的改良皮瓣切取较方便,成活率高.

    作者:尹玉凤;熊竹友;李光早;张莉;徐静;高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耳穴贴压联合耳尖放血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耳尖放血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相关症状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100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丙硫氧嘧啶治疗,每次100 mg,每天3次;观察组加用耳穴贴压联合耳尖放血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甲状腺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2组患者治疗后总三碘甲状腺素、总四碘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素、游离四碘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促甲状腺激素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变化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28.0%,2组患者血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联合耳尖放血,能够有效改善甲亢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储玲玲;杨文霞;何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参一胶囊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人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参一胶囊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7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病人仅进行同步放化疗,观察组病人在同步放化疗基础上加用参一胶囊持续口服治疗,直至病情进展.对2组病人的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后,其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远处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病人的近期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人在同步放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参一胶囊持续口服治疗有良好的耐受性,并可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生存时间.

    作者:高雅丽;赵子申;高雅梅;张明云;宋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COPD病人右心室功能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右心室功能,并对比磁共振MRI,评价RT-3DE在右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COPD病人于24 h内均行心脏RT-3DE和MRI检查.行RT-3DE全容积显像方式采集图像数据后行图像后处理,构建右心室三维模型并进行心功能测量,后得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四项心功能指标的平均值.并同时应用MRI多次屏气电影法测量相应的四项右心室功能指标.结果:超声测得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值分别为EDV(118.35±13.83)mL,ESV(66.74±14.27)mL,SV(49.16±12.38)mL,EF(45.14±6.74)%,而MRI测得的心功能指标值分别为:EDV(124.63±21.52)mL,ESV(62.18±12.34)mL,SV(51.25±15.83)mL,EF(46.32±7.11)%,2种方法检测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RT-3DE在COPD病人右心功能定量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与3.0T MRI评价COPD病人右心功能各指标均无相关关系.

    作者:宋燕;柯淑丽;胡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110例中晚期肿瘤病人,按照病人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病人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抑郁量表、数字分级法、癌症病人生命质量通用量表评价2组病人在焦虑、抑郁、癌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的焦虑、抑郁评分和癌性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病人的焦虑、抑郁评分和平均癌痛程度、严重癌痛程度、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焦虑、抑郁心理,明显改善病人癌痛自我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双;邹婷婷;孙媛;刘美嵘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孕晚期分娩球运动锻炼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观察孕晚期分娩球运动锻炼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孕晚期初产妇12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孕妇按时产检,常规指导孕期注意事项及分娩;观察组孕妇从孕36 周开始接受分娩球运动法培训,掌握分娩球锻炼方法.比较2组产妇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产时用药、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时哌替啶、地西泮和缩宫素的使用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晚期分娩球运动锻炼能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并有助于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作者:黄新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盐酸纳美芬对心脏手术全麻诱导期舒芬太尼诱发呛咳的预防作用

    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对舒芬太尼于心脏手术全麻诱导时发生呛咳的预防作用,以及在插管时对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Ⅱ~Ⅲ 级择期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纳美芬组(N组)和对照组(C组),2组病人术前2 h地西泮10 mg口服,术前30 min东莨菪碱0.3 mg肌内注射.N组病人在诱导前5 min 静脉注射(静注)盐酸纳美芬0.25 μg/kg,C组静注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2组病人在常规诱导时静注舒芬太尼后60 s内发生呛咳例数及发生的强度,记录在静注纳美芬前(T0)、麻醉诱导前(T1)、静注舒芬太尼60 s时(T2)和气管插管即刻(T3)的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N组病人的呛咳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C组发生率60.00%(P<0.01);N组与C组呛咳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2血流动力学变化血压、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且2组病人T3血流动力学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注射盐酸纳美芬可有效减少舒芬太尼于心脏麻醉诱导期病人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和强度,减少因呛咳反应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但对病人的插管反应无影响.

    作者:王涛涛;翟明;郭睿;王南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