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俊
目的::研究不良情绪自我调节护理对青光眼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00例,按照数字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不良情绪自我调节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前治疗时间、入院时与出院时抑郁情况、从医依从性、眼压控制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入院时抑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从医情况、眼压控制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不良情绪自我调节护理对青光眼治疗效果明显,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鲍学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脑梗死急性期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天;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 U,皮下注射,2次/天,连用5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日常生活能力和凝血功能变化,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脑梗死进展率和出血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升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梗死进展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22.2%(P<0.05)。2组患者治疗前凝血功能检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母儿结局,为临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度子痫前期病例107例,按发病孕周分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3+6周)(A组)35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4周)(B组)72例,观察2组一般情况、孕产妇的并发症及分娩方式和围生儿结局。结果:A组孕妇有子痫前期病史、合并甲状腺疾病及糖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孕产妇肾功能异常45.7%和肝功能异常42.9%,均明显高于 B组的9.7%和5.6%(P<0.01)。 B组HELLP综合征、子痫、胎盘早剥、心力衰竭和贫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围生儿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均低于A组(P<0.01和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有较高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在终止妊娠前可有短期的期待治疗;给予积极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母儿的结局,但在期待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护母婴情况,适时终止妊娠。
作者:汪俊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在NSCLC患者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106例NSCLC和40例正常肺组织中ALDH1和KAI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NSCLC组中ALDH1和KAI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4%和37.7%,对照组中ALDH1和KAI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0.0%,2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ALDH1蛋白和KAI1蛋白表达阳性率在NSCLC组织的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TNM分期高低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等级相关分析证实在NSCLC组织中ALDH1蛋白与KAI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异常表达的ALDH1和KAI1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展、浸润和转移等过程;在NSCLC患者中联合检测ALDH1和KAI1蛋白的表达有益于早期预测其浸润和转移。
作者:池堂春;武世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开腹胆囊切除术( open cholecystectomy,OC)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其病死率(0%~0.3%)及胆道损伤率(0%~0.1%)较低,证明了此术式的安全性[1]。但较长的腹壁切口使患者不得不忍受长期疼痛且需较长时间的恢复。自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成功完成后,腹腔镜技术凭借其切口小、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美容效果好等诸多优势逐渐被人们认知、认可。在我国,香港中文大学外科系于1990年6月成功实施了第1例LC,并于翌年1月在广州医学院进行了示范。此后,此手术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迅速开展,并推广到全国。在短短几年内,LC已取代了剖腹手术,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方法[2]。 LC因其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美体效果好等优点,很快就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并迅速在全世界普及,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等胆囊良性病变的“金标准”。 KEUS等[3]针对56篇、共5246例胆囊切除术前瞻性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证实, LC 在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病死率方面与OC(包括小切口O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蓬勃发展,微创外科的理念“手术更加微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实现微创与美容的完美结合”[4],已被广大外科医师认同。 LC也经历了从经典的四孔法手术到微型腹腔镜手术、三孔法、双孔法手术甚至单孔法及机器人辅助等阶段。现就LC手术方式的选择作一综述。
作者:董明杰(综述);谈燚(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 (DCE-MRI)定量检测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前列腺DWI和DKtrans CE-MRI定量参数,包括表观扩散系数( ADC)、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回流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比( ve )值。并运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癌灶和增生灶的ADC、Ktrans和kep值分别为(1.21±0.26) mm2/s和(0.83±0.32) mm2/s、(0.45±0.22) min-1和(0.17±0.08) min-1、(0.95±0.44) min-1和(0.49±0.26)min-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DC、Ktrans、kep值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存在显著不同,DWI和DCE-MRI定量评估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海宝;刘灿;贾媛;马宁;吴津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应激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肝胆外科住院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良性病变患者168例,分为腔镜胆囊切除术组113例,开腹胆囊切除术组55例,并于术前1 d、术后1、3、9 d分别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免疫功能、应激和肝功能。结果:免疫功能指标CD3+、CD4+、IgG、IgM、IgA术后1 d均降低,术后3 d均开始升高,术后9d均恢复到术前1d水平,CD8+术后1d升高,术后3d开始降低,术后9d恢复到术前1d水平;腔镜胆囊切除术组CD3+、CD4+、IgG、IgM术后1 d降低幅度均小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P<0.05),术后3 d升高幅度均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P<0.05),CD8+术后3 d降低幅度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P<0.05),IgA术后3 d升高幅度均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P<0.05)。应激指标IL-6、TNF-α、CRP术后1 d均升高,IL-6、CRP术后3 d均降低,其中仅IL-6术后9 d恢复至术前1 d水平, TNF-α术后9 d降低,但仍高于术前1 d水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IL-6、TNF-α、CRP变化幅度均小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 P<0.01)。肝功能指标ALT、TBIL、AST术后1 d均升高,术后3 d均降低,术后9 d恢复至术前1 d水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ALT、TBIL、AST变化幅度均小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应激和肝功能的影响比开腹胆囊切除术小,可以作为首选的手术方式。
作者:吴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在初诊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探讨24 h动态血压与心肌做功指数( Tei 指数)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初诊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Tei指数分为Tei≥0.40组43例和Tei<0.40组57例;对2组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以及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比较。结果:Tei≥0.40组24 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SBP),24 h、日间平均舒张压(DBP),24 h、日间、夜间SBP负荷,24 h、日间、夜间DBP负荷均高于Tei<0.40组(P<0.05~P<0.01),而2组平均诊室SBP和D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水平可能与心脏整体功能相关。
作者:张亮;石增刚;胡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76年3月,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蚌埠医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实验医学论文和应用医学论文。设有述评、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医学、药学、预防医学、祖国医学、精神卫生、护理学、技术与方法、综述、个案报道等栏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40例出现贫血的早产儿,根据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时血红蛋白( Hb)、有无机械通气等因素分组,比较各组患儿贫血出现时间及Hb低值。结果:随着胎龄增大、出生体质量增加,患儿贫血出现时间延迟,贫血程度减轻(P<0.05~P<0.01);与出生时Hb>145 g/L组相比,出生时Hb≤145g/L组患儿贫血出现时间明显提前,Hb低值显著降低(P<0.01);与非机械通气组相比,机械通气组患儿贫血出现时间较早,Hb低值较低(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和出生时 Hb 值均是早产儿贫血出现时间的影响因素( P <0.05~P <0.01),而胎龄和出生时Hb值均是Hb低值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出生时Hb值越低,早产儿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贫血程度越重。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产儿贫血,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宋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疗效,评价芪苈强心胶囊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入选78例高血压病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为常规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超声指标,同时测定血清N端脑钠肽(BNP)水平,随访6个月后复测相关指标进行组间对比研究。结果:随访6个月,治疗组疗效76.9%高于对照组的51.3%(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NP和LAD水平均有所下降(P<0.01),其余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BNP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所升高(P<0.01)。结论:在心衰基础治疗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高血压病心衰患者的疗效。
作者:祖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改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用自己的好情绪感染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患者是非常重要的[1-2]。作为未来护理行业的中坚力量,护理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还要具备提供高质量人文服务的素质和能力,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本文针对护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杜鹃(综述);齐玉龙;王岚(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腋窝切口或腔镜辅助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方法对患者乳腺美容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性行腋窝切口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17例,术前均行双侧乳腺彩超检查,标记手术隧道。其中外侧象限11例,内侧象限1例(腔镜辅助下),中央区5例,均采用腋毛区延皮纹切口入路手术。结果:17例均完整切除乳腺良性肿瘤,切口隐蔽,未损伤乳房皮肤。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乳房表面均无凹陷,乳房皮肤无瘢痕,美容效果满意。结论:经腋窝切口乳腺良性肿瘤切除避免了乳房外观的破坏,在有效治疗的同时兼顾外观保护,且不受肿瘤大小限制,不增加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戴邦武;万里明;汤厚阔;张敬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不同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疗效。方法:80例丙肝患者,采用特异性探针杂交法进行丙肝病毒(HCV)基因型分型,根据病毒基因型分型结果分成HCV 1b型组和非1b型组,2组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1.5μg/kg皮下注射)和口服利巴韦林,治疗前后及随访中检测高灵敏HCV RNA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获得各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并比较2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结果:HCV 1b型组与非1b型组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58.1%和8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1b基因型疗效不佳,丙肝的疗效与基因型密切相关。
作者:陈庆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39例共58枚结节,观察甲状腺结节的消融情况、微波消融后结节体积缩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9例共58枚结节均行微波消融,一次性完全消融54枚,完全消融率93.1%,4枚再次消融后达完全消融。随访6个月后所有结节体积均较术前缩小,其中25例患者治愈,8例结节体积缩小率>50%,4例25%~50%,2例<25%。术后轻度短暂声音嘶哑2例,患侧牙龈及肩部疼痛者4例,无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安全、有效、微创、美观,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可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兴海;方开峰;林宗武;黄振伟;丁以柱;梁兴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 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90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按病情分为轻度组( n=56)和中重度组( n=34),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用肺功能检查、ELISA法分别检测3组小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及血清IL-17、TGF-β1水平。结果:轻度组、中重度组患儿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103.44±7.20)pg/mL和(147.31±4.42)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43±3.49)pg/mL(P<0.01);轻度组、中重度组患儿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55.58±8.46)pg/mL和(80.26±4.62)pg/mL,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61±6.45) pg/mL(P<0.01);患儿血清IL-17、TGF-β1的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血清IL-17与TGF-β1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存在血IL-17、TGF-β1水平的改变,且与病情密切相关,IL-17、TGF-β1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作者:刘小群;陈啸洪;张佩红;李华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代谢指标,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的代谢紊乱特点HbA1c。方法:收集131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尿肾功能检查分为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组(T2DM组)54例与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组(DKD组)77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再将DKD组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分别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及血肌酐等指标。结果:DKD组患者血清TC、LDL-C、肌酐及尿酸水平均高于T2DM组(P<0.05~P<0.01),而HDL-C水平低于T2DM组(P<0.05)。与正常尿酸组比较,高尿酸组的TC、LDL-C及肌酐水平均升高(P<0.05~P<0.01),而HDL-C水平明显较低(P<0.01),但2组患者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血糖、血脂及尿酸的代谢紊乱有关,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与尿酸的水平对防治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欧红芹;祖磊;邹玲梅;金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与动力髋螺钉( 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DHS治疗128例( DHS组),行PFN治疗30例( PFN组)。比较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DHS 组、PFN 组 A1、A2型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愈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DHS组A3型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愈合时间均明显多于PFN组(P<0.01);DHS组、PFN组A1、A2型骨折术后各时间点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A3型骨折术后各时间点Harris评分均明显低于PFN组(P<0.01);2组术后1、3、6个月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2组间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A3型骨折患者的肺栓塞1例。结论:对于A1、A2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DHS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对于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PFN具有更好的力学稳定性,效果优于DHS。
作者:周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桥本甲状腺炎( HT)合并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 PT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探讨PTL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按WHO(2008)淋巴瘤分类标准,收集4例HT合并PTL,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分型并随访。结果:4例中女3例,男1例,年龄56~62岁。单侧甲状腺无痛性肿块常为首发症状。镜下表现为中等或较大的肿瘤性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可见残存的甲状腺腺体,腺体萎缩,并可见淋巴上皮病变。结论: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少见,与HT的发生密切相关,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确诊,治疗以手术治疗辅助联合化疗、放疗等方案为宜。
作者:封扬;胡怀远;夏燕;吴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行前列腺癌健康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綦江区50岁及以上男性行前列腺癌健康筛查,将筛查后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筛查组,另以同期因下尿路症状及血尿、尿潴留、骨痛等症状就诊而被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临床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体积、病理分级、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结果:筛查组患者平均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体积、病理级别和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均低于临床组(P<0.05~P<0.01),而行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例数明显多于临床组(P<0.01)。结论:中老年男性行前列腺癌健康筛查,可以达到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目的,有助于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疗方案和更佳的治疗时机。
作者:魏利军;刘海;吴永珍;李德义;吴文强;蒲世年;蒋松江;李兴森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