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省阜阳市妇科门诊2140例宫颈乳头瘤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王琳慧;刘筱英;丁家柱;邢文海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流行病学
摘要:目的::调查安徽省阜阳地区门诊患者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情况,分析该地区宫颈HPV 23种基因亚型感染及分布情况。方法:对2140例接受妇科HPV检测的患者进行病理诊断,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导流杂交方法进行HPV 亚型分型检测。结果:HPV总感染率为28.8%,单一感染占58.3%,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2.9%。常见的HPV感染为HPV16(21.4%)、HPV58(9.5%)、HPV52(7.3%)、HPV31(6.0%)、HPV18(5.8%);高危型HPV感染率和HPV各亚型感染率在各年龄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妇女宫颈HPV感染以HPV16、52、58型为主,基因亚型分布具有区域特异性。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卵黄囊瘤1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 YST)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及鉴别诊断要点,为YST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YST的患者16例,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其病理特征。结果:16例患者YST发生于睾丸4例,卵巢6例,性腺外6例。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疏松网状结构,S-D小体,肿瘤细胞细胞质内外有透明小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16例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均阳性,8例人胎盘碱性磷酸酶、白细胞表面抗原CD99阳性,1例癌胚抗原局灶阳性,12例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所有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均阴性。结论:YST临床较为少见,发生于性腺外更为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而与其发生部位有关,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及甲胎蛋白对于YST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宴;王毅;张江宇;吴坤河;张佳立;郜红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甲钴胺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8例给予甲钴胺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照组28例仅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观察2组癌性疼痛及缓解情况,比较2组癌性神经痛疼痛评分和起效时间。结果:56例患者中1例终止治疗,55例患者总疼痛缓解率为72.7%;2组患者骨痛、软组织痛、内脏痛和神经痛缓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痛缓解程度2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痛经治疗3、4、5和7 d,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甲钴胺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癌性疼痛特别是癌性神经痛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胡加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2例尿毒症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结构和功能进行测量。结果:32例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均小于治疗前(P<0.01),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和二尖瓣A峰大流速均低于治疗前(P<0.01),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和二尖瓣E峰大流速均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评价尿毒症患者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蓓蓓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 AZM)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年龄≤10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AZM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钠治疗,观察2组患儿给药前后临床体征的变化、临床疗效及对各种致病菌的清除率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气急消失时间及肺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87.1%,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致病菌的清除率为85.7%,与对照组的8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致病菌对AZM、头孢呋辛钠、红霉素、青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0.9%、87.9%、68.2%和45.5%。致病菌对AZM的敏感率与头孢呋辛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红霉素与青霉素(P<0.05和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9%,2组用药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AZM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且具有疗程短、剂量小、抗菌谱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忠明;姜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煤工尘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尘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诱发因素及感染特征,对防治尘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6390例尘肺患者住院病历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表格,包括患者的入院时间、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感染时间、感染部位、病原菌监测。统计患者血液、痰液、尿液和粪便检查结果,咽拭子培养结果,分析引起感染的致病菌类型。结果:医院感染866例,感染发生率为12.50%,医院感染911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3.15%;住院时间与发生医院感染存在相关性;检出总致病菌29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1株,革兰阴性杆菌177株,真菌91株。结论:尘肺住院患者在临床治疗时应减少侵入性操作;控制并规范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同时防治基础性疾病,缩短住院时间;规范尘肺住院患者的病房管理护理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作者:胡姗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予诺和灵R三餐前+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治疗组予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超短效赖脯胰岛素。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h血糖值,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2组血糖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胰岛素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较符合生理需求,血糖控制佳,低血糖发生率低,是值得推广的糖尿病治疗方法。

    作者:刘柱;耿鹏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及肾血流参数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及肾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组(观察组)各34例,将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的血脂及肾血流参数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观察组的血脂水平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肾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及舒张期末血流速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流阻力指数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及肾血流参数具有显著影响,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疾病状态的改善。

    作者:梁德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经右胸食管癌切除术配合管状胃成形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右胸食管癌切除术配合管状胃成形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24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经右胸颈部吻合,8例胸下段食管癌患者经右胸胸内吻合,所有患者均行管状胃成形。结果:32例患者手术切除率100%,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颈部吻合口瘘1例,声音嘶哑3例,肺部感染4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所有患者均无胃排空障碍、乳糜胸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的发生。32例患者术后随访3~19个月,2例肺转移,1例肝转移,其余患者均健康存活。结论:经右胸行食管癌手术更有利于肿瘤彻底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管状胃重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贲晨;赵伟;黄克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岗位前移”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

    目的::探讨“岗位前移”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4月手术器械32774件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工作模式进行回收、清点、预处理,2014年5~8月手术器械69646件设为观察组,采用“岗位前移”工作模式,进行手术器械的预处理。比较2种不同工作模式的器械返洗率、临床科室满意度。结果:消毒供应中心采用“岗位前移”的工作模式后器械的返洗率降低了5.15%,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满意度提高达100%,2组手术器械返洗率与手术室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岗位前移”的工作模式,降低了器械的返洗率,提升了器械清洗质量,提高了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满意度,有利于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安全及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作者:梁菡;罗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影响会阴侧切切口愈合因素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影响会阴侧切切口愈合因素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行会阴侧切分娩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预防护理,对照组切口护理先予以0.9%氯化钠溶液清洗,再用甲硝唑棉球消毒切口,2次/天,外用卫生巾,直至术后拆线;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硝唑纱布湿敷切口,2次/天,另用消毒卫生纸代替卫生巾。对2组产妇会阴侧切后切口愈合情况、切口疼痛分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切口愈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会阴侧切分娩产妇,应针对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护理。同时,切口给予湿性换药,外用消毒卫生纸,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切口愈合。

    作者:娄翠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31例采用脑梗死常规护理,干预组29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和早期康复护理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后8周比较2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组经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后,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改良Barden量表在重症患者压疮风险预测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改良Barden量表在重症患者压疮风险预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与2012年1~12月住院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的Barden量表进行压疮风险预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压疮风险预测,比较2组预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上报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发生压疮的患者明显减少(P<0.01);2组患者目标观测人群中压疮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未作为目标观测的人群中则无压疮的发生。结论:采用改良的Barden量表对重症患者进行压疮的风险预测能够有效地做到评估风险指标量化,提升了医护人员对压疮发生的预见性。

    作者:邓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二维波浪形构型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目的::研究二维波浪形构型锌配合物的结构与荧光性质之间的关系,探究新型荧光材料的合成方法。方法:溶剂热条件下,硝酸锌与4,4'-二(苯并咪唑-1-甲基)联苯和4,4'-二羧基二苯基砜的自组装生成一个新型配合物[ Zn( C14 H18 SO6)( C28 H22 N4)] n,并对配合物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及固体荧光表征。结果:该配合物具有波浪形二维层状结构,且结构中苯并咪唑环之间存在强的π-π作用,使得该配合物在379 nm(激发波长为298 nm)处表现出优于配体的强荧光光谱。结论:合成了一种具有荧光性质的新型配合物,研究了配合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为新型荧光配合物的设计合成提供参考。

    作者:陶兆林;梁丽丽;薛洪宝;司友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压迫时间与压疮发生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压迫不同时间后大鼠受压部位的皮肤形态及组织病理损伤情况。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分成6组,每组8只,对照组(A组)未压迫,其余5组分别对大鼠下肢关节压迫1 h(B组)、2 h(C组)、3 h(D组)、4 h(E组)和6 h(F组),每组间隔时间与压迫时间相同,总时间24 h,观察压迫后受压部位的皮肤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B、C、D、E、F组受压部位皮肤发红的大鼠分别有1、2、5、8和8只,D、E和F组大鼠受压部位皮肤发红数均明显多于A组(P<0.01)。压迫时间超过2 h组真皮内血管充血明显,皮肤逐渐变薄、水肿,甚至剥脱;F组同时出现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结论:压迫时间超过2 h,大鼠受压部位皮肤和组织明显受损,随受压时间延长,皮肤受损更加严重。

    作者:徐云侠;胡守紫;钟政荣;刘玉芳;王银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人性化护理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升肿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丙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心力衰竭患者内皮素1和脑钠肽的改变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内皮素1(ET-1)与脑钠肽(BNP)的改变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12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80名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ET-1及BNP,同时记录观察组不同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患者血清ET-1和BNP水平,探讨二者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ET-1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的增高,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清ET-1和BN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BNP、ET-1水平均与NYHA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ET-1与BNP水平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和ET-1显著升高,且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评估病情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作者:谢瑞玉;李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经阴道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诊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部位的异位妊娠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15例患者中,术后病理确诊异位妊娠112例,误诊3例,超声诊断总符合率97.3%,其中超声诊断输卵管妊娠96例(误诊3例,其中2例黄体囊肿破裂,1例输卵管慢性炎症伴出血),宫角部妊娠9例(3例位于宫角部,6例位于间质部),瘢痕妊娠8例,宫颈妊娠1例,卵巢妊娠1例。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高,对输卵管妊娠、瘢痕妊娠、宫颈妊娠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诊断符合率高,宫角部与间质部妊娠定位不易鉴别,卵巢妊娠声像图特异性不高。

    作者:丁文君;李骁;段园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维生素C联合环磷腺苷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环磷腺苷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C联合环磷腺苷治疗;观察2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维生素C联合环磷腺苷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细胞,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素元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破骨细胞对不同底物的吸收活性比较

    目的::比较破骨细胞对牛皮质骨片及牙本质片的吸收活性。方法:采用25 ng/ml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 ng/m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 RAW264.7细胞分化获取破骨细胞,并分别与牛皮质骨片及牙本质片共培养。通过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骨吸收陷窝面积,比较破骨细胞在不同底物上的骨吸收活性。结果:与不同底物共培养形成的TRAP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牛皮质骨片吸收陷窝的面积显著大于牙本质片(P<0.01)。结论:破骨细胞对牛皮质骨片的吸收活性强于牙本质片。

    作者:付应霄;唐宝定;陈昌杰;刘宗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阑尾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

    患者女,43岁,因下腹部痛20 h,于2014年4月19日入院。腹痛呈持续性,伴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有寒战。体格检验:体温36.7℃,血压120/80 mmHg,神清,痛苦貌,心肺未见异常,腹平,中下腹压痛伴反跳痛,局部肌卫,腹部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结肠充气试验阴性。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14×109/L,中性粒细胞0.5%,血淀粉酶水平正常,血生化检查正常,凝血系列检查正常,尿常规检查红细胞10/HP,白细胞3/HP。影像学检查:B超示盆腔偏右侧隐约见混合性回声区,范围约7.2 cm ×6.6 cm,形态欠规则,边缘欠清晰;诊断为盆腔偏右侧混合性回声区。胸部平片正常。腹部立卧位平片示中腹部肠腔内小液平。下腹部螺旋CT扫描见右侧结肠旁阑尾区软组织团块影,直径约2.5 cm,大小约2.5 cm ×7.0 cm ×6.0 cm,团块呈腊肠状,边缘欠清晰,周围少量渗出,团块一端占据部分肠腔,局部肠壁增厚,肠腔轮廓不规则,肠壁不能与团块影区分;诊断为右侧结肠旁阑尾区占位,急性阑尾炎。

    作者:徐方元;秦少华;杨滢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