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清;周琦;岳晓丽;李娟;李宁
患者男,39岁,农民。因反复头痛3个月余,发热7d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以前额及头顶部明显,持续性胀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同时有视物模糊,无复视,无发热,在外院行眼底检查提示:视乳头水肿,头颅MRI示脑室系统扩大。予止痛药等对症处理,可暂时减轻疼痛。7d前出现发热,高体温达39℃,予抗生素(具体用药不详)对症处理后体温无明显下降。病程中患者无意识障碍,无盗汗,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无四肢抽搐。否认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基础病史、否认有结核病、风湿病、冶游史、饲养鸽子及其他鸟类史等,有乙型肝炎肝(乙肝)病史20年余。
作者:王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人员手卫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3个易发生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的8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DCA循环管理对护理人员手卫生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观察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手卫生质量状况显著改善,手卫生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5.1%上升至干预后的95.3%,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70.9%上升至干预后的9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质量状况。
作者:雷现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 PRUV)的超声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超声筛查发现胎儿PRUV 84例,分析超声特征,合并其他畸形或脐带、羊水异常情况。并跟踪随访至胎儿出生。结果:超声筛查38015例中发现胎儿PRUV 84例,检出率为0.22%。其中孤立性胎儿PRUV 77例,成功随访69例,出生后发育良好;合并畸形或脐带、羊水等异常7例,2例仅脐带、羊水异常者预后良好,1例左侧多囊性发育不良肾择期手术,余4例多发严重畸形胎儿引产。结论:胎儿PRUV有其特有的声像表现,超声是有效的诊断方法。孤立性PRUV较多,且预后良好;合并畸形者常为多发畸形、严重畸形,预后不佳。
作者:刘瑞明;朱敏敏;王文荣;张云;孟凡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盆腔脓肿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体会,提高对盆腔脓肿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2例盆腔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以及并发症和预后的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误诊8例,其中肠道、阑尾疾病导致的脓肿5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2例,卵巢恶性肿瘤合并感染1例;24例盆腔脓肿中来自单侧附件脓肿4例,双侧附件脓肿20例。手术治疗30例,保守治疗2例。所有手术患者均在术后4 d内体温降至正常,复查血常规正常。结论:盆腔脓肿是严重的妇科急腹症,且容易与外科疾病相混淆,肠梗阻、腹泻、低蛋白血症是盆腔脓肿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促进患者康复很重要。
作者:苏悦;马志松;徐建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COBAS 8000生化分析仪的主要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的评价方法,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尿酸、肌酐对COBAS 8000生化分析仪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以及不同单元之间的差别进行比较。结果:COBAS 8000生化分析仪精密度均符合国家标准:批内精密度为0.994%~3.042%,批间精密度为1.374%~4.248%;在准确度实验中,8个项目的相对偏倚(1.05%~4.88%)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线性试验结果显示8项生化指标的线性理想(r2>0.95);在不同单元的比对实验中,8个项目测定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BAS 8000生化分析仪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以及不同单元之间的差别测试均符合临床生化实验室评价要求,完全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刘玉侠;张凡;李兴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理解与信任的桥梁,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全过程[1]。实习护生是医院里的特殊角色,既是学生,同时也是患者面前的护士,护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掌握护理知识,因此,在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今天,临床教学不但要给护生传授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其沟通能力,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护生未来的护理工作[2]。护生必须掌握必备的沟通能力,有效地与患者进行交流、获取信息,以便于满足患者的需求。笔者就国内外护患沟通能力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翟春晓(综述);谢晖(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构建Max作用蛋白1-0(Max interacting protein1-0,Mxi1-0)缺失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这些突变体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为研究Mxi1-0细胞内定位与其功能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以野生型Mxi1-0真核表达质粒为模板,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5种类型Mxi1-0缺失突变体的基因片段,克隆至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利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株(NIH3T3)。 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细胞内定位情况。结果:各种Mxi1-0缺失突变体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在NIH3T3中得到表达。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脯氨酸富集结构域( PRD)突变体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分布,与Sin3结合域高度同源结构域( tSID)突变体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在细胞核中有少量分布;PRD-tSID突变体及△PRD突变体分布于细胞质,而△PRD-tSID突变体主要分布于细胞核。结论:成功构建了5种人Mxi1-0缺失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初步观察这些突变体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为探寻Mxi1-0在细胞内定位机制及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蒋秀琴;胡圳圳;花荣;郭文文;郑大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 RCA)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作用。方法:成立RCA小组,对2012年26905例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案例进行RCA分析,找出直接原因,确定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分析 RCA实施前(2012年)与实施后(2013年)跌倒发生率及其对策。结果:RCA 实施后跌倒发生率为0.46‰,低于实施前的0.89‰(P<0.05)。结论:RCA能有效找到引起跌倒的根本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性。
作者:张岚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 dibatic foot,DF)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及延缓DF溃疡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DF溃疡住院患者201例,糖尿病无 DF 溃疡住院患者302例。对相关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诊断时间、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和脂蛋白( a)均为DF溃疡的危险因素(P<0.05~P<0.01)。其中男性、诊断时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胱抑素C均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对于有危险因素的或已经发现糖尿病或DF溃疡的患者,应该积极控制血糖,合理抗感染、抗凝、降纤维蛋白原以及适当的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作者:汪睿;吴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MRI亚临床病变的特点。方法:对偏头痛患者(偏头痛组)59例和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33名行头颅MRI检查,观察亚临床病变的声像图特点。根据头颅MRI结果分为有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和无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2组在头痛发作期及发作间期均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结果:偏头痛组有16例患者头颅MRI显示亚临床病变,病变分布在额叶12例、顶叶8例、基底核区6例、半卵圆中心5例、枕叶2例、侧脑室前角1例、脑干1例,患病率为27.12%,高于对照组的6.06%(P<0.05)。与无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比较,有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发生亚临床脑损伤的危险性增加,其亚临床病变主要分布于额叶及顶叶,这说明偏头痛可能是一种隐袭的、缓慢性发展的疾病。
作者:刘彬;汪国胜;钟平;年夫顺;张尊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女性直肠癌患者,观察组31例经阴道完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33例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6、1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或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术后的性功能变化情况,比较2种手术方式对女性患者性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阴道湿润度、性交痛和性生活满意度均差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12个月,2组各项性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完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由于阴道干燥,短期内会对女性性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但随时间推移可恢复到与行常规腹腔镜手术相同的水平。
作者:朱畅;潘凯;谢海慧;夏利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系统的道家认知治疗,提高患者的持续正压通气( CPAP)治疗依从性。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47例和道家认知治疗组50例,于治疗前、治疗12周分别评定Epworth嗜睡量表( Es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低氧饱和度( LAOS)。同时评估CPAP治疗依从性。结果:道家认知治疗组患者使用CPAP的依从性为74.5%,高于健康教育组的54.8%(P<0.05)。2组患者治疗前Ess、AHI和LAO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道家认知治疗组治疗后Ess和AHI评分均明显低于健康教育组,而LAOS评分显著高于健康教育组(P<0.01)。结论:道家认知治疗可以显著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CPAP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燕;顾冬琦;谈晓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迟发型心脏大血管破裂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胸部CT、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以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8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在治疗闭合性胸外伤患者过程中,应警惕迟发型心脏大血管破裂的出现,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发现破裂或高度怀疑时积极行手术救治。
作者:刘明;宋建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建立测定家兔血浆中安妥沙星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探讨安妥沙星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取安妥沙星片,按25 mg/kg剂量,研细,分散于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中,给家兔灌胃,采血,血样经高氯酸处理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色谱柱条件:Phenomenex C18柱(250 mm ×4.6 mm,4μm);乙腈:50 mmol/L枸橼酸溶液:1 mol/L醋酸胺溶液(19:80:1,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95 nm,柱温40℃。结果:安妥沙星在家兔血浆中的线性范围为0.164~10.5μg/ml,低定量限为0.164μg/ml。日内及日间变异均<10%,准确度相对误差<5%。血浆中回收率>80%。实验条件下安妥沙星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为(46.17±13.99)mg·L-1·h-1,达峰时间为(0.9±0.14)h,峰浓度为(5.15±0.54)mg/L,生物半衰期为(11.98±4.02)h,清除率为(0.58±0.19)L·kg-1·h-1。结论:该方法经考察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可用于测定家兔血浆安妥沙星浓度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王秀;王冬云;张文静;张劲;余婷婷;李见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高危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有引产指征的孕妇126例,随机分为控释地诺前列酮栓组(研究组)和缩宫素组(对照组)各63例。观察2组促宫颈成熟和引产成功率,用药至临产时间、产程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娩方式和结局。结果:用药12 h后,研究组宫颈评分较用药前明显提高(P<0.01),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为92.1%;而对照组宫颈评分亦较用药前提高(P<0.01),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为44.4%,2组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内研究组中有81.0%孕妇已临产,而对照组中仅15.9%的孕妇临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阴道分娩率为7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P<0.01)。研究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组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及脐动脉血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具有持续性、缓释性和可缩复性的优点,对于宫颈评分≤5的高危妊娠孕妇,更适合使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引产,临床操作简单,安全性好。
作者:高霞;张毅;李咏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老年出血性内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肛镜的引导下将大的痔核基底部进行胶圈套扎,然后窥肛器充分暴露下将聚桂醇注入小的痔核和糜烂的直肠黏膜下,术毕以复方角菜酸酯栓2枚纳肛。结果:72例全部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无一例大便带血。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出血性内痔可操作性强、痛苦小、见效快、治愈率高,适用于老年出血性内痔。
作者:丁晓红;陆杰;赵爱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看护过程中的需求状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165名ICU患者家属的一般情况、疾病不确定感状况以及看护需求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平均得分为(80.94±11.57)分,处于较高水平。家属看护需求重要性各因子依次为病情保证、获取信息、亲近患者、医护人员的支持以及自身的舒适。相关分析显示,除自身舒适因子外,其余四因子与ICU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P<0.01)。结论:护理人员在关注患者病情的同时也应对其家属的看护需求给予满足,以降低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使其能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作者:杨宝义;马士崟;徐淑秀;谢虹;杨从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疗法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2组患儿入院后常规置于暖箱保暖、心电监护、防治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静脉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对照组将早产儿配方奶置于奶瓶中经其吸吮橡胶奶头喂养;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量喂养:生后24 h内视患儿病情酌情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或滴管喂养、留置胃管饲早产儿配方奶等办法,同时坚持给患儿进行抚触疗法。比较2组患儿腹胀和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腹胀和胃潴留消失时间缩短、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时间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微量喂养联合抚触疗法可明显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利于早产儿尽早达到全肠道内营养及生长发育需求。适宜的喂养方法对提高基层医院早产儿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安转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9(TLR9)、核因子-κB(NF-κ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氧化苦参碱组、美沙拉嗪组、氧化苦参碱+美沙拉嗪组和空白对照组各15只。实验1周后每组各取3只大鼠结肠组织进行大体形态学及组织学观察,第16天剩余的大鼠处死取结肠组织,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各组TLR9、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结肠组织中TLR9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氧化苦参碱+美沙拉嗪组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氧化苦参碱组和美沙拉嗪组(P<0.05~P<0.01),氧化苦参碱组和美沙拉嗪组2项指标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干预TLR9、NF-κB mRNA在炎症性结肠组织中的表达,进而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反应;氧化苦参碱联合美沙拉嗪比单用氧化苦参碱或美沙拉嗪抑制作用更强。
作者:柳青;郑海伦;王启之;于东红;燕善军;汪强武;汪建超;李大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观察去骨瓣减压时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 CK-BB)、髓鞘碱性蛋白( MBP)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去骨瓣减压对脑复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窒息法制备大鼠复苏模型,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去骨瓣组。对照组与去骨瓣组采用窒息致大鼠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 CPR)模型;去骨瓣组在大鼠CPR成功1 h后行去骨瓣减压;假手术组仅行气管插管、股动静脉置管术。每组处理后又分为6、12、24、48 h 4个亚组,每个亚组4只。分别于各时间点取血和组织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CK-BB、MBP水平,HE染色观察海马及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3组大鼠处理后6 h血清CK-B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去骨瓣组术后12 h、24 h和48 h血清CK-BB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去骨瓣组术后24 h血清CK-B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组大鼠术后6、12、24和48 h血清MB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能降低大鼠CPR后血清中CK-BB的表达,从而减轻脑损伤。
作者:冯凯;赵春香;王瑞刚;张天伟;张磊;张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