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刘瑞明;朱敏敏;王文荣;张云;孟凡艳

关键词:右脐静脉, 胎儿, 超声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 PRUV)的超声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超声筛查发现胎儿PRUV 84例,分析超声特征,合并其他畸形或脐带、羊水异常情况。并跟踪随访至胎儿出生。结果:超声筛查38015例中发现胎儿PRUV 84例,检出率为0.22%。其中孤立性胎儿PRUV 77例,成功随访69例,出生后发育良好;合并畸形或脐带、羊水等异常7例,2例仅脐带、羊水异常者预后良好,1例左侧多囊性发育不良肾择期手术,余4例多发严重畸形胎儿引产。结论:胎儿PRUV有其特有的声像表现,超声是有效的诊断方法。孤立性PRUV较多,且预后良好;合并畸形者常为多发畸形、严重畸形,预后不佳。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偏头痛患者MRI亚临床病变的特点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MRI亚临床病变的特点。方法:对偏头痛患者(偏头痛组)59例和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33名行头颅MRI检查,观察亚临床病变的声像图特点。根据头颅MRI结果分为有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和无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2组在头痛发作期及发作间期均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结果:偏头痛组有16例患者头颅MRI显示亚临床病变,病变分布在额叶12例、顶叶8例、基底核区6例、半卵圆中心5例、枕叶2例、侧脑室前角1例、脑干1例,患病率为27.12%,高于对照组的6.06%(P<0.05)。与无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比较,有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发生亚临床脑损伤的危险性增加,其亚临床病变主要分布于额叶及顶叶,这说明偏头痛可能是一种隐袭的、缓慢性发展的疾病。

    作者:刘彬;汪国胜;钟平;年夫顺;张尊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PDCA循环在护理人员手卫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人员手卫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3个易发生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的8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DCA循环管理对护理人员手卫生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观察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手卫生质量状况显著改善,手卫生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5.1%上升至干预后的95.3%,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70.9%上升至干预后的9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质量状况。

    作者:雷现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微量喂养联合抚触疗法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疗法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2组患儿入院后常规置于暖箱保暖、心电监护、防治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静脉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对照组将早产儿配方奶置于奶瓶中经其吸吮橡胶奶头喂养;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量喂养:生后24 h内视患儿病情酌情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或滴管喂养、留置胃管饲早产儿配方奶等办法,同时坚持给患儿进行抚触疗法。比较2组患儿腹胀和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腹胀和胃潴留消失时间缩短、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时间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微量喂养联合抚触疗法可明显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利于早产儿尽早达到全肠道内营养及生长发育需求。适宜的喂养方法对提高基层医院早产儿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安转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骶尾部巨大胃肠外间质瘤1例

    患者男,58岁,3年前发现盆腔肿块,无发烧、腹痛、呕吐、腹泻,CT检查盆腔巨大肿块、恶性可能性大,放弃治疗,近2年来肿块较前明显增大并出现反复腹痛及大便困难,而入院要求进一步诊治。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轻度消瘦,无明显恶液质,下腹部触及一巨大肿块约16 cm ×16 cm,占据整个盆腔,边缘清,活动度差,其上轻压痛,直肠指检直肠前方可触及巨大肿块。 B超检查:盆腔内巨大混合性肿块,外形不规则,边界尚清;CT检查:盆腔内骶骨前~约15.5 cm ×11.0 cm ×15.2 cm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缘光滑,内见多发小点样钙化,右侧骶骨孔明显增大,骨质呈膨胀性破坏,考虑为神经源性肿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腹膜后,约16 cm ×16 cm ×15 cm,占据整个盆腔,打开后腹膜,见瘤体表面血管曲张,瘤体紧贴盆壁,难以分离,打开瘤体,有陈旧性血性液体流出,瘤体缩小后徒手分离;发现肿块来源于骶尾部,且骶尾骨有破坏,因骶前筋膜与瘤体粘连而撕裂,致骶前静脉破裂出血,且破坏骶孔部也有血液流出,缝扎及压迫效果都不佳,而用大量明胶海绵填塞再用消毒绷带填塞压迫,见渗血减少后,将绷带填塞于骶前,并将绷带的另一端引出体外,逐层关腹。术中出血量约4000 ml,患者呈休克状态,经抗休克治疗后,血压慢慢回升,术中总计输入液体量8000 ml,术后输入红细胞悬液800 ml。以后生命体征稳定,术后3 d开始分次分批拔出填塞的绷带,术后第8 d完全拔除,术后12 d拆线,切口Ⅰ期愈合,患者拒绝继续治疗给予出院。术后肿瘤病理检查为胃肠间质瘤( GIST),低度恶性潜能,免疫组织化学:CD117灶性弱+, EMA 灶性弱+, Vim +, CD68+, Ki67+, S100、SMA、CD99、Desmin均阴性。

    作者:张绍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γ-干扰素干预对乳鼠感染轮状病毒后肝损伤程度的影响

    目的::检测肝脏核因子( NF)-κB的表达,评估γ-干扰素( IFN-γ)对乳鼠感染轮状病毒( RV)后的作用。方法:将乳鼠分为肠道外感染对照组、IFN-γ大小剂量干预组。腹腔注射RV建立2日龄RV肠道外感染模型。用大小剂量(2μg,0.2μg) IFN-γ在BALB/C乳鼠背部皮下注射3 d。模型建立后第5天取材,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NF-κB表达。结果:IFN-γ小剂量干预组乳鼠肝脏病理损伤评分较肠道外感染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IFN-γ大剂量干预组乳鼠肝脏病理损伤评分均较肠道外感染对照组和IFN-γ小剂量干预组明显增高(P<0.01)。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IFN-γ大小剂量干预组NF-κB表达随IFN-γ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IFN-γ能刺激NF-κB的表达。肝脏的病理损伤与NF-κB在肝脏的表达量相关。

    作者:杨梅;陈兰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早期智力干预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早期智力干预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HIE78例,分为治疗组(神经节苷脂钠+早期智力干预)41例,对照组(单用神经节苷脂钠)37例。于患儿6个月龄时应用Gesell量表评价2组患儿发育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大动作能、精细动作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5个能区的发育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早期智力干预对改善HIE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具有积极作用,能改善脑损伤患儿的感知认知水平。

    作者:马晓燕;韦红;耿松乔;陆国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本科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研究现状

    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理解与信任的桥梁,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全过程[1]。实习护生是医院里的特殊角色,既是学生,同时也是患者面前的护士,护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掌握护理知识,因此,在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今天,临床教学不但要给护生传授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其沟通能力,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护生未来的护理工作[2]。护生必须掌握必备的沟通能力,有效地与患者进行交流、获取信息,以便于满足患者的需求。笔者就国内外护患沟通能力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翟春晓(综述);谢晖(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道家认知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系统的道家认知治疗,提高患者的持续正压通气( CPAP)治疗依从性。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47例和道家认知治疗组50例,于治疗前、治疗12周分别评定Epworth嗜睡量表( Es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低氧饱和度( LAOS)。同时评估CPAP治疗依从性。结果:道家认知治疗组患者使用CPAP的依从性为74.5%,高于健康教育组的54.8%(P<0.05)。2组患者治疗前Ess、AHI和LAO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道家认知治疗组治疗后Ess和AHI评分均明显低于健康教育组,而LAOS评分显著高于健康教育组(P<0.01)。结论:道家认知治疗可以显著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CPAP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燕;顾冬琦;谈晓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作为新生儿无创呼吸支持的一种方式已为人们所接受。近年来报道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可能为新生儿无创呼吸支持提供一种更好的选择,尤其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呼吸管理上表现优秀[1]。本文就 NIPPV 在早产儿 RDS 的临床应用背景,NIPPV的分类、指征、禁忌征等作一综述。

    作者:李慧敏(综述);赵武(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盆腔脓肿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盆腔脓肿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体会,提高对盆腔脓肿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2例盆腔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以及并发症和预后的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误诊8例,其中肠道、阑尾疾病导致的脓肿5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2例,卵巢恶性肿瘤合并感染1例;24例盆腔脓肿中来自单侧附件脓肿4例,双侧附件脓肿20例。手术治疗30例,保守治疗2例。所有手术患者均在术后4 d内体温降至正常,复查血常规正常。结论:盆腔脓肿是严重的妇科急腹症,且容易与外科疾病相混淆,肠梗阻、腹泻、低蛋白血症是盆腔脓肿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促进患者康复很重要。

    作者:苏悦;马志松;徐建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36例Ⅲ/Ⅳ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0.0%、97.1%,均优于对照组的30.9%、82.4%(P<0.01);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为98.5%,高于对照组的83.8%(P<0.01)。观察组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武文娟;陈丽;蒋亚齐;王朝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在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钻孔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CSDH患者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0例。2组均行钻孔引流术,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引流管特殊护理、饮食营养护理、卧床及体位护理等护理方法。对2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CSDH钻孔引流术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方法能改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明洁;徐凌忠;霍蕊;陈培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NKX2.5基因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先天性心脏病(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胚胎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引起的一组出生缺陷疾病,在先天性畸形中常见[1]。临床资料[2]表明,85%的CHD由多基因所致病,15%与单基因致病有关,而易感基因尚未确定。通过连锁分析、候选克隆、候选连锁分析以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很多与 CHD 发生相关的基因或位点被发现[3-6]。

    作者:尹成果(综述);刘学刚(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艾滋病( AIDS)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对会诊和复查的48例AIDS患者的病理活检与尸检材料进行临床、影像、解剖与病理对照研究。结果:48例AIDS患者中合并恶性肿瘤10例;其中儿童2例系母婴传播;成年人8例中经输血传播4例。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乳腺癌2例,卡波西肉瘤1例,肝母细胞瘤1例,食管癌1例,肾癌1例。结论:AIDS患者易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谱广泛,以淋巴瘤多见,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

    作者:刘德纯;李宏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甲状腺癌278例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显像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78例309个甲状腺癌结节的声像图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及同一病理类型甲状腺癌的声像图特征。结果:278例甲状腺癌患者中单灶型259例,多灶型19例;乳头状癌264例,甲状腺滤泡癌9例,髓样癌4例,未分化癌1例。其中低回声结节241例,囊实混合性结节28例,稍高回声结节9例。264例乳头状癌中微小乳头状癌78例,其中45例结节内部和边缘显示血流信号,33例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有51例伴细小钙化,钙化率65.4%。较大乳头状癌186例,其中184例结节内部和边缘显示血流信号,2例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84例伴细小钙化,钙化率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掌握各类甲状腺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性表现,可以减少漏诊误诊,为临床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陈红燕;刘维燕;王栋华;朱慧;潘高峰;朱丽;陈永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方法:15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7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以入院宣教、评估病情制定护理方案,辅助患儿完成各项检查,做好饮食指导,指导患儿正确咳痰,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协助各项治疗的顺利进行,制定出院计划等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2组临床疗效、患儿及家长对毛细支气管炎相关知识掌握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咳、平喘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毛细支气管炎相关知识掌握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74.7%和97.3%,均高于对照组的58.7%和74.7%(P<0.05和P<0.01);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护理中引入临床路径管理,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和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唐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泡沫敷料加啫喱垫在脊柱后路手术中预防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泡沫敷料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选择脊柱后路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啫喱垫垫于患者压疮易发部位;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泡沫敷料粘贴于患者主要受压部位。分别于术后0、24、72 h对患者进行压疮评估,比较2组患者压疮易发部位的皮肤受压状态(包括皮肤压痕、红斑、破损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发生Ⅰ期压疮2例,对照组发生Ⅰ期压疮8例,观察组压疮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的26.7%(P<0.05)。结论:泡沫敷料相较于啫喱垫能够有效减少脊柱后路手术术中压疮的发生。

    作者:刘芳;王如萍;姚娜;孙国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卫生干预研究

    目的::调查干预前后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知晓情况及医院感染发生率,了解手卫生现状及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分5个阶段进行手卫生干预,干预措施包括直接观察、手卫生培训、评估反馈等,观察干预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计算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现场试卷考核,计算重症监护室人员手卫生知晓率。统计调查时段内医院感染发生例数,计算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医生手卫生执行依从性从干预前45.0%提高到再干预后的91.1%,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从干预前43.3%提高到再干预后的9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医生手卫生知晓考试成绩从培训前60.0分提高到培训后90.0分;护士成绩从培训前59.1分提高到培训后9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发生率从2013年5月的12.5%降低到再干预后的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知晓率,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崔琢;朱敬蕊;汪振林;张向君;项平;谢琪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目的::探讨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 PRUV)的超声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超声筛查发现胎儿PRUV 84例,分析超声特征,合并其他畸形或脐带、羊水异常情况。并跟踪随访至胎儿出生。结果:超声筛查38015例中发现胎儿PRUV 84例,检出率为0.22%。其中孤立性胎儿PRUV 77例,成功随访69例,出生后发育良好;合并畸形或脐带、羊水等异常7例,2例仅脐带、羊水异常者预后良好,1例左侧多囊性发育不良肾择期手术,余4例多发严重畸形胎儿引产。结论:胎儿PRUV有其特有的声像表现,超声是有效的诊断方法。孤立性PRUV较多,且预后良好;合并畸形者常为多发畸形、严重畸形,预后不佳。

    作者:刘瑞明;朱敏敏;王文荣;张云;孟凡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细节管理提高腔镜手术护理配合质量的效果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提高腔镜手术配合质量的效果。方法:成立腔镜专科管理小组,强化科学细节管理意识,提高手术配合的操作技能,规范和建立腔镜一系列管理流程。观察细节管理实施前后腔镜准备准确率及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实施腔镜器械细节管理后,腔镜器械使用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手术医生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实施综合细节管理,能提高手术护理配合质量和内涵。

    作者:梁彩侠;李佳佳;刘军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