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

唐晓燕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毛细支气管炎, 疗效, 小儿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方法:15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7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以入院宣教、评估病情制定护理方案,辅助患儿完成各项检查,做好饮食指导,指导患儿正确咳痰,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协助各项治疗的顺利进行,制定出院计划等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2组临床疗效、患儿及家长对毛细支气管炎相关知识掌握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咳、平喘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毛细支气管炎相关知识掌握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74.7%和97.3%,均高于对照组的58.7%和74.7%(P<0.05和P<0.01);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护理中引入临床路径管理,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和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NKX2.5基因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先天性心脏病(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胚胎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引起的一组出生缺陷疾病,在先天性畸形中常见[1]。临床资料[2]表明,85%的CHD由多基因所致病,15%与单基因致病有关,而易感基因尚未确定。通过连锁分析、候选克隆、候选连锁分析以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很多与 CHD 发生相关的基因或位点被发现[3-6]。

    作者:尹成果(综述);刘学刚(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糖尿病足溃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 dibatic foot,DF)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及延缓DF溃疡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DF溃疡住院患者201例,糖尿病无 DF 溃疡住院患者302例。对相关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诊断时间、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和脂蛋白( a)均为DF溃疡的危险因素(P<0.05~P<0.01)。其中男性、诊断时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胱抑素C均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对于有危险因素的或已经发现糖尿病或DF溃疡的患者,应该积极控制血糖,合理抗感染、抗凝、降纤维蛋白原以及适当的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作者:汪睿;吴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本科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研究现状

    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理解与信任的桥梁,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全过程[1]。实习护生是医院里的特殊角色,既是学生,同时也是患者面前的护士,护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掌握护理知识,因此,在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今天,临床教学不但要给护生传授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其沟通能力,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护生未来的护理工作[2]。护生必须掌握必备的沟通能力,有效地与患者进行交流、获取信息,以便于满足患者的需求。笔者就国内外护患沟通能力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翟春晓(综述);谢晖(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骶尾部巨大胃肠外间质瘤1例

    患者男,58岁,3年前发现盆腔肿块,无发烧、腹痛、呕吐、腹泻,CT检查盆腔巨大肿块、恶性可能性大,放弃治疗,近2年来肿块较前明显增大并出现反复腹痛及大便困难,而入院要求进一步诊治。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轻度消瘦,无明显恶液质,下腹部触及一巨大肿块约16 cm ×16 cm,占据整个盆腔,边缘清,活动度差,其上轻压痛,直肠指检直肠前方可触及巨大肿块。 B超检查:盆腔内巨大混合性肿块,外形不规则,边界尚清;CT检查:盆腔内骶骨前~约15.5 cm ×11.0 cm ×15.2 cm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缘光滑,内见多发小点样钙化,右侧骶骨孔明显增大,骨质呈膨胀性破坏,考虑为神经源性肿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腹膜后,约16 cm ×16 cm ×15 cm,占据整个盆腔,打开后腹膜,见瘤体表面血管曲张,瘤体紧贴盆壁,难以分离,打开瘤体,有陈旧性血性液体流出,瘤体缩小后徒手分离;发现肿块来源于骶尾部,且骶尾骨有破坏,因骶前筋膜与瘤体粘连而撕裂,致骶前静脉破裂出血,且破坏骶孔部也有血液流出,缝扎及压迫效果都不佳,而用大量明胶海绵填塞再用消毒绷带填塞压迫,见渗血减少后,将绷带填塞于骶前,并将绷带的另一端引出体外,逐层关腹。术中出血量约4000 ml,患者呈休克状态,经抗休克治疗后,血压慢慢回升,术中总计输入液体量8000 ml,术后输入红细胞悬液800 ml。以后生命体征稳定,术后3 d开始分次分批拔出填塞的绷带,术后第8 d完全拔除,术后12 d拆线,切口Ⅰ期愈合,患者拒绝继续治疗给予出院。术后肿瘤病理检查为胃肠间质瘤( GIST),低度恶性潜能,免疫组织化学:CD117灶性弱+, EMA 灶性弱+, Vim +, CD68+, Ki67+, S100、SMA、CD99、Desmin均阴性。

    作者:张绍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建立全程跟踪护理体系对留置PICC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建立全程跟踪护理体系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PICC)患者的影响。方法:留置PICC患者103例,按留置PICC期间是否行全程跟踪护理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2组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过敏反应、导管堵塞、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留管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穿刺点渗血、过敏反应、导管堵塞、非计划拔管、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管时间和SCL-90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建立全程跟踪护理体系对留置PICC患者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其身心舒适度,值得推广。

    作者:高天侠;孙彩霞;陈芳;刘方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术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12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组,每组40例,均行硬膜外麻醉。 A组予舒芬太尼10μg(1 ml)+0.5%罗哌卡因15 ml,B组予舒芬太尼15μg 1 ml+0.5%罗哌卡因15 ml,C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 ml+0.5%罗哌卡因15 ml。观察术中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起效、无痛平面、镇痛持续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视觉模拟评分( VAS)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A、B组起效时间、无痛平面时间、感觉阻滞达高平面时间均缩短(P<0.01),镇痛持续时间均延长(P<0.01)。3组在切皮时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探查、取胎时的VAS和寒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和瘙痒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时使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可增强麻醉效果,15μg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可减轻探查取胎时内脏牵拉不适症状,减少术中寒颤的发生率。

    作者:邓雪峰;何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Max作用蛋白1-0缺失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及细胞内定位的研究

    目的::构建Max作用蛋白1-0(Max interacting protein1-0,Mxi1-0)缺失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这些突变体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为研究Mxi1-0细胞内定位与其功能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以野生型Mxi1-0真核表达质粒为模板,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5种类型Mxi1-0缺失突变体的基因片段,克隆至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利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株(NIH3T3)。 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细胞内定位情况。结果:各种Mxi1-0缺失突变体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在NIH3T3中得到表达。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脯氨酸富集结构域( PRD)突变体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分布,与Sin3结合域高度同源结构域( tSID)突变体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在细胞核中有少量分布;PRD-tSID突变体及△PRD突变体分布于细胞质,而△PRD-tSID突变体主要分布于细胞核。结论:成功构建了5种人Mxi1-0缺失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初步观察这些突变体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为探寻Mxi1-0在细胞内定位机制及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蒋秀琴;胡圳圳;花荣;郭文文;郑大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片对癌性疼痛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片用于癌性疼痛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癌性疼痛患者4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使用氨酚羟考酮片治疗,观察组22例采用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片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21 d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中便秘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片治疗癌性疼痛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氨酚羟考酮片用量及不良反应。

    作者:梁潇;裴保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Kodama法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Auchincloss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Kodama法在乳腺癌Auchincloss术中清扫LEVELⅢ淋巴结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对68例女性初治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在Auchincloss术基础上,加行Kodama法清扫LEVELⅢ淋巴结,并单独标记送病检,对该组淋巴结转移率及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EVELⅢ淋巴结转移率为30.88%。与LEVELⅢ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和肿瘤数目(P>0.05);与LEVELⅢ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肿瘤的大小、患侧腋窝淋巴结状态、TNM分期和分子分型(P<0.05)。结论:对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乳腺癌患者行Auchincloss术时,加行Kodama法清扫腋窝LEVELⅢ淋巴结是必要且安全可行的。

    作者:彭德峰;赵云霞;朱正志;马小开;崔振;王岩岩;董慧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偏头痛患者MRI亚临床病变的特点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MRI亚临床病变的特点。方法:对偏头痛患者(偏头痛组)59例和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33名行头颅MRI检查,观察亚临床病变的声像图特点。根据头颅MRI结果分为有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和无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2组在头痛发作期及发作间期均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结果:偏头痛组有16例患者头颅MRI显示亚临床病变,病变分布在额叶12例、顶叶8例、基底核区6例、半卵圆中心5例、枕叶2例、侧脑室前角1例、脑干1例,患病率为27.12%,高于对照组的6.06%(P<0.05)。与无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比较,有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发生亚临床脑损伤的危险性增加,其亚临床病变主要分布于额叶及顶叶,这说明偏头痛可能是一种隐袭的、缓慢性发展的疾病。

    作者:刘彬;汪国胜;钟平;年夫顺;张尊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

    患者男,39岁,农民。因反复头痛3个月余,发热7d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以前额及头顶部明显,持续性胀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同时有视物模糊,无复视,无发热,在外院行眼底检查提示:视乳头水肿,头颅MRI示脑室系统扩大。予止痛药等对症处理,可暂时减轻疼痛。7d前出现发热,高体温达39℃,予抗生素(具体用药不详)对症处理后体温无明显下降。病程中患者无意识障碍,无盗汗,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无四肢抽搐。否认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基础病史、否认有结核病、风湿病、冶游史、饲养鸽子及其他鸟类史等,有乙型肝炎肝(乙肝)病史20年余。

    作者:王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COBAS 8000生化分析仪的性能评价

    目的::对COBAS 8000生化分析仪的主要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的评价方法,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尿酸、肌酐对COBAS 8000生化分析仪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以及不同单元之间的差别进行比较。结果:COBAS 8000生化分析仪精密度均符合国家标准:批内精密度为0.994%~3.042%,批间精密度为1.374%~4.248%;在准确度实验中,8个项目的相对偏倚(1.05%~4.88%)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线性试验结果显示8项生化指标的线性理想(r2>0.95);在不同单元的比对实验中,8个项目测定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BAS 8000生化分析仪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以及不同单元之间的差别测试均符合临床生化实验室评价要求,完全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刘玉侠;张凡;李兴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氯氰菊酯对雄性小鼠肝脏组织的氧化损伤

    目的::研究氯氰菊酯( cypermethrin,CYP)对雄性小鼠肝脏组织的氧化损伤。方法:将4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双蒸水灌胃(阴性对照组)和CYP 5、10和20 mg/kg染毒组,连续3周经口灌胃染毒。观察小鼠肝脏脏器系数,同时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随着CYP染毒剂量的升高, CYP 5 mg/kg和10 mg/kg组小鼠肝脏脏器系数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和P<0.05);CYP 10 mg/kg和20 mg/kg染毒组小鼠肝脏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与CYP 20 mg/kg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CYP 5 mg/kg和10 mg/kg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CYP 20 mg/kg组小鼠丙二醛含量亦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 <0.01)。结论:CYP可以引起雄性小鼠肝脏组织的氧化损伤,且损伤程度与CYP剂量有关。

    作者:张朋;陈冲;张凡;杜首楠;周礼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PDCA循环在护理人员手卫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人员手卫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3个易发生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的8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DCA循环管理对护理人员手卫生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观察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手卫生质量状况显著改善,手卫生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5.1%上升至干预后的95.3%,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70.9%上升至干预后的9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质量状况。

    作者:雷现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道家认知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系统的道家认知治疗,提高患者的持续正压通气( CPAP)治疗依从性。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47例和道家认知治疗组50例,于治疗前、治疗12周分别评定Epworth嗜睡量表( Es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低氧饱和度( LAOS)。同时评估CPAP治疗依从性。结果:道家认知治疗组患者使用CPAP的依从性为74.5%,高于健康教育组的54.8%(P<0.05)。2组患者治疗前Ess、AHI和LAO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道家认知治疗组治疗后Ess和AHI评分均明显低于健康教育组,而LAOS评分显著高于健康教育组(P<0.01)。结论:道家认知治疗可以显著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CPAP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燕;顾冬琦;谈晓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其看护需求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看护过程中的需求状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165名ICU患者家属的一般情况、疾病不确定感状况以及看护需求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平均得分为(80.94±11.57)分,处于较高水平。家属看护需求重要性各因子依次为病情保证、获取信息、亲近患者、医护人员的支持以及自身的舒适。相关分析显示,除自身舒适因子外,其余四因子与ICU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P<0.01)。结论:护理人员在关注患者病情的同时也应对其家属的看护需求给予满足,以降低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使其能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作者:杨宝义;马士崟;徐淑秀;谢虹;杨从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人感染H7 N9禽流感3例诊疗分析

    目的::分析确诊人感染H7 N9禽流感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3例患者均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和胸部CT或X线胸片检查,2例有明确的活禽接触史。确诊后给予氧疗、无创呼吸、有创机械通气、奥司他韦、抗感染药物和免疫球蛋白等治疗。结果:2例救治成功,1例死亡。胸部影像学有2例表现短期进展快的双肺磨玻璃影,发病初均有发热、咳嗽及迅速发展的肺炎,血白细胞明显下降,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D-二聚体升高。结论:人感染H7 N9禽流感临床进展快,以肺部损伤为主,60岁以上及合并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差,发病早期干预预后好。

    作者:舒红梅;施炜;方长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膳食平衡指数对某医学院校大学生膳食质量的评价

    目的::采用膳食平衡指数( dietary balance index,DBI)法评价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膳食质量和营养结构,为指导其合理膳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院校64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为期3 d的膳食调查,应用DBI评分方法对大学生的膳食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影响大学生膳食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级和营养知识掌握的程度。男生的DBI-负端分、正端分和总分均高于女生(P<0.05~P<0.01),大学三、四年级学生的DBI-负端分和膳食质量距均显著低于大学一年级学生(P<0.01)。处于模式B的人群比例大(43.2%),而优模式A仅为18.1%。结论:采用DBI评价系统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大学生的膳食质量,应对大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营养教育以增加蔬菜水果、奶类及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提高大学生的膳食质量。

    作者:束莉;赵文红;吴学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作为新生儿无创呼吸支持的一种方式已为人们所接受。近年来报道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可能为新生儿无创呼吸支持提供一种更好的选择,尤其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呼吸管理上表现优秀[1]。本文就 NIPPV 在早产儿 RDS 的临床应用背景,NIPPV的分类、指征、禁忌征等作一综述。

    作者:李慧敏(综述);赵武(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肌内注射致臀部软组织结核患者1例综合护理

    目的::分析肌内注射致臀部软组织结核患者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1例软组织结核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同时给予基础护理、疼痛以及结核手术切口的护理,对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模式护理臀部软组织结核疗效满意。

    作者:钱炜君;李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