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李慧敏(综述);赵武(审校)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 间歇正压通气, 早产儿, 综述
摘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作为新生儿无创呼吸支持的一种方式已为人们所接受。近年来报道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可能为新生儿无创呼吸支持提供一种更好的选择,尤其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呼吸管理上表现优秀[1]。本文就 NIPPV 在早产儿 RDS 的临床应用背景,NIPPV的分类、指征、禁忌征等作一综述。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肌内注射致臀部软组织结核患者1例综合护理

    目的::分析肌内注射致臀部软组织结核患者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1例软组织结核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同时给予基础护理、疼痛以及结核手术切口的护理,对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模式护理臀部软组织结核疗效满意。

    作者:钱炜君;李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片对癌性疼痛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片用于癌性疼痛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癌性疼痛患者4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使用氨酚羟考酮片治疗,观察组22例采用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片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21 d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中便秘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片治疗癌性疼痛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氨酚羟考酮片用量及不良反应。

    作者:梁潇;裴保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建立全程跟踪护理体系对留置PICC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建立全程跟踪护理体系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PICC)患者的影响。方法:留置PICC患者103例,按留置PICC期间是否行全程跟踪护理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2组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过敏反应、导管堵塞、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留管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穿刺点渗血、过敏反应、导管堵塞、非计划拔管、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管时间和SCL-90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建立全程跟踪护理体系对留置PICC患者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其身心舒适度,值得推广。

    作者:高天侠;孙彩霞;陈芳;刘方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施行TURP的老年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69例均耐受TURP手术,并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无病死病例。术中未发生大出血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术后早期未出现肺部感染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针对老年BPH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术中严密监测、规范操作、彻底止血以及术后完善细致的治疗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张阳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微量喂养联合抚触疗法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疗法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2组患儿入院后常规置于暖箱保暖、心电监护、防治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静脉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对照组将早产儿配方奶置于奶瓶中经其吸吮橡胶奶头喂养;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量喂养:生后24 h内视患儿病情酌情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或滴管喂养、留置胃管饲早产儿配方奶等办法,同时坚持给患儿进行抚触疗法。比较2组患儿腹胀和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腹胀和胃潴留消失时间缩短、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时间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微量喂养联合抚触疗法可明显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利于早产儿尽早达到全肠道内营养及生长发育需求。适宜的喂养方法对提高基层医院早产儿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安转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安徽省5家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前后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前后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安徽省5家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前后,2012年和2013年抗高血压药物采购数据,对其品种数、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DDDs)和日均治疗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趋势两个年度基本一致。2013年较2012年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品种数、采购金额和DDDs均呈增长趋势,其中钙通道阻滞剂的品种数、销售金额和DDDs两个年度均位居首位,多数药物的日均治疗费用明显下降。结论: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施后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的合理化趋势有所提高。

    作者:杨冬梅;刘俊;刘建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去骨瓣减压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清CK-BB和MBP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去骨瓣减压时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 CK-BB)、髓鞘碱性蛋白( MBP)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去骨瓣减压对脑复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窒息法制备大鼠复苏模型,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去骨瓣组。对照组与去骨瓣组采用窒息致大鼠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 CPR)模型;去骨瓣组在大鼠CPR成功1 h后行去骨瓣减压;假手术组仅行气管插管、股动静脉置管术。每组处理后又分为6、12、24、48 h 4个亚组,每个亚组4只。分别于各时间点取血和组织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CK-BB、MBP水平,HE染色观察海马及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3组大鼠处理后6 h血清CK-B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去骨瓣组术后12 h、24 h和48 h血清CK-BB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去骨瓣组术后24 h血清CK-B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组大鼠术后6、12、24和48 h血清MB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能降低大鼠CPR后血清中CK-BB的表达,从而减轻脑损伤。

    作者:冯凯;赵春香;王瑞刚;张天伟;张磊;张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预防肝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肝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肝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1组( D1组)、右美托咪定2组( D2组)和对照组( C组)各20例,D1、D2组分别在手术结束前30 min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和1μg/kg,输注时间10 min,对照组持续输注同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3组苏醒期循环情况、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同时观察躁动评分和镇静评分。结果:D1和D2组围拔管期各时点的血压、心率及术后躁动评分等均显著低于C组,而镇静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1),D1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2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显著长于C组和D1组(P<0.01)。结论: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可更好地维持肝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躁动,且不影响麻醉的苏醒时间。

    作者:谢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人感染H7 N9禽流感3例诊疗分析

    目的::分析确诊人感染H7 N9禽流感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3例患者均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和胸部CT或X线胸片检查,2例有明确的活禽接触史。确诊后给予氧疗、无创呼吸、有创机械通气、奥司他韦、抗感染药物和免疫球蛋白等治疗。结果:2例救治成功,1例死亡。胸部影像学有2例表现短期进展快的双肺磨玻璃影,发病初均有发热、咳嗽及迅速发展的肺炎,血白细胞明显下降,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D-二聚体升高。结论:人感染H7 N9禽流感临床进展快,以肺部损伤为主,60岁以上及合并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差,发病早期干预预后好。

    作者:舒红梅;施炜;方长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骶尾部巨大胃肠外间质瘤1例

    患者男,58岁,3年前发现盆腔肿块,无发烧、腹痛、呕吐、腹泻,CT检查盆腔巨大肿块、恶性可能性大,放弃治疗,近2年来肿块较前明显增大并出现反复腹痛及大便困难,而入院要求进一步诊治。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轻度消瘦,无明显恶液质,下腹部触及一巨大肿块约16 cm ×16 cm,占据整个盆腔,边缘清,活动度差,其上轻压痛,直肠指检直肠前方可触及巨大肿块。 B超检查:盆腔内巨大混合性肿块,外形不规则,边界尚清;CT检查:盆腔内骶骨前~约15.5 cm ×11.0 cm ×15.2 cm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缘光滑,内见多发小点样钙化,右侧骶骨孔明显增大,骨质呈膨胀性破坏,考虑为神经源性肿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腹膜后,约16 cm ×16 cm ×15 cm,占据整个盆腔,打开后腹膜,见瘤体表面血管曲张,瘤体紧贴盆壁,难以分离,打开瘤体,有陈旧性血性液体流出,瘤体缩小后徒手分离;发现肿块来源于骶尾部,且骶尾骨有破坏,因骶前筋膜与瘤体粘连而撕裂,致骶前静脉破裂出血,且破坏骶孔部也有血液流出,缝扎及压迫效果都不佳,而用大量明胶海绵填塞再用消毒绷带填塞压迫,见渗血减少后,将绷带填塞于骶前,并将绷带的另一端引出体外,逐层关腹。术中出血量约4000 ml,患者呈休克状态,经抗休克治疗后,血压慢慢回升,术中总计输入液体量8000 ml,术后输入红细胞悬液800 ml。以后生命体征稳定,术后3 d开始分次分批拔出填塞的绷带,术后第8 d完全拔除,术后12 d拆线,切口Ⅰ期愈合,患者拒绝继续治疗给予出院。术后肿瘤病理检查为胃肠间质瘤( GIST),低度恶性潜能,免疫组织化学:CD117灶性弱+, EMA 灶性弱+, Vim +, CD68+, Ki67+, S100、SMA、CD99、Desmin均阴性。

    作者:张绍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细节管理提高腔镜手术护理配合质量的效果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提高腔镜手术配合质量的效果。方法:成立腔镜专科管理小组,强化科学细节管理意识,提高手术配合的操作技能,规范和建立腔镜一系列管理流程。观察细节管理实施前后腔镜准备准确率及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实施腔镜器械细节管理后,腔镜器械使用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手术医生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实施综合细节管理,能提高手术护理配合质量和内涵。

    作者:梁彩侠;李佳佳;刘军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结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9、核因子-κB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9(TLR9)、核因子-κB(NF-κ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氧化苦参碱组、美沙拉嗪组、氧化苦参碱+美沙拉嗪组和空白对照组各15只。实验1周后每组各取3只大鼠结肠组织进行大体形态学及组织学观察,第16天剩余的大鼠处死取结肠组织,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各组TLR9、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结肠组织中TLR9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氧化苦参碱+美沙拉嗪组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氧化苦参碱组和美沙拉嗪组(P<0.05~P<0.01),氧化苦参碱组和美沙拉嗪组2项指标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干预TLR9、NF-κB mRNA在炎症性结肠组织中的表达,进而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反应;氧化苦参碱联合美沙拉嗪比单用氧化苦参碱或美沙拉嗪抑制作用更强。

    作者:柳青;郑海伦;王启之;于东红;燕善军;汪强武;汪建超;李大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卫生干预研究

    目的::调查干预前后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知晓情况及医院感染发生率,了解手卫生现状及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分5个阶段进行手卫生干预,干预措施包括直接观察、手卫生培训、评估反馈等,观察干预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计算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现场试卷考核,计算重症监护室人员手卫生知晓率。统计调查时段内医院感染发生例数,计算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医生手卫生执行依从性从干预前45.0%提高到再干预后的91.1%,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从干预前43.3%提高到再干预后的9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医生手卫生知晓考试成绩从培训前60.0分提高到培训后90.0分;护士成绩从培训前59.1分提高到培训后9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发生率从2013年5月的12.5%降低到再干预后的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知晓率,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崔琢;朱敬蕊;汪振林;张向君;项平;谢琪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老年出血性内痔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老年出血性内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肛镜的引导下将大的痔核基底部进行胶圈套扎,然后窥肛器充分暴露下将聚桂醇注入小的痔核和糜烂的直肠黏膜下,术毕以复方角菜酸酯栓2枚纳肛。结果:72例全部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无一例大便带血。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出血性内痔可操作性强、痛苦小、见效快、治愈率高,适用于老年出血性内痔。

    作者:丁晓红;陆杰;赵爱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泡沫敷料加啫喱垫在脊柱后路手术中预防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泡沫敷料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选择脊柱后路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啫喱垫垫于患者压疮易发部位;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泡沫敷料粘贴于患者主要受压部位。分别于术后0、24、72 h对患者进行压疮评估,比较2组患者压疮易发部位的皮肤受压状态(包括皮肤压痕、红斑、破损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发生Ⅰ期压疮2例,对照组发生Ⅰ期压疮8例,观察组压疮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的26.7%(P<0.05)。结论:泡沫敷料相较于啫喱垫能够有效减少脊柱后路手术术中压疮的发生。

    作者:刘芳;王如萍;姚娜;孙国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其看护需求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看护过程中的需求状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165名ICU患者家属的一般情况、疾病不确定感状况以及看护需求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平均得分为(80.94±11.57)分,处于较高水平。家属看护需求重要性各因子依次为病情保证、获取信息、亲近患者、医护人员的支持以及自身的舒适。相关分析显示,除自身舒适因子外,其余四因子与ICU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P<0.01)。结论:护理人员在关注患者病情的同时也应对其家属的看护需求给予满足,以降低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使其能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作者:杨宝义;马士崟;徐淑秀;谢虹;杨从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河北省邢台县医院疑似肺结核患者登记报告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河北省邢台县医院疑似肺结核患者登记报告情况,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登记报告的疑似肺结核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登记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205例,以本地居民居多,农民、男性和中青年为主。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患者173例,到位就诊率84.39%,确诊为肺结核153例,检出率为88.44%;排除患者20例,排除率11.56%。各年份报告患者到位就诊率和检出率均无逐年下降趋势(P>0.05)。结论:邢台县医院为全县肺结核患者发现工作做出了一定贡献;进一步加大国家结核病防治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疑似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将是今后一项长期的工作。

    作者:冯小英;卢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通过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及C反应蛋白( CRP),探讨OSAHS对机体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多导睡眠图检测结果,将60例OSAHS患者分为轻度OSAHS组20例,中度OSAHS组22例,重度OSAHS组18例,选取排除OSAHS诊断的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受试者的年龄、睡眠状况及睡眠中末梢血氧,抽取空腹血两份,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行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检查血CRP值。结果:OSAHS组低血氧、平均血氧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在OSAHS严重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OSAHS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3+及CD4+/CD8+比值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P<0.01),在OSAHS严重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SAHS组CD8+/CD3+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OSAHS组CD16+CD56+较对照组升高(P<0.05);CD19+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HS组外周血CRP均较对照组和轻度OSAHS组升高(P<0.01和P<0.05)。结论:OSAHS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同时伴有炎症反应增强,并且与OSAHS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作者:曹娟;王春;姜敏;范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用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 H-TdR )掺入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cells,RPE)增殖的影响,探讨TGF-β1和RPE细胞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RPE细胞体外培养,用不同浓度的TGF-β10.1、1.0、5.0、10.0和100.0μg/L对细胞进行处理,3 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放射性强度。结果:TGF-β10.1、1.0、5.0、10.0μg/L 作用后 RPE 活细胞数增加,细胞3H-TdR 摄入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TGF-β1100.0μg/L对RPE作用相反,细胞3H-TdR摄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TGF-β1对人RPE细胞增殖有双相调节性,其不同作用的发挥依赖TGF-β1的浓度,其中TGF-β1促RPE细胞增殖作用是诱导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高自清;周琦;岳晓丽;李娟;李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目的::探讨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 PRUV)的超声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超声筛查发现胎儿PRUV 84例,分析超声特征,合并其他畸形或脐带、羊水异常情况。并跟踪随访至胎儿出生。结果:超声筛查38015例中发现胎儿PRUV 84例,检出率为0.22%。其中孤立性胎儿PRUV 77例,成功随访69例,出生后发育良好;合并畸形或脐带、羊水等异常7例,2例仅脐带、羊水异常者预后良好,1例左侧多囊性发育不良肾择期手术,余4例多发严重畸形胎儿引产。结论:胎儿PRUV有其特有的声像表现,超声是有效的诊断方法。孤立性PRUV较多,且预后良好;合并畸形者常为多发畸形、严重畸形,预后不佳。

    作者:刘瑞明;朱敏敏;王文荣;张云;孟凡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