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的应用

张明洁;徐凌忠;霍蕊;陈培培

关键词:血肿, 硬膜下, 钻孔引流术,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在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钻孔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CSDH患者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0例。2组均行钻孔引流术,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引流管特殊护理、饮食营养护理、卧床及体位护理等护理方法。对2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CSDH钻孔引流术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方法能改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浆中安妥沙星浓度及药代动力学参数

    目的::建立测定家兔血浆中安妥沙星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探讨安妥沙星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取安妥沙星片,按25 mg/kg剂量,研细,分散于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中,给家兔灌胃,采血,血样经高氯酸处理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色谱柱条件:Phenomenex C18柱(250 mm ×4.6 mm,4μm);乙腈:50 mmol/L枸橼酸溶液:1 mol/L醋酸胺溶液(19:80:1,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95 nm,柱温40℃。结果:安妥沙星在家兔血浆中的线性范围为0.164~10.5μg/ml,低定量限为0.164μg/ml。日内及日间变异均<10%,准确度相对误差<5%。血浆中回收率>80%。实验条件下安妥沙星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为(46.17±13.99)mg·L-1·h-1,达峰时间为(0.9±0.14)h,峰浓度为(5.15±0.54)mg/L,生物半衰期为(11.98±4.02)h,清除率为(0.58±0.19)L·kg-1·h-1。结论:该方法经考察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可用于测定家兔血浆安妥沙星浓度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王秀;王冬云;张文静;张劲;余婷婷;李见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COBAS 8000生化分析仪的性能评价

    目的::对COBAS 8000生化分析仪的主要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的评价方法,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尿酸、肌酐对COBAS 8000生化分析仪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以及不同单元之间的差别进行比较。结果:COBAS 8000生化分析仪精密度均符合国家标准:批内精密度为0.994%~3.042%,批间精密度为1.374%~4.248%;在准确度实验中,8个项目的相对偏倚(1.05%~4.88%)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线性试验结果显示8项生化指标的线性理想(r2>0.95);在不同单元的比对实验中,8个项目测定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BAS 8000生化分析仪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以及不同单元之间的差别测试均符合临床生化实验室评价要求,完全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刘玉侠;张凡;李兴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河北省邢台县医院疑似肺结核患者登记报告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河北省邢台县医院疑似肺结核患者登记报告情况,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登记报告的疑似肺结核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登记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205例,以本地居民居多,农民、男性和中青年为主。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患者173例,到位就诊率84.39%,确诊为肺结核153例,检出率为88.44%;排除患者20例,排除率11.56%。各年份报告患者到位就诊率和检出率均无逐年下降趋势(P>0.05)。结论:邢台县医院为全县肺结核患者发现工作做出了一定贡献;进一步加大国家结核病防治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疑似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将是今后一项长期的工作。

    作者:冯小英;卢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道家认知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系统的道家认知治疗,提高患者的持续正压通气( CPAP)治疗依从性。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47例和道家认知治疗组50例,于治疗前、治疗12周分别评定Epworth嗜睡量表( Es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低氧饱和度( LAOS)。同时评估CPAP治疗依从性。结果:道家认知治疗组患者使用CPAP的依从性为74.5%,高于健康教育组的54.8%(P<0.05)。2组患者治疗前Ess、AHI和LAO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道家认知治疗组治疗后Ess和AHI评分均明显低于健康教育组,而LAOS评分显著高于健康教育组(P<0.01)。结论:道家认知治疗可以显著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CPAP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燕;顾冬琦;谈晓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用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 H-TdR )掺入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cells,RPE)增殖的影响,探讨TGF-β1和RPE细胞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RPE细胞体外培养,用不同浓度的TGF-β10.1、1.0、5.0、10.0和100.0μg/L对细胞进行处理,3 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放射性强度。结果:TGF-β10.1、1.0、5.0、10.0μg/L 作用后 RPE 活细胞数增加,细胞3H-TdR 摄入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TGF-β1100.0μg/L对RPE作用相反,细胞3H-TdR摄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TGF-β1对人RPE细胞增殖有双相调节性,其不同作用的发挥依赖TGF-β1的浓度,其中TGF-β1促RPE细胞增殖作用是诱导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高自清;周琦;岳晓丽;李娟;李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老年出血性内痔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老年出血性内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肛镜的引导下将大的痔核基底部进行胶圈套扎,然后窥肛器充分暴露下将聚桂醇注入小的痔核和糜烂的直肠黏膜下,术毕以复方角菜酸酯栓2枚纳肛。结果:72例全部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无一例大便带血。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出血性内痔可操作性强、痛苦小、见效快、治愈率高,适用于老年出血性内痔。

    作者:丁晓红;陆杰;赵爱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施行TURP的老年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69例均耐受TURP手术,并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无病死病例。术中未发生大出血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术后早期未出现肺部感染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针对老年BPH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术中严密监测、规范操作、彻底止血以及术后完善细致的治疗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张阳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盆腔脓肿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盆腔脓肿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体会,提高对盆腔脓肿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2例盆腔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以及并发症和预后的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误诊8例,其中肠道、阑尾疾病导致的脓肿5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2例,卵巢恶性肿瘤合并感染1例;24例盆腔脓肿中来自单侧附件脓肿4例,双侧附件脓肿20例。手术治疗30例,保守治疗2例。所有手术患者均在术后4 d内体温降至正常,复查血常规正常。结论:盆腔脓肿是严重的妇科急腹症,且容易与外科疾病相混淆,肠梗阻、腹泻、低蛋白血症是盆腔脓肿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促进患者康复很重要。

    作者:苏悦;马志松;徐建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12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其预后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有无中线移位、有无合并危险因素和发病诱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均有影响(P<0.05~P<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部位、是否合并危险因素、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均对临床疗效有影响(P<0.01)。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有无中线移位和发病到入院时间对出院时格拉斯哥评分有影响(P<0.05~P<0.01)。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有无中线移位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躯体综合功能评分有影响(P<0.05~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相关影响因素有出血部位、是否合并危险因素和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但单独的神经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并不完全一致。

    作者:李晓乾;王茜;孔新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闭合性重症胸外伤迟发型心脏大血管破裂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迟发型心脏大血管破裂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胸部CT、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以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8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在治疗闭合性胸外伤患者过程中,应警惕迟发型心脏大血管破裂的出现,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发现破裂或高度怀疑时积极行手术救治。

    作者:刘明;宋建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去骨瓣减压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清CK-BB和MBP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去骨瓣减压时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 CK-BB)、髓鞘碱性蛋白( MBP)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去骨瓣减压对脑复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窒息法制备大鼠复苏模型,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去骨瓣组。对照组与去骨瓣组采用窒息致大鼠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 CPR)模型;去骨瓣组在大鼠CPR成功1 h后行去骨瓣减压;假手术组仅行气管插管、股动静脉置管术。每组处理后又分为6、12、24、48 h 4个亚组,每个亚组4只。分别于各时间点取血和组织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CK-BB、MBP水平,HE染色观察海马及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3组大鼠处理后6 h血清CK-B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去骨瓣组术后12 h、24 h和48 h血清CK-BB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去骨瓣组术后24 h血清CK-B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组大鼠术后6、12、24和48 h血清MB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能降低大鼠CPR后血清中CK-BB的表达,从而减轻脑损伤。

    作者:冯凯;赵春香;王瑞刚;张天伟;张磊;张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阴道完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女性性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阴道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女性直肠癌患者,观察组31例经阴道完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33例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6、1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或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术后的性功能变化情况,比较2种手术方式对女性患者性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阴道湿润度、性交痛和性生活满意度均差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12个月,2组各项性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完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由于阴道干燥,短期内会对女性性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但随时间推移可恢复到与行常规腹腔镜手术相同的水平。

    作者:朱畅;潘凯;谢海慧;夏利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卫生干预研究

    目的::调查干预前后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知晓情况及医院感染发生率,了解手卫生现状及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分5个阶段进行手卫生干预,干预措施包括直接观察、手卫生培训、评估反馈等,观察干预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计算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现场试卷考核,计算重症监护室人员手卫生知晓率。统计调查时段内医院感染发生例数,计算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医生手卫生执行依从性从干预前45.0%提高到再干预后的91.1%,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从干预前43.3%提高到再干预后的9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医生手卫生知晓考试成绩从培训前60.0分提高到培训后90.0分;护士成绩从培训前59.1分提高到培训后9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发生率从2013年5月的12.5%降低到再干预后的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知晓率,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崔琢;朱敬蕊;汪振林;张向君;项平;谢琪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其看护需求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看护过程中的需求状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165名ICU患者家属的一般情况、疾病不确定感状况以及看护需求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平均得分为(80.94±11.57)分,处于较高水平。家属看护需求重要性各因子依次为病情保证、获取信息、亲近患者、医护人员的支持以及自身的舒适。相关分析显示,除自身舒适因子外,其余四因子与ICU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P<0.01)。结论:护理人员在关注患者病情的同时也应对其家属的看护需求给予满足,以降低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使其能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作者:杨宝义;马士崟;徐淑秀;谢虹;杨从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在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钻孔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CSDH患者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0例。2组均行钻孔引流术,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引流管特殊护理、饮食营养护理、卧床及体位护理等护理方法。对2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CSDH钻孔引流术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方法能改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明洁;徐凌忠;霍蕊;陈培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偏头痛患者MRI亚临床病变的特点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MRI亚临床病变的特点。方法:对偏头痛患者(偏头痛组)59例和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33名行头颅MRI检查,观察亚临床病变的声像图特点。根据头颅MRI结果分为有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和无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2组在头痛发作期及发作间期均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结果:偏头痛组有16例患者头颅MRI显示亚临床病变,病变分布在额叶12例、顶叶8例、基底核区6例、半卵圆中心5例、枕叶2例、侧脑室前角1例、脑干1例,患病率为27.12%,高于对照组的6.06%(P<0.05)。与无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比较,有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发生亚临床脑损伤的危险性增加,其亚临床病变主要分布于额叶及顶叶,这说明偏头痛可能是一种隐袭的、缓慢性发展的疾病。

    作者:刘彬;汪国胜;钟平;年夫顺;张尊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本科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研究现状

    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理解与信任的桥梁,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全过程[1]。实习护生是医院里的特殊角色,既是学生,同时也是患者面前的护士,护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掌握护理知识,因此,在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今天,临床教学不但要给护生传授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其沟通能力,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护生未来的护理工作[2]。护生必须掌握必备的沟通能力,有效地与患者进行交流、获取信息,以便于满足患者的需求。笔者就国内外护患沟通能力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翟春晓(综述);谢晖(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片对癌性疼痛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片用于癌性疼痛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癌性疼痛患者4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使用氨酚羟考酮片治疗,观察组22例采用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片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21 d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中便秘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片治疗癌性疼痛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氨酚羟考酮片用量及不良反应。

    作者:梁潇;裴保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补骨脂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补骨脂成分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方法:运用多种柱色谱等现代分离手段对补骨脂甲醇浸膏进行分离,利用磁共振技术和电喷雾电离质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评价化合物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结果:分离出11个化合物,鉴定为:①补骨脂素,②异补骨脂素,③补骨脂定,④补骨脂苷,⑤异补骨脂苷,⑥双补骨脂酚A,⑦双补骨脂酚B,⑧12,13-二氢-12,13-环氧补骨树脂酚;⑨补骨脂宁,⑩异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化合物③,⑥,⑦具有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能力;③,⑨~?对肝癌HepG2细胞和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抗增殖作用,⑦对肝癌HepG2细胞有一定抗增殖作用。结论:化合物③,⑥,⑦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③,⑦,⑨~?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聂丽娟;李红梅;郭星;吴成柱;张玉心;霍强;马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术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12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组,每组40例,均行硬膜外麻醉。 A组予舒芬太尼10μg(1 ml)+0.5%罗哌卡因15 ml,B组予舒芬太尼15μg 1 ml+0.5%罗哌卡因15 ml,C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 ml+0.5%罗哌卡因15 ml。观察术中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起效、无痛平面、镇痛持续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视觉模拟评分( VAS)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A、B组起效时间、无痛平面时间、感觉阻滞达高平面时间均缩短(P<0.01),镇痛持续时间均延长(P<0.01)。3组在切皮时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探查、取胎时的VAS和寒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和瘙痒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时使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可增强麻醉效果,15μg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可减轻探查取胎时内脏牵拉不适症状,减少术中寒颤的发生率。

    作者:邓雪峰;何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