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效果观察

邓雪峰;何川

关键词:剖宫产术,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硬膜外麻醉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术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12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组,每组40例,均行硬膜外麻醉。 A组予舒芬太尼10μg(1 ml)+0.5%罗哌卡因15 ml,B组予舒芬太尼15μg 1 ml+0.5%罗哌卡因15 ml,C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 ml+0.5%罗哌卡因15 ml。观察术中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起效、无痛平面、镇痛持续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视觉模拟评分( VAS)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A、B组起效时间、无痛平面时间、感觉阻滞达高平面时间均缩短(P<0.01),镇痛持续时间均延长(P<0.01)。3组在切皮时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探查、取胎时的VAS和寒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和瘙痒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时使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可增强麻醉效果,15μg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可减轻探查取胎时内脏牵拉不适症状,减少术中寒颤的发生率。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膈下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介入栓塞后复发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以膈下动脉为大咯血责任血管的介入栓塞疗效,提高对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价值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右侧膈下动脉参与大咯血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对可能参与供血的血管均行动脉造影,对参与右肺病变的供血动脉行栓塞治疗。复习文献,分析非支气管性体动脉破裂致咯血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患者诊断为支气管动脉扩张伴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再发咯血。腹腔动脉造影示右侧膈下动脉参与供血,行右侧膈下动脉肺底支栓塞后止血成功。结论:膈下动脉参与供血是介入栓塞治疗后咯血复发的少见原因。对于病变位于下肺咯血的患者,有必要行膈下动脉造影。

    作者:沈松柏;施万印;顾建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细节管理提高腔镜手术护理配合质量的效果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提高腔镜手术配合质量的效果。方法:成立腔镜专科管理小组,强化科学细节管理意识,提高手术配合的操作技能,规范和建立腔镜一系列管理流程。观察细节管理实施前后腔镜准备准确率及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实施腔镜器械细节管理后,腔镜器械使用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手术医生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实施综合细节管理,能提高手术护理配合质量和内涵。

    作者:梁彩侠;李佳佳;刘军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膳食平衡指数对某医学院校大学生膳食质量的评价

    目的::采用膳食平衡指数( dietary balance index,DBI)法评价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膳食质量和营养结构,为指导其合理膳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院校64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为期3 d的膳食调查,应用DBI评分方法对大学生的膳食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影响大学生膳食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级和营养知识掌握的程度。男生的DBI-负端分、正端分和总分均高于女生(P<0.05~P<0.01),大学三、四年级学生的DBI-负端分和膳食质量距均显著低于大学一年级学生(P<0.01)。处于模式B的人群比例大(43.2%),而优模式A仅为18.1%。结论:采用DBI评价系统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大学生的膳食质量,应对大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营养教育以增加蔬菜水果、奶类及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提高大学生的膳食质量。

    作者:束莉;赵文红;吴学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本科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研究现状

    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理解与信任的桥梁,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全过程[1]。实习护生是医院里的特殊角色,既是学生,同时也是患者面前的护士,护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掌握护理知识,因此,在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今天,临床教学不但要给护生传授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其沟通能力,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护生未来的护理工作[2]。护生必须掌握必备的沟通能力,有效地与患者进行交流、获取信息,以便于满足患者的需求。笔者就国内外护患沟通能力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翟春晓(综述);谢晖(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在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钻孔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CSDH患者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0例。2组均行钻孔引流术,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引流管特殊护理、饮食营养护理、卧床及体位护理等护理方法。对2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CSDH钻孔引流术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方法能改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明洁;徐凌忠;霍蕊;陈培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阴道完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女性性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阴道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女性直肠癌患者,观察组31例经阴道完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33例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6、1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或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术后的性功能变化情况,比较2种手术方式对女性患者性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阴道湿润度、性交痛和性生活满意度均差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12个月,2组各项性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完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由于阴道干燥,短期内会对女性性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但随时间推移可恢复到与行常规腹腔镜手术相同的水平。

    作者:朱畅;潘凯;谢海慧;夏利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结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9、核因子-κB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9(TLR9)、核因子-κB(NF-κ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氧化苦参碱组、美沙拉嗪组、氧化苦参碱+美沙拉嗪组和空白对照组各15只。实验1周后每组各取3只大鼠结肠组织进行大体形态学及组织学观察,第16天剩余的大鼠处死取结肠组织,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各组TLR9、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结肠组织中TLR9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氧化苦参碱+美沙拉嗪组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氧化苦参碱组和美沙拉嗪组(P<0.05~P<0.01),氧化苦参碱组和美沙拉嗪组2项指标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干预TLR9、NF-κB mRNA在炎症性结肠组织中的表达,进而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反应;氧化苦参碱联合美沙拉嗪比单用氧化苦参碱或美沙拉嗪抑制作用更强。

    作者:柳青;郑海伦;王启之;于东红;燕善军;汪强武;汪建超;李大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老年出血性内痔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老年出血性内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肛镜的引导下将大的痔核基底部进行胶圈套扎,然后窥肛器充分暴露下将聚桂醇注入小的痔核和糜烂的直肠黏膜下,术毕以复方角菜酸酯栓2枚纳肛。结果:72例全部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无一例大便带血。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出血性内痔可操作性强、痛苦小、见效快、治愈率高,适用于老年出血性内痔。

    作者:丁晓红;陆杰;赵爱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人感染H7 N9禽流感3例诊疗分析

    目的::分析确诊人感染H7 N9禽流感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3例患者均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和胸部CT或X线胸片检查,2例有明确的活禽接触史。确诊后给予氧疗、无创呼吸、有创机械通气、奥司他韦、抗感染药物和免疫球蛋白等治疗。结果:2例救治成功,1例死亡。胸部影像学有2例表现短期进展快的双肺磨玻璃影,发病初均有发热、咳嗽及迅速发展的肺炎,血白细胞明显下降,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D-二聚体升高。结论:人感染H7 N9禽流感临床进展快,以肺部损伤为主,60岁以上及合并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差,发病早期干预预后好。

    作者:舒红梅;施炜;方长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建立全程跟踪护理体系对留置PICC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建立全程跟踪护理体系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PICC)患者的影响。方法:留置PICC患者103例,按留置PICC期间是否行全程跟踪护理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2组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过敏反应、导管堵塞、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留管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穿刺点渗血、过敏反应、导管堵塞、非计划拔管、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管时间和SCL-90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建立全程跟踪护理体系对留置PICC患者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其身心舒适度,值得推广。

    作者:高天侠;孙彩霞;陈芳;刘方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预防肝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肝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肝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1组( D1组)、右美托咪定2组( D2组)和对照组( C组)各20例,D1、D2组分别在手术结束前30 min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和1μg/kg,输注时间10 min,对照组持续输注同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3组苏醒期循环情况、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同时观察躁动评分和镇静评分。结果:D1和D2组围拔管期各时点的血压、心率及术后躁动评分等均显著低于C组,而镇静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1),D1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2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显著长于C组和D1组(P<0.01)。结论: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可更好地维持肝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躁动,且不影响麻醉的苏醒时间。

    作者:谢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Max作用蛋白1-0缺失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及细胞内定位的研究

    目的::构建Max作用蛋白1-0(Max interacting protein1-0,Mxi1-0)缺失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这些突变体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为研究Mxi1-0细胞内定位与其功能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以野生型Mxi1-0真核表达质粒为模板,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5种类型Mxi1-0缺失突变体的基因片段,克隆至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利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株(NIH3T3)。 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细胞内定位情况。结果:各种Mxi1-0缺失突变体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在NIH3T3中得到表达。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脯氨酸富集结构域( PRD)突变体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分布,与Sin3结合域高度同源结构域( tSID)突变体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在细胞核中有少量分布;PRD-tSID突变体及△PRD突变体分布于细胞质,而△PRD-tSID突变体主要分布于细胞核。结论:成功构建了5种人Mxi1-0缺失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初步观察这些突变体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为探寻Mxi1-0在细胞内定位机制及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蒋秀琴;胡圳圳;花荣;郭文文;郑大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糖尿病足溃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 dibatic foot,DF)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及延缓DF溃疡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DF溃疡住院患者201例,糖尿病无 DF 溃疡住院患者302例。对相关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诊断时间、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和脂蛋白( a)均为DF溃疡的危险因素(P<0.05~P<0.01)。其中男性、诊断时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胱抑素C均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对于有危险因素的或已经发现糖尿病或DF溃疡的患者,应该积极控制血糖,合理抗感染、抗凝、降纤维蛋白原以及适当的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作者:汪睿;吴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早期智力干预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早期智力干预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HIE78例,分为治疗组(神经节苷脂钠+早期智力干预)41例,对照组(单用神经节苷脂钠)37例。于患儿6个月龄时应用Gesell量表评价2组患儿发育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大动作能、精细动作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5个能区的发育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早期智力干预对改善HIE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具有积极作用,能改善脑损伤患儿的感知认知水平。

    作者:马晓燕;韦红;耿松乔;陆国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控释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高危妊娠引产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高危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有引产指征的孕妇126例,随机分为控释地诺前列酮栓组(研究组)和缩宫素组(对照组)各63例。观察2组促宫颈成熟和引产成功率,用药至临产时间、产程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娩方式和结局。结果:用药12 h后,研究组宫颈评分较用药前明显提高(P<0.01),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为92.1%;而对照组宫颈评分亦较用药前提高(P<0.01),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为44.4%,2组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内研究组中有81.0%孕妇已临产,而对照组中仅15.9%的孕妇临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阴道分娩率为7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P<0.01)。研究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组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及脐动脉血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具有持续性、缓释性和可缩复性的优点,对于宫颈评分≤5的高危妊娠孕妇,更适合使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引产,临床操作简单,安全性好。

    作者:高霞;张毅;李咏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道家认知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系统的道家认知治疗,提高患者的持续正压通气( CPAP)治疗依从性。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47例和道家认知治疗组50例,于治疗前、治疗12周分别评定Epworth嗜睡量表( Es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低氧饱和度( LAOS)。同时评估CPAP治疗依从性。结果:道家认知治疗组患者使用CPAP的依从性为74.5%,高于健康教育组的54.8%(P<0.05)。2组患者治疗前Ess、AHI和LAO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道家认知治疗组治疗后Ess和AHI评分均明显低于健康教育组,而LAOS评分显著高于健康教育组(P<0.01)。结论:道家认知治疗可以显著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CPAP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燕;顾冬琦;谈晓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施行TURP的老年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69例均耐受TURP手术,并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无病死病例。术中未发生大出血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术后早期未出现肺部感染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针对老年BPH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术中严密监测、规范操作、彻底止血以及术后完善细致的治疗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张阳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偏头痛患者MRI亚临床病变的特点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MRI亚临床病变的特点。方法:对偏头痛患者(偏头痛组)59例和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33名行头颅MRI检查,观察亚临床病变的声像图特点。根据头颅MRI结果分为有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和无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2组在头痛发作期及发作间期均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结果:偏头痛组有16例患者头颅MRI显示亚临床病变,病变分布在额叶12例、顶叶8例、基底核区6例、半卵圆中心5例、枕叶2例、侧脑室前角1例、脑干1例,患病率为27.12%,高于对照组的6.06%(P<0.05)。与无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比较,有亚临床病变偏头痛组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发生亚临床脑损伤的危险性增加,其亚临床病变主要分布于额叶及顶叶,这说明偏头痛可能是一种隐袭的、缓慢性发展的疾病。

    作者:刘彬;汪国胜;钟平;年夫顺;张尊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PDCA循环在护理人员手卫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人员手卫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3个易发生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的8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DCA循环管理对护理人员手卫生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观察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手卫生质量状况显著改善,手卫生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5.1%上升至干预后的95.3%,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70.9%上升至干预后的9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质量状况。

    作者:雷现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补骨脂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补骨脂成分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方法:运用多种柱色谱等现代分离手段对补骨脂甲醇浸膏进行分离,利用磁共振技术和电喷雾电离质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评价化合物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结果:分离出11个化合物,鉴定为:①补骨脂素,②异补骨脂素,③补骨脂定,④补骨脂苷,⑤异补骨脂苷,⑥双补骨脂酚A,⑦双补骨脂酚B,⑧12,13-二氢-12,13-环氧补骨树脂酚;⑨补骨脂宁,⑩异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化合物③,⑥,⑦具有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能力;③,⑨~?对肝癌HepG2细胞和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抗增殖作用,⑦对肝癌HepG2细胞有一定抗增殖作用。结论:化合物③,⑥,⑦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③,⑦,⑨~?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聂丽娟;李红梅;郭星;吴成柱;张玉心;霍强;马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