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诊断精索静脉曲张对临床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阴囊彩超检查结果,记录精索静脉在平静呼吸时和站立位作Valsalva动作后内径及反流时间、睾丸体积,并与精索静脉正常者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精索静脉曲张时,其内径明显增宽(P<0.01),大部分伴走形迂曲,或呈网格状,且Valsalva动作时反流时间延长(P<0.01)。50例均为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可见左侧睾丸体积明显缩小(P<0.01);同时合并右侧曲张3例。结论:彩超检查方便,廉价,快捷,可重复性强,结果准确,可作为诊断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同时也可作为临床手术指征的重要参数之一。
作者:彭光生;陈怡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7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中的护理体会。方法:7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均在椎管内麻醉或全麻下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手术配合、各种仪器使用、消毒与保养等。结果:单次碎石成功67例,成功率95.7%;3例因结石远端狭窄、扭曲,输尿管镜无法插入,改开放手术。。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具有高效、微创、安全等优点,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首选的治疗方法,术中患者手术体位的摆置、对钬激光性能及技术参数的了解和对手术过程熟悉的程度是手术室护士默契配合手术医生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
作者:赵纪平;韩中国;刘军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蚌埠市2008~2012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的转诊与追踪情况,为加强患者的治疗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2008~2012年蚌埠市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转诊、追踪及核查报表,对7513例需转诊患者的转诊到位率、追踪到位率、总体到位率及到位后肺结核患者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蚌埠市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到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追踪到位率和总体到位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各县/区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患者总体到位率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患者未到位原因中拒绝就诊(29.37%)和其他原因(27.57%)是主要构成原因,其次是患者外出(20.36%),患者资料不详或不实导致无法追踪占17.84%。结论:蚌埠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工作仍有提升的空间,为巩固和提高患者的总体到位率,督促非结防机构加强对转诊患者的健康教育、确保报告信息填写的完整准确和提升非结防机构诊断结核病能力等措施是提高患者到位的关键。
作者:李玉环;丁太东;周成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漏斗胸在胸腔镜辅助下行单支架Nuss手术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对18例漏斗胸在胸腔镜辅助下行单支架Nuss手术。术中均置入1块钢板,单侧置固定器17例,双侧置固定器1例。结果:18例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5 min,平均失血量40 ml。随访1~24个月,优14例,良3例,中等1例。无严重并发症,无钢板支架移位,无复发病例。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单支架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可靠、安全,疗效满意。
作者:王有贵;洪卫东;汪苏波;倪玉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某肿瘤医院2010~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与2010年报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011年该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9种,3719例。无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6种,3704例(99.60%);丙类传染病3种,15例(0.40%)。与2010年比较,2011年传染病病种未发生改变,总例数减少123例,2年各种法定传染病报告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顺位前3位分别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梅毒,其中病毒性肝炎多(90.47%)。2011年该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1月份和3月份较多,分别占13.50%和11.37%;9月和10月份报告病例数较少,分别占5.46%和4.22%;主要传染病的构成比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结论:病毒性肝炎是该院的重要法定报告传染病,应加强其监测和防治。
作者:张志刚;李娟;李成云;齐宝宁;白云峰;孟娟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胎盘植入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其中4例产前检查仅行平扫,3例产后检查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7例局部区域均可见胎盘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其中4例位于子宫前壁,2例位于子宫底部,1例子宫底部及子宫前壁均可见;6例在T2 WI上胎盘内可见多发低信号带状影,5例胎盘内可见多发迂曲增粗的血管流空影;4例产前检查中2例出现前置胎盘;3例产后增强扫描的患者中,在动脉早期,胎盘组织明显强化。结论:当超声检查不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时,MRI检查成为诊断胎盘植入的佳检查方式。胎盘-子宫交界不清,胎盘侵及子宫肌层、胎盘组织内低信号带影、胎盘内粗大血管流空影等影像学表现的存在均提示胎盘植入的可能。
作者:范瑜;洪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体外循环( CPB)致犬肺损伤的影响,探讨CPB致肺损伤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体质量(14.25±1.60)kg,雌雄不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氯沙坦组(L组)各6只。麻醉后开胸建立CPB模型。 L组于CPB前30 min经股静脉注射氯沙坦1 mg/kg,C组于同时点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 CPB前( T1)、主动脉阻断后45 min( T2)、主动脉开放后30 min( T3)、开放后60 min即停机时( T4)取静脉血测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和丙二醛(MDA)水平;取动脉血测血气并计算T1、T4时的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T1时比较,2组T2~4时血浆AngⅡ和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T4时OI降低、RI升高(P<0.05~P<0.01)。L组CPB后各时点血浆AngⅡ水平与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组T4时血浆MDA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1)。 L组T4时OI和RI与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损伤较C组减轻。结论:氯沙坦可阻断AngⅡ的作用,抑制氧化应激,可减轻CPB后肺损伤。
作者:俞万丛;芶大明;蔡回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均无溶栓禁忌,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出血情况。结果:2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出血并发症、病死率及14 d左心室平均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冠U状动脉再通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同时给药操作简单,药物在体内的维持时间长,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谢后田;程仁力;孙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接受肺叶切除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30例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为对照组( OT组);30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为观察组( VATS组),对2组患者病例选择、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总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OT组,而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OT组(P<0.01)。2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总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可兵;史冬森;吴伟;杨锦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甲状腺肿类癌( POS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特殊染色技术对4例POSC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及盆腔肿块,无便秘、类癌综合征表现,其中2例以卵巢囊状肿块蒂扭转为首发症状。组织学上甲状腺肿与类癌相移行,部分类癌细胞排列成岛状或梁状,1例伴有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成分,3例伴有成熟性畸胎瘤。免疫表型:类癌细胞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突触素、嗜铬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均阳性。结论:POSC是一种罕见的生殖细胞肿瘤,形态学上需要与卵巢粒层细胞瘤、Sertoli-Leydig细胞瘤等相鉴别,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可以有效地帮助诊断。
作者:胡怀远;雍翔;宋瑞;张辉;武雪芹;刘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1,GLUT-1)在人体退变腰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照组为取自青壮年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实验组取自临床患者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依据术前MRI影像表现分为2组。术中所取标本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比较3组椎间盘髓核组织中HIF-1α和GLUT-1的表达,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正常人类腰椎间盘组织中HIF-1α和GLUT-1的表达呈弱阳性,中度退变组中HIF-1α和GLUT-1的表达为阳性,重度退变组中HIF-1α和GLUT-1的表达为强阳性,且随着腰椎间盘组织退变的程度加重其表达也进行性加强(P<0.01)。 RT-PCR结果显示,HIF-1α和GLUT-1基因存在于人体椎间盘髓核组织中,3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IF-1α和GLUT-1均可能参与了人类腰椎间盘组织的退变过程,二者在人体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有相同的增高趋势。可以考虑通过检测HIF-1α和GLUT-1在椎间盘组织中表达来检测腰椎间盘组织退变情况,从而为预防和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提供新思路和切入点。
作者:朱勋兵;张仲传;张井泉;周功;耿春晖;韩冠生;张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每晚40 mg及每晚80mg治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每晚80 mg( A组)、40 mg( B组)和对照组( C组)各40例,共6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比较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血清中hs-CRP、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TC、TG、LDL-C、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组和B组血清hs-CRP、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A组治疗后LDL-C水平低于B组(P<0.01)。 A、B组治疗6个月后冠状动脉内软斑块均较治疗前减少,中间斑块和硬斑块均增多,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能明显降低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A组优于B组。该药具有抗炎、稳定及逆转斑块作用,安全性好。
作者:彭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牙周骨缺损牙周病应用烤瓷夹板式联冠联合牙周植骨法修复与单纯烤瓷夹板式联冠法修复后患者基牙牙周的改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00例牙周骨缺损牙周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修复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单纯烤瓷夹板式联冠法修复。研究组应用烤瓷夹板式联冠联合牙周植骨法修复。当夹板戴入后对2组0、3、6个月基牙龈沟液予以采集,对比分析白介素1β的水平与变化,以及附着丧失情况。结果:经修复后2组患者龈沟液中白介素1β水平均随时间延长明显降低(P<0.01),研究组白介素1β在3个月和6个月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P<0.01)。经修复后2组患者基牙探诊的深度及附着丧失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P<0.01),在3个月和6个月时间点研究组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并且研究组在3个月和6个月2项指标均低于0个月(P<0.01)。结论:牙周骨缺损牙周病应用烤瓷夹板式联冠联合牙周植骨法修复与单纯烤瓷夹板式联冠法修复相较,更有利于维持及促进基牙健康,近期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作者:常谨;刘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改良Z形腭咽成形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1例OSAHS患者,采取改良Z形腭咽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参数变化及疗效。结果:术后BMI、AHI、鼾声响度评分、CT90及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较手术前显著下降(P<0.01),低动脉血氧饱和度较手术前显著上升(P<0.01);术后共出现创面水肿1例,呼吸道堵塞1例,鼻咽闭合不良1例,发生率4.23%,均经对症治疗后于2~4 d内缓解;71例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0±1.3)个月,疗效分析显示治愈49例,显效6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87.3%。结论:改良Z形腭咽成形术可有效改善OSAHS患者血氧饱和度,扩大腭咽腔通气面积,从而保证其临床疗效,同时,该术式可保证咽黏膜的正常生理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税磊;唐梓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常规化疗与吉非替尼序贯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5例初治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给予常规化疗序贯吉非替尼治疗:常规化疗,每3周重复,多不超过6个周期,化疗疗程结束或化疗中出现病情进展后给予吉非替尼治疗,至疾病进展或不良反应不能耐受时停药。观察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5例(33.3%),疾病稳定7例(46.7%),疾病进展3例(20.0%),有效率33.3%,疾病控制率为80.0%,1年生存率为33.3%。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皮疹等。结论:常规化疗与吉非替尼序贯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作者:毕国斌;蒋涛;苏玉璇;左金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86例COPD急性加重患者针对发病原因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26例患者由于呼吸道感染诱发,理化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因素,其他如情绪应激、电解质紊乱、失眠、停药、自发性气胸、肺栓塞也可以导致加重,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278例患者1 s用力呼气容积出现下降,合并多器官疾病、多重耐药菌感染、反复机械通气史、低蛋白血症等导致病死的风险大。结论:呼吸道感染和理化因素是COPD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表现不均一,合并多种复杂状况则病死率高,应该高度重视。
作者:黄友明;查日田;殷梨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术后静脉镇痛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0例,年龄>60岁,随机均分为地佐辛术后镇痛组( DA组)和吗啡术后镇痛组( MA组),各组35例。术后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并随访统计术后即刻(T1)、24 h(T2)和48 h(T3)3个时间点的谵妄发生率(CAM-CR法)、VAS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DA组在T1的术后谵妄发生率与M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与呼吸抑制发生率与MA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T1、T2和T3三个时间点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而言,地佐辛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具有与吗啡相当的镇痛效果,并不增加术后谵妄的危险性,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王会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合并植入性前置胎盘的病因、诊治措施。方法:14例均以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术中尽量避开胎盘组织选择子宫切口,迅速娩出胎儿,胎盘不能强行剥离,对于短时间内出血达2000 ml以上者,果断行子宫切除术;对于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者,先采取局部缝合及子宫B-lynch缝合术后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若有效,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同时予米非司酮口服,超声随访子宫恢复情况,无效则行子宫切除术。结果:14例患者均发生产后出血,6例术中直接行子宫切除,8例行保守性治疗,其中1例术后20 d发生晚期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14例患者均安全出院。结论:瘢痕子宫合并植入性前置胎盘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产后出血,甚至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子宫切除、脏器损伤、产褥期感染等。要尽量避免多次流产刮宫,做好围生期保健,大力提倡自然分娩,严格把握剖宫产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罗岩;周杜娟;徐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采用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对乙肝病毒( HBV)阻断母婴传播,探讨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10例确诊为HBV携带者的产妇按照自愿原则均分为2组,观察组孕28周注射HBIG,对照组不注射,比较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 HBsAg)的阳性检出率,以及所有新生儿经过6个月的治疗乙肝表面抗体( HBsAb)的检出率。结果:经过阻断治疗,观察组患者所产新生儿的HBsAg阳性检出率为9.09%,对照组患者所产新生儿的HBsAg阳性检出率为3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新生儿中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HBsAb检出率为64.55%,明显优于出生1个月的22.72%(P<0.01),并且在治疗期间孕妇及新生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HBIG在阻断HBV在母婴之间的传播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并且在安全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保障,可以应用于临床。
作者:马子东;冯朋;周益文;高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敷贴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损伤中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68例桡动脉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常规采用硫酸镁湿热敷,观察组采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敷贴贴敷。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肢肿胀及疼痛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好转或痊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舒适度和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惠尔水胶体透明敷贴应用于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损伤的修复效果优。
作者:叶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