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盘植入的MRI影像学表现

范瑜;洪楠

关键词:胎盘, MRI检查, 交界不清
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胎盘植入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其中4例产前检查仅行平扫,3例产后检查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7例局部区域均可见胎盘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其中4例位于子宫前壁,2例位于子宫底部,1例子宫底部及子宫前壁均可见;6例在T2 WI上胎盘内可见多发低信号带状影,5例胎盘内可见多发迂曲增粗的血管流空影;4例产前检查中2例出现前置胎盘;3例产后增强扫描的患者中,在动脉早期,胎盘组织明显强化。结论:当超声检查不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时,MRI检查成为诊断胎盘植入的佳检查方式。胎盘-子宫交界不清,胎盘侵及子宫肌层、胎盘组织内低信号带影、胎盘内粗大血管流空影等影像学表现的存在均提示胎盘植入的可能。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前瞻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认知调查与高危筛查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情况,并进行糖尿病足高危筛查。方法: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行糖尿病足认知调查和高危筛查,并分析患者对糖尿病足认知情况。结果:患者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的认知率为63.3%,对足部护理与选鞋方法的知晓率为45.0%;病程≥10年的患者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认知率及足部护理与选鞋方法的知晓率与<10年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患者左下肢踝肱指数异常发生率21.7%,高于右下肢11.7%(P<0.05);左下肢振动阈值高风险发生率26.7%,右下肢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注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程度,并注意积极筛查高危症状以早期发现病变,并加强临床预防以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

    作者:邵蔚;杜宁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7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中的护理体会。方法:7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均在椎管内麻醉或全麻下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手术配合、各种仪器使用、消毒与保养等。结果:单次碎石成功67例,成功率95.7%;3例因结石远端狭窄、扭曲,输尿管镜无法插入,改开放手术。。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具有高效、微创、安全等优点,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首选的治疗方法,术中患者手术体位的摆置、对钬激光性能及技术参数的了解和对手术过程熟悉的程度是手术室护士默契配合手术医生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

    作者:赵纪平;韩中国;刘军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利用钢板的桥接固定作用复位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18例

    目的:探讨利用钢板的桥接固定作用在术中复位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性。方法:18例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术中先将肱骨近折端复位,用1枚锁定螺钉将锁定钢板近侧部固定住近折端,然后利用钢板的桥接固定作用复位远折端。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块术中均得到快速、有效复位。术后4周、8周、3个月、6个月摄片X线复查,骨折端无移位,无内固定失效。术后6个月按照Neer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2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利用钢板的桥接固定作用在术中能快速、有效复位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块。

    作者:陶学顺;余润泽;张长春;喻德富;沈政;曹参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SGSM3 rs56228771与中国汉族人群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

    目的:探讨小G蛋白信号调制因子3基因(SGSM3)4碱基插入/缺失多态rs56228771与中国汉族人群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339例汉族结直肠癌患者和319名健康人(对照组)的SGSM3 rs56228771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以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状况进行校正后计算优势比(OR)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结直肠癌组SGSM3基因型(I/I、I/D、D/D)分布频率分别为2.36%、24.78%和72.86%,对照组分别为4.08%、33.86%和62.07%,2组的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SGSM3 I/I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D/D基因型的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OR=0.49;95%CI 0.20~1.21;P<0.05)。等位基因分析表明,携带SGSM3 I基因的个体较携带 D 基因的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 OR =0.65;95%CI 0.49~0.87;P <0.01)。结论:SGSM3 rs56228771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结直肠癌易感性具有相关性。

    作者:张舒龙;朱勇;李仕青;蔡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精索静脉曲张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诊断精索静脉曲张对临床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阴囊彩超检查结果,记录精索静脉在平静呼吸时和站立位作Valsalva动作后内径及反流时间、睾丸体积,并与精索静脉正常者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精索静脉曲张时,其内径明显增宽(P<0.01),大部分伴走形迂曲,或呈网格状,且Valsalva动作时反流时间延长(P<0.01)。50例均为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可见左侧睾丸体积明显缩小(P<0.01);同时合并右侧曲张3例。结论:彩超检查方便,廉价,快捷,可重复性强,结果准确,可作为诊断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同时也可作为临床手术指征的重要参数之一。

    作者:彭光生;陈怡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地佐辛镇痛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地佐辛术后静脉镇痛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0例,年龄>60岁,随机均分为地佐辛术后镇痛组( DA组)和吗啡术后镇痛组( MA组),各组35例。术后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并随访统计术后即刻(T1)、24 h(T2)和48 h(T3)3个时间点的谵妄发生率(CAM-CR法)、VAS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DA组在T1的术后谵妄发生率与M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与呼吸抑制发生率与MA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T1、T2和T3三个时间点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而言,地佐辛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具有与吗啡相当的镇痛效果,并不增加术后谵妄的危险性,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王会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组实施全面、系统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P<0.01);干预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全面、系统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年长儿和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患儿肺炎支原体( MP)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将95例MP肺炎患儿按0~3岁和>3~14岁分成婴幼儿组35例和年长儿组60例。确诊后给予红霉素20~30 mg·kg-1·d-1静脉滴注,7~10 d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10 mg ·kg-1·d-1,2~3个疗程,辅以对症治疗。结果:婴幼儿组以低中热、肺部湿罗音多见,易引起反复喘息,胸部X线片以点状及片絮状阴影多见,肺外并发症少。年长儿组以高热、干咳为主,肺部体征多不明显,胸部X线片除点状及片絮状阴影外,往往可见大片状阴影,肺外并发症多。结论:婴幼儿与年长儿MP肺炎在症状、体征、肺外并发症、胸部X线片上存在差异,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

    作者:吴向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儿童皮肌炎1例

    患者,男性,18岁,因“双下肢无力伴皮疹8年”于2013年8月27日入院。患者主诉2005年起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下肢乏力,久蹲后起立困难,上楼梯时更明显,提重物上楼梯不能走两个台阶,体育考试常不及格,自觉多年来下肢无力进展缓慢、无明显加重,但双下肢渐出现肌肉萎缩,并且双足反复出现皮疹、溃烂、疼痛。其间无发热,无关节、肌肉疼痛,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口腔溃疡,无胸闷、气急,无恶心、呕吐,无心悸,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光敏感现象。在当地多家医院检查未明确诊断而来我院就诊。病程中精神、睡眠尚可,饮食较好,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进行性下降。

    作者:孙家栋;姜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评估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抗菌谱变化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患者的418份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418份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388株病原菌,其中G+球菌212株,G-杆菌17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高,分别为38.28%、11.48%、8.13%、5.26%和4.78%。结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治疗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实施个体化的抗生素治疗方案,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作者:张继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小儿七氟烷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小儿七氟烷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七氟烷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 B组患儿静脉注射2μg/kg芬太尼,C组患儿静脉注射0.2μg/kg舒芬太尼,A组患儿静脉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结果:3组患儿拔管时间和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C组患儿重度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时患儿(P<0.01)。 B组和C组患儿插管前和插管后1 min时的心率和血压均显著低于进入手术室时(P<0.01),且均低于A组(P<0.05~P<0.01)。结论:静脉注射舒芬太尼治疗小儿七氟烷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苏醒期躁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并且不会影响患儿的苏醒时间和恢复时间。

    作者:纵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冰冻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软通道微创术中再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常温稀释肾上腺素反复冲洗后予冰冻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软通道微创术中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术中再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3例对术中再出血血肿采取停止操作、脱水降颅压、稳定生命体征等治疗;观察组23例采用常温稀释盐酸肾上腺素液经引流管反复冲洗后给予冰冻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观察2组疗效,以及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增大和引流管堵塞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6.9%,高于对照组的47.83%(P<0.01);观察组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增大率为30.43%,低于对照组的91.30%(P<0.01)。观察组有2例引流管堵塞,对照组有1例引流管堵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中再出血时,应用常温稀释盐酸肾上腺素液反复冲洗后给予冰冻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有较好的止血效果,部分避免因引流管堵塞行大骨瓣开颅术,对脑细胞无明显损伤。

    作者:靳怀永;李敏;张伟莉;刘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胎盘植入的MRI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胎盘植入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其中4例产前检查仅行平扫,3例产后检查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7例局部区域均可见胎盘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其中4例位于子宫前壁,2例位于子宫底部,1例子宫底部及子宫前壁均可见;6例在T2 WI上胎盘内可见多发低信号带状影,5例胎盘内可见多发迂曲增粗的血管流空影;4例产前检查中2例出现前置胎盘;3例产后增强扫描的患者中,在动脉早期,胎盘组织明显强化。结论:当超声检查不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时,MRI检查成为诊断胎盘植入的佳检查方式。胎盘-子宫交界不清,胎盘侵及子宫肌层、胎盘组织内低信号带影、胎盘内粗大血管流空影等影像学表现的存在均提示胎盘植入的可能。

    作者:范瑜;洪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宫颈癌40例

    目的:分析术前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FIGO I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手术治疗的40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1次,对于子宫颈病灶>4 cm,术前大出血者加腔内后装治疗1次。3周后行宫颈癌根治术。通过分析患者瘤体大小的改变、放化疗不良反应、手术难度的下降及术后病理改变等结果,评价新辅助放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安全性。结果:宫颈癌新辅助放化疗总有效率为82.5%,手术切除成功率为100%。结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宫颈癌Ib2~Ⅱb期患者安全有效,可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健;李胜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瘢痕子宫合并植入性前置胎盘14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合并植入性前置胎盘的病因、诊治措施。方法:14例均以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术中尽量避开胎盘组织选择子宫切口,迅速娩出胎儿,胎盘不能强行剥离,对于短时间内出血达2000 ml以上者,果断行子宫切除术;对于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者,先采取局部缝合及子宫B-lynch缝合术后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若有效,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同时予米非司酮口服,超声随访子宫恢复情况,无效则行子宫切除术。结果:14例患者均发生产后出血,6例术中直接行子宫切除,8例行保守性治疗,其中1例术后20 d发生晚期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14例患者均安全出院。结论:瘢痕子宫合并植入性前置胎盘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产后出血,甚至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子宫切除、脏器损伤、产褥期感染等。要尽量避免多次流产刮宫,做好围生期保健,大力提倡自然分娩,严格把握剖宫产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罗岩;周杜娟;徐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86例COPD急性加重患者针对发病原因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26例患者由于呼吸道感染诱发,理化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因素,其他如情绪应激、电解质紊乱、失眠、停药、自发性气胸、肺栓塞也可以导致加重,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278例患者1 s用力呼气容积出现下降,合并多器官疾病、多重耐药菌感染、反复机械通气史、低蛋白血症等导致病死的风险大。结论:呼吸道感染和理化因素是COPD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表现不均一,合并多种复杂状况则病死率高,应该高度重视。

    作者:黄友明;查日田;殷梨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凶险型前置胎盘30例围术期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围术期的相关风险和预防措施。方法:收集凶险型前置胎盘3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非凶险型型前置胎盘3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在围术期的术前超声检查情况、术前出血率、术中出血量、胎盘植入率、子宫切除率、术中采取的止血措施、新生儿窒息、术后恢复时间等方面情况。结果:2组在术前超声检查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前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总输血量、术中生命体征不稳定、胎盘植入率、子宫切除率、术中采取的止血措施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体温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血红蛋白恢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围术期风险巨大,需做好多学科协作的抢救措施,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陈磊;刘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囊性血管淋巴管瘤的CT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对囊性血管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血管淋巴管瘤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资料,4例均作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位于左前中上纵隔1例,左侧腹膜后3例。4例均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囊性包块,大小9.1 cm ×4.2 cm~21.6 cm ×8.1 cm,其内可见分隔、呈大小不一多房样改变,沿组织器官间隙生长蔓延。 CT增强扫描动脉期囊性包块内可见散在条索样及线样强化血管影,静脉期强化尤为明显,其内分隔亦不同程度强化。结论:CT对囊性血管淋巴管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朱广辉;石士奎;谢宗玉;郭飞;陈刘成;徐家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115例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115例,对瘤体大小、内分泌类型、肿瘤切除范围等与临床效果的关系,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年,治愈81例,缓解未复发20例,复发12例,病死2例;微腺瘤的治愈率均高于大腺瘤和巨大腺瘤(P<0.0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和混合腺瘤的治愈率均高于无功能腺瘤的治愈率(P<0.05);全切和次全切的治愈率均高于部分切除患者的治愈率(P<0.05);具有基础内分泌功能性腺瘤是术后发生并发症明显低于非功能性腺瘤(P<0.01)。结论: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临床效果好,其临床疗效与肿瘤的大小、功能类别、切除范围有关。

    作者:樊庆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