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瑜;洪楠
作者:《蚌埠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抗肿瘤辅助用药所致的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306例静脉输注抗肿瘤辅助用药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6例。观察组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比较2组患者输液过程中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输液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6.7%和21.1%,静脉炎的总发生率分别为7.3%和26.9%。观察组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静脉炎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结论: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能有效减少抗肿瘤辅助用药所致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魏少美;董寒玉;马其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小切口配合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乳腺脓肿的疗效。方法:对22例26处乳腺脓肿B超引导下封闭负压吸引。结果:22例患者在超声观察脓腔消失,临床症状减轻,经7~14 d治疗后全部治愈。手术损伤小,病程短,乳腺外形满意。结论:封闭负压吸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甲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乳腺脓肿治疗方法。
作者:孙凯;沈治祥;张学春;卞万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局部注射联合湿性敷料对糖尿病患者Ⅲ期压疮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入院时有Ⅲ期压疮的3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和饮食控制基础上,压疮部位仅给予湿性敷料换药;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和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压疮部位给予胰岛素局部注射联合湿性敷料应用。连续观察21 d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压疮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不同时间段压疮创面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压疮局部行胰岛素注射治疗对糖尿病患者全身血糖无明显影响。结论:胰岛素局部注射联合湿性敷料治疗糖尿病患者压疮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经济安全无不良反应。
作者:段晓侠;刘春芳;陈冬梅;施彩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安徽省阜阳农村地区0~14岁儿童烧伤患病情况及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儿童烧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多级分层、随机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自编儿童烧伤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内容为性别、年龄、行政村、月份、烧伤时刻及程度等。结果:在调查的2463人中,烧伤患儿125人,总患病率为5.1%,男性患病率7.5%,高于女性的2.8%(P<0.01);儿童烧伤患病率无论男女在1~3岁年龄段高,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行政村间儿童烧伤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为8.4%,低为2.5%;在所有的烧伤儿童中,轻度烧伤患病率高为2.5%,中度烧伤1.5%。在不同时间段中,17:00~24:00时间段患病率高为2.8%;不同月份中,4~6月份患病率高为2.1%。结论:安徽省阜阳农村地区0~14岁儿童烧伤患病率为5.1%,男性患儿是危险因素,17:00~24:00时间段及4~6月份是高发因素,幼儿期及学龄前期是患病高发期。
作者:于晓锋;徐庆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彩超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ED)患者阴茎血流动力学检查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0例ED患者,在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前列地尔10μg,诱导阴茎勃起后行彩超检查左、右阴茎海绵体动脉血流指标:收缩期大血流速度( 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EDV)、血管阻力指数( RI)及阴茎背深静脉血流速度( VV)。结果:动脉性ED组的PSV与非血管性组的P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性ED组的EDV、RI与非血管性组EDV、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性ED组的VV与非血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性药物诱导勃起结合彩超在男性ED的病因鉴别中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作者:李成福;胡冬梅;戴廷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索互联网对于大学生学习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某大学内使用互联网的学生,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34名使用互联网的学生中,88人认为上网对学习多少会有一定的影响,77人倾向于把网络作为获得信息的渠道,但对网络文献信息的利用度达到50%以上的仅为49人。同时,网络对集中注意力、自主记忆、深度思考均具有不利的影响。结论:科学看待和利用网络,注重纸质文献和网络文献的重要性,加强信息部门咨询人才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对大学生使用网络进行科学地引导,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出现。
作者:何柏涛;方习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115例,对瘤体大小、内分泌类型、肿瘤切除范围等与临床效果的关系,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年,治愈81例,缓解未复发20例,复发12例,病死2例;微腺瘤的治愈率均高于大腺瘤和巨大腺瘤(P<0.0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和混合腺瘤的治愈率均高于无功能腺瘤的治愈率(P<0.05);全切和次全切的治愈率均高于部分切除患者的治愈率(P<0.05);具有基础内分泌功能性腺瘤是术后发生并发症明显低于非功能性腺瘤(P<0.01)。结论: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临床效果好,其临床疗效与肿瘤的大小、功能类别、切除范围有关。
作者:樊庆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牙周骨缺损牙周病应用烤瓷夹板式联冠联合牙周植骨法修复与单纯烤瓷夹板式联冠法修复后患者基牙牙周的改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00例牙周骨缺损牙周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修复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单纯烤瓷夹板式联冠法修复。研究组应用烤瓷夹板式联冠联合牙周植骨法修复。当夹板戴入后对2组0、3、6个月基牙龈沟液予以采集,对比分析白介素1β的水平与变化,以及附着丧失情况。结果:经修复后2组患者龈沟液中白介素1β水平均随时间延长明显降低(P<0.01),研究组白介素1β在3个月和6个月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P<0.01)。经修复后2组患者基牙探诊的深度及附着丧失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P<0.01),在3个月和6个月时间点研究组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并且研究组在3个月和6个月2项指标均低于0个月(P<0.01)。结论:牙周骨缺损牙周病应用烤瓷夹板式联冠联合牙周植骨法修复与单纯烤瓷夹板式联冠法修复相较,更有利于维持及促进基牙健康,近期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作者:常谨;刘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与类风湿因子( 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 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RA患者40例,非RA风湿病患者40例,体检健康人(健康对照组)40名,测定其抗CCP抗体水平和RF值,比较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RA组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和RF值均显著高于非RA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 P<0.01)。抗CCP抗体,RF单独测定时特异度分别为97.50%和83.75%,灵敏度分别为65.0%和67.5%,2者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8.75%和82.50%。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特异度。
作者:汪祥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T对囊性血管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血管淋巴管瘤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资料,4例均作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位于左前中上纵隔1例,左侧腹膜后3例。4例均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囊性包块,大小9.1 cm ×4.2 cm~21.6 cm ×8.1 cm,其内可见分隔、呈大小不一多房样改变,沿组织器官间隙生长蔓延。 CT增强扫描动脉期囊性包块内可见散在条索样及线样强化血管影,静脉期强化尤为明显,其内分隔亦不同程度强化。结论:CT对囊性血管淋巴管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朱广辉;石士奎;谢宗玉;郭飞;陈刘成;徐家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安徽省卫生人力资源发展及趋势,为“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目标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16个城市为单位,通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统计中心国家卫生信息直报系统,收集2007~2012年全省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数、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结果:截止2012年底,全省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数为3.42人,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1.33人,千人口注册护士数1.38人;2007~2012年,全省卫生技术人员数年平均增长率为6.36%,执业(助理)医师数年平均增长率为6.06%,注册护士数年平均增长率为11.75%。结论:安徽省卫生资源配置水平较低;各城市之间配置水平差异较大。根据安徽省“十二五”卫生人力资源规划目标值:至201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达1.88,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达2.07;实现目标较为困难。
作者:刘岩;丁宏;何振仿;孙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小儿七氟烷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七氟烷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 B组患儿静脉注射2μg/kg芬太尼,C组患儿静脉注射0.2μg/kg舒芬太尼,A组患儿静脉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结果:3组患儿拔管时间和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C组患儿重度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时患儿(P<0.01)。 B组和C组患儿插管前和插管后1 min时的心率和血压均显著低于进入手术室时(P<0.01),且均低于A组(P<0.05~P<0.01)。结论:静脉注射舒芬太尼治疗小儿七氟烷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苏醒期躁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并且不会影响患儿的苏醒时间和恢复时间。
作者:纵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使用Zweymüller双锥面螺旋臼联合PLUS-SL微创柄治疗股骨头坏死继发骨关节炎疗效分析。方法:使用Zweymüller双锥面螺旋臼假体联合PLUS-SL微创柄治疗股骨头坏死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50例(58髋)。所有髋臼内衬均采用高交联聚乙烯防脱位内衬,陶瓷球头,随访10~32个月。结果:50例患者术后疼痛基本消失,双下肢长度差异平均(1.2±0.51)cm,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结论:Zweymüller双锥面螺旋臼联合PLUS-SL微创柄治疗股骨头坏死继发骨关节炎可以达到良好的恢复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武开;侯勇;冯伯志;任戈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手术及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压迫(3个节段以上包括3个节段)的临床效果。方法:102例颈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前路手术组及后路手术组。统计2组患者术前后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轴性症状出现的比例,分析影像学改善(椎管椎体比值、脑脊液通畅)情况。结果:2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后路组优于前路组( P<0.01)。后路组手术时间少于前路组(P<0.01)。2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术后出现颈项部、肩背部肌肉酸痛、无力、僵硬、活动受限,查体有压痛点和肌肉痉挛者3例,前路组2例。后路组患者颈椎管与椎体的矢状径比值优于前路组(P<0.01)。后路组术后颈椎MRI显示脑脊液通畅率明显优于前路组(P<0.01)。结论:颈椎后路手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前路手术。
作者:赵辉;邓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均无溶栓禁忌,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出血情况。结果:2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出血并发症、病死率及14 d左心室平均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冠U状动脉再通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同时给药操作简单,药物在体内的维持时间长,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谢后田;程仁力;孙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1,GLUT-1)在人体退变腰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照组为取自青壮年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实验组取自临床患者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依据术前MRI影像表现分为2组。术中所取标本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比较3组椎间盘髓核组织中HIF-1α和GLUT-1的表达,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正常人类腰椎间盘组织中HIF-1α和GLUT-1的表达呈弱阳性,中度退变组中HIF-1α和GLUT-1的表达为阳性,重度退变组中HIF-1α和GLUT-1的表达为强阳性,且随着腰椎间盘组织退变的程度加重其表达也进行性加强(P<0.01)。 RT-PCR结果显示,HIF-1α和GLUT-1基因存在于人体椎间盘髓核组织中,3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IF-1α和GLUT-1均可能参与了人类腰椎间盘组织的退变过程,二者在人体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有相同的增高趋势。可以考虑通过检测HIF-1α和GLUT-1在椎间盘组织中表达来检测腰椎间盘组织退变情况,从而为预防和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提供新思路和切入点。
作者:朱勋兵;张仲传;张井泉;周功;耿春晖;韩冠生;张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 MACE)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92例,根据是否直接行PCI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单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B组)、术前无药物预处理组( C组)。主要观察终点为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次要观察终点为术后30 d MACE。安全性终点为出院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肌酸激酶( CK)、肌酐( CR)水平、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A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获得率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TIMI血流帧数均低于C组(P<0.01和P<0.05);A组和B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均高于C组(P<0.01),且A组高于B组(P<0.05)。次要终点中,3组主要MACE和出院前ALT、CK、CR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对PLT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可以改善ACS患者PCI术后的冠状动脉TIMI血流及心肌灌注,安全性良好。
作者:李峰;张军;沈童童;李兆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G蛋白信号调制因子3基因(SGSM3)4碱基插入/缺失多态rs56228771与中国汉族人群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339例汉族结直肠癌患者和319名健康人(对照组)的SGSM3 rs56228771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以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状况进行校正后计算优势比(OR)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结直肠癌组SGSM3基因型(I/I、I/D、D/D)分布频率分别为2.36%、24.78%和72.86%,对照组分别为4.08%、33.86%和62.07%,2组的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SGSM3 I/I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D/D基因型的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OR=0.49;95%CI 0.20~1.21;P<0.05)。等位基因分析表明,携带SGSM3 I基因的个体较携带 D 基因的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 OR =0.65;95%CI 0.49~0.87;P <0.01)。结论:SGSM3 rs56228771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结直肠癌易感性具有相关性。
作者:张舒龙;朱勇;李仕青;蔡舒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