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子东;冯朋;周益文;高晓东
目的:探讨胰岛素局部注射联合湿性敷料对糖尿病患者Ⅲ期压疮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入院时有Ⅲ期压疮的3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和饮食控制基础上,压疮部位仅给予湿性敷料换药;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和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压疮部位给予胰岛素局部注射联合湿性敷料应用。连续观察21 d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压疮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不同时间段压疮创面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压疮局部行胰岛素注射治疗对糖尿病患者全身血糖无明显影响。结论:胰岛素局部注射联合湿性敷料治疗糖尿病患者压疮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经济安全无不良反应。
作者:段晓侠;刘春芳;陈冬梅;施彩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接受肺叶切除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30例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为对照组( OT组);30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为观察组( VATS组),对2组患者病例选择、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总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OT组,而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OT组(P<0.01)。2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总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可兵;史冬森;吴伟;杨锦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索互联网对于大学生学习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某大学内使用互联网的学生,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34名使用互联网的学生中,88人认为上网对学习多少会有一定的影响,77人倾向于把网络作为获得信息的渠道,但对网络文献信息的利用度达到50%以上的仅为49人。同时,网络对集中注意力、自主记忆、深度思考均具有不利的影响。结论:科学看待和利用网络,注重纸质文献和网络文献的重要性,加强信息部门咨询人才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对大学生使用网络进行科学地引导,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出现。
作者:何柏涛;方习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2例单用化疗;治疗组32例接受唑来膦酸联合化疗,2组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疼痛总有效率81.3%,对照组为46.9%。治疗组骨病灶控制总有效率62.5%,对照组为28.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确切,优于单用化疗,且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李学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精细的护理干预在矽肺合并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矽肺合并结核患者60例,将其按照单双编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精细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的护理总满意度96.7%,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对矽肺合并结核患者进行精细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地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云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侧脑室持续灌洗引流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双侧脑室置管外引流术加尿激酶注入与双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持续灌洗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清除脑室积血时间、颅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侧脑室持续灌洗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明峰;任印斌;程雷鸣;何金辉;张立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特点和生活质量状况,并探讨疾病不确定感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糖尿病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88.64±12.65)分,属于中等水平;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为(62.12±10.53)分;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与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和社会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要加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降低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施彩虹;段晓侠;陈玲玲;董长兰;王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心理行为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心理健康、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干预后6个月对2组患者依从性、心理状态、血压等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心理行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吕银红;宋效玲;朱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体外循环( CPB)致犬肺损伤的影响,探讨CPB致肺损伤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体质量(14.25±1.60)kg,雌雄不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氯沙坦组(L组)各6只。麻醉后开胸建立CPB模型。 L组于CPB前30 min经股静脉注射氯沙坦1 mg/kg,C组于同时点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 CPB前( T1)、主动脉阻断后45 min( T2)、主动脉开放后30 min( T3)、开放后60 min即停机时( T4)取静脉血测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和丙二醛(MDA)水平;取动脉血测血气并计算T1、T4时的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T1时比较,2组T2~4时血浆AngⅡ和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T4时OI降低、RI升高(P<0.05~P<0.01)。L组CPB后各时点血浆AngⅡ水平与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组T4时血浆MDA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1)。 L组T4时OI和RI与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损伤较C组减轻。结论:氯沙坦可阻断AngⅡ的作用,抑制氧化应激,可减轻CPB后肺损伤。
作者:俞万丛;芶大明;蔡回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骨密度、血清骨保护素( OPG)及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 RANKL)的表达。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1组、模型2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制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后第21天处死模型1组,第28天处死正常对照组和模型2组。以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测量整体右侧胫骨和距胫骨远端约1 cm兴趣区检测骨密度;ELISA方法检测血清OPG、RANKL的表达。结果:模型1组大鼠兴趣区的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2组大鼠兴趣区的骨密度均较模型1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3组大鼠整体右侧胫骨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1组、模型2组血清OPG、RANKL表达及OPG/RANKL比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模型1组与模型2组血清 OPG、RANKL 表达及 OPG/RANKL 比值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胫骨远端骨丢失的发生在整体胫骨之前。造模后第21天和第28天的 OPG 表达降低, RANKL表达升高,OPG/RANKL比值降低。
作者:邱艳;赵凌杰;商玮;赵智明;蔡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患儿肺炎支原体( MP)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将95例MP肺炎患儿按0~3岁和>3~14岁分成婴幼儿组35例和年长儿组60例。确诊后给予红霉素20~30 mg·kg-1·d-1静脉滴注,7~10 d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10 mg ·kg-1·d-1,2~3个疗程,辅以对症治疗。结果:婴幼儿组以低中热、肺部湿罗音多见,易引起反复喘息,胸部X线片以点状及片絮状阴影多见,肺外并发症少。年长儿组以高热、干咳为主,肺部体征多不明显,胸部X线片除点状及片絮状阴影外,往往可见大片状阴影,肺外并发症多。结论:婴幼儿与年长儿MP肺炎在症状、体征、肺外并发症、胸部X线片上存在差异,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
作者:吴向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患者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40例,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40例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行射频消融治疗后2~5 d出院。1个月再次入院复查B超或CT,显示肿瘤均较前缩小,缩小30%~40%33例,缩小20%7例。结论:护士应做好完善的术前精心护理及合理的健康教育,加强术后随访,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许文青;陶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G蛋白信号调制因子3基因(SGSM3)4碱基插入/缺失多态rs56228771与中国汉族人群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339例汉族结直肠癌患者和319名健康人(对照组)的SGSM3 rs56228771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以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状况进行校正后计算优势比(OR)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结直肠癌组SGSM3基因型(I/I、I/D、D/D)分布频率分别为2.36%、24.78%和72.86%,对照组分别为4.08%、33.86%和62.07%,2组的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SGSM3 I/I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D/D基因型的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OR=0.49;95%CI 0.20~1.21;P<0.05)。等位基因分析表明,携带SGSM3 I基因的个体较携带 D 基因的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 OR =0.65;95%CI 0.49~0.87;P <0.01)。结论:SGSM3 rs56228771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结直肠癌易感性具有相关性。
作者:张舒龙;朱勇;李仕青;蔡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啶在宫颈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ASAⅠ~Ⅱ级的择期宫颈癌根治术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1.0μg·kg-1·d-1,观察组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1.0μg·kg-1·d-1+右美托咪定1.0μg·kg-1·d-1,2组术后镇痛持续量2 ml/h,单次负荷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总容量100 ml。采用疼痛视觉模拟( VAS)评分评价2组手术结束时( T1)及术后2 h( T2)、8 h( T3)、24 h( T4)与48 h( T5)疼痛程度和镇静评分标准( Ramsay)分级;记录导尿管不适、呕吐、恶心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术后各时点疼痛VAS评分均<4分,T2~T5时点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2~T5时点观察组Ramsay分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导尿管不适、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啶适合在宫颈癌根治术后镇痛中使用,与单纯舒芬太尼相比较,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患者更为舒适。
作者:张法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彩超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ED)患者阴茎血流动力学检查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0例ED患者,在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前列地尔10μg,诱导阴茎勃起后行彩超检查左、右阴茎海绵体动脉血流指标:收缩期大血流速度( 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EDV)、血管阻力指数( RI)及阴茎背深静脉血流速度( VV)。结果:动脉性ED组的PSV与非血管性组的P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性ED组的EDV、RI与非血管性组EDV、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性ED组的VV与非血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性药物诱导勃起结合彩超在男性ED的病因鉴别中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作者:李成福;胡冬梅;戴廷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改良Z形腭咽成形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1例OSAHS患者,采取改良Z形腭咽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参数变化及疗效。结果:术后BMI、AHI、鼾声响度评分、CT90及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较手术前显著下降(P<0.01),低动脉血氧饱和度较手术前显著上升(P<0.01);术后共出现创面水肿1例,呼吸道堵塞1例,鼻咽闭合不良1例,发生率4.23%,均经对症治疗后于2~4 d内缓解;71例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0±1.3)个月,疗效分析显示治愈49例,显效6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87.3%。结论:改良Z形腭咽成形术可有效改善OSAHS患者血氧饱和度,扩大腭咽腔通气面积,从而保证其临床疗效,同时,该术式可保证咽黏膜的正常生理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税磊;唐梓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敷贴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损伤中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68例桡动脉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常规采用硫酸镁湿热敷,观察组采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敷贴贴敷。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肢肿胀及疼痛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好转或痊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舒适度和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惠尔水胶体透明敷贴应用于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损伤的修复效果优。
作者:叶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Ⅲ)患者子宫切除术前行宫颈环切术( LEEP)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0例阴道镜下活检确诊为CINⅢ患者先行LEEP后行全子宫切除术,对比阴道镜活检、LEEP后病理及切缘状态与全子宫手术标本病理情况的差异。结果:阴道镜活检、LEEP后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不符合率28.57%,病理升级为浸润癌5例,升级率为7.14%;子宫切除术后病理提示慢性宫颈炎39例,无病变率55.71%;LEEP切缘阳性50例中,全子宫切除术后阳性23例,阳性率46.00%,LEEP切缘阴性20例中,全子宫切除术后阳性8例,阳性率40.00%;环切切缘阳性与阴性患者发生子宫残余病灶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对宫颈病变存在漏诊;需要全子宫切除的CINⅢ患者,术前一定要先行诊断性环切,直接切除子宫是有风险的。
作者:李文艺;陈琍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7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中的护理体会。方法:7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均在椎管内麻醉或全麻下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手术配合、各种仪器使用、消毒与保养等。结果:单次碎石成功67例,成功率95.7%;3例因结石远端狭窄、扭曲,输尿管镜无法插入,改开放手术。。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具有高效、微创、安全等优点,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首选的治疗方法,术中患者手术体位的摆置、对钬激光性能及技术参数的了解和对手术过程熟悉的程度是手术室护士默契配合手术医生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
作者:赵纪平;韩中国;刘军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估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抗菌谱变化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患者的418份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418份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388株病原菌,其中G+球菌212株,G-杆菌17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高,分别为38.28%、11.48%、8.13%、5.26%和4.78%。结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治疗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实施个体化的抗生素治疗方案,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作者:张继学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