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磊;唐梓轩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情况,并进行糖尿病足高危筛查。方法: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行糖尿病足认知调查和高危筛查,并分析患者对糖尿病足认知情况。结果:患者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的认知率为63.3%,对足部护理与选鞋方法的知晓率为45.0%;病程≥10年的患者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认知率及足部护理与选鞋方法的知晓率与<10年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患者左下肢踝肱指数异常发生率21.7%,高于右下肢11.7%(P<0.05);左下肢振动阈值高风险发生率26.7%,右下肢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注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程度,并注意积极筛查高危症状以早期发现病变,并加强临床预防以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
作者:邵蔚;杜宁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作者:《蚌埠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使用Zweymüller双锥面螺旋臼联合PLUS-SL微创柄治疗股骨头坏死继发骨关节炎疗效分析。方法:使用Zweymüller双锥面螺旋臼假体联合PLUS-SL微创柄治疗股骨头坏死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50例(58髋)。所有髋臼内衬均采用高交联聚乙烯防脱位内衬,陶瓷球头,随访10~32个月。结果:50例患者术后疼痛基本消失,双下肢长度差异平均(1.2±0.51)cm,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结论:Zweymüller双锥面螺旋臼联合PLUS-SL微创柄治疗股骨头坏死继发骨关节炎可以达到良好的恢复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武开;侯勇;冯伯志;任戈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合并植入性前置胎盘的病因、诊治措施。方法:14例均以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术中尽量避开胎盘组织选择子宫切口,迅速娩出胎儿,胎盘不能强行剥离,对于短时间内出血达2000 ml以上者,果断行子宫切除术;对于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者,先采取局部缝合及子宫B-lynch缝合术后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若有效,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同时予米非司酮口服,超声随访子宫恢复情况,无效则行子宫切除术。结果:14例患者均发生产后出血,6例术中直接行子宫切除,8例行保守性治疗,其中1例术后20 d发生晚期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14例患者均安全出院。结论:瘢痕子宫合并植入性前置胎盘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产后出血,甚至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子宫切除、脏器损伤、产褥期感染等。要尽量避免多次流产刮宫,做好围生期保健,大力提倡自然分娩,严格把握剖宫产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罗岩;周杜娟;徐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体外循环( CPB)致犬肺损伤的影响,探讨CPB致肺损伤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体质量(14.25±1.60)kg,雌雄不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氯沙坦组(L组)各6只。麻醉后开胸建立CPB模型。 L组于CPB前30 min经股静脉注射氯沙坦1 mg/kg,C组于同时点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 CPB前( T1)、主动脉阻断后45 min( T2)、主动脉开放后30 min( T3)、开放后60 min即停机时( T4)取静脉血测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和丙二醛(MDA)水平;取动脉血测血气并计算T1、T4时的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T1时比较,2组T2~4时血浆AngⅡ和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T4时OI降低、RI升高(P<0.05~P<0.01)。L组CPB后各时点血浆AngⅡ水平与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组T4时血浆MDA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1)。 L组T4时OI和RI与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损伤较C组减轻。结论:氯沙坦可阻断AngⅡ的作用,抑制氧化应激,可减轻CPB后肺损伤。
作者:俞万丛;芶大明;蔡回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T对囊性血管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血管淋巴管瘤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资料,4例均作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位于左前中上纵隔1例,左侧腹膜后3例。4例均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囊性包块,大小9.1 cm ×4.2 cm~21.6 cm ×8.1 cm,其内可见分隔、呈大小不一多房样改变,沿组织器官间隙生长蔓延。 CT增强扫描动脉期囊性包块内可见散在条索样及线样强化血管影,静脉期强化尤为明显,其内分隔亦不同程度强化。结论:CT对囊性血管淋巴管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朱广辉;石士奎;谢宗玉;郭飞;陈刘成;徐家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手术及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压迫(3个节段以上包括3个节段)的临床效果。方法:102例颈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前路手术组及后路手术组。统计2组患者术前后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轴性症状出现的比例,分析影像学改善(椎管椎体比值、脑脊液通畅)情况。结果:2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后路组优于前路组( P<0.01)。后路组手术时间少于前路组(P<0.01)。2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术后出现颈项部、肩背部肌肉酸痛、无力、僵硬、活动受限,查体有压痛点和肌肉痉挛者3例,前路组2例。后路组患者颈椎管与椎体的矢状径比值优于前路组(P<0.01)。后路组术后颈椎MRI显示脑脊液通畅率明显优于前路组(P<0.01)。结论:颈椎后路手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前路手术。
作者:赵辉;邓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 MACE)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92例,根据是否直接行PCI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单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B组)、术前无药物预处理组( C组)。主要观察终点为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次要观察终点为术后30 d MACE。安全性终点为出院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肌酸激酶( CK)、肌酐( CR)水平、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A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获得率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TIMI血流帧数均低于C组(P<0.01和P<0.05);A组和B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均高于C组(P<0.01),且A组高于B组(P<0.05)。次要终点中,3组主要MACE和出院前ALT、CK、CR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对PLT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可以改善ACS患者PCI术后的冠状动脉TIMI血流及心肌灌注,安全性良好。
作者:李峰;张军;沈童童;李兆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啶在宫颈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ASAⅠ~Ⅱ级的择期宫颈癌根治术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1.0μg·kg-1·d-1,观察组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1.0μg·kg-1·d-1+右美托咪定1.0μg·kg-1·d-1,2组术后镇痛持续量2 ml/h,单次负荷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总容量100 ml。采用疼痛视觉模拟( VAS)评分评价2组手术结束时( T1)及术后2 h( T2)、8 h( T3)、24 h( T4)与48 h( T5)疼痛程度和镇静评分标准( Ramsay)分级;记录导尿管不适、呕吐、恶心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术后各时点疼痛VAS评分均<4分,T2~T5时点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2~T5时点观察组Ramsay分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导尿管不适、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啶适合在宫颈癌根治术后镇痛中使用,与单纯舒芬太尼相比较,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患者更为舒适。
作者:张法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漏斗胸在胸腔镜辅助下行单支架Nuss手术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对18例漏斗胸在胸腔镜辅助下行单支架Nuss手术。术中均置入1块钢板,单侧置固定器17例,双侧置固定器1例。结果:18例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5 min,平均失血量40 ml。随访1~24个月,优14例,良3例,中等1例。无严重并发症,无钢板支架移位,无复发病例。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单支架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可靠、安全,疗效满意。
作者:王有贵;洪卫东;汪苏波;倪玉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特点和生活质量状况,并探讨疾病不确定感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糖尿病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88.64±12.65)分,属于中等水平;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为(62.12±10.53)分;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与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和社会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要加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降低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施彩虹;段晓侠;陈玲玲;董长兰;王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患者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40例,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40例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行射频消融治疗后2~5 d出院。1个月再次入院复查B超或CT,显示肿瘤均较前缩小,缩小30%~40%33例,缩小20%7例。结论:护士应做好完善的术前精心护理及合理的健康教育,加强术后随访,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许文青;陶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完全腹膜外腹腔镜及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4例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组(腹腔镜组,46例)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组(开放组,58例),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临床指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2组手术均得到较好疗效,2组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均无复发病例。结论:完全腹膜外腹腔镜及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各有利弊,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来选择术式。
作者:宋坤;于江涛;王军;宁长青;王学究;张正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安徽省阜阳农村地区0~14岁儿童烧伤患病情况及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儿童烧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多级分层、随机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自编儿童烧伤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内容为性别、年龄、行政村、月份、烧伤时刻及程度等。结果:在调查的2463人中,烧伤患儿125人,总患病率为5.1%,男性患病率7.5%,高于女性的2.8%(P<0.01);儿童烧伤患病率无论男女在1~3岁年龄段高,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行政村间儿童烧伤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为8.4%,低为2.5%;在所有的烧伤儿童中,轻度烧伤患病率高为2.5%,中度烧伤1.5%。在不同时间段中,17:00~24:00时间段患病率高为2.8%;不同月份中,4~6月份患病率高为2.1%。结论:安徽省阜阳农村地区0~14岁儿童烧伤患病率为5.1%,男性患儿是危险因素,17:00~24:00时间段及4~6月份是高发因素,幼儿期及学龄前期是患病高发期。
作者:于晓锋;徐庆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骨密度、血清骨保护素( OPG)及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 RANKL)的表达。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1组、模型2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制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后第21天处死模型1组,第28天处死正常对照组和模型2组。以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测量整体右侧胫骨和距胫骨远端约1 cm兴趣区检测骨密度;ELISA方法检测血清OPG、RANKL的表达。结果:模型1组大鼠兴趣区的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2组大鼠兴趣区的骨密度均较模型1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3组大鼠整体右侧胫骨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1组、模型2组血清OPG、RANKL表达及OPG/RANKL比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模型1组与模型2组血清 OPG、RANKL 表达及 OPG/RANKL 比值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胫骨远端骨丢失的发生在整体胫骨之前。造模后第21天和第28天的 OPG 表达降低, RANKL表达升高,OPG/RANKL比值降低。
作者:邱艳;赵凌杰;商玮;赵智明;蔡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蚌埠市2008~2012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的转诊与追踪情况,为加强患者的治疗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2008~2012年蚌埠市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转诊、追踪及核查报表,对7513例需转诊患者的转诊到位率、追踪到位率、总体到位率及到位后肺结核患者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蚌埠市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到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追踪到位率和总体到位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各县/区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患者总体到位率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患者未到位原因中拒绝就诊(29.37%)和其他原因(27.57%)是主要构成原因,其次是患者外出(20.36%),患者资料不详或不实导致无法追踪占17.84%。结论:蚌埠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工作仍有提升的空间,为巩固和提高患者的总体到位率,督促非结防机构加强对转诊患者的健康教育、确保报告信息填写的完整准确和提升非结防机构诊断结核病能力等措施是提高患者到位的关键。
作者:李玉环;丁太东;周成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每晚40 mg及每晚80mg治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每晚80 mg( A组)、40 mg( B组)和对照组( C组)各40例,共6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比较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血清中hs-CRP、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TC、TG、LDL-C、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组和B组血清hs-CRP、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A组治疗后LDL-C水平低于B组(P<0.01)。 A、B组治疗6个月后冠状动脉内软斑块均较治疗前减少,中间斑块和硬斑块均增多,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能明显降低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A组优于B组。该药具有抗炎、稳定及逆转斑块作用,安全性好。
作者:彭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牙周骨缺损牙周病应用烤瓷夹板式联冠联合牙周植骨法修复与单纯烤瓷夹板式联冠法修复后患者基牙牙周的改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00例牙周骨缺损牙周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修复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单纯烤瓷夹板式联冠法修复。研究组应用烤瓷夹板式联冠联合牙周植骨法修复。当夹板戴入后对2组0、3、6个月基牙龈沟液予以采集,对比分析白介素1β的水平与变化,以及附着丧失情况。结果:经修复后2组患者龈沟液中白介素1β水平均随时间延长明显降低(P<0.01),研究组白介素1β在3个月和6个月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P<0.01)。经修复后2组患者基牙探诊的深度及附着丧失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P<0.01),在3个月和6个月时间点研究组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并且研究组在3个月和6个月2项指标均低于0个月(P<0.01)。结论:牙周骨缺损牙周病应用烤瓷夹板式联冠联合牙周植骨法修复与单纯烤瓷夹板式联冠法修复相较,更有利于维持及促进基牙健康,近期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作者:常谨;刘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组实施全面、系统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P<0.01);干预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全面、系统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115例,对瘤体大小、内分泌类型、肿瘤切除范围等与临床效果的关系,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年,治愈81例,缓解未复发20例,复发12例,病死2例;微腺瘤的治愈率均高于大腺瘤和巨大腺瘤(P<0.0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和混合腺瘤的治愈率均高于无功能腺瘤的治愈率(P<0.05);全切和次全切的治愈率均高于部分切除患者的治愈率(P<0.05);具有基础内分泌功能性腺瘤是术后发生并发症明显低于非功能性腺瘤(P<0.01)。结论: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临床效果好,其临床疗效与肿瘤的大小、功能类别、切除范围有关。
作者:樊庆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