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锋;徐庆连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特点和生活质量状况,并探讨疾病不确定感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糖尿病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88.64±12.65)分,属于中等水平;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为(62.12±10.53)分;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与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和社会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要加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降低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施彩虹;段晓侠;陈玲玲;董长兰;王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合并植入性前置胎盘的病因、诊治措施。方法:14例均以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术中尽量避开胎盘组织选择子宫切口,迅速娩出胎儿,胎盘不能强行剥离,对于短时间内出血达2000 ml以上者,果断行子宫切除术;对于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者,先采取局部缝合及子宫B-lynch缝合术后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若有效,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同时予米非司酮口服,超声随访子宫恢复情况,无效则行子宫切除术。结果:14例患者均发生产后出血,6例术中直接行子宫切除,8例行保守性治疗,其中1例术后20 d发生晚期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14例患者均安全出院。结论:瘢痕子宫合并植入性前置胎盘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产后出血,甚至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子宫切除、脏器损伤、产褥期感染等。要尽量避免多次流产刮宫,做好围生期保健,大力提倡自然分娩,严格把握剖宫产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罗岩;周杜娟;徐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患者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40例,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40例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行射频消融治疗后2~5 d出院。1个月再次入院复查B超或CT,显示肿瘤均较前缩小,缩小30%~40%33例,缩小20%7例。结论:护士应做好完善的术前精心护理及合理的健康教育,加强术后随访,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许文青;陶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采用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对乙肝病毒( HBV)阻断母婴传播,探讨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10例确诊为HBV携带者的产妇按照自愿原则均分为2组,观察组孕28周注射HBIG,对照组不注射,比较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 HBsAg)的阳性检出率,以及所有新生儿经过6个月的治疗乙肝表面抗体( HBsAb)的检出率。结果:经过阻断治疗,观察组患者所产新生儿的HBsAg阳性检出率为9.09%,对照组患者所产新生儿的HBsAg阳性检出率为3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新生儿中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HBsAb检出率为64.55%,明显优于出生1个月的22.72%(P<0.01),并且在治疗期间孕妇及新生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HBIG在阻断HBV在母婴之间的传播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并且在安全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保障,可以应用于临床。
作者:马子东;冯朋;周益文;高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7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中的护理体会。方法:7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均在椎管内麻醉或全麻下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手术配合、各种仪器使用、消毒与保养等。结果:单次碎石成功67例,成功率95.7%;3例因结石远端狭窄、扭曲,输尿管镜无法插入,改开放手术。。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具有高效、微创、安全等优点,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首选的治疗方法,术中患者手术体位的摆置、对钬激光性能及技术参数的了解和对手术过程熟悉的程度是手术室护士默契配合手术医生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
作者:赵纪平;韩中国;刘军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利用钢板的桥接固定作用在术中复位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性。方法:18例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术中先将肱骨近折端复位,用1枚锁定螺钉将锁定钢板近侧部固定住近折端,然后利用钢板的桥接固定作用复位远折端。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块术中均得到快速、有效复位。术后4周、8周、3个月、6个月摄片X线复查,骨折端无移位,无内固定失效。术后6个月按照Neer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2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利用钢板的桥接固定作用在术中能快速、有效复位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块。
作者:陶学顺;余润泽;张长春;喻德富;沈政;曹参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手术及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压迫(3个节段以上包括3个节段)的临床效果。方法:102例颈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前路手术组及后路手术组。统计2组患者术前后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轴性症状出现的比例,分析影像学改善(椎管椎体比值、脑脊液通畅)情况。结果:2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后路组优于前路组( P<0.01)。后路组手术时间少于前路组(P<0.01)。2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术后出现颈项部、肩背部肌肉酸痛、无力、僵硬、活动受限,查体有压痛点和肌肉痉挛者3例,前路组2例。后路组患者颈椎管与椎体的矢状径比值优于前路组(P<0.01)。后路组术后颈椎MRI显示脑脊液通畅率明显优于前路组(P<0.01)。结论:颈椎后路手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前路手术。
作者:赵辉;邓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 MACE)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92例,根据是否直接行PCI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单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B组)、术前无药物预处理组( C组)。主要观察终点为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次要观察终点为术后30 d MACE。安全性终点为出院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肌酸激酶( CK)、肌酐( CR)水平、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A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获得率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TIMI血流帧数均低于C组(P<0.01和P<0.05);A组和B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均高于C组(P<0.01),且A组高于B组(P<0.05)。次要终点中,3组主要MACE和出院前ALT、CK、CR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对PLT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可以改善ACS患者PCI术后的冠状动脉TIMI血流及心肌灌注,安全性良好。
作者:李峰;张军;沈童童;李兆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情况,并进行糖尿病足高危筛查。方法: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行糖尿病足认知调查和高危筛查,并分析患者对糖尿病足认知情况。结果:患者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的认知率为63.3%,对足部护理与选鞋方法的知晓率为45.0%;病程≥10年的患者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认知率及足部护理与选鞋方法的知晓率与<10年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患者左下肢踝肱指数异常发生率21.7%,高于右下肢11.7%(P<0.05);左下肢振动阈值高风险发生率26.7%,右下肢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注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程度,并注意积极筛查高危症状以早期发现病变,并加强临床预防以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
作者:邵蔚;杜宁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小切口配合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乳腺脓肿的疗效。方法:对22例26处乳腺脓肿B超引导下封闭负压吸引。结果:22例患者在超声观察脓腔消失,临床症状减轻,经7~14 d治疗后全部治愈。手术损伤小,病程短,乳腺外形满意。结论:封闭负压吸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甲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乳腺脓肿治疗方法。
作者:孙凯;沈治祥;张学春;卞万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术后静脉镇痛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0例,年龄>60岁,随机均分为地佐辛术后镇痛组( DA组)和吗啡术后镇痛组( MA组),各组35例。术后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并随访统计术后即刻(T1)、24 h(T2)和48 h(T3)3个时间点的谵妄发生率(CAM-CR法)、VAS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DA组在T1的术后谵妄发生率与M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与呼吸抑制发生率与MA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T1、T2和T3三个时间点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而言,地佐辛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具有与吗啡相当的镇痛效果,并不增加术后谵妄的危险性,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王会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2例单用化疗;治疗组32例接受唑来膦酸联合化疗,2组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疼痛总有效率81.3%,对照组为46.9%。治疗组骨病灶控制总有效率62.5%,对照组为28.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确切,优于单用化疗,且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李学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常温稀释肾上腺素反复冲洗后予冰冻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软通道微创术中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术中再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3例对术中再出血血肿采取停止操作、脱水降颅压、稳定生命体征等治疗;观察组23例采用常温稀释盐酸肾上腺素液经引流管反复冲洗后给予冰冻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观察2组疗效,以及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增大和引流管堵塞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6.9%,高于对照组的47.83%(P<0.01);观察组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增大率为30.43%,低于对照组的91.30%(P<0.01)。观察组有2例引流管堵塞,对照组有1例引流管堵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中再出血时,应用常温稀释盐酸肾上腺素液反复冲洗后给予冰冻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有较好的止血效果,部分避免因引流管堵塞行大骨瓣开颅术,对脑细胞无明显损伤。
作者:靳怀永;李敏;张伟莉;刘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彩超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ED)患者阴茎血流动力学检查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0例ED患者,在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前列地尔10μg,诱导阴茎勃起后行彩超检查左、右阴茎海绵体动脉血流指标:收缩期大血流速度( 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EDV)、血管阻力指数( RI)及阴茎背深静脉血流速度( VV)。结果:动脉性ED组的PSV与非血管性组的P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性ED组的EDV、RI与非血管性组EDV、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性ED组的VV与非血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性药物诱导勃起结合彩超在男性ED的病因鉴别中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作者:李成福;胡冬梅;戴廷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估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抗菌谱变化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患者的418份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418份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388株病原菌,其中G+球菌212株,G-杆菌17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高,分别为38.28%、11.48%、8.13%、5.26%和4.78%。结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治疗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实施个体化的抗生素治疗方案,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作者:张继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每晚40 mg及每晚80mg治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每晚80 mg( A组)、40 mg( B组)和对照组( C组)各40例,共6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比较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血清中hs-CRP、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TC、TG、LDL-C、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组和B组血清hs-CRP、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A组治疗后LDL-C水平低于B组(P<0.01)。 A、B组治疗6个月后冠状动脉内软斑块均较治疗前减少,中间斑块和硬斑块均增多,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能明显降低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A组优于B组。该药具有抗炎、稳定及逆转斑块作用,安全性好。
作者:彭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索互联网对于大学生学习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某大学内使用互联网的学生,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34名使用互联网的学生中,88人认为上网对学习多少会有一定的影响,77人倾向于把网络作为获得信息的渠道,但对网络文献信息的利用度达到50%以上的仅为49人。同时,网络对集中注意力、自主记忆、深度思考均具有不利的影响。结论:科学看待和利用网络,注重纸质文献和网络文献的重要性,加强信息部门咨询人才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对大学生使用网络进行科学地引导,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出现。
作者:何柏涛;方习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均无溶栓禁忌,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出血情况。结果:2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出血并发症、病死率及14 d左心室平均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冠U状动脉再通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同时给药操作简单,药物在体内的维持时间长,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谢后田;程仁力;孙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完全腹膜外腹腔镜及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4例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组(腹腔镜组,46例)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组(开放组,58例),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临床指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2组手术均得到较好疗效,2组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均无复发病例。结论:完全腹膜外腹腔镜及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各有利弊,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来选择术式。
作者:宋坤;于江涛;王军;宁长青;王学究;张正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常规化疗与吉非替尼序贯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5例初治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给予常规化疗序贯吉非替尼治疗:常规化疗,每3周重复,多不超过6个周期,化疗疗程结束或化疗中出现病情进展后给予吉非替尼治疗,至疾病进展或不良反应不能耐受时停药。观察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5例(33.3%),疾病稳定7例(46.7%),疾病进展3例(20.0%),有效率33.3%,疾病控制率为80.0%,1年生存率为33.3%。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皮疹等。结论:常规化疗与吉非替尼序贯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作者:毕国斌;蒋涛;苏玉璇;左金曼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