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诊断胆囊穿孔的价值

秦胜亚

关键词:胆囊疾病, 超声诊断, 漏诊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胆囊穿孔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临床拟诊急性胆囊炎患者,用高低频探头相结合的扫查方法,在患者右上腹行纵、横、斜多方面扫查,观察胆囊大小、形态、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周围及腹腔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58例胆囊穿孔,术前超声诊断51例,诊断符合率87.93%,其声像图表现有特征性改变,而且易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结论:超声诊断胆囊穿孔有较高的准确性,不仅可以判断穿孔的部位,同时可以观察胆囊周围及腹腔情况.可以作为诊断胆囊穿孔的主要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海马-穹窿投射的MRI形态学研究

    目的:探讨大脑海马-穹窿在MRI的形态规律,为横断位及冠状位海马-穹窿投射识别提供参照.方法:在微型计算机上eFlim2.0工作站中,选取40名健康志愿者连续MRI横断位及冠状位,运用结构连续追踪技术,对大脑海马-穹窿投射进行识别、定位.结果:在横断面上海马-穹窿投射出现的顺序为海马、海马-穹窿、穹窿,冠状面为穹窿、海马-穹窿、穹窿.海马在冠状面映射长度=横状面层数×2 mm,其在横断面映射长度=冠状面层数×2 mm.结论:能够在MRI上客观准确识别横断面及冠状面的海马-穹窿投射及周围结构.

    作者:秦小芳;王震寰;隋东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雷贝拉唑或艾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以雷贝拉唑或艾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381例Hp感染患者分为2组,A组190例,使用艾美拉唑40 mg每天1次,阿莫西林1 g每天2次,克拉霉素500 mg每天2次,疗程7 d;B组191例,使用雷贝拉唑20 mg每天2次,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的用法及疗程同A组.完成治疗后12~16周胃镜随访.拒绝胃镜检查的患者使用14C-呼气试验判断治疗效果.结果:A组根除Hp 170例,根除率为89.5%;B组根除173例,根除率为9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1%,B组为6.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雷贝拉唑或艾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治疗方案根除Hp感染均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秦霞;范传文;刘红;郭红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连云港市新浦区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新浦地区手足口病疫情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1690例手足口病的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测资料;观察城乡发病率,性别、年龄和季节分布,聚焦性和散居性发病情况.结果:连云港市新浦区2009年、2010年发病率分别为225.5/10万、153.7/10万;城区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农村(P<0.01).1 690例手足口病例中,男性1118例,女性572例,男女之比为1.95:1.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总数的96.1%,学生占3.5%,其他6例占0.4%.6岁以下幼儿为1 625例,占病例总数的96.2%.从发病时间来看,手足口病每年4~7月份呈现显著的发病高峰,9月份疫情降到低点,11月份为次高峰.实验室检测在阳性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占47.1%,柯萨奇病毒16型占33.3%,其他肠道病毒型占19.6%.结论: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肠道病毒71型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于6岁以下幼童,聚集性病例多发生于托幼机构,所以托幼机构应列为防控重点.

    作者:赵连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巨大慢性硬膜下血肿自然吸收1例

    患者女性83岁.2011年12月12日不慎跌倒摔伤头部,头颅CT检查发现其右额颞顶部有少量硬膜下血肿(见图1),予以住院观察保守治疗,并多次复查CT,血肿未见增加,症状好转住院1周后出院.2012年1月17日因头痛、头晕及左侧肢体无力来院复诊,头颅CT示右额颞顶部大量硬膜下血肿(见图2),量约100 ml,右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向左移位超过10 mm.

    作者:王秋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膀胱病变患者术前膀胱镜活检与经尿道膀胱电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膀胱镜活检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异,并评价膀胱镜活检在膀胱肿瘤诊治价值.方法:对122例术前膀胱镜活检与TURBT后病理检查资料完整患者的病理分级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膀胱镜下活检病理结果与TURBT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66.4%;术后病理级别升高者有30例,下降者有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肿瘤术前膀胱镜活检病理分级较术后存在低估现象,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应予以重视.

    作者:张兴长;吴戈;胡林;梁朝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Aurora-A与膀胱癌发病关系的研究现状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90%以上的膀胱癌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膀胱癌的发病、进展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非常复杂的过程,其特点是易复发,复发后恶性度增加.目前治疗膀胱癌的主要手段为手术及术后的辅助性治疗,但这并不能完全阻止膀胱癌复发,因此治疗膀胱癌需要新的思路.

    作者:陈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系统性健康教育对行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行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8例初次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性健康教育干预,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焦虑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后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行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检查前焦虑水平,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检查.

    作者:赵玉霞;王洪燕;宋南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与肝功能指标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46例肝硬化患者,其中23例为肝硬化静止期,23例为肝硬化活动期.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和Ⅳ型胶原(CⅣ),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肝硬化活动期患者血清HA和LN均明显高于肝硬化静止期患者(P<0.01),血清PⅢNP和CⅣ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A、LN、PⅢNP及CⅣ与ALT、AST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血清HA、LN、PⅢNP及CⅣ可以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动态监测其变化很重要.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硬化静止期较活动期明显下降.肝纤维化指标联合肝功能检测有利于临床对疾病演变的监测和治疗.

    作者:汪蔷华;赵守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胆囊穿孔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胆囊穿孔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临床拟诊急性胆囊炎患者,用高低频探头相结合的扫查方法,在患者右上腹行纵、横、斜多方面扫查,观察胆囊大小、形态、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周围及腹腔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58例胆囊穿孔,术前超声诊断51例,诊断符合率87.93%,其声像图表现有特征性改变,而且易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结论:超声诊断胆囊穿孔有较高的准确性,不仅可以判断穿孔的部位,同时可以观察胆囊周围及腹腔情况.可以作为诊断胆囊穿孔的主要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秦胜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时呼吸运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减少呼吸运动对血管造影的影响.方法:799例患者在接受胸腹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时,将其分成自由呼吸造影的观察组和屏气造影的对照组.造影时,对照组深吸气后屏气,感兴趣区在照射野正中采集图像;观察组自然呼吸,感兴趣区在照射野正中使用补光器减少饱和状态伪影后采集图像.图像经过人为后处理调整打印成胶片,然后对影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胸部对照组满意94例,观察组满意100例;腹部对照组满意295例,观察组301例,满意294例,2组患者血管造影图像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呼吸下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与常规方法造影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造影时操作更简便.主要用于不能很好配合及危重的患者.

    作者:李龙朋;亓琪;唐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超声内镜诊断胃内隆起性病变的价值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在胃内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6例经胃镜检查发现的胃内隆起性病变,行超声内镜及超声小探头检查,除45例为正常脏器外压、5例黏膜下血管瘤、7例静脉曲张而进行随访观察外,其余均经手术或活检获取病理确诊,将2种方法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胃黏膜下肿瘤104例,以间质瘤居多;胃非肿瘤性病变82例,以壁外压迫居多;对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超声内镜为93.0%,明显高于胃镜的74.2%(P<0.01).结论:超声内镜可显示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和壁外情况,有利于胃内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贺晨婕;王秀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变化研究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及与病情活动度有无关联.方法:利用超声骨密度仪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跟骨进行骨密度检查.按有无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和无骨质疏松组.酶联吸附免疫法测定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了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与临床表现有无关联.结果: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组病程长,抗CCP抗体阳性率高,类风湿因子滴度高,与无骨质疏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年龄、性别、疼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血沉、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尽早进行骨密度检查,发现骨质疏松者应早期治疗,对预防骨折、保存劳动力、改善生存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京明;王瑞明;卓勤俭;孟彩云;朱明贞;余海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大黄治疗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血必净和大黄对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严重多发性创伤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应用血必净和大黄治疗,对照组25例不应用血必净和大黄,原发病及其他治疗2组一致.观察2组患者胃肠功能改善情况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治疗后胃肠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肠麻痹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必净和大黄联合应用治疗严重多发性创伤胃肠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明显降低MODS的发生率.

    作者:汪勇;刘云龙;聂保忠;马宁;刘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房间隔缺损35例,室间隔缺损30例,动脉导管未闭17例)介入封堵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2例中77例封堵成功(房间隔缺损32例,室间隔缺损28例,动脉导管未闭17例),成功率为93.9%.并发症2例.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简便易行,成功率高.

    作者:赵启伟;吴荣鹏;沈桂冬;任晖;巩洁;蔡凯乾;张军康;董根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性三光气体中毒的心理治疗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三光气体中毒的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予吸氧、解痉、平喘、祛痰、预防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重症者)等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治疗;而对照组只行常规治疗.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对2组患者均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7天,治疗组焦虑和抑郁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病情轻、中、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意外光气中毒后,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治疗,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许春奇;贺静;蒋慧娟;杨洋;张友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64排螺旋CT表现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表现.方法:对实施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20名正常人及35例NSTEACS患者,研究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部位、斑块累及血管支数、斑块性质(硬化斑块、非硬化斑块或混合斑块)、斑块所致的狭窄以及主要冠状动脉远段血管是否中断等影像特点.结果:在NSTEACS患者中,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斑块累及冠状动脉支数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而心肌桥及斑块发生的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TEACS组冠状动脉狭窄率范围较广,狭窄率达15%~100%.结论:冠状动脉多发硬化斑块、斑块累及数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狭窄率范围较广为NSTEACS影像特点,对于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舒政;邓小飞;张家美;葛琛瑾;孟文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双腔Power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双腔Power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体会,探讨其置管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例患者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双腔Power PICC,并行导管维护、输血输液、对比剂团注、中心静脉压监测和预防静脉炎等相关护理措施.结果:双腔Power PICC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置入一根双腔Power PICC同时满足了患者治疗、检查、监测3种需要,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双腔Power PICC具有优越性,良好的护理让其在临床中能广泛地开展.

    作者:李桂莲;田丽梅;王少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1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纵隔的安全性、疗效及价值.方法: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持续宫腔灌流条件下,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纵隔123例.结果:123例患者均一次完成子宫纵隔切除术;术后随访到108例已足月妊娠分娩,13例妊娠后又发生流产,2例未妊娠.无一例出现副损伤及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纵隔疗效好,手术疼痛轻、恢复快,在门诊局麻下即可完成,可保持女性生殖器官的完整性,使绝大部分患者恢复生育能力.

    作者:高霞;张毅;岳艳;马亚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17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77例PLC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病原学、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7例PLC患者中,发病年龄高峰为40~60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3.43:1,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分别为75.14%和0.56%,γ-谷酰基转肽酶(γ-GGT)和AFP阳性率分别为73.45%和74.58%,门静脉癌栓率41.81%,远处转移率0.56%.手术治疗78例,其中肝细胞型肝癌(HCC)68例,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ICC)10例,前者HBV感染率(76.47%)高于后者(10.00%)(P<0.05),而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的阳性率分别为14.71%、50.00%和17.65%、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C危险因素包括40岁以上、男性、HBV感染;γ-GGT和AFP或许有助于PLC的诊断;PLC转移以肝内血行转移多见;PLC细胞分型以HCC多见;ICC患者碱性磷酶阳性率较高,可能有助于诊断.

    作者:徐静;刘传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三氧化二砷对HL-60细胞端粒酶hTERT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抑制HL-60细胞端粒酶hTERT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含有hTERT启动子不同片段的荧光素酶基因表达载体,转染HL-60细胞,分别在有无As2O3作用下检测各组荧光素酶活性变化,间接反映As2O3对hTERT启动子不同片段活性的影响.结果:在As2O3作用下,含有hTERT启动子不同片段的荧光素酶基因表达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均下降(P<0.05~P<0.01).结论:As2O3对HL-60细胞端粒酶hTERT启动子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孙淼;章尧;陈昌杰;杨清玲;黄丽珠;李友建;房兵;丁淑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