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蚌埠高校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

庄颖;张勤;高恒;马嬿;韩慧

关键词:大学生, 应对方式, 生活事件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蚌埠5所不同类型高校的1~4年级大学生共1 645名,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类型、家庭环境和生活事件与特质应对方式问卷测查学生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各年级积极应对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文化程度的高低在积极应对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消极应对与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及其他因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与家庭环境、生活事件总应激量有关,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38例ACS患者根据病情分为保守治疗组8例,手术治疗组30例.观察2组临床症状和发生并发症、病死、治愈及腹内压变化的情况.结果:38例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42.1%,总病死率31.6%,总治愈率68.4%.保守治疗组发生并发症3例,手术治疗组并发症13例;保守治疗组病死3例,手术治疗组病死9例;保守治疗组治愈5例,手术治疗组治愈21例,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38例均出现ACS体征,采用膀胱内测量法测得腹内压稳定升高且>20 mmHg,多伴有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中26例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结论:正确地把握ACS的治疗时机与指征,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对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解福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童少年意外伤害环境因素的研究进展

    儿童少年意外伤害(unintentional injury)亦称儿童少年期意外事故(unintentional accident),是指突然发生的事件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可以是躯体损伤,也可以是精神损伤,分为非致命伤和意外死亡,该概念不包括儿童忽视[1-2].儿童少年意外伤害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儿科领域的一类常见疾病,成为1~14岁儿童少年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伤害造成的死亡95%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其中半数以上是儿童少年,在我国抽样调查[3]也是如此.

    作者:周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服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服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晨服非洛地平缓释片,晚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对照组晨服非洛地平缓释片+马来酸依那普利.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后8周监测其动态血压,比较其血压节律性的变化.结果:服药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患者的白天舒张压、夜间血压、24 h收缩压及晨间血压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并且,2组患者治疗前非杓型患者的比例分别为89.2%和89.1%,治疗后分别为50.8%和72.7%,治疗组昼夜节律的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不同降压药,分不同时间服药能明显纠正患者夜间血压,显著改善血压的节律性,抑制晨峰现象的出现,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作者:王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右踝Charcot关节病1例

    Charcot关节病是一种由神经感觉和营养障碍导致的破坏性关节病,属于风湿性疾病中神经病变性关节炎之一,主要见于影响感觉尤其是浅感觉和痛觉丧失的神经系统病变.Charcot关节病共同特征为感觉缺陷但运动功能正常,发生在足踝部时常继发于糖尿病,由于内分泌科和风湿科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加上对该病报道较少,易被忽视.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Charcot关节病作一报道.

    作者:武加标;任敏;赵东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血压病脑梗死患者与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脑梗死(E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7例EH患者,其中合并ECI(ECI组)25例,未合并ECI的EH组22例;另选择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hs-CRP水平和颈动脉IMT.结果:3组年龄、性别构成、吸烟史、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CI组hs-CRP和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和EH组(P<0.05~P<0.01),EH组hs-CRP和颈动脉IMT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EH组中,颈动脉IMT增高组的血清hs-CRP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1),hs-CRP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关系(P<0.01).以颈动脉IMT为因变量的多重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和hs-CRP即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Y ∧IMT=0.319+0.064Xhs-CRP+0.008X年龄.结论:hs-CRP可能通过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ECI的发生、发展.

    作者:蒋宏俨;寿广丽;冯敏;孟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目的:检测成骨细胞在不同质量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下一氧化氮(NO)的水平.方法:培养及鉴定成骨细胞,检测不同质量浓度TNF-α作用下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结果:随着TNF-α质量浓度的提高,NO的水平逐渐升高;当TNF-α为10 μg/L时NO水平高,此后随着TNF-α作用时间和质量浓度的增加NO水平减少(P<0.05~P<0.01).结论:单一的TNF-α可以诱导成骨细胞产生NO,但NO并不随着TNF-α质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持续增多.

    作者:黄洁;张宏;沈亚仙;周中华;唐卫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大鼠血清白介素-2、12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及干预研究

    目的:观察幼龄SD大鼠肺炎克雷柏杆菌肺炎的临床表现、白介素(IL)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及其干预后的变化.方法:将4~6周龄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又分为3小组,每小组8只,其中模型组、干预组接种相同浓度、剂量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菌液,对照组接种0.9%氯化钠注射液,接种成功24 h左右,干预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各小组抽样行X线检查,并分别于第3、5、7天取血清检测IL-2、IL-12和MCP-1.结果:模型组血清MCP-1水平在接种后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5~P<0.01),干预组接种后第3天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各时间点MCP-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在接种后第5天和第7天血清MCP-1水平均显著高于第3天(P<0.01),干预组在接种后第5天和第7天血清MCP-1水平均明显低于第3天(P<0.01).模型组血清IL-2和IL-12水平在接种后第5天和第7天均高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1),模型组和干预组接种后第3天血清IL-2和IL-1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接种后第5天和第7天血清IL-2和IL-12水平均明显高于第3天(P<0.01),而干预组第5天和第7天IL-2和IL-12水平均显著低于第3天(P<0.01).结论:幼龄SD大鼠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模型急性感染期IL-2、IL-12和MCP-1升高,说明这些细胞因子参与了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动态监测血清IL-2、IL-12和MCP-1水平可作为判断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病情轻重、转归的重要指标.

    作者:姚泽忠;赵振江;赵瑞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检测指标与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动脉硬化指数及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3例,按照24 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非杓形组66例和杓形组47例.分别检测动脉硬化指数、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情况.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动脉硬化指数及肾损害的关系.结果:非杓形组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形组(P<0.01),2组的动脉硬化指数、脉压、血压昼夜变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胱抑素、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血尿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动脉硬化指数及肾脏损害有关,非杓型者更为显著.

    作者:丁瑜;陈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与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妊娠期轻度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SAMe)与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治疗妊娠期轻度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轻度ICP的163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85例给予SAMe 1 000 mg口服,每天1次,16 d为1个疗程;UDCA 300 mg口服,每天3次,20 d为1疗程.B组78例给予UDCA 300 mg口服,每天3次,20 d为1个疗程.2组均结合地塞米松、炉甘石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甘胆酸(CG),记录2组孕妇孕周、胎儿窘迫率、早产率、剖宫产率、瘙痒评分及产后出血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瘙痒症状评分、血清CG、ALT、TBiL、DBi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新生儿早产率低于B组(P<0.05),而AST、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剖宫产率与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Me与UDCA联合治疗轻度ICP患者效果满意.

    作者:张景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氟康唑的药物浓度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清中氟康唑药物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血清样品采用乙酸乙酯进行提取,用氨苯蝶啶做内标,Lichrospher-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22:78:0.28,加乙二胺调pH为4),流速1.0 ml/min,柱温20 ℃,检测波长295 nm.结果:HPLC法在0.1~6.0 μg/ml之间线性良好(r=0.999 9),日间精密度和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差均<10%,低、中、高三个浓度样品平均提取回收率85.93%~100.60%.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为氟康唑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卢家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6例超声诊断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超声诊断学表现,对比其与病理学诊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超声诊断学表现,以及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结果:6例中2例发生于盆腔,颈部、腹壁、颊部、颧部各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相关部位的占位效应导致的非特异性临床症状.超声检查显示为低回声团块,彩色多普勒示其内部分可见血流信号.病理学改变显示呈梭形的瘤细胞,细胞稀疏区与细胞密集区共存.间质血管较丰富,部分呈扩张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34阳性,CD99阳性,Bcl-2阳性和Vimentin阳性.结论:有完整被膜的SFT常呈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团块.低阻力指数的血液动力学提示有恶性的倾向,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确诊.

    作者:肖潇;肖后生;杨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喉鳞状细胞癌中CyclinE和p2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yclinE和p27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染色法检测160例LSCC和30例正常喉黏膜组织(normal laryngeal tissues,NLT)中CyclinE和p27的表达水平,并分析CyclinE和p27表达水平与LSCC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CyclinE和p27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LSCC中CyclinE 和p27阳性率分别为64.37%和40.0%,NLT中CyclinE 和p27阳性率分别为16.67%和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LSCC中CyclinE和p27的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肿瘤直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E和p27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CyclinE和p27在LSCC和NLT的差异表达可能是LSCC发生和侵袭转移的分子基础,联合检测CyclinE和p27对判断LSCC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明洁;刘业海;李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脉化疗联合PEI治疗乳腺癌术后肝转移1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化疗联合经皮穿刺无水乙醇瘤内注射(PEI)治疗乳腺癌伴肝转移的疗效.方法:15例均为乳腺癌术后并确诊有肝转移,给予化疗(TP方案):紫杉醇135 mg/m2,第1天,静脉输注;顺铂40 mg/d,第2~4天,静脉输注.28 d为1周期,均用4疗程以上.同时化疗前、后肝转移瘤灶给予彩超引导下PEI治疗,每个病灶少2次,多4次.结果: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2例,有效率100%;均存活6个月以上,10例病死患者中长存活22个月.不良反应为食欲低下、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功能一过性异常和穿刺部位疼痛.结论:PET和TP方案静脉全身化疗对乳腺癌术后肝转移有一定疗效.

    作者:谢广龙;黄柱华;周争光;蒲春华;周海荣;刘新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枕下减压及枕大池重建治疗Arnold-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40例

    目的:探讨枕下减压及枕大池重建治疗Arnold-ChiariⅠ型畸形(ACM-Ⅰ)合并脊髓空洞症(SM)的效果.方法:显微镜下对40例ACM-Ⅰ合并SM患者行后颅窝小骨窗枕下减压,改善脑脊液循环,并枕大池重建.结果:术后复查MRI示小脑扁桃体上抬至枕骨大孔水平,枕大池较前扩大.随访3~30个月,无死亡病例,临床症状改善35例,无变化5例,有效率87.50%;脊髓空洞缩小者33例,无变化7例,有效率82.50%.结论:枕下减压及枕大池重建是治疗ACM-Ⅰ合并SM的有效方法.

    作者:韩易;张少军;姜之全;刘后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富氢盐水对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肠道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富氢盐水对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肠道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烫伤组(S组)、烫伤+0.9%氯化钠注射液处理组(B+N组)、烫伤+富氢盐水处理组(B+H组)、烫伤+维生素C处理组(B+C组),各12只.制作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烫伤30% TBSA模型,伤后6 h按Parkland公式用林格液补液复苏.在伤后6、18、30、42 h各组大鼠腹腔分别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 ml/kg)、0.9%氯化钠注射液(5 ml/kg)、富氢盐水(5 ml/kg)、维生素C(9 ml/kg)(250 mg/kg).观察伤后24、48 h的肠道病理改变,并检测肠道组织中丙二醛、二胺氧化酶、白细胞介素1β的变化及肠绒毛上皮细胞凋亡率.结果:与B+N组相比,B+C组和B+H组24、48 h时相点大鼠肠道病理形态改变均显著减轻(P<0.01);二胺氧化酶均显著升高(P<0.01);而丙二醛、白细胞介素1β、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富氢盐水可有效减轻严重烫伤延迟复苏肠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富氢盐水减轻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炎性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以及抑制肠道上皮细胞凋亡等机制有关.

    作者:高优;方勇;李晓光;姚敏;俞为荣;徐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STAT3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分析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AT3的表达,并对47例骨肉瘤患者的主要临床资料、肿瘤分期及临床相关参数进行比较,同时计算骨肉瘤组织的MVD,分析骨肉瘤组织中STAT3表达与MVD的相关性.结果:STAT3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骨组织(P<0.01);在骨肉瘤Ⅱa期、Ⅱb期、Ⅲ期的STAT3表达均显著高于Ⅰ期(P<0.01),Ⅲ期的STAT3表达均显著高于Ⅱa期和Ⅱb期(P<0.01).软组织浸润组的STAT3表达显著高于非浸润组(P<0.01).骨肉瘤组织中STAT3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STAT3的表达与骨肉瘤的肿瘤分期有关,而且与肿瘤有无软组织浸润密切相关;STAT3在骨肉瘤中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关系.提示STAT3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尤其是与骨肉瘤的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作者:陈晓东;周新社;李昭程;马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前访视护理对其心理状况、生理应激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前访视护理对其心理状况、生理应激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术前访视护理.结果:2组患者术前1 d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前5 min和切皮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高于对照组的88.3%(P<0.01).结论:术前访视护理是一项优质化服务,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前心理状况,降低生理应激反应,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一氧化氮在舒芬太尼后处理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一氧化氮(NO)在舒芬太尼后处理减轻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年龄19~64岁,ASA Ⅱ~Ⅲ级,心功能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舒芬太尼0.5 μg/kg组(S1组)、1.0 μg/kg组(S2组)和2.0 μg/kg组(S3组),每组15例.S1、S2、S3组于主动脉开放前5 min时经主动脉根部分别输注舒芬太尼0.5、1.0和2.0 μg/kg,稀释容量为2 ml/kg,输注时间2 min,C组用相同方法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 2 h(T1)、4 h(T2)、8 h(T3)、24 h(T4)、48 h(T5)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NO水平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24 h心肌收缩力评分、术后24 h引流量及心脏自动复跳率.结果:与C组比较:S1组T1~3时cTnI、CK-MB均降低,NOS、NO均升高(P<0.01);S2、S3组T1~5时cTnI、CK-MB均降低,T1~4时NOS、NO均升高(P<0.01),气管导管拔出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24 h心肌收缩力评分均降低(P<0.05~P<0.01).与S1组比较,S2、S3组T4~5时cTnI和CK-MB均降低,T3~4时NOS、NO均升高,术后24 h心肌收缩力评分均降低(P<0.05~P<0.01).S2与S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后处理通过激活NOS/NO信号通路,减轻CPB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且有剂量依赖性和封顶效应.

    作者:朱德浩;顾尔伟;赵佑君;陈庆书;陈立建;张雷;李卫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实施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便秘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便秘中的作用.方法:将156例产妇按住院顺序先后随机分成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按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内容实施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可降低产妇剖宫产术后便秘的发生率,并且能提高产妇掌握知识程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陈素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氧流量雾化吸入对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氧流量在氧动力雾化吸入过程中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68例氧动力雾化吸入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选择氧流量为5 L/min组18例,6 L/min组16例,7 L/min 19例,8 L/min 15例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观察4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后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患者不同氧流量雾化吸入前10 min血SpO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同氧流量雾化吸入后10 min患者血SpO2均较雾化吸入前10 min明显增高(P<0.01),但6 L/min组和7 L/min组氧流量雾化吸入后10 min血SpO2明显高于5 L/min组和8 L/min组(P<0.01).结论:氧动力雾化吸入疗法采用6~7 L/min的氧流量,可达到佳雾化吸入效果.

    作者:王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