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胜;刘彬;钟平;张雷;马争飞
目的:调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供应室2011~2012年常见职业损伤的发生情况.方法:通过发放自行设计的<职业损伤事件调查表>获取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2011年中心供应室共发生职业损伤34例,其中烫伤15例,锐器伤10例,化学伤9例;2012年发生职业损伤11例,其中烫伤4例,锐器伤5例,化学伤2例.2012年烫伤与化学伤的发生率均低于2011年(P<0.01和P<0.05),而锐器伤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职业防护教育,可降低职业损伤的发生.
作者:樊蓉;孟宇;陈付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5例胎盘早剥患者分为轻型组(21例)和重型组(34例),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轻型组孕周大于重型组(P<0.05),重型组胎心监护异常率、B超检出率、B-Lynch缝扎术率和产后出血率均高于轻型组(P<0.05~P<0.01).结论:胎盘早剥临床表现复杂,及早发现胎盘早剥,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能够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孟庆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变换体位时增加胃管置入长度对安眠药中毒患者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安眠药中毒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左侧卧位洗胃;观察组采取头低足高左侧卧,在洗胃过程中变换患者体位时增加胃管置入长度洗胃.比较2组洗胃时间、出液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洗胃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洗胃出液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洗胃中观察组胃内容物从口鼻腔涌出和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变换患者体位时增加胃管置入长度洗胃可缩短洗胃时间、增加出液量和减少并发症,提高了洗胃效果.
作者:姜效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不同菌相白念珠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情况,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方法:用佛波醇酯刺激THP-1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用酵母相、菌丝相及用胃蛋白酶抑制剂(pepstatin,PEP)预处理的白念珠菌分别作用巨噬细胞1、2、4、8 h;另设空白对照组,AnnexinV-FITC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酵母相、菌丝相、PEP作用组的白念珠菌分别感染巨噬细胞1、2、4、8 h的细胞凋亡率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P<0.01);各作用组均随时间的延长凋亡率不断升高(P<0.01);酵母相组和菌丝相白念珠菌组不同时间细胞凋亡率均较PEP作用组明显增加(P<0.01),并且菌丝相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酵母相组(P<0.01).结论:白念珠菌可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其作用与其菌相及其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有关.
作者:汪春华;陈艺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宫颈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电子阴道镜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418例,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对电子阴道镜诊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显示,宫颈炎患者346例(82.8%),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48例(11.5%),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19例(4.5%),宫颈癌5例(1.2%).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宫颈炎333例,CIN 45例,HPV感染27例,宫颈癌13例.电子阴道镜检查诊断宫颈炎、CIN、HPV感染、宫颈癌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7.9%、95.5%、70.3%、38.5%.结论:电子阴道镜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宫颈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有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杜秀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常规膀胱镜检无法找到输尿管开口时,T管输尿管造瘘在输尿管支架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例晚期宫颈癌合并肾积水患者,行常规膀胱镜检未找到输尿管开口18侧例,通过背部直切口下输尿管T管造瘘、灌注美蓝、X线下斑马导丝探寻、顺行造影等多种方法,引导经尿道输尿管镜找到输尿管开口,逆行进入输尿管并置入支架.结果:17侧例输尿管支架放置成功,1侧例由于下段输尿管完全闭锁予留置T管行体外引流,并于1个月后更换引流管.结论:晚期宫颈癌常规镜检无法找到输尿管开口的患者,仍有很大机会获得内引流成功,外引流并非首选.背直切口下行输尿管T管造瘘创伤小、成功率高,在为外引流做好准备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内引流成功率,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葛亮;吴先志;邓超雄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临床要点.方法:对121例患者术前检查,并进行相应处理.鼻内镜结合肉眼观察,了解息肉大小、范围、根蒂位置和周围有无粘连情况,以圈套器在中鼻道将息肉根蒂部圈断,自鼻内或口咽部取出息肉组织.结果:121例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近期随诊>6个月,远期随防>1年,门诊复查1年,术腔上皮化良好,未见鼻腔粘连、息肉复发,治愈率88.43%,总有效率100%.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安全、有效,掌握手术技巧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的重要保障.
作者:朱炼兵;谢建宏;潘建辉;邱科金;陈明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使用康惠尔敷料治疗皮肤擦挫伤的疗效.方法:将50例皮肤擦挫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方法换药,治疗组给予康惠尔系列敷料换药,观察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疼痛及炎性反应程度、色素沉着及瘢痕形成情况.结果:治疗组愈合时间为(10.5±2.3)d,对照组愈合时间为(15.2±2.1)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换药时疼痛反应多为1级以下,对照组多为2级以上,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有1例出现轻度色素沉着,对照组有5例出现明显色素沉着;对照组有2例创面愈合后留有瘢痕,未影响功能;2组均无明显感染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康惠尔系列敷料治疗皮肤擦挫伤时能为创面提供密闭的湿性环境,减轻换药时的疼痛,促进创面结痂、脱落、愈合,缩短病程,减少瘢痕的形成及色素沉着,是治疗皮肤擦挫伤的理想敷料.
作者:王明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效果.方法:顽固性心衰患者114例,73例接受常规心衰药物及CBP治疗(CBP组),41例接受常规心衰药物治疗(常规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生化指标、心功能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CBP组治疗后血钠、血钾、血肌酐、尿素氮、B型脑钠肽水平均较常规组明显改善(P<0.01);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24 h尿量的改善效果也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CBP组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1).治疗期间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与单独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相比,CBP能显著改善顽固性心衰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增强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
作者:张丽琴;邢昌赢;蒋艺萍;解林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gene of 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PTEN)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测定70例HCC组织和40例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TEN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两个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TEN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7.1%,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95.0%(P<0.01).在肿瘤分期晚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PTEN表达均降低(P<0.01).p53蛋白在HCC组织中表达率为60.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5.0%(P<0.01).在肿瘤大小、病理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上,p53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与p53蛋白表达在HCC组织中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PTEN低表达与HCC进展有关,有可能作为评价肝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李玉梅;汪蕊;欧玉荣;吴穷;侯鑫;钱秀娟;汪子书;杨燕;谈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终点法、溴甲酚绿法、丁酰硫代胆碱/铁氰化钾法检测81例不同程度(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35名正常人(对照组)的RBP、PA、ALB、CHE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RBP、PA、ALB和CH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程度由轻到重患者血清RBP、PA、ALB和CHE均依次降低(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RBP、PA、ALB和CHE能更好地反映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肝硬化患者病情变化、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朱玉;王启之;燕善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HFMD)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重症HFMD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5例和艾司洛尔组55例,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45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予以抗病毒、降颅压、磷酸肌酸钠保护心肌细胞等治疗,艾司洛尔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艾司洛尔.入院时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去甲肾上腺素(NE).治疗3 d后复查,比较治疗前后心肌酶及NE变化情况.结果:重症HFMD患儿心肌酶及NE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常规治疗组和艾司洛尔组治疗后LDH、CK、CK-MB及NE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2组治疗前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艾司洛尔组上述各指标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艾司洛尔治疗小儿重症HFMD能有效减轻心肌损伤.
作者:朱磊;刘冉;胡丹;朱晓新;刘开勋;魏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成人偏头痛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及机制.方法:收集偏头痛患者60例(偏头痛组)及健康体检中心正常人50名(对照组),均行BAEP及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偏头痛组脑干左侧Ⅴ波潜伏期、右侧Ⅲ波潜伏期、右侧Ⅴ波潜伏期、左侧Ⅲ~Ⅴ峰间期、左侧Ⅰ~Ⅴ峰间期、右侧Ⅰ~Ⅲ峰间期、右侧Ⅰ~Ⅴ峰间期均延长(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偏头痛组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均减慢(P<0.01).结论:成人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脑干右侧区域存在神经电生理改变,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慢可能与此有关.
作者:汪国胜;刘彬;钟平;张雷;马争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和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105例IDC组织和20例癌旁乳腺组织中CD133的表达以及MVD计数.结果:在癌旁乳腺组织和IDC组织中,CD133的阳性率分别为5.0%和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33的表达水平在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VD计数在肿瘤患者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高低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且CD133的阳性和阴性表达间MVD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133的表达和MVD计数与IDC组织的淋巴结转移与否和临床分期均有一定关系;CD133和MVD联合检测对IDC的进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云芹;黄云生;杨维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洛酮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80例全麻下行腹部手术后PCIA 48 h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其中A组:舒芬太尼1.5~2 μg/kg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1 μg·kg-1·h-1.记录术后PCIA治疗期间2、6、12、24、36、48 h各时间点患者的镇痛和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B组镇静评分在术后各时间点均较A组降低(P<0.05~P<0.01);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也均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应用小剂量纳洛酮(0.1 μg·kg-1·h-1)可有效减少舒芬太尼PCIA的不良反应,同时增强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
作者:代文涛;朱德浩;符炜;张从利;王南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硫酸镁湿热敷治疗产后会阴水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300例产后会阴水肿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均采取红外照射方法护理治疗.对照组湿敷甲硝唑溶液,观察组湿敷硫酸镁原液.观察2组患者护理治疗72 h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130例,对照组痊愈90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痊愈时间为(3.5±1.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5±2.5)d(P<0.01).2组患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照射基础上采取湿敷硫酸镁原液方法护理治疗产后会阴水肿效果显著,能够降低疼痛,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任玉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CHPS 35例患儿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35例均手术成功,随访18个月,无并发症,患儿发育良好.结论: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CHPS安全有效,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创伤少等优点.
作者:张丰年;李炳;陈卫兵;王寿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缓解胸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组(n=43)和I组(n=43),分别使用PCEA和PCIA镇痛,观察2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5 d内视觉模拟评分、使用辅助药物治疗镇痛的用量、术后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开始走路时间和住院时间,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组发生肺部并发症3例,I组14例;E组发生吻合口漏2例,I组6例;E组术后发生谵妄2例,I组6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开胸手术术后PCEA优于PCIA,对改善食管癌手术后护理、减少住院时间和促进患者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束燕;杜金广;叶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青年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在漫长治疗过程中的压力感受.方法:采取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2例中青年血透患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壮年血透患者心理压力主要来源包括对疾病的恐惧和对预后的不确定感、生活规律的改变、自我管理知识缺乏和信心不足、负向的自我概念、经济困难等.结论:中青年血透患者在身体、精神、经济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应根据患者的压力来源,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其压力.
作者:何丽芳;甘香;杨莺卿;刘美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70岁以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下行PTCD,术后1周左右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下经PTCD窦道置入胆管金属支架,将体外引流转换为内引流.结果:46例患者PTCD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P<0.01),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0.53±2.35)个月.结论:经PTCD途径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效方法,可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可反复应用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选的方法.
作者:周磊;刘会春;李宗狂;鲁贻民;金浩;高之正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