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位变换及增加胃管置入长度对安眠药中毒患者洗胃效果的影响

姜效灵

关键词:洗胃, 安眠药中毒, 体位, 延长胃管
摘要:目的:探讨变换体位时增加胃管置入长度对安眠药中毒患者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安眠药中毒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左侧卧位洗胃;观察组采取头低足高左侧卧,在洗胃过程中变换患者体位时增加胃管置入长度洗胃.比较2组洗胃时间、出液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洗胃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洗胃出液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洗胃中观察组胃内容物从口鼻腔涌出和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变换患者体位时增加胃管置入长度洗胃可缩短洗胃时间、增加出液量和减少并发症,提高了洗胃效果.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PTEN和p5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gene of 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PTEN)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测定70例HCC组织和40例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TEN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两个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TEN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7.1%,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95.0%(P<0.01).在肿瘤分期晚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PTEN表达均降低(P<0.01).p53蛋白在HCC组织中表达率为60.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5.0%(P<0.01).在肿瘤大小、病理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上,p53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与p53蛋白表达在HCC组织中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PTEN低表达与HCC进展有关,有可能作为评价肝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李玉梅;汪蕊;欧玉荣;吴穷;侯鑫;钱秀娟;汪子书;杨燕;谈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高压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腹高压(IAH)危险因素,并评估IAH对S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8例SAP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测压法间接监测腹内压值,反复或持续腹内压≥12 mmHg设定为IAH.记录第1个24 h 液体平衡、急性生理与慢性病Ⅱ(APACHEⅡ)评分、白蛋白值等与腹高压相关性高危因素.根据腹内压值,观察腹内压对患者感染率、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机械通气、急性肾损伤、住院时间、血培养阳性率、ICU时间及病死率等预后指标.结果:腹内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第1个24 h液体平衡、APACHEⅡ评分和白蛋白值均是SAP发生腹内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IAH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机械通气、急性肾损伤及住院、ICU时间均高于非腹高压患者(P<0.05~P<0.01).结论:入院24 h液体平衡、APACHEⅡ评分、白蛋白值均是SAP患者发生IAH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解除可能引起腹内压升高的危险因素是治疗SAP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郑以山;倪海滨;童智慧;柯路;张璐瑶;李刚;李维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硫酸镁湿热敷治疗产后会阴水肿150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硫酸镁湿热敷治疗产后会阴水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300例产后会阴水肿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均采取红外照射方法护理治疗.对照组湿敷甲硝唑溶液,观察组湿敷硫酸镁原液.观察2组患者护理治疗72 h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130例,对照组痊愈90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痊愈时间为(3.5±1.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5±2.5)d(P<0.01).2组患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照射基础上采取湿敷硫酸镁原液方法护理治疗产后会阴水肿效果显著,能够降低疼痛,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任玉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唇腭裂患者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者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方法.方法:将150例唇腭裂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78例和常规护理组72例.常规护理组施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优质护理组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营养饮食护理、切口及口腔护理等优质护理方法.对2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唇腭裂患者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方法能改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萍;辛美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改良式新阴式子宫切除术(TVH)和常规阴式子宫切除的效果.方法:对子宫增大如12~ 18 孕周、子宫质量270~430 g 的37例患者采用传统的TVH 术式(传统组);对子宫增大如12~16孕周,子宫质量280~330 g的32例患者采用改良式的TVH手术方式(改良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后排气时间、副损伤.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 P<0.01).结论:改良式TVH手术方法非常简捷,不需要特殊器械,对于大子宫切除具有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作者:肖成炜;许翔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血液标本及存放时间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的影响

    目的:探讨室温下不同血液标本及存放时间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分离胶/促凝剂管(分离胶管组)和肝素抗凝管(肝素管组)采集30名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标本,在1 h内离心并测定标本中NSE水平,然后分别测定室温(25.0±0.5)℃放置2、3、4 h的NSE水平.结果:分离胶管组血标本存放不同时间的测定结果与1 h内的NSE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素管组血标本存放不同时间的NSE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素管组血标本存放1~4 h NSE测定结果均明显高于分离胶管组(P<0.01).结论:应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室温放置4 h内的分离胶/促凝剂管血标本,重复性较好,结果可靠,可为临床样本检测、复核,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谢军;张侠;李红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血液肿瘤患者的应用和护理方法.方法:35例血液肿瘤患者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输血、输入化疗药物,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发生静脉炎、渗漏情况.结果:一次穿刺成功33例(94.3%),35例中,3例发生静脉炎(8.6%),1例发生渗漏(2.9%).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血液肿瘤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可减少药物渗漏、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且可延长留置时间.

    作者:唐若莹;丁宁;陶治荣;邢香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奥曲肽对多烯紫杉醇抑制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效作用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OCT)对人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体外抑制作用,并探讨OCT与多烯紫杉醇联合用药时,对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细胞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OCT和多烯紫杉醇,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PC-3细胞,通过对PC-3细胞抑制率的变化,观察OCT对其杀伤癌细胞能力的影响;并与单独使用多烯紫杉醇的抑制率相比较.结果:OCT能够增强多烯紫杉醇对PC-3细胞的抑制率(P<0.01),其作用随浓度、时间的增加而增强(P<0.01).结论:OCT可抑制PC-3细胞,并可增强多烯紫杉醇对PC-3细胞的敏感性;2种药物联用,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用.

    作者:刘峰;刘辉;王伟峰;郝继东;万建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贲门失弛缓症改良Heller's手术围术期护理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以食管下段括约机失弛缓为特征,其病因不明,但大多数学者[1-2]认为贲门失弛缓症属于神经源性疾病.贲门失弛缓症对患者的机体及精神均造成一定的危害[3],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保证.2007~2012年,我院收治贲门失弛缓症患者6例,成功地进行了Heller′s手术加胃底折叠术,同时在细致周到的围手术期护理下,患者较快地痊愈.现就围手术期的护理作一总结.

    作者:岳峰;李玉洁;杨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产后出血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探讨孕妇产后出血(PPH)的护理方法,提高PPH的临床护理效率.方法:40例PP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2组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护理并发症1例,对照组2例.2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对PPH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是保证患者护理效果的关键.

    作者:童玉荣;王兰云;李若云;潘丽;张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成人偏头痛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及机制

    目的:探讨成人偏头痛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及机制.方法:收集偏头痛患者60例(偏头痛组)及健康体检中心正常人50名(对照组),均行BAEP及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偏头痛组脑干左侧Ⅴ波潜伏期、右侧Ⅲ波潜伏期、右侧Ⅴ波潜伏期、左侧Ⅲ~Ⅴ峰间期、左侧Ⅰ~Ⅴ峰间期、右侧Ⅰ~Ⅲ峰间期、右侧Ⅰ~Ⅴ峰间期均延长(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偏头痛组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均减慢(P<0.01).结论:成人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脑干右侧区域存在神经电生理改变,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慢可能与此有关.

    作者:汪国胜;刘彬;钟平;张雷;马争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5例肺撕裂伤患者的首次检查和治疗后复查的CT资料.结果:25例患者共47个病灶,CT表现为气囊7个,气液囊35个和液囊5个,周围伴不同程度肺挫伤.其中21例患者进行CT动态观察,气囊可演变为气液囊或液囊,气液囊可演变为液囊,但未有逆向演变者.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及动态观察肺撕裂伤的佳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周泽俊;巢惠民;高斌;徐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按照临床路径表制定的要求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护理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较对照组提高(P<0.05).2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李梦;余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康惠尔敷料治疗皮肤擦挫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使用康惠尔敷料治疗皮肤擦挫伤的疗效.方法:将50例皮肤擦挫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方法换药,治疗组给予康惠尔系列敷料换药,观察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疼痛及炎性反应程度、色素沉着及瘢痕形成情况.结果:治疗组愈合时间为(10.5±2.3)d,对照组愈合时间为(15.2±2.1)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换药时疼痛反应多为1级以下,对照组多为2级以上,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有1例出现轻度色素沉着,对照组有5例出现明显色素沉着;对照组有2例创面愈合后留有瘢痕,未影响功能;2组均无明显感染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康惠尔系列敷料治疗皮肤擦挫伤时能为创面提供密闭的湿性环境,减轻换药时的疼痛,促进创面结痂、脱落、愈合,缩短病程,减少瘢痕的形成及色素沉着,是治疗皮肤擦挫伤的理想敷料.

    作者:王明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T管造瘘在晚期宫颈癌患者输尿管支架置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常规膀胱镜检无法找到输尿管开口时,T管输尿管造瘘在输尿管支架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例晚期宫颈癌合并肾积水患者,行常规膀胱镜检未找到输尿管开口18侧例,通过背部直切口下输尿管T管造瘘、灌注美蓝、X线下斑马导丝探寻、顺行造影等多种方法,引导经尿道输尿管镜找到输尿管开口,逆行进入输尿管并置入支架.结果:17侧例输尿管支架放置成功,1侧例由于下段输尿管完全闭锁予留置T管行体外引流,并于1个月后更换引流管.结论:晚期宫颈癌常规镜检无法找到输尿管开口的患者,仍有很大机会获得内引流成功,外引流并非首选.背直切口下行输尿管T管造瘘创伤小、成功率高,在为外引流做好准备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内引流成功率,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葛亮;吴先志;邓超雄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的外科救治

    目的:探讨急性脑肿胀在神经外科颅脑外伤出现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将60例颅脑外伤后大脑半球颅内血肿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30例和保守治疗组30例.结果:开颅手术组26例(86.67%)存活,4例(13.33%)病死;保守组22例(73.33%)存活,8例(26.67%)病死.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颅脑外伤患者术前出现急性脑肿胀需及早行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必要时切除膨出脑组织,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与保守治疗患者疗效相当,故应慎重选择开颅手术治疗.

    作者:郑夏林;张少军;韩易;刘后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体位变换及增加胃管置入长度对安眠药中毒患者洗胃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变换体位时增加胃管置入长度对安眠药中毒患者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安眠药中毒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左侧卧位洗胃;观察组采取头低足高左侧卧,在洗胃过程中变换患者体位时增加胃管置入长度洗胃.比较2组洗胃时间、出液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洗胃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洗胃出液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洗胃中观察组胃内容物从口鼻腔涌出和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变换患者体位时增加胃管置入长度洗胃可缩短洗胃时间、增加出液量和减少并发症,提高了洗胃效果.

    作者:姜效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胃肠道手术中吻合器使用不当致吻合口梗阻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中吻合器使用不当致吻合口梗阻的原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吻合器所致吻合口梗阻9例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行端侧吻合,其中8例在术中发现吻合口梗阻后改为手工吻合.结果:9例患者术中探查均发现由于系膜缘肠黏膜被钉入吻合口所致吻合口梗阻.1例术后出现肠梗阻症状,行肠镜检查时发现,再次手术行手工吻合.结论:吻合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各种细节,避免造成吻合口梗阻,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陈涛;耿翔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对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儿童家长中的实施对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95名,分为未接受健康教育组45名和接受健康教育组50名.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接种现场自填式或电话咨询的方式进行.结果:接受健康教育组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组(P<0.01).结论:对儿童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不仅能提高疫苗接种率,而且能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提高疫苗接种效果.

    作者:胡娟;付梅;汪振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复方电解质注射液汇集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评估

    目的:应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汇集血小板(PAS汇集BC-PCs),并利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模型结合流式细胞术体内评估输注效果.方法:从400 ml全血中分离出40~45 ml白膜,于(22±2)℃静置过夜,将ABO同型的6袋白膜汇集,加200 ml PAS稀释后,离心后,将上层富含血小板悬液经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并转移到血小板保存袋内,即制备成1个成人治疗量的PAS汇集BC-PCs,同时以血浆汇集BC-PCs为对照.将不同保存期的汇集血小板经尾静脉输注SCID小鼠体内,在输注30 min和4 h采集小鼠全血,用流式细胞术计数CD61-PE标记人血小板,以30 min时的人血小板计数为100%计算输注4 h的人血小板存活率.结果:PAS汇集BC-PCs和血浆汇集BC-PCs在保存0 d、3 d、5 d、7 d,SCID小鼠体内4 h的血小板存活率分别为(72.5±9.1)%、(74.0±8.9)%、(71.5±8.6)%、(70.5±8.9)% 和(70.9±8.7)%、(70.4±9.9)%、(68.6±10.3)%、(57.5±9.2);保存5 d内,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7 d时,PAS汇集BC-PCs的血小板存活率高于血浆汇集BC-PCs(P<0.01).结论:在5 d保存期内,PAS汇集BC-PCs与血浆汇集BC-PCs的输注效果相同.

    作者:史志旭;毕星秀;唐荣才;黄成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