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夏林;张少军;韩易;刘后银
目的:探讨急性脑肿胀在神经外科颅脑外伤出现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将60例颅脑外伤后大脑半球颅内血肿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30例和保守治疗组30例.结果:开颅手术组26例(86.67%)存活,4例(13.33%)病死;保守组22例(73.33%)存活,8例(26.67%)病死.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颅脑外伤患者术前出现急性脑肿胀需及早行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必要时切除膨出脑组织,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与保守治疗患者疗效相当,故应慎重选择开颅手术治疗.
作者:郑夏林;张少军;韩易;刘后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中吻合器使用不当致吻合口梗阻的原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吻合器所致吻合口梗阻9例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行端侧吻合,其中8例在术中发现吻合口梗阻后改为手工吻合.结果:9例患者术中探查均发现由于系膜缘肠黏膜被钉入吻合口所致吻合口梗阻.1例术后出现肠梗阻症状,行肠镜检查时发现,再次手术行手工吻合.结论:吻合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各种细节,避免造成吻合口梗阻,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陈涛;耿翔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调查蚌埠市2个街区儿童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和查漏补种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和2012年5月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存档资料,随机选择100名漏种麻疹疫苗的儿童,对其家长进行电话访问,询问漏种麻疹疫苗原因.于2013年3月进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结果:2012年5月和2013年3月儿童麻疹疫苗补种率和总接种率均高于2011年10月(P<0.05).对100名麻疹疫苗漏种的儿童家长电话访问中,漏种疫苗的原因主要为当时儿童生病或正服药期间(包括过敏者)47人,其次为外出探亲或旅游和外来流动儿童各11人,其他原因31人.结论:加大消除麻疹工作宣传力度,定期查漏补种,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在消除麻疹患病工作中至关重要.
作者:付梅;胡娟;江淮芝;王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在桥本甲状腺炎(HT)、Graves病(GD)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4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中,Ⅰ组HT 112例,Ⅱ组GD 66例,Ⅲ组非自身免疫性甲亢62例,Ⅳ组为健康体检者80名.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4组血清中TGAb、TpoAb、TRAb水平.结果:Ⅰ组患者血清TGAb、TpoAb和TRAb均显著高于Ⅱ组、Ⅲ组和Ⅳ组(P<0.01);Ⅱ组患者血清TGAb、TpoAb和TRAb亦均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Ⅰ组患者TGAb阳性率90.17%,TpoAb阳性率100.00%,TRAb阳性率6.25%;Ⅱ组患者TGAb阳性率30.30%,TpoAb阳性率70.21%,TRAb阳性率90.90%.结论:联合检测TGAb、TpoAb、TRAb对诊断及鉴别诊断HT和GD 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具有重要意义,TRAb升高对GD特别有诊断价值.
作者:徐志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住院患者4 824份血液检验标本作为QCC活动前组,采集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住院患者5 000份血液检验标本作为QCC活动后组.血液标本均由统一培训后护理人员采集,经训练的运送标本人员送检,不合格标本为临床检验中心拒收的标本.活动后组在此基础上开展QCC活动,确立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QCC活动前、后不合格血液标本数,计算不合格标本发生率.结果:QCC活动后组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为0.2%,明显低于QCC活动前组的2.7%(P<0.01).结论:QCC活动有助于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持续改进和提高护理服务和医院管理水平.
作者:徐青;曹志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70岁以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下行PTCD,术后1周左右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下经PTCD窦道置入胆管金属支架,将体外引流转换为内引流.结果:46例患者PTCD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P<0.01),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0.53±2.35)个月.结论:经PTCD途径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效方法,可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可反复应用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选的方法.
作者:周磊;刘会春;李宗狂;鲁贻民;金浩;高之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常规膀胱镜检无法找到输尿管开口时,T管输尿管造瘘在输尿管支架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例晚期宫颈癌合并肾积水患者,行常规膀胱镜检未找到输尿管开口18侧例,通过背部直切口下输尿管T管造瘘、灌注美蓝、X线下斑马导丝探寻、顺行造影等多种方法,引导经尿道输尿管镜找到输尿管开口,逆行进入输尿管并置入支架.结果:17侧例输尿管支架放置成功,1侧例由于下段输尿管完全闭锁予留置T管行体外引流,并于1个月后更换引流管.结论:晚期宫颈癌常规镜检无法找到输尿管开口的患者,仍有很大机会获得内引流成功,外引流并非首选.背直切口下行输尿管T管造瘘创伤小、成功率高,在为外引流做好准备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内引流成功率,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葛亮;吴先志;邓超雄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宫颈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电子阴道镜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418例,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对电子阴道镜诊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显示,宫颈炎患者346例(82.8%),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48例(11.5%),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19例(4.5%),宫颈癌5例(1.2%).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宫颈炎333例,CIN 45例,HPV感染27例,宫颈癌13例.电子阴道镜检查诊断宫颈炎、CIN、HPV感染、宫颈癌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7.9%、95.5%、70.3%、38.5%.结论:电子阴道镜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宫颈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有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杜秀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临床要点.方法:对121例患者术前检查,并进行相应处理.鼻内镜结合肉眼观察,了解息肉大小、范围、根蒂位置和周围有无粘连情况,以圈套器在中鼻道将息肉根蒂部圈断,自鼻内或口咽部取出息肉组织.结果:121例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近期随诊>6个月,远期随防>1年,门诊复查1年,术腔上皮化良好,未见鼻腔粘连、息肉复发,治愈率88.43%,总有效率100%.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安全、有效,掌握手术技巧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的重要保障.
作者:朱炼兵;谢建宏;潘建辉;邱科金;陈明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将麻疹合并肺炎10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口腔护理、高热期护理、皮疹的观察、雾化吸入及拍背等.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的84%(P<0.05);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启月;张翠英;李立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血液肿瘤患者的应用和护理方法.方法:35例血液肿瘤患者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输血、输入化疗药物,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发生静脉炎、渗漏情况.结果:一次穿刺成功33例(94.3%),35例中,3例发生静脉炎(8.6%),1例发生渗漏(2.9%).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血液肿瘤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可减少药物渗漏、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且可延长留置时间.
作者:唐若莹;丁宁;陶治荣;邢香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和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本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饮食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肝癌介入依从性和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介入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和术后给予正确的饮食、心理护理,可增加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依从性,同时减少了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作者:邾根玲;汪强武;陈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效果.方法:顽固性心衰患者114例,73例接受常规心衰药物及CBP治疗(CBP组),41例接受常规心衰药物治疗(常规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生化指标、心功能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CBP组治疗后血钠、血钾、血肌酐、尿素氮、B型脑钠肽水平均较常规组明显改善(P<0.01);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24 h尿量的改善效果也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CBP组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1).治疗期间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与单独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相比,CBP能显著改善顽固性心衰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增强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
作者:张丽琴;邢昌赢;蒋艺萍;解林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和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105例IDC组织和20例癌旁乳腺组织中CD133的表达以及MVD计数.结果:在癌旁乳腺组织和IDC组织中,CD133的阳性率分别为5.0%和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33的表达水平在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VD计数在肿瘤患者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高低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且CD133的阳性和阴性表达间MVD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133的表达和MVD计数与IDC组织的淋巴结转移与否和临床分期均有一定关系;CD133和MVD联合检测对IDC的进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云芹;黄云生;杨维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尿毒症并发不宁腿综合征(RLS)及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纳入维持性HD并发RLS患者18例,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上,联合应用HP;并辅以护理干预.观察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β2-微球蛋白及临床症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β2-微球蛋白、RL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睡眠质量显著改善(P<0.01).结论:HP加HD治疗尿毒症患者并发RLS及睡眠障碍,辅以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仲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Abbe瓣修复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护理措施体会.方法:应用Abbe瓣修复唇裂继发畸形15例,术前、术后给予科学、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15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黏膜瓣坏死,术后恢复好.经24~48个月的术后随访,唇部形态明显改善,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加强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术前、术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巡查,对其治疗效果有促进作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作者:顾媛媛;张素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RA患者(RA组),并选择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特种蛋白仪定性检测血清抗CCP抗体和RF,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A组50例中单一抗CCP抗体阳性率86.0%,单一RF阳性率78.0%,两项同时阳性率92.0%,同时阴性率8.0%.对照组30例中单一抗CCP抗体阳性率3.3%,单一RF阳性率13.3%,无一例两项同时阳性.RA组抗CCP抗体、RF和两项同时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抗CCP抗体对RA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合化学发光法检测抗CCP抗体,可显著提高对RA的诊断水平.
作者:王波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26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的护理体会.方法:对行TRI的260例患者,术前采用心理疏导,并做好相应术前准备,取得患者术中配合;加强术后护理和出院前健康指导.结果:260例中,有6例发生桡动脉痉挛,用药后缓解,8例发生手臂肿胀,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严重并发症,3~5 d出院.结论:通过TRI的全程优质护理,尤其是术前、术中、术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密切观察,可有效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秀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机械通气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70例COPD机械通气的患者,其中34例行常规机械通气为对照组,36例行BAL为观察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测2组外周血的TLR4表达水平,同时采用ELL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第1天外周血TLR4、TNF-α、IL-6和IL-8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5天TLR4、IL-6和IL-8及治疗后第3天和第5天TNF-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机械通气并BAL治疗后第1、3和5天TLR4、TNF-α、IL-6、IL-8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两表达水平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在机械通气治疗后第1、3和5天TLR4、TNF-α、IL-6和IL-8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TLR4表达水平与TNF-α、IL-6、IL-8细胞因子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观察组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呼吸重症监护室时间、首次撤机成功率、再上机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能够提高COPD机械通气患者外周血TLR4表达水平,增加脱机成功率,提示COPD治疗与机体的固有免疫相关性.
作者:金炬;刘帮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某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性病高危行为的特征.方法:采用多分类敏感问题随机应答技术和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估计某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性病、艾滋病检测各情况类别的比例,以及性服务时安全套破损情况、全程使用情况各类别的比例.结果:某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近1年从未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过性病、检查过但结果不确定、检查过但不知道结果、检查结果无性病、检查结果有性病的比例依次为44.889 4%、4.313 1%、11.040 6%、33.506 6%、6.250 2%;近1年从未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测过艾滋病、检测过但结果不确定、检测过但不知道结果、检测结果阴性、检测结果阳性的比例依次为62.287 9%、6.412 7%、7.241 0%、23.703 5%、0.354 9%;近一次性服务时没有使用安全套、使用安全套有破损、使用安全套无破损的比例依次为1.885 8%、22.107 6%、76.006 6%;近1个月性服务时从未全程使用、有时全程使用、一直全程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依次为2.268 0%、4.002 2%、93.729 8%.结论:某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的检查情况不容乐观,安全套的使用情况较好,但选用安全套的质量仍需提高.
作者:傅颖;高歌;阮玉华;王磊;施佳琛;周云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