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月;张翠英;李立群
目的:讨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处理策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21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3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房室传导阻滞1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伴缓慢心室率或3 s以上长间歇14例.结果:121例中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气胸1例,囊袋内积血及血肿5例,起搏器囊袋感染5例(1例合并囊袋血肿),电极导线脱位2例,导线尾端与脉冲发生器连接不紧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上肢深静脉血栓1例;经相应处理后均治愈或缓解.结论:深入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了解,重视术前预防及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及起搏器知识教育,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可将并发症减少到低.
作者:熊宁;陈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CHPS 35例患儿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35例均手术成功,随访18个月,无并发症,患儿发育良好.结论: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CHPS安全有效,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创伤少等优点.
作者:张丰年;李炳;陈卫兵;王寿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和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本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饮食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肝癌介入依从性和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介入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和术后给予正确的饮食、心理护理,可增加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依从性,同时减少了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作者:邾根玲;汪强武;陈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住院患者4 824份血液检验标本作为QCC活动前组,采集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住院患者5 000份血液检验标本作为QCC活动后组.血液标本均由统一培训后护理人员采集,经训练的运送标本人员送检,不合格标本为临床检验中心拒收的标本.活动后组在此基础上开展QCC活动,确立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QCC活动前、后不合格血液标本数,计算不合格标本发生率.结果:QCC活动后组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为0.2%,明显低于QCC活动前组的2.7%(P<0.01).结论:QCC活动有助于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持续改进和提高护理服务和医院管理水平.
作者:徐青;曹志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26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的护理体会.方法:对行TRI的260例患者,术前采用心理疏导,并做好相应术前准备,取得患者术中配合;加强术后护理和出院前健康指导.结果:260例中,有6例发生桡动脉痉挛,用药后缓解,8例发生手臂肿胀,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严重并发症,3~5 d出院.结论:通过TRI的全程优质护理,尤其是术前、术中、术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密切观察,可有效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秀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某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性病高危行为的特征.方法:采用多分类敏感问题随机应答技术和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估计某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性病、艾滋病检测各情况类别的比例,以及性服务时安全套破损情况、全程使用情况各类别的比例.结果:某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近1年从未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过性病、检查过但结果不确定、检查过但不知道结果、检查结果无性病、检查结果有性病的比例依次为44.889 4%、4.313 1%、11.040 6%、33.506 6%、6.250 2%;近1年从未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测过艾滋病、检测过但结果不确定、检测过但不知道结果、检测结果阴性、检测结果阳性的比例依次为62.287 9%、6.412 7%、7.241 0%、23.703 5%、0.354 9%;近一次性服务时没有使用安全套、使用安全套有破损、使用安全套无破损的比例依次为1.885 8%、22.107 6%、76.006 6%;近1个月性服务时从未全程使用、有时全程使用、一直全程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依次为2.268 0%、4.002 2%、93.729 8%.结论:某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的检查情况不容乐观,安全套的使用情况较好,但选用安全套的质量仍需提高.
作者:傅颖;高歌;阮玉华;王磊;施佳琛;周云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体会.方法:对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输尿管开口狭窄、结石较大、碎石过程中输尿管损伤及退镜困难的60例患者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果:一次碎石成功56例,碎石成功率93.3%;结石排尽 54 例,结石排尽率 96.4%.主要并发症为输尿管穿孔2例,结石上移至肾脏2例,无输尿管黏膜撕脱、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等优点,但需注意术中操作技巧和经验的积累.
作者:王正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集中清洗消毒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送检消毒供应中心氧气湿化瓶30件为实验组,另取科室自行消毒处理氧气湿化瓶30件为对照组.采用目测法、采样检测法进行效果评价,比较2组消毒结果.结果:对照组目测法合格率33.3%,细菌培养合格率43.3%;实验组目测法和细菌培养合格率均为100.0%.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氧气湿化瓶集中清洗消毒效果确切可靠,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葛多云;陈付华;张淑琴;马民;蔡玉娟;陈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腹高压(IAH)危险因素,并评估IAH对S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8例SAP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测压法间接监测腹内压值,反复或持续腹内压≥12 mmHg设定为IAH.记录第1个24 h 液体平衡、急性生理与慢性病Ⅱ(APACHEⅡ)评分、白蛋白值等与腹高压相关性高危因素.根据腹内压值,观察腹内压对患者感染率、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机械通气、急性肾损伤、住院时间、血培养阳性率、ICU时间及病死率等预后指标.结果:腹内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第1个24 h液体平衡、APACHEⅡ评分和白蛋白值均是SAP发生腹内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IAH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机械通气、急性肾损伤及住院、ICU时间均高于非腹高压患者(P<0.05~P<0.01).结论:入院24 h液体平衡、APACHEⅡ评分、白蛋白值均是SAP患者发生IAH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解除可能引起腹内压升高的危险因素是治疗SAP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郑以山;倪海滨;童智慧;柯路;张璐瑶;李刚;李维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在桥本甲状腺炎(HT)、Graves病(GD)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4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中,Ⅰ组HT 112例,Ⅱ组GD 66例,Ⅲ组非自身免疫性甲亢62例,Ⅳ组为健康体检者80名.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4组血清中TGAb、TpoAb、TRAb水平.结果:Ⅰ组患者血清TGAb、TpoAb和TRAb均显著高于Ⅱ组、Ⅲ组和Ⅳ组(P<0.01);Ⅱ组患者血清TGAb、TpoAb和TRAb亦均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Ⅰ组患者TGAb阳性率90.17%,TpoAb阳性率100.00%,TRAb阳性率6.25%;Ⅱ组患者TGAb阳性率30.30%,TpoAb阳性率70.21%,TRAb阳性率90.90%.结论:联合检测TGAb、TpoAb、TRAb对诊断及鉴别诊断HT和GD 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具有重要意义,TRAb升高对GD特别有诊断价值.
作者:徐志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将麻疹合并肺炎10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口腔护理、高热期护理、皮疹的观察、雾化吸入及拍背等.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的84%(P<0.05);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启月;张翠英;李立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肥胖与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特点,探讨中心性肥胖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6例,按照腰围分为肥胖组及非肥胖组,分析2组糖、脂代谢特点,并比较2组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肥胖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脑梗死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非肥胖组(P<0.01).结论:中心性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以及更高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终导致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作者:杨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核苷酸还原酶M1(RRM1)、人微管蛋白β3(β-Tubb3)和核苷酸切除修复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吉西他滨、紫杉类和铂类药物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Ⅲb/Ⅳ期NSCLC患者4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0例,试验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溶解曲线法检测石蜡组织标本中RRM1、β-Tubb3、ERCC1 mRNA的表达,并根据RRM1、β-Tubb3表达结果,试验组选择铂类联合吉西他滨(GP方案)、长春瑞滨(NP方案)、紫杉醇(TP方案)或培美曲赛的两药化疗方案;对照组随机给予任何一种两药联合化疗.比较2组化疗疗效及总生存期.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66.1%和31.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9.7%和4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生存期分别为11.2个月和9.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方案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70.7%,较对照组32.6%显著增高(P<0.01).NP、TP方案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66.7%,较对照组29.5%显著增高(P<0.01).试验组ERCC1 低表达与高表达患者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8.7%和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表达与高表达生存期分别11.4个月和10.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RRM1、β-Tubb3表达水平指导Ⅲb/Ⅳ期NSCLC个体化治疗较随机选用标准一线化疗方案可明显提高客观缓解率.
作者:刘海涛;陈余清;李殿明;李伟;王效静;黄礼年;闵生萍;张永;徐晓玲;孙耕耘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中吻合器使用不当致吻合口梗阻的原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吻合器所致吻合口梗阻9例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行端侧吻合,其中8例在术中发现吻合口梗阻后改为手工吻合.结果:9例患者术中探查均发现由于系膜缘肠黏膜被钉入吻合口所致吻合口梗阻.1例术后出现肠梗阻症状,行肠镜检查时发现,再次手术行手工吻合.结论:吻合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各种细节,避免造成吻合口梗阻,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陈涛;耿翔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睾丸扭转后存活力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例睾丸扭转患者彩色多普勒声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前扭转睾丸不同彩色多普勒声像分为a、b、c、d 4种类型;术中扭转睾丸的不同情况,将其存活力分为A~D级,其中将A~C级存活力睾丸保留,D级存活力睾丸切除;将随访的睾丸存活力分为Ⅰ~Ⅲ级,Ⅰ~Ⅱ级睾丸存活,Ⅲ级睾丸萎缩.结果:16例睾丸扭转中,10例手术复位保留,6例手术切除.手术复位中睾丸存活9例,术前声像为a型3例,b型2例,c型4例;术中睾丸存活力为A级1例,B级3例,C级5例;远期睾丸存活力为Ⅰ级2例,Ⅱ级7例.手术复位组中萎缩1例,术前声像分级为d型,术中睾丸存活力为D级,远期睾丸存活力为Ⅲ级.手术切除6例术前声像为c型1例,d型5例;术中睾丸存活力均为D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睾丸扭转并能够预测复位后睾丸的存活力,为临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是挽救扭转睾丸,提高其存活力的关键.
作者:宫文亮;王东平;胡波;王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应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汇集血小板(PAS汇集BC-PCs),并利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模型结合流式细胞术体内评估输注效果.方法:从400 ml全血中分离出40~45 ml白膜,于(22±2)℃静置过夜,将ABO同型的6袋白膜汇集,加200 ml PAS稀释后,离心后,将上层富含血小板悬液经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并转移到血小板保存袋内,即制备成1个成人治疗量的PAS汇集BC-PCs,同时以血浆汇集BC-PCs为对照.将不同保存期的汇集血小板经尾静脉输注SCID小鼠体内,在输注30 min和4 h采集小鼠全血,用流式细胞术计数CD61-PE标记人血小板,以30 min时的人血小板计数为100%计算输注4 h的人血小板存活率.结果:PAS汇集BC-PCs和血浆汇集BC-PCs在保存0 d、3 d、5 d、7 d,SCID小鼠体内4 h的血小板存活率分别为(72.5±9.1)%、(74.0±8.9)%、(71.5±8.6)%、(70.5±8.9)% 和(70.9±8.7)%、(70.4±9.9)%、(68.6±10.3)%、(57.5±9.2);保存5 d内,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7 d时,PAS汇集BC-PCs的血小板存活率高于血浆汇集BC-PCs(P<0.01).结论:在5 d保存期内,PAS汇集BC-PCs与血浆汇集BC-PCs的输注效果相同.
作者:史志旭;毕星秀;唐荣才;黄成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效果.方法:顽固性心衰患者114例,73例接受常规心衰药物及CBP治疗(CBP组),41例接受常规心衰药物治疗(常规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生化指标、心功能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CBP组治疗后血钠、血钾、血肌酐、尿素氮、B型脑钠肽水平均较常规组明显改善(P<0.01);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24 h尿量的改善效果也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CBP组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1).治疗期间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与单独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相比,CBP能显著改善顽固性心衰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增强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
作者:张丽琴;邢昌赢;蒋艺萍;解林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开胸手术麻醉期间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的安全性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0例.麻醉诱导前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泵注10 min,之后维持剂量0.5 μg·kg-1·h-1至手术结束前30 min;B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对照.2组患者麻醉诱导和药物维持相同.记录和测定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即刻、切皮和拔管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以及丙泊酚用量、术毕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术毕拔管时间及丙泊酚总用量均明显减少(P<0.01);在麻醉诱导前和气管拔管即刻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降低(P<0.05~P<0.01);术后呛咳躁动及寒战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1·h-1可减轻应激反应,从而更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全麻药的用量,缩短苏醒时间.
作者:周永红;费青;吴周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5例肺撕裂伤患者的首次检查和治疗后复查的CT资料.结果:25例患者共47个病灶,CT表现为气囊7个,气液囊35个和液囊5个,周围伴不同程度肺挫伤.其中21例患者进行CT动态观察,气囊可演变为气液囊或液囊,气液囊可演变为液囊,但未有逆向演变者.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及动态观察肺撕裂伤的佳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周泽俊;巢惠民;高斌;徐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endobutton系统固定腘绳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关节镜下endobutton系统固定腘绳肌腱重建膝ACL患者的手术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麻醉方式与体位、常规配合、手术方法与配合,术毕手术核查、患者搬动与转运及术后器械维护等.结果:2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00~120 min.术后均未发生感染.随访3~18个月.术后3个月X线片检查见内固定物与术时比较无明显移位.仅1例膝关节活动时皮下有响声,不影响关节活动.结论:关节镜下endobutton系统固定腘绳肌腱重建膝ACL临床效果满意.完善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及准确配合和术后器械维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高连珠;戴永立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