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中的应用

张启月;张翠英;李立群

关键词:小儿麻疹, 肺炎,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将麻疹合并肺炎10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口腔护理、高热期护理、皮疹的观察、雾化吸入及拍背等.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的84%(P<0.05);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西妥昔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与吉西他滨联合应用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药物联合处理MDA-MB-231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药物的生长抑制效应;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测定MDA-MB-231 细胞bcl-2家族蛋白表达.结果:75 μg/ml的西妥昔单抗与10 μmol/L的吉西他滨联合作用于MDA-MB-231细胞的48 h 存活率为48.53%;75 μg/ml的西妥昔单抗与2 μmol/L的吉西他滨联合用药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为 45.7%,较单用吉西他滨的凋亡率16.5%明显提高(P<0.01);单用吉西他滨可以使蛋白 bcl-2 表达下调,合用后较单用下调更加明显.结论:西妥昔单抗与吉西他滨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细胞有抑制增殖及促进凋亡的作用,两者联合表现为相加或协同作用.

    作者:李洪州;陆佩知;任洪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优化组合方式镇静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化组合方式镇静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9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每日唤醒计划镇静,观察组患者实施程序性镇静联合每日唤醒镇静的优化组合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人机对抗、意外脱管发生率、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意识状态恢复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AP优于对照组(P=0.019),意识状态的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优化组合方式镇静和单纯每日唤醒计划镇静方式均能防止患者的无意识行为干扰治疗,而优化组合方式镇静能够减少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有利于意识状态的恢复.

    作者:王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伊曲康唑联合莫沙比利与制霉菌素治疗霉菌性食管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伊曲康唑联合莫沙必利与制霉菌素治疗霉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霉菌性食管炎患者188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94例.对照组口服制霉菌素,观察组给予伊曲康唑联合莫沙必利,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62%(P<0.05);观察组无一例不良反应,对照组2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7).结论:伊曲康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霉菌性食管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消除霉菌斑,是治疗霉菌性食管炎较理想的用药.

    作者:杨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复方电解质注射液汇集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评估

    目的:应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汇集血小板(PAS汇集BC-PCs),并利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模型结合流式细胞术体内评估输注效果.方法:从400 ml全血中分离出40~45 ml白膜,于(22±2)℃静置过夜,将ABO同型的6袋白膜汇集,加200 ml PAS稀释后,离心后,将上层富含血小板悬液经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并转移到血小板保存袋内,即制备成1个成人治疗量的PAS汇集BC-PCs,同时以血浆汇集BC-PCs为对照.将不同保存期的汇集血小板经尾静脉输注SCID小鼠体内,在输注30 min和4 h采集小鼠全血,用流式细胞术计数CD61-PE标记人血小板,以30 min时的人血小板计数为100%计算输注4 h的人血小板存活率.结果:PAS汇集BC-PCs和血浆汇集BC-PCs在保存0 d、3 d、5 d、7 d,SCID小鼠体内4 h的血小板存活率分别为(72.5±9.1)%、(74.0±8.9)%、(71.5±8.6)%、(70.5±8.9)% 和(70.9±8.7)%、(70.4±9.9)%、(68.6±10.3)%、(57.5±9.2);保存5 d内,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7 d时,PAS汇集BC-PCs的血小板存活率高于血浆汇集BC-PCs(P<0.01).结论:在5 d保存期内,PAS汇集BC-PCs与血浆汇集BC-PCs的输注效果相同.

    作者:史志旭;毕星秀;唐荣才;黄成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奥曲肽对多烯紫杉醇抑制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效作用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OCT)对人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体外抑制作用,并探讨OCT与多烯紫杉醇联合用药时,对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细胞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OCT和多烯紫杉醇,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PC-3细胞,通过对PC-3细胞抑制率的变化,观察OCT对其杀伤癌细胞能力的影响;并与单独使用多烯紫杉醇的抑制率相比较.结果:OCT能够增强多烯紫杉醇对PC-3细胞的抑制率(P<0.01),其作用随浓度、时间的增加而增强(P<0.01).结论:OCT可抑制PC-3细胞,并可增强多烯紫杉醇对PC-3细胞的敏感性;2种药物联用,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用.

    作者:刘峰;刘辉;王伟峰;郝继东;万建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睾丸扭转后存活力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睾丸扭转后存活力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例睾丸扭转患者彩色多普勒声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前扭转睾丸不同彩色多普勒声像分为a、b、c、d 4种类型;术中扭转睾丸的不同情况,将其存活力分为A~D级,其中将A~C级存活力睾丸保留,D级存活力睾丸切除;将随访的睾丸存活力分为Ⅰ~Ⅲ级,Ⅰ~Ⅱ级睾丸存活,Ⅲ级睾丸萎缩.结果:16例睾丸扭转中,10例手术复位保留,6例手术切除.手术复位中睾丸存活9例,术前声像为a型3例,b型2例,c型4例;术中睾丸存活力为A级1例,B级3例,C级5例;远期睾丸存活力为Ⅰ级2例,Ⅱ级7例.手术复位组中萎缩1例,术前声像分级为d型,术中睾丸存活力为D级,远期睾丸存活力为Ⅲ级.手术切除6例术前声像为c型1例,d型5例;术中睾丸存活力均为D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睾丸扭转并能够预测复位后睾丸的存活力,为临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是挽救扭转睾丸,提高其存活力的关键.

    作者:宫文亮;王东平;胡波;王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闭式体外循环下微创二尖瓣手术21例护理体会

    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探索小切口行复杂心脏手术操作,以减轻手术创伤,同时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1].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我科行闭式体外循环下微创二尖瓣手术21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作者:程咏;常芸;陈娟;王秋静;张金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阴道镜活检与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镜活检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2~3)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103例阴道镜活检诊断为CIN2~3的患者行阴道镜LEEP,对比LEEP前后病理符合结果.结果:103例手术均成功,术后病理仍为CIN2~3者80例,符合率77.67%;术后病理级别下降者21例(20.39%),其中16例为慢性宫颈炎,5例为CINⅠ;术后病理级别上升者2例(1.94%),均为宫颈浸润癌.结论:阴道镜取材有限,且无法取得宫颈管内的病变,在宫颈病变的诊断中有一定的局限性.LEEP切除病变范围和深度足够,两者联合使诊断和治疗CIN2~3更加完善.

    作者:王晖;张长虹;张晓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T管造瘘在晚期宫颈癌患者输尿管支架置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常规膀胱镜检无法找到输尿管开口时,T管输尿管造瘘在输尿管支架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例晚期宫颈癌合并肾积水患者,行常规膀胱镜检未找到输尿管开口18侧例,通过背部直切口下输尿管T管造瘘、灌注美蓝、X线下斑马导丝探寻、顺行造影等多种方法,引导经尿道输尿管镜找到输尿管开口,逆行进入输尿管并置入支架.结果:17侧例输尿管支架放置成功,1侧例由于下段输尿管完全闭锁予留置T管行体外引流,并于1个月后更换引流管.结论:晚期宫颈癌常规镜检无法找到输尿管开口的患者,仍有很大机会获得内引流成功,外引流并非首选.背直切口下行输尿管T管造瘘创伤小、成功率高,在为外引流做好准备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内引流成功率,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葛亮;吴先志;邓超雄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将麻疹合并肺炎10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口腔护理、高热期护理、皮疹的观察、雾化吸入及拍背等.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的84%(P<0.05);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启月;张翠英;李立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唇腭裂患者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者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方法.方法:将150例唇腭裂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78例和常规护理组72例.常规护理组施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优质护理组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营养饮食护理、切口及口腔护理等优质护理方法.对2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唇腭裂患者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方法能改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萍;辛美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一期原位植皮结合闭式负压引流的护理

    目的:探讨闭式负压引流(VSD)在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一期原位植皮中的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对 26例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采取一期原位植皮结合VSD治疗,并对其心理、体位及负压引流装置等进行全方位的有效护理.结果:23例一期愈合,无并发症;3例因感染严重皮片部分坏死,二期补充植皮后创面均愈合.结论: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采用VSD结合一期原位植皮疗效确切,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皮片存活,减少生理上及心理上的痛苦.

    作者:张杨西贝;柏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压力源的质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青年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在漫长治疗过程中的压力感受.方法:采取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2例中青年血透患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壮年血透患者心理压力主要来源包括对疾病的恐惧和对预后的不确定感、生活规律的改变、自我管理知识缺乏和信心不足、负向的自我概念、经济困难等.结论:中青年血透患者在身体、精神、经济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应根据患者的压力来源,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其压力.

    作者:何丽芳;甘香;杨莺卿;刘美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体会.方法:对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输尿管开口狭窄、结石较大、碎石过程中输尿管损伤及退镜困难的60例患者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果:一次碎石成功56例,碎石成功率93.3%;结石排尽 54 例,结石排尽率 96.4%.主要并发症为输尿管穿孔2例,结石上移至肾脏2例,无输尿管黏膜撕脱、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等优点,但需注意术中操作技巧和经验的积累.

    作者:王正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改良式新阴式子宫切除术(TVH)和常规阴式子宫切除的效果.方法:对子宫增大如12~ 18 孕周、子宫质量270~430 g 的37例患者采用传统的TVH 术式(传统组);对子宫增大如12~16孕周,子宫质量280~330 g的32例患者采用改良式的TVH手术方式(改良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后排气时间、副损伤.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 P<0.01).结论:改良式TVH手术方法非常简捷,不需要特殊器械,对于大子宫切除具有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作者:肖成炜;许翔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社区医护人员个性品质的社会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公众对社区医护人员个性品质的要求,改进卫生职业学校教育.方法:随机选取皖北某市20个社区的居民、住院患者、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及卫生职业学校教师共3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对社区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个人能力、情感态度、性格倾向、衣着外貌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对社区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个人能力、情感态度、性格倾向、衣着外貌等5个方面的个性品质,公众均有较高要求;性别、年龄、学历、来源不同的调查对象,在理论基础、工作动机、个人修养等方面对社区医护人员个性品质需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公众担心的是医护人员没有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医术差、品行不好(42.3%);公众希望主要通过专业学校教育来优化(45.5%).结论:通过改进学校教育、改善学校周边环境、加强个人修养等途径,培养具备优良个性品质、符合社会要求的社区医护专业毕业生.

    作者:邓斌菊;苏英;王秀杰;何亚琼;张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异常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肥胖与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特点,探讨中心性肥胖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6例,按照腰围分为肥胖组及非肥胖组,分析2组糖、脂代谢特点,并比较2组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肥胖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脑梗死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非肥胖组(P<0.01).结论:中心性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以及更高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终导致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作者:杨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RRM1、β-Tubb3、ERCC1表达在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研究

    目的:探讨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核苷酸还原酶M1(RRM1)、人微管蛋白β3(β-Tubb3)和核苷酸切除修复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吉西他滨、紫杉类和铂类药物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Ⅲb/Ⅳ期NSCLC患者4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0例,试验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溶解曲线法检测石蜡组织标本中RRM1、β-Tubb3、ERCC1 mRNA的表达,并根据RRM1、β-Tubb3表达结果,试验组选择铂类联合吉西他滨(GP方案)、长春瑞滨(NP方案)、紫杉醇(TP方案)或培美曲赛的两药化疗方案;对照组随机给予任何一种两药联合化疗.比较2组化疗疗效及总生存期.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66.1%和31.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9.7%和4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生存期分别为11.2个月和9.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方案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70.7%,较对照组32.6%显著增高(P<0.01).NP、TP方案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66.7%,较对照组29.5%显著增高(P<0.01).试验组ERCC1 低表达与高表达患者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8.7%和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表达与高表达生存期分别11.4个月和10.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RRM1、β-Tubb3表达水平指导Ⅲb/Ⅳ期NSCLC个体化治疗较随机选用标准一线化疗方案可明显提高客观缓解率.

    作者:刘海涛;陈余清;李殿明;李伟;王效静;黄礼年;闵生萍;张永;徐晓玲;孙耕耘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CHPS 35例患儿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35例均手术成功,随访18个月,无并发症,患儿发育良好.结论: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CHPS安全有效,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创伤少等优点.

    作者:张丰年;李炳;陈卫兵;王寿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某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多分类敏感问题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某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性病高危行为的特征.方法:采用多分类敏感问题随机应答技术和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估计某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性病、艾滋病检测各情况类别的比例,以及性服务时安全套破损情况、全程使用情况各类别的比例.结果:某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近1年从未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过性病、检查过但结果不确定、检查过但不知道结果、检查结果无性病、检查结果有性病的比例依次为44.889 4%、4.313 1%、11.040 6%、33.506 6%、6.250 2%;近1年从未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测过艾滋病、检测过但结果不确定、检测过但不知道结果、检测结果阴性、检测结果阳性的比例依次为62.287 9%、6.412 7%、7.241 0%、23.703 5%、0.354 9%;近一次性服务时没有使用安全套、使用安全套有破损、使用安全套无破损的比例依次为1.885 8%、22.107 6%、76.006 6%;近1个月性服务时从未全程使用、有时全程使用、一直全程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依次为2.268 0%、4.002 2%、93.729 8%.结论:某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的检查情况不容乐观,安全套的使用情况较好,但选用安全套的质量仍需提高.

    作者:傅颖;高歌;阮玉华;王磊;施佳琛;周云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