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咏;常芸;陈娟;王秋静;张金美
目的:探讨持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效果.方法:顽固性心衰患者114例,73例接受常规心衰药物及CBP治疗(CBP组),41例接受常规心衰药物治疗(常规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生化指标、心功能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CBP组治疗后血钠、血钾、血肌酐、尿素氮、B型脑钠肽水平均较常规组明显改善(P<0.01);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24 h尿量的改善效果也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CBP组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1).治疗期间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与单独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相比,CBP能显著改善顽固性心衰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增强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
作者:张丽琴;邢昌赢;蒋艺萍;解林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闭式负压引流(VSD)在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一期原位植皮中的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对 26例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采取一期原位植皮结合VSD治疗,并对其心理、体位及负压引流装置等进行全方位的有效护理.结果:23例一期愈合,无并发症;3例因感染严重皮片部分坏死,二期补充植皮后创面均愈合.结论: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采用VSD结合一期原位植皮疗效确切,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皮片存活,减少生理上及心理上的痛苦.
作者:张杨西贝;柏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优化组合方式镇静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9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每日唤醒计划镇静,观察组患者实施程序性镇静联合每日唤醒镇静的优化组合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人机对抗、意外脱管发生率、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意识状态恢复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AP优于对照组(P=0.019),意识状态的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优化组合方式镇静和单纯每日唤醒计划镇静方式均能防止患者的无意识行为干扰治疗,而优化组合方式镇静能够减少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有利于意识状态的恢复.
作者:王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体会.方法:对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输尿管开口狭窄、结石较大、碎石过程中输尿管损伤及退镜困难的60例患者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果:一次碎石成功56例,碎石成功率93.3%;结石排尽 54 例,结石排尽率 96.4%.主要并发症为输尿管穿孔2例,结石上移至肾脏2例,无输尿管黏膜撕脱、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等优点,但需注意术中操作技巧和经验的积累.
作者:王正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调查蚌埠市2个街区儿童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和查漏补种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和2012年5月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存档资料,随机选择100名漏种麻疹疫苗的儿童,对其家长进行电话访问,询问漏种麻疹疫苗原因.于2013年3月进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结果:2012年5月和2013年3月儿童麻疹疫苗补种率和总接种率均高于2011年10月(P<0.05).对100名麻疹疫苗漏种的儿童家长电话访问中,漏种疫苗的原因主要为当时儿童生病或正服药期间(包括过敏者)47人,其次为外出探亲或旅游和外来流动儿童各11人,其他原因31人.结论:加大消除麻疹工作宣传力度,定期查漏补种,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在消除麻疹患病工作中至关重要.
作者:付梅;胡娟;江淮芝;王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伊曲康唑联合莫沙必利与制霉菌素治疗霉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霉菌性食管炎患者188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94例.对照组口服制霉菌素,观察组给予伊曲康唑联合莫沙必利,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62%(P<0.05);观察组无一例不良反应,对照组2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7).结论:伊曲康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霉菌性食管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消除霉菌斑,是治疗霉菌性食管炎较理想的用药.
作者:杨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尿毒症并发不宁腿综合征(RLS)及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纳入维持性HD并发RLS患者18例,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上,联合应用HP;并辅以护理干预.观察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β2-微球蛋白及临床症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β2-微球蛋白、RL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睡眠质量显著改善(P<0.01).结论:HP加HD治疗尿毒症患者并发RLS及睡眠障碍,辅以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仲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对2组患者采取自评方式进行心理、生理舒适度的评价,借鉴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评价,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并发症发生率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生理舒适度评分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干预后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孙青;曹云美;华要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不同菌相白念珠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情况,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方法:用佛波醇酯刺激THP-1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用酵母相、菌丝相及用胃蛋白酶抑制剂(pepstatin,PEP)预处理的白念珠菌分别作用巨噬细胞1、2、4、8 h;另设空白对照组,AnnexinV-FITC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酵母相、菌丝相、PEP作用组的白念珠菌分别感染巨噬细胞1、2、4、8 h的细胞凋亡率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P<0.01);各作用组均随时间的延长凋亡率不断升高(P<0.01);酵母相组和菌丝相白念珠菌组不同时间细胞凋亡率均较PEP作用组明显增加(P<0.01),并且菌丝相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酵母相组(P<0.01).结论:白念珠菌可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其作用与其菌相及其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有关.
作者:汪春华;陈艺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endobutton系统固定腘绳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关节镜下endobutton系统固定腘绳肌腱重建膝ACL患者的手术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麻醉方式与体位、常规配合、手术方法与配合,术毕手术核查、患者搬动与转运及术后器械维护等.结果:2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00~120 min.术后均未发生感染.随访3~18个月.术后3个月X线片检查见内固定物与术时比较无明显移位.仅1例膝关节活动时皮下有响声,不影响关节活动.结论:关节镜下endobutton系统固定腘绳肌腱重建膝ACL临床效果满意.完善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及准确配合和术后器械维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高连珠;戴永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以食管下段括约机失弛缓为特征,其病因不明,但大多数学者[1-2]认为贲门失弛缓症属于神经源性疾病.贲门失弛缓症对患者的机体及精神均造成一定的危害[3],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保证.2007~2012年,我院收治贲门失弛缓症患者6例,成功地进行了Heller′s手术加胃底折叠术,同时在细致周到的围手术期护理下,患者较快地痊愈.现就围手术期的护理作一总结.
作者:岳峰;李玉洁;杨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与吉西他滨联合应用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药物联合处理MDA-MB-231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药物的生长抑制效应;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测定MDA-MB-231 细胞bcl-2家族蛋白表达.结果:75 μg/ml的西妥昔单抗与10 μmol/L的吉西他滨联合作用于MDA-MB-231细胞的48 h 存活率为48.53%;75 μg/ml的西妥昔单抗与2 μmol/L的吉西他滨联合用药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为 45.7%,较单用吉西他滨的凋亡率16.5%明显提高(P<0.01);单用吉西他滨可以使蛋白 bcl-2 表达下调,合用后较单用下调更加明显.结论:西妥昔单抗与吉西他滨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细胞有抑制增殖及促进凋亡的作用,两者联合表现为相加或协同作用.
作者:李洪州;陆佩知;任洪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肥胖与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特点,探讨中心性肥胖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6例,按照腰围分为肥胖组及非肥胖组,分析2组糖、脂代谢特点,并比较2组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肥胖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脑梗死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非肥胖组(P<0.01).结论:中心性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以及更高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终导致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作者:杨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来曲唑(LE)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的影响.方法:44周期口服促排卵药后有优势卵泡生长且正常排卵的PCOS患者,根据口服促排卵药不同分为2组.LE组20周期: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第5天口服LE 5 mg/d共5 d,氯米芬组(CC组)24周期: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第5天口服CC 100 mg/d,共5 d.比较2组患者的周期临床妊娠率及早孕流产率等.结果:LE组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子宫内膜厚度高于CC组,周期临床妊娠率高于CC组,血清雌激素水平低于CC组(P<0.05~P<0.01);LE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优势卵泡数、血清促黄体生成素水平、血清孕激素、三线征内膜率和早孕流产率与C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组促排卵效果好,卵泡可能与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促排卵后临床妊娠率高,有望成为新的一线促排卵药.
作者:吴霞;欧雁冰;张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使用康惠尔敷料治疗皮肤擦挫伤的疗效.方法:将50例皮肤擦挫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方法换药,治疗组给予康惠尔系列敷料换药,观察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疼痛及炎性反应程度、色素沉着及瘢痕形成情况.结果:治疗组愈合时间为(10.5±2.3)d,对照组愈合时间为(15.2±2.1)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换药时疼痛反应多为1级以下,对照组多为2级以上,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有1例出现轻度色素沉着,对照组有5例出现明显色素沉着;对照组有2例创面愈合后留有瘢痕,未影响功能;2组均无明显感染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康惠尔系列敷料治疗皮肤擦挫伤时能为创面提供密闭的湿性环境,减轻换药时的疼痛,促进创面结痂、脱落、愈合,缩短病程,减少瘢痕的形成及色素沉着,是治疗皮肤擦挫伤的理想敷料.
作者:王明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肿胀在神经外科颅脑外伤出现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将60例颅脑外伤后大脑半球颅内血肿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30例和保守治疗组30例.结果:开颅手术组26例(86.67%)存活,4例(13.33%)病死;保守组22例(73.33%)存活,8例(26.67%)病死.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颅脑外伤患者术前出现急性脑肿胀需及早行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必要时切除膨出脑组织,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与保守治疗患者疗效相当,故应慎重选择开颅手术治疗.
作者:郑夏林;张少军;韩易;刘后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常规膀胱镜检无法找到输尿管开口时,T管输尿管造瘘在输尿管支架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例晚期宫颈癌合并肾积水患者,行常规膀胱镜检未找到输尿管开口18侧例,通过背部直切口下输尿管T管造瘘、灌注美蓝、X线下斑马导丝探寻、顺行造影等多种方法,引导经尿道输尿管镜找到输尿管开口,逆行进入输尿管并置入支架.结果:17侧例输尿管支架放置成功,1侧例由于下段输尿管完全闭锁予留置T管行体外引流,并于1个月后更换引流管.结论:晚期宫颈癌常规镜检无法找到输尿管开口的患者,仍有很大机会获得内引流成功,外引流并非首选.背直切口下行输尿管T管造瘘创伤小、成功率高,在为外引流做好准备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内引流成功率,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葛亮;吴先志;邓超雄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HFMD)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重症HFMD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5例和艾司洛尔组55例,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45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予以抗病毒、降颅压、磷酸肌酸钠保护心肌细胞等治疗,艾司洛尔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艾司洛尔.入院时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去甲肾上腺素(NE).治疗3 d后复查,比较治疗前后心肌酶及NE变化情况.结果:重症HFMD患儿心肌酶及NE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常规治疗组和艾司洛尔组治疗后LDH、CK、CK-MB及NE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2组治疗前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艾司洛尔组上述各指标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艾司洛尔治疗小儿重症HFMD能有效减轻心肌损伤.
作者:朱磊;刘冉;胡丹;朱晓新;刘开勋;魏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机械通气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70例COPD机械通气的患者,其中34例行常规机械通气为对照组,36例行BAL为观察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测2组外周血的TLR4表达水平,同时采用ELL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第1天外周血TLR4、TNF-α、IL-6和IL-8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5天TLR4、IL-6和IL-8及治疗后第3天和第5天TNF-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机械通气并BAL治疗后第1、3和5天TLR4、TNF-α、IL-6、IL-8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两表达水平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在机械通气治疗后第1、3和5天TLR4、TNF-α、IL-6和IL-8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TLR4表达水平与TNF-α、IL-6、IL-8细胞因子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观察组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呼吸重症监护室时间、首次撤机成功率、再上机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能够提高COPD机械通气患者外周血TLR4表达水平,增加脱机成功率,提示COPD治疗与机体的固有免疫相关性.
作者:金炬;刘帮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明确黏着斑激酶(FAK)和第十号染色体上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缺失基因(PTEN)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与肿瘤的发生、侵袭性生长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Eli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K、PTEN在6例正常脑组织及54例各级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FAK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总阳性率为66.67%,其中Ⅰ~Ⅱ级为35.00%,Ⅲ级为81.25%,Ⅳ级为88.89%,Ⅰ~Ⅱ级阳性率均低于Ⅲ级和Ⅳ级(P<0.01),而Ⅲ级和Ⅳ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在脑胶质瘤中总阳性率46.30%,其中Ⅰ~Ⅱ级为75.00%,Ⅲ级为 31.25%,Ⅳ级为27.78%.Ⅰ~Ⅱ级阳性率均高于Ⅲ级和Ⅳ级(P<0.01),而Ⅲ级和Ⅳ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与FAK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FAK的阳性率随着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加而增加,而PTEN的阳性率随着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分析二者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脑胶质瘤的病理学分级、预后,以及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孙广卫;张少军;李健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