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西贝;柏彬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与吉西他滨联合应用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药物联合处理MDA-MB-231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药物的生长抑制效应;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测定MDA-MB-231 细胞bcl-2家族蛋白表达.结果:75 μg/ml的西妥昔单抗与10 μmol/L的吉西他滨联合作用于MDA-MB-231细胞的48 h 存活率为48.53%;75 μg/ml的西妥昔单抗与2 μmol/L的吉西他滨联合用药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为 45.7%,较单用吉西他滨的凋亡率16.5%明显提高(P<0.01);单用吉西他滨可以使蛋白 bcl-2 表达下调,合用后较单用下调更加明显.结论:西妥昔单抗与吉西他滨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细胞有抑制增殖及促进凋亡的作用,两者联合表现为相加或协同作用.
作者:李洪州;陆佩知;任洪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和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本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饮食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肝癌介入依从性和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介入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和术后给予正确的饮食、心理护理,可增加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依从性,同时减少了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作者:邾根玲;汪强武;陈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宫颈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电子阴道镜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418例,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对电子阴道镜诊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显示,宫颈炎患者346例(82.8%),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48例(11.5%),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19例(4.5%),宫颈癌5例(1.2%).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宫颈炎333例,CIN 45例,HPV感染27例,宫颈癌13例.电子阴道镜检查诊断宫颈炎、CIN、HPV感染、宫颈癌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7.9%、95.5%、70.3%、38.5%.结论:电子阴道镜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宫颈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有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杜秀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成人偏头痛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及机制.方法:收集偏头痛患者60例(偏头痛组)及健康体检中心正常人50名(对照组),均行BAEP及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偏头痛组脑干左侧Ⅴ波潜伏期、右侧Ⅲ波潜伏期、右侧Ⅴ波潜伏期、左侧Ⅲ~Ⅴ峰间期、左侧Ⅰ~Ⅴ峰间期、右侧Ⅰ~Ⅲ峰间期、右侧Ⅰ~Ⅴ峰间期均延长(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偏头痛组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均减慢(P<0.01).结论:成人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脑干右侧区域存在神经电生理改变,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慢可能与此有关.
作者:汪国胜;刘彬;钟平;张雷;马争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公众对社区医护人员个性品质的要求,改进卫生职业学校教育.方法:随机选取皖北某市20个社区的居民、住院患者、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及卫生职业学校教师共3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对社区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个人能力、情感态度、性格倾向、衣着外貌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对社区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个人能力、情感态度、性格倾向、衣着外貌等5个方面的个性品质,公众均有较高要求;性别、年龄、学历、来源不同的调查对象,在理论基础、工作动机、个人修养等方面对社区医护人员个性品质需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公众担心的是医护人员没有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医术差、品行不好(42.3%);公众希望主要通过专业学校教育来优化(45.5%).结论:通过改进学校教育、改善学校周边环境、加强个人修养等途径,培养具备优良个性品质、符合社会要求的社区医护专业毕业生.
作者:邓斌菊;苏英;王秀杰;何亚琼;张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调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供应室2011~2012年常见职业损伤的发生情况.方法:通过发放自行设计的<职业损伤事件调查表>获取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2011年中心供应室共发生职业损伤34例,其中烫伤15例,锐器伤10例,化学伤9例;2012年发生职业损伤11例,其中烫伤4例,锐器伤5例,化学伤2例.2012年烫伤与化学伤的发生率均低于2011年(P<0.01和P<0.05),而锐器伤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职业防护教育,可降低职业损伤的发生.
作者:樊蓉;孟宇;陈付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gene of 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PTEN)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测定70例HCC组织和40例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TEN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两个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TEN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7.1%,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95.0%(P<0.01).在肿瘤分期晚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PTEN表达均降低(P<0.01).p53蛋白在HCC组织中表达率为60.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5.0%(P<0.01).在肿瘤大小、病理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上,p53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与p53蛋白表达在HCC组织中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PTEN低表达与HCC进展有关,有可能作为评价肝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李玉梅;汪蕊;欧玉荣;吴穷;侯鑫;钱秀娟;汪子书;杨燕;谈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TK1)检查在临床应用上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144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TK1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消化系统肿瘤患者TK1阳性率为5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7%(P<0.01);腺癌阳性率72.7%,肝细胞癌阳性率68.6%,均较鳞癌的20.0%升高(P<0.05);胃癌、肝癌、胰腺癌及结肠癌TK1阳性率均较食管癌升高(P<0.05).结论:TK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阳性率较高,尤其在胃、结肠和胰腺的腺癌和肝细胞癌患者中明显升高,提示TK1检测对消化系统腺癌有一定特异性.血清TK1高表达对于筛查和诊断胃肠道腺癌及肝细胞癌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刘晓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中吻合器使用不当致吻合口梗阻的原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吻合器所致吻合口梗阻9例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行端侧吻合,其中8例在术中发现吻合口梗阻后改为手工吻合.结果:9例患者术中探查均发现由于系膜缘肠黏膜被钉入吻合口所致吻合口梗阻.1例术后出现肠梗阻症状,行肠镜检查时发现,再次手术行手工吻合.结论:吻合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各种细节,避免造成吻合口梗阻,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陈涛;耿翔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以食管下段括约机失弛缓为特征,其病因不明,但大多数学者[1-2]认为贲门失弛缓症属于神经源性疾病.贲门失弛缓症对患者的机体及精神均造成一定的危害[3],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保证.2007~2012年,我院收治贲门失弛缓症患者6例,成功地进行了Heller′s手术加胃底折叠术,同时在细致周到的围手术期护理下,患者较快地痊愈.现就围手术期的护理作一总结.
作者:岳峰;李玉洁;杨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优化组合方式镇静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9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每日唤醒计划镇静,观察组患者实施程序性镇静联合每日唤醒镇静的优化组合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人机对抗、意外脱管发生率、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意识状态恢复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AP优于对照组(P=0.019),意识状态的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优化组合方式镇静和单纯每日唤醒计划镇静方式均能防止患者的无意识行为干扰治疗,而优化组合方式镇静能够减少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有利于意识状态的恢复.
作者:王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室温下不同血液标本及存放时间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分离胶/促凝剂管(分离胶管组)和肝素抗凝管(肝素管组)采集30名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标本,在1 h内离心并测定标本中NSE水平,然后分别测定室温(25.0±0.5)℃放置2、3、4 h的NSE水平.结果:分离胶管组血标本存放不同时间的测定结果与1 h内的NSE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素管组血标本存放不同时间的NSE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素管组血标本存放1~4 h NSE测定结果均明显高于分离胶管组(P<0.01).结论:应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室温放置4 h内的分离胶/促凝剂管血标本,重复性较好,结果可靠,可为临床样本检测、复核,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谢军;张侠;李红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在脑梗死前期CT灌注成像(CTP)异常与血管狭窄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血管表面通透性(PS)的变化.方法:经临床确诊的TIA患者56例,利用128层螺旋CT机,先行CT及MRI平扫,排除脑出血及急性期脑梗死,然后再行全脑CTP及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CTP异常者,按照灌注分期标准分为Ⅰ期、Ⅱ期;按CTA结果分为血管轻度狭窄组和血管中重度狭窄组.结果:CT灌注异常者56例,其中Ⅰ期39例,Ⅱ期17例.CTA表现为:血管轻度狭窄11例,中重度狭窄26例.血管轻度狭窄组与中重度狭窄组间异常灌注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期患者患侧PS值均较健侧延长(P<0.01);Ⅰ、Ⅱ期患者间脑健侧和患侧PS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患者CTP异常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通过CTP与CTA检查,并结合其他临床体征,可以对TIA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从而指导临床进行干预性治疗.
作者:邱晓晖;章辉庆;刘艺超;董修明;郏立志;穆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CD133和CD34标记的双阳性细胞作为EPCs,用流式细胞仪对108例急性(发病48 h)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98例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危险因素组)、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外周血EPCs进行计数检测.分别对脑梗死组发病48 h、梗死后21 d、梗死后90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结果:脑梗死组、危险因素组外周血EPC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EPCs 亦明显高于危险因素组(P<0.01).NIHSS≥12分组较<12分组的外周血EPCs明显降低(P<0.01).急性期外周血高水平的EPCs与脑梗死后21 d NIHSS改善程度(≥4分)密切相关(P<0.01),与脑梗死后90 d的良好预后独立相关(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EPCs可作为脑梗死预后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作者:路敬叶;何龙锦;周汝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按照临床路径表制定的要求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护理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较对照组提高(P<0.05).2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李梦;余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终点法、溴甲酚绿法、丁酰硫代胆碱/铁氰化钾法检测81例不同程度(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35名正常人(对照组)的RBP、PA、ALB、CHE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RBP、PA、ALB和CH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程度由轻到重患者血清RBP、PA、ALB和CHE均依次降低(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RBP、PA、ALB和CHE能更好地反映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肝硬化患者病情变化、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朱玉;王启之;燕善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变换体位时增加胃管置入长度对安眠药中毒患者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安眠药中毒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左侧卧位洗胃;观察组采取头低足高左侧卧,在洗胃过程中变换患者体位时增加胃管置入长度洗胃.比较2组洗胃时间、出液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洗胃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洗胃出液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洗胃中观察组胃内容物从口鼻腔涌出和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变换患者体位时增加胃管置入长度洗胃可缩短洗胃时间、增加出液量和减少并发症,提高了洗胃效果.
作者:姜效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应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汇集血小板(PAS汇集BC-PCs),并利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模型结合流式细胞术体内评估输注效果.方法:从400 ml全血中分离出40~45 ml白膜,于(22±2)℃静置过夜,将ABO同型的6袋白膜汇集,加200 ml PAS稀释后,离心后,将上层富含血小板悬液经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并转移到血小板保存袋内,即制备成1个成人治疗量的PAS汇集BC-PCs,同时以血浆汇集BC-PCs为对照.将不同保存期的汇集血小板经尾静脉输注SCID小鼠体内,在输注30 min和4 h采集小鼠全血,用流式细胞术计数CD61-PE标记人血小板,以30 min时的人血小板计数为100%计算输注4 h的人血小板存活率.结果:PAS汇集BC-PCs和血浆汇集BC-PCs在保存0 d、3 d、5 d、7 d,SCID小鼠体内4 h的血小板存活率分别为(72.5±9.1)%、(74.0±8.9)%、(71.5±8.6)%、(70.5±8.9)% 和(70.9±8.7)%、(70.4±9.9)%、(68.6±10.3)%、(57.5±9.2);保存5 d内,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7 d时,PAS汇集BC-PCs的血小板存活率高于血浆汇集BC-PCs(P<0.01).结论:在5 d保存期内,PAS汇集BC-PCs与血浆汇集BC-PCs的输注效果相同.
作者:史志旭;毕星秀;唐荣才;黄成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机械通气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70例COPD机械通气的患者,其中34例行常规机械通气为对照组,36例行BAL为观察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测2组外周血的TLR4表达水平,同时采用ELL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第1天外周血TLR4、TNF-α、IL-6和IL-8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5天TLR4、IL-6和IL-8及治疗后第3天和第5天TNF-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机械通气并BAL治疗后第1、3和5天TLR4、TNF-α、IL-6、IL-8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两表达水平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在机械通气治疗后第1、3和5天TLR4、TNF-α、IL-6和IL-8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TLR4表达水平与TNF-α、IL-6、IL-8细胞因子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观察组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呼吸重症监护室时间、首次撤机成功率、再上机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能够提高COPD机械通气患者外周血TLR4表达水平,增加脱机成功率,提示COPD治疗与机体的固有免疫相关性.
作者:金炬;刘帮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硫酸镁湿热敷治疗产后会阴水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300例产后会阴水肿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均采取红外照射方法护理治疗.对照组湿敷甲硝唑溶液,观察组湿敷硫酸镁原液.观察2组患者护理治疗72 h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130例,对照组痊愈90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痊愈时间为(3.5±1.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5±2.5)d(P<0.01).2组患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照射基础上采取湿敷硫酸镁原液方法护理治疗产后会阴水肿效果显著,能够降低疼痛,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任玉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