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挺
目的:探讨阿米卡星的血药浓度与呼吸道感染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依据.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给予阿米卡星治疗,利用微生物法测定阿米卡星血药浓度,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32系统做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阿米卡星血药浓度≤30 μg/ml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较高,其耐药率分别为17.6%、24.7%、16.7%、17.1%;血药浓度>30 μg/ml时的耐药率分别为9.1%、14.6%、8.0%、10.5%,前2种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临床给药应依据药代动力学来分析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给药剂量达到阿米卡星的血药浓度预定值(>30 μg/ml),能够有效抑制和杀灭细菌,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王传海;张业新;耿朝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引起低钾性麻痹的病因,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2010年38例低钾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经口服与静脉补钾,在24 h内血钾和肌力恢复正常,其中10例病因明确的患者在补钾的同时给予对因治疗,随访未再发生低钾症状.结论:补钾与病因治疗是预防和治疗低钾性麻痹发病的关键.
作者:刘守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经气管镜检查证实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胸部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气管内异物19例,右支气管内异物28例,左支气管内异物9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肺气肿或肺不张28例.56例异物均成功取出,患儿痊愈出院.结论:螺旋CT能清晰显示异物的存在部位、大致形状及肺部合并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马晓林;马俊;代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类型、产前出血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及适宜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观察前置胎盘的种类、产前出血、年份、孕产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妊娠结局等情况.结果:前置胎盘的类型与产前出血、产后出血密切相关,中央型前置胎盘发生产前出血量多(P<0.01),出血时间早(P<0.01),产后出血概率越大(P<0.01),临床结局严峻;边缘性前置胎盘则反之,而部分性前置胎盘介于两者之间.结论:前置胎盘出血时间越早,出血量越多,母儿生命越严重;前置胎盘类型及产前出血状况可预测临床结局.
作者:石荟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患者,男,43岁.右侧睾丸肿大坠胀1个月,未予治疗.病程中睾丸无明显疼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畏寒发热.体检:营养良好,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无淋巴结肿大.心、肺体检无异常.腹部平软,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肾区未及膨隆,叩击痛(-),输尿管及膀胱无压痛.
作者:祁真玉;于东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常规腹腔镜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操作体会.方法:对4例胆囊结石和1例胆囊息肉,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未放置引流管,无出血及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3天出院;术后随访脐部无明显手术瘢痕.结论: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是可行的,但操作难度较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大,术后腹壁瘢痕不明显,适用于对美容效果有较高要求的患者.
作者:胡霜久;黄德胜;李浩;查炜;余宜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RNA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近年研究发现,RNA的功能不只局限在蛋白质合成,还具有其他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RNA的定点修饰以及染色质的结构组织等,其中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更是备受关注.
作者:陈军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对自发性气胸40例均常规吸氧、卧床休息.肺压缩20%以内5例住院观察;肺压缩20%以上35例中行胸腔抽气12例,胸腔闭式引流23例.胸腔抽气12例中有9例效果不佳者改为胸腔闭式引流.同时均治疗基础疾病及对症治疗.结果:治愈36例,气胸闭合时间为1~12 d.自动出院3例,转外院手术1例.结论:自发性气胸以原发多见,且多发青年男性;继发气胸偏少,多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结核,中老年多见.吸氧是治疗气胸的基础措施.胸腔闭式引流是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王荣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并发急性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1例Hp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并急性出血患者,积极根除Hp,同时做好心理护理、饮食调理及出院指导.结果:经迅速抢救和有效护理后21例均好转出院.结论:对Hp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并发急性出血患者及时正确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张先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肝功能保护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方法:检索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1年第1期、PubMed(2000~2011)、EMbase(2000~2011)、CBMdisc(2000~2011)、CNKI(2000~2011)、VIP(2000-2011)中关于肝切除术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3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共356例患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肝切除同时应用乌司他丁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汁酸水平于术后1、3 d均下降(P<0.05~P<0.01).结论:肝切除术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温暖;邬善敏;陈志波;卢超;蔡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关节镜下治疗效果.方法: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28例,其中行部分切除成形术16例,次全切除术9例,全切除术3例.采用Ikeuchi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优18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9.3%,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是目前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理想治疗方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尽可能保留6~8 mm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健康半月板组织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戴永立;郑延贵;黄明;王开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8例CRLM患者行原发灶加肝转移灶切除术31例(肝转移灶切除组);肝转移灶未切除37例(肝转移灶未切除组)联合无水乙醇注射、射频消融、肝动脉、门静脉置泵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肝转移灶切除组1、3、5年生存率为83.9%、45.2%和25.8%.肝转移灶未切除组1、3、5年生存率为62.2%、27.0%和8.1%.2组1年和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RLM患者,应尽可能彻底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不能完全切除的肝转移灶同时行射频消融、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补充措施.
作者:栾大明;胡宗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皮动脉栓塞术治疗术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外科术后或活检等术后反复出血的13例患者给予动脉造影术,对出血血管行栓塞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血管造影发现假性动脉瘤6例,造影剂外溢6例,未见明显异常1例.动脉栓塞后有12例出血得到控制.再出血1例,再次栓塞后仍未能控制出血,后诊断为血友病.结论:动脉栓塞术是治疗术后出血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安全、迅速的特点.
作者:许红;谢波;谭玉林;张阳;袁牧;杨培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静脉预注硫酸镁对丙泊酚注射痛的防治作用.方法:160例ASAⅠ~Ⅱ拟行择期外科、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 M、L、K 及 S 组,每组40例.右侧手背静脉置入20 G套管针作为试验用药及全麻诱导通路,距腕部5 cm处扎橡皮静脉止血带.M组、L组、K组、S组分别静脉注射 20 mg/kg硫酸镁、0.5 mg/kg利多卡因、0.3 mg/kg氯胺酮及生理盐水5 ml.注药 1 min后松开止血带,以0.5 ml/s静脉注射1%丙泊酚2 mg/kg.以口述描绘评分法(VRS)评估各组患者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记录给药前、松开止血带后、麻醉诱导完成后、气管插管即刻各组患者的MAP、HR.结果:M组、L组、K组及S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25%、55%、50%和95%,M组、L组、K组注射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S组(P<0.01);M组与L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与K组、L组与K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L组、K组与S组比较,丙泊酚注射痛的严重程度均明显下降(P<0.01);而M组、L组与K组间丙泊酚注射痛的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的MAP、HR基本稳定.结论:结合止血带技术,静脉预注20 mg/kg硫酸镁、0.5 mg/kg利多卡因、0.3 mg/kg氯胺酮均能有效抑制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且对血压、心率影响轻微,其中以硫酸镁效果佳.
作者:陈仁军;胡春涛;袁力勇;刘功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跟骨骨折CT检查及三维重建的价值.方法:30例患者共54侧跟骨用美国GE LightSpeed型四排螺旋CT扫描仪行CT检查,其中26侧跟骨三维重建.结果:螺旋CT扫描对局限性线样骨折及小塌陷性骨折的显示优于常规X线平片,而且三维重建可以更全面、立体地观察骨折全貌及伴随病变的特征,弥补了X线平片和轴位CT扫描的不足.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跟骨骨折的诊断和分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可靠的空间立体定位依据.
作者:马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优势,评估图像引导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和计划靶体积边界.方法:6例早期乳腺癌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实施全乳腺图像引导调强放疗50 Gy,瘤床电子线加量10 Gy.评价乳腺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和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和体积,观察临床毒性反应,统计摆位误差.结果:靶区剂量均匀,正常组织受量在允许范围内,摆位误差左右方向≤0.3 cm,其他方向≤0.5 cm.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调强靶区剂量均匀性好,正常组织受量小,临床毒性反应小,摆位重复性差,采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放疗可减少摆位误差.
作者:赵于飞;张红雁;程勇;刘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由于临床症状重、病情不稳定和心理接受能力差等原因影响了透析的耐受性,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加强对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对于患者顺利度过诱导透析期,提高透析效果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我院进行首次血液透析患者80例,其中,发生并发症21例,经积极采取预防及护理措施,首次血液透析患者顺利完成透析,效果满意,现就其并发症的护理作一报道.
作者:洪世琼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间歇性空气灌肠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应用效果,探讨影响其整复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139例应用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整复成功127例,不成功12例.一次整复成功113例,二次整复成功11例,三次整复成功7例,其中6例发生肠复套4例整复成功.病程<24 h、24~48 h、>48 h者整复率分别为96.55%、72.22%和2/5,套头位于肝曲近侧者、横结肠中段至脾曲者和降结肠至乙状结肠者的整复率分别97.56%、87.50%和7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空气灌肠是小儿急性肠套叠主要的诊治方法,疗效安全、可靠,整复成功率随病程的延长、套叠程度的加深而降低.
作者:王俊;胡汉金;戴家应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患者,男,40岁,因单位体检超声探及肝区病变.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超声体检,脂肪肝,于肝右后叶探及异常低回声,内见絮状弱回声,形态尚规则.行MR进一步检查,T1WI呈低信号,T2WI病灶显示不清,抑制病灶呈稍高信号,边界清晰,MR诊断血管瘤可能性大;后行CT平扫+增强检查.
作者:刘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微创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肠内营养(EN)的疗效.方法:分析38例微创脑出血患者EN的临床治疗,对EN前和EN后2、14 d的血糖(GLU)、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血离子浓度进行比较,观察术后切口愈合和全身营养情况.结果:2例患者再出血病死,其余患者完成EN方案.切口愈合良好,与治疗前比较,EN后血清GLU明显下降,ALB明显上升(P<0.01),血清ALT、BUN、血K+、Na+、Cl-和Ca2+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脑出血术后EN方案操作简单经济,能有效改善昏迷患者营养状况.
作者:丁家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