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跟骨骨折CT检查及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

马荣

关键词:跟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三维重建
摘要:目的:评价跟骨骨折CT检查及三维重建的价值.方法:30例患者共54侧跟骨用美国GE LightSpeed型四排螺旋CT扫描仪行CT检查,其中26侧跟骨三维重建.结果:螺旋CT扫描对局限性线样骨折及小塌陷性骨折的显示优于常规X线平片,而且三维重建可以更全面、立体地观察骨折全貌及伴随病变的特征,弥补了X线平片和轴位CT扫描的不足.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跟骨骨折的诊断和分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可靠的空间立体定位依据.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疗效.方法:将收治的51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常规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氧疗、抗感染、支持治疗的同时加用布地奈德和氨溴索雾化吸入,观察2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3%,明显高于对照组55.0%(P<0.01);口吐泡沫、呼吸困难、口周紫绀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P﹤0.01).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能明显改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罗厚江;王静;谢怀珍;贾文婷;汪灵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洗胃及微量喂养对重症缺氧缺血性脑病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

    目的:探讨洗胃及微量喂养对重症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重症HIE 35例作为对照组,在入院时未洗胃,根据患儿病情直接给予常规喂奶及综合治疗和护理;2009年重症HIE 35例作为干预组,在综合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在入院时即给予1%碳酸氢钠洗胃,禁食6 h后再给予微量喂养.比较2组在入院7 d内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相比,胃肠紊乱的发生率分别为45.71%和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中,洗胃时发现先天性食道闭锁1例,应激性溃疡3例.结论:重症HIE在入院后给予洗胃及微量喂养,可有效降低重症HIE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及时发现消化道异常,采取相对性的措施,可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作者:徐兵;李莉;戴明红;杨丽君;蔡娟;杨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低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及成瘾倾向状况调查

    目的:调查低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及成瘾倾向,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及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抽取安徽某大学一、二年级大学生190名,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3%,其中男生8.1%,女生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年级为8.9%,高于一年级1.1%(P<0.05);网络成瘾倾向检出率为16.8%,其中男生19.4%,女生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年级为19.8%,高于一年级13.5%(P>0.05).网络成瘾组及倾向组与正常组比较,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P<0.01);在应对方式上,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在消极应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积极应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倾向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且倾向于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赵静;齐玉龙;梅翠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跟骨骨折CT检查及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跟骨骨折CT检查及三维重建的价值.方法:30例患者共54侧跟骨用美国GE LightSpeed型四排螺旋CT扫描仪行CT检查,其中26侧跟骨三维重建.结果:螺旋CT扫描对局限性线样骨折及小塌陷性骨折的显示优于常规X线平片,而且三维重建可以更全面、立体地观察骨折全貌及伴随病变的特征,弥补了X线平片和轴位CT扫描的不足.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跟骨骨折的诊断和分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可靠的空间立体定位依据.

    作者:马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评价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优势,评估图像引导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和计划靶体积边界.方法:6例早期乳腺癌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实施全乳腺图像引导调强放疗50 Gy,瘤床电子线加量10 Gy.评价乳腺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和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和体积,观察临床毒性反应,统计摆位误差.结果:靶区剂量均匀,正常组织受量在允许范围内,摆位误差左右方向≤0.3 cm,其他方向≤0.5 cm.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调强靶区剂量均匀性好,正常组织受量小,临床毒性反应小,摆位重复性差,采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放疗可减少摆位误差.

    作者:赵于飞;张红雁;程勇;刘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和尿中微量白蛋白(mAlb)与肌酐(Cr)比值对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尿蛋白阴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以健康体检人群58名为对照,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 C含量,免疫浊度法测定尿mAlb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测定血清Cr和尿Cr.结果:高血压组的Cys C与尿mAlb/Cr测定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Cr在2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蛋白定性阴性不能排除肾脏的早期损伤,联合检测血Cys C与尿mAlb/Cr指标,对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

    作者:张漩;胡恩赑;金强;唐新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及数字化X线征象分析

    目的:观察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及数字化钼靶X线表现.方法:对11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及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因乳腺无痛性包块就诊,触诊肿块质地坚韧,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好.影像表现:肿块密度均匀,仅1例边缘模糊,其余边界清楚.其中5例呈分叶状.肿块内均无钙化,2例在肿块内下方及周围见粗颗粒点状散在钙化.未见毛刺征及皮肤异常等恶性征象.结论:认识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点,结合影像表现综合分析,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玲玲;顾素英;杨菊萍;高之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microRNA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RNA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近年研究发现,RNA的功能不只局限在蛋白质合成,还具有其他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RNA的定点修饰以及染色质的结构组织等,其中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更是备受关注.

    作者:陈军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及新生血管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对烫伤创面组织愈合及新生血管化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于背部制备直径3 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根据创面不同处理方式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创面局部应用rhGM-CSF凝胶剂)和对照组(创面局部应用不含rhGM-CSF的凝胶基质),每组36只.分别于创面形成后当日和第1、3、7、10、14、21天观察创面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组织中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自创面形成后第7天起,实验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用rhGM-CSF具有促进烫伤创面愈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使新生血管再生加速有关.

    作者:刘继松;方勇;姚敏;俞为荣;杜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肝脏寄生虫性肉芽肿1例影像分析

    患者,男,40岁,因单位体检超声探及肝区病变.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超声体检,脂肪肝,于肝右后叶探及异常低回声,内见絮状弱回声,形态尚规则.行MR进一步检查,T1WI呈低信号,T2WI病灶显示不清,抑制病灶呈稍高信号,边界清晰,MR诊断血管瘤可能性大;后行CT平扫+增强检查.

    作者:刘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成人Still病40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成人Still病(AOS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0年9月间确诊的40例AOS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中均有发热,皮疹30例,关节肿痛31例,咽痛16例,肝脾淋巴结肿大4例.白细胞总数增高34例,中性粒细胞升高34例,血红蛋白降低15例,血小板升高20例.血沉增快37例,C反应蛋白增高37例,肝功能异常24例,血清铁蛋白大于正常5倍者31例.免疫学检查指标均阴性.17例骨髓检查提示感染.单独使用非甾类抗炎药有效3例,应用糖皮质激素37例,其中15例联用免疫抑制剂,效果较好.结论:AOSD临床以发热、皮疹和关节痛为主要表现,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血清铁蛋白升高是其特征;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

    作者:谢津璧;陈琳洁;李季青;谢长好;江超;范晓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护理干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并且得到公认.经典的途径是从股动脉进行操作,而经桡动脉途径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由于其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且易于观察等优点被大家所接受.本文对我院30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作一介绍.

    作者:孔德荣;贾苏豫;杨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实习护生伦理决策能力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分析实习护生伦理决策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在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的护生共550名,调查工具为护理伦理决策问卷(JAND).结果:有效问卷为522份.实习护生的护理伦理决策能力平均分为270.22±22.96,伦理课程、学历和实习时间在护生的伦理决策能力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护生伦理决策能力多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伦理行动维度得分较低.实习医院及学校的伦理教育是影响护生伦理决策的重要因素.

    作者:朱磊;张武丽;张静;李金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患儿给予全身营养支持,术前、术后注意保暖,以防发生低温硬肿征;完善术前准备,做好家属心理护理;术后监测生命体征,继续营养支持.结果:10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均康复出院.结论:根据小儿生理特点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及完善的术前准备,术后监测生命体征,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耐心做好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以及确保疗效的重要环节.

    作者:焦旸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空气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139例分析

    目的:观察间歇性空气灌肠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应用效果,探讨影响其整复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139例应用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整复成功127例,不成功12例.一次整复成功113例,二次整复成功11例,三次整复成功7例,其中6例发生肠复套4例整复成功.病程<24 h、24~48 h、>48 h者整复率分别为96.55%、72.22%和2/5,套头位于肝曲近侧者、横结肠中段至脾曲者和降结肠至乙状结肠者的整复率分别97.56%、87.50%和7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空气灌肠是小儿急性肠套叠主要的诊治方法,疗效安全、可靠,整复成功率随病程的延长、套叠程度的加深而降低.

    作者:王俊;胡汉金;戴家应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静脉预注硫酸镁抑制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静脉预注硫酸镁对丙泊酚注射痛的防治作用.方法:160例ASAⅠ~Ⅱ拟行择期外科、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 M、L、K 及 S 组,每组40例.右侧手背静脉置入20 G套管针作为试验用药及全麻诱导通路,距腕部5 cm处扎橡皮静脉止血带.M组、L组、K组、S组分别静脉注射 20 mg/kg硫酸镁、0.5 mg/kg利多卡因、0.3 mg/kg氯胺酮及生理盐水5 ml.注药 1 min后松开止血带,以0.5 ml/s静脉注射1%丙泊酚2 mg/kg.以口述描绘评分法(VRS)评估各组患者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记录给药前、松开止血带后、麻醉诱导完成后、气管插管即刻各组患者的MAP、HR.结果:M组、L组、K组及S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25%、55%、50%和95%,M组、L组、K组注射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S组(P<0.01);M组与L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与K组、L组与K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L组、K组与S组比较,丙泊酚注射痛的严重程度均明显下降(P<0.01);而M组、L组与K组间丙泊酚注射痛的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的MAP、HR基本稳定.结论:结合止血带技术,静脉预注20 mg/kg硫酸镁、0.5 mg/kg利多卡因、0.3 mg/kg氯胺酮均能有效抑制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且对血压、心率影响轻微,其中以硫酸镁效果佳.

    作者:陈仁军;胡春涛;袁力勇;刘功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409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与104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行颈动脉、股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2组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组颈总、颈内、股总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75.1%、66.5%、38.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20.2%和16.3%(P<0.01);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5±0.42) mm及斑块积分(2.74±0.15)、股动脉IMT(1.34±0.37) mm及斑块积分(2.26±0.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IMT(0.9±0.53) mm及斑块积分(1.13±0.27)、股动脉IMT(0.79±0.31) mm及斑块积分(1.03±0.16)(P<0.01);脑梗死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和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颈动脉斑块及股动脉斑块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通过检查血脂、血尿酸、颈动脉斑块、股动脉斑块可早期预防脑梗死,降低脑梗死的患病率及致残率.

    作者:于峰;姚晓霞;韩伏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地塞米松和甘露醇合用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脑保护作用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XM)和甘露醇合用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脑保护作用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条件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予甘露醇等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细胞等常规治疗的同时,在20%甘露醇中加入DXM 3 mg,每4~6 h静脉滴注1次,DXM 3 d后逐渐减量,持续应用3~5 d,长不超过7 d;对照组只行常规治疗,同时对所有入选者每小时监测1次颅内压(ICP),持续监测到ICP恢复正常或死亡为止,并且分别在第1、3、6个月跟踪问卷调查,再次进行GCS评分.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IC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CP恢复正常多集中在2~4 d,而对照组多集中在3~7 d,第3、4天ICP恢复正常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急性期共死亡10例,治疗组3例,病死率6%;对照组7例,病死率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次跟踪问卷调查并进行GCS评分,治疗组症状好转例数较对照组多(P<0.05),新增死亡7例中,治疗组3例.结论:在脑血管病中,DXM和甘露醇合用对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脑保护作用更强,且不增加其并发症和病死率.

    作者:许春奇;钟平;程仁立;张友红;扬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阿米卡星血药浓度对呼吸道感染菌耐药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米卡星的血药浓度与呼吸道感染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依据.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给予阿米卡星治疗,利用微生物法测定阿米卡星血药浓度,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32系统做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阿米卡星血药浓度≤30 μg/ml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较高,其耐药率分别为17.6%、24.7%、16.7%、17.1%;血药浓度>30 μg/ml时的耐药率分别为9.1%、14.6%、8.0%、10.5%,前2种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临床给药应依据药代动力学来分析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给药剂量达到阿米卡星的血药浓度预定值(>30 μg/ml),能够有效抑制和杀灭细菌,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王传海;张业新;耿朝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去铁胺对小鼠糖尿病随意型皮瓣成活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去铁胺(DFO)对小鼠糖尿病随意性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黑鼠被链脲佐菌素诱导成糖尿病后,在其背部制成1 cm×3 cm随意性皮瓣,将DFO用PBS溶解后,腹腔注射,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和激光多普勒分析皮瓣的成活率和血流状况.结果:DFO组皮瓣的存活面积(88.44±6.56)%明显大于PBS介质组(61.64±7.63)%(P<0.01).激光多普勒结果显示,DFO处理组皮瓣各部分血流值均大于PBS组(P<0.01).结论:DFO能够增加糖尿病C57/BL6小鼠背部随意皮瓣的血流量和存活面积.

    作者:蔡源源;崔磊;李光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