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王洪巨;陈晓辉;周焕

关键词:教育, 医学, 案例教学法, 内科学, 教学
摘要: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级临床医学本科班作为观察组,2008级临床医学本科班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案例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以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比较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案例教学法教学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探索学习的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肾上腺素联合艾司洛尔对心室颤动复苏模型家兔肺水肿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联合艾司洛尔对心室颤动复苏家兔复苏早期肺水肿及心脏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26只清洁级家兔随机分为3组,其中20只清洁级家兔采用交流电致心室颤动建立心肺复苏模型,另6只为手术对照组(A组),仅行麻醉、手术、气管插管,不制作心肺复苏模型.模型家兔随机均分10只,分别在复苏时给予肾上腺素10 μg/kg(B组)和在复苏时给予肾上腺素10 μg/kg+艾司洛尔 200 μg/kg(C组).测量复苏成功后5 h肺湿/干比重,比较复苏后30 min、1 h、2 h、4 h时血清肌钙蛋白(cTnI)水平及丙二醛(MDA)活性的变化.结果:A、C、B组家兔于模型复苏成功后5 h肺湿/干比重、cTnI水平和MDA活性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艾司洛尔可以减轻家兔心室颤动复苏后肺水肿,对复苏后早期心脏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响;杨杰;邵金炎;姜丽静;程德山;刘梅;王继芹;邓星奇;李培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9570A/G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皖北地区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9570A/G多态性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20例CHD患者ACE2基因多态性,并根据冠脉造影病变支数和Genisini积分进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比较.结果:在男性CHD组中,9570G基因型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isini积分均多于9570A基因型者(P<0.05);在女性CHD组中,不同基因型与冠脉病变支数及Genisini积分无明显不同(P>0.05).结论:ACE2基因9570A/G多态性与皖北地区汉族人群男性CHD冠脉狭窄程度具有一定关系,与女性无明显关系.

    作者:张永;张友亮;吴士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64SCTCA的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及容积再现技术重组图像显示35例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冠状动脉主支及主要分支,并与X线冠状动脉成像(CCA)结果对照分析.结果:64SCTCA显示病变90支,其中85支得到CCA证实;7支64SCTCA诊断狭窄而CCA显示正常,另外2支CCA确诊的病变64SCTCA未能显示.2种检查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SCTCA检出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准确性,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可用于冠心病的初步筛选.

    作者:赵伟;任千里;靳恒军;赵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放疗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将49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单放组)24例和放疗+化疗组(放化组)25例.2组均采用60CO或6MV-X线放射治疗,食管癌原发灶剂量单放组为60~68 Gy,30~34分次,6.0~6.5周;放化组为54~60 Gy,27~30分次,5.5~6.0周,区域淋巴结剂量50~60 Gy,25~30分次,5.0~6.0周.放化组从放疗第1天起给予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滴注5 d,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4 d.结果:放化组与单放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7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和单放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8.00%、32.00%和58.33%、20.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和单放组的1、2年局控率分别为72.00%、36.00%和66.67%、2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不良反应较单放组略有增加,但多数患者均能耐受.结论:放疗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局控率相对较好,有提高生存率可能,虽不良反应增加但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作者:李多杰;李红伟;段诗苗;崔珍;彭开桂;沈学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螺旋CT诊断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价值

    目的:探讨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螺旋CT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螺旋CT检查发现15个肾上腺血肿,其中右侧13例,双侧1例;局限型4例,弥漫型10例;急性期呈类圆形、椭圆形高密度,随时间推移肾上腺血肿密度逐渐减低、血肿缩小吸收;增强扫描呈无强化或边缘条弧形强化.结论:肾上腺血肿有特征性CT影像学表现,螺旋CT对肾上腺血肿诊断价值高,CT动态复查及增强扫描有助于肾上腺血肿定性鉴别诊断.

    作者:章辉庆;邱晓晖;穆玲;刘艺超;夏俊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乏氧诱导因子-1信号转导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乏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通常在人类肿瘤中过表达,其转录活性受细胞氧浓度的精确调节,是乏氧时进入细胞核激活转录的信使,继而可导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其他已知的HIF-1靶基因的转录激活.信号转导是指针对外源性信号所发的各种分子活性的变化,以及将这种变化依次传递至效应分子,以改变细胞功能的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多条信号通路参与HIF-1α及其靶基因的表达调控,探明其信号转导通路调控机制不仅有助于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而且能为肿瘤的特异性靶向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作者:沈圆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尿白蛋白关系的研究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尿白蛋白(UAL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UALB阳性组58例和UALB阴性组42例,比较2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的变化、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UALB阳性组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粥样斑块出现率均高于UALB阴性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水平升高,粥样斑块出现率升高(P<0.05),内膜中层厚度与UALB、血总胆固醇、糖基化血红蛋白、血尿酸(UA)等呈正相关,而内径与UA、UALB呈负相关.结论:UALB阳性患者易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当尿白蛋白排泄≥60 mg/24 h时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作者:刘慧华;王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

    目的:通过加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平台建设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思维,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法:通过加强基础实验平台建设、选修实验平台建设、开放实验平台建设和临床实践平台建设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通过实验平台的建设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了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结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平台建设在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韦莉;金齐力;刘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THP-1细胞CD14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THP-1细胞后对细胞表面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表达的影响.方法:Mtb以10:1感染佛波醇酯(PMA)分化的THP-1细胞,建立Mtb感染THP-1细胞的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P-1细胞、PMA分化的THP-1细胞及Mtb感染THP-1细胞CD14的表达.结果:THP-1细胞和PMA分化的THP-1细胞表面表达CD14的阳性率分别为5.5%和21.6%,对Mtb的吞噬率分别为7.7%和93.0%;Mtb感染的THP-1细胞表面表达CD14的阳性率为27.5%.结论:PMA分化后的THP-1细胞表面CD14的表达增加,Mtb感染后CD14的表达进一步增加,对Mtb的吞噬率增加.

    作者:金齐力;韦莉;李柏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吸、溶栓术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在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吸、溶栓术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合并下腔静脉(IVC)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对11例BCS合并IVC血栓形成患者经股静脉穿刺行IVC造影,采用吸栓加溶栓技术消除血栓,后行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出院后采用彩色多普勒随访IVC有无再狭窄或闭塞.结果:11例均为IVC膜性阻塞,采用吸栓加溶栓后血栓完全消失7例;保留IVC导管溶栓4 d后血栓消失2例;7 d后消失2例;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均未出现肺栓塞症状.术后随访IVC通畅良好,无IVC再阻塞及血栓形成发生.结论:吸栓加溶栓术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BCS合并IVC血栓形成的效果良好.

    作者:官泽宇;高涌;卢冉;孙勇;陈世远;宋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进展

    人脑胶质瘤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37.18%~56.37%[1],其病死率高.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疗效差,治愈率低,复发率高,预后极差.免疫学的不断发展为胶质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免疫治疗被视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4种肿瘤治疗模式.

    作者:孙广卫;张少军;李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耳后切口下颌角弧形截骨在面部轮廓整形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耳后切口下颌角弧形截骨在面部轮廓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4例双侧下颌角肥大者行双侧下颌角弧形截骨,1例同时行颧骨缩小,观察疗效.结果:术后患者面部轮廓曲线圆滑,面形得以改善,无并发症.结论:耳后切口下颌角弧形截骨在面部轮廓整形中可以显著改善面下部正面和侧面外观,且切口隐蔽,操作简单,效果好.

    作者:田宇虹;马学美;张才;陈金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多肽类生长因子与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性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绝大多数50岁以上的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据统计[1],50岁以上的男性BPH发病率为30%~50%,70~79岁者为70%,>80岁者为90%以上.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在内层,在膀胱颈至精阜一段后尿道的腺体间质中,现称该部分为移行带.

    作者:唐保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68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阿德福韦酯(10 mg/d),B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C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为48周.观察所有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以及Child-Pugh评分.结果:通过抗病毒治疗,3组无一例死亡.随治疗时间的延长,A组患者ALT复常率逐渐增高,且与B组和C组相比,治疗48周末ALT复常率明显增高(P<0.05).Child-Pugh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A、B、C组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0.8%、13.6%、9.1%,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62.5%、31.8%、27.3%,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能快速抑制HBV DNA的复制,有效提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复常率,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发展,实现肝硬化治疗的目标.

    作者:武玲;武德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组织微阵列方法检测let-7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let-7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建立组织微阵列,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检测80例人乳腺癌组织和22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let-7b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let-7b阳性率为35.0%,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59.1%(P<0.05).结论:let-7b低表达可以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马琳;李贵柱;孟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阿霉素致大鼠膈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阿霉素致大鼠膈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PO组.应用离体灌流大鼠膈肌肌条方法,分别测量单收缩张力(Pt)、大强直张力(Po)、峰值收缩时间(CT)、半舒张时间(1/2RT)、张力大上升速率(+dT/dtmax)、张力大下降速率(-dT/dtmax)、张力-频率曲线变化,同时测定膈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电镜观察膈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膈肌Pt、Po、+dT/dtmax、-dT/dtmax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PO组大鼠膈肌的Pt、Po、+dT/dtmax、-dT/dtmax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CT、1/2RT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及EPO组(P<0.01).予10、20、40、60、100 Hz频率的方波电压刺激膈肌时,模型组大鼠膈肌张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EPO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膈肌组织的SOD活力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EPO组的SOD活力提高,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显示阿霉素导致膈肌细胞肌纤维肿胀,线粒体空泡化,EPO改善阿霉素造成的损伤.结论:阿霉素导致大鼠膈肌氧自由基生成增多,清除减少,收缩功能减低;EPO对阿霉素所致的膈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郭晓磊;方迎艳;胡杰;关宿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脑囊虫病18例MRI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MRI诊断脑囊虫病分期的价值.方法:对18例脑囊虫患者MRI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囊虫病分为三期:囊虫存活期10例,此期特征是头节、囊壁和囊液并存,T1WI表现为圆形低信号内小点样中等信号影,T2WI囊腔为高信号;囊虫变性期5例,头节消失,囊腔胀大,大小不均,囊周围出现水肿带,T1WI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为高信号;囊虫死亡期3例,虫体死亡后发生钙化或纤维化,T2WI呈小圆形边界清楚的低信号,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结论:MRI对于不同时期的脑囊虫病诊断价值较高,反映脑囊虫病的病理学过程,对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宜传;孙景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管性痴呆炎症细胞因子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为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在亚洲和许多发展中国家,VD的发病率随年龄直线上升.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的发病率为3.9%,其中VD占68.5%[1].细胞因子(cytokines,CKs)是构成免疫系统的重要介质之一,是主要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如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在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京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西藏西部高原地区农牧民健康体检分析

    目的:了解西藏西部高原地区农牧民健康状况及患病情况,为慢性病、传染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拉孜县农村1 699名农牧民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内外科常规检查、胸部透视、血压、心电图、腹部B超、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以及乙肝表面抗原,女性加做妇科检查.结果:964人检查结果异常,其中前5位异常依次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4.7%),胆道疾病(13.2%),血红蛋白增多症(12.8%),高血压(12.4%),心电图异常(8.9%).检查结果异常与文化程度有关,部分异常与性别有关(血红蛋白增多症),部分异常与年龄有关(高血压).结论:有针对性地对农牧民的健康宣教,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及卫生习惯,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参加体检,发现健康危险因素或疾病,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作者:黄武全;普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根尖下截骨后退联合模型外科矫正上、下颌前突畸形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根尖下截骨后退联合模型外科及正畸治疗矫正上、下颌前突畸形的效果.方法:对7例骨性上、下颌前突畸形的患者采用术前取牙模,按照模型外科设计上、下颌骨的骨切开线,制作咬合板,术中根据模型设计的切开线行根尖下截骨后退的正颌手术,根据咬合板设计恢复咬合关系,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8~10周开始正畸治疗.结果:7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面部形态、咬合关系、开口型、开口度、咀嚼度、骨段愈合等方面的治疗结果均令人满意.结论:采用根尖下截骨后退术联合模型外科及正畸治疗是进行矫正上、下颌前突畸形的首选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李旭文;张智勇;杨斌;唐晓军;石蕾;尹宏宇;尹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