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广卫;张少军;李健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支气管异物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4例经纤支镜确诊和治疗的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黄痰、发热、咯血、喘息,体格检查有呼吸音减低、吸气相干啰音及湿啰音;院外误诊为肺癌4例,肺炎4例,肺结核2例,支气管哮喘1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右侧异物17例,左侧7例;动物性异物14例,植物性异物6例;均经纤支镜取出.结论:支气管异物临床上容易误诊,纤支镜在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殿明;李翠侠;宫蓓蕾;胡俊锋;陈余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和临床分布情况,为防控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129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痰标本检出率高,为72.09%;患者主要分布在内科和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分离出的129株鲍曼不动杆菌仅有3种药物耐药率<30%,分别是亚胺培南(24.8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6.35%)、氨苄西林/舒巴坦(27.9%),其余药物耐药率均>5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了解耐药变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闫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肽素(copeptin)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CHD(组71例)和对照组(23例);CHD组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3个亚组;并根据Gensini积分,将CHD组分为轻度病变组18例,中度病变组24例,重度病变组29例;将AMI亚组分为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组19例和AMI后无并发心力衰竭组13例.应用ELISA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结果:CHD组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和肽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P<0.01);CHD重度病变组血清和肽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CHD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P<0.01);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组的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AMI后无并发心力衰竭组(P<0.01).结论:和肽素参与冠心病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反映冠心病病情发展的严重程度;和肽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对于冠脉事件的发生具有预警意义.
作者:戎成振;蔡鑫;潘登月;杨静静;周桂建;陈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癌抗原153(CA153)、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化学比色法检测20例乳腺癌患者(恶性组)、2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及2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CA153和TSGF的水平.结果:恶性组CA153、TSGF水平与良性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与对照组TS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A153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联合检测与单一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53和TSGF是早期检测乳腺癌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沈中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螺旋CT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螺旋CT检查发现15个肾上腺血肿,其中右侧13例,双侧1例;局限型4例,弥漫型10例;急性期呈类圆形、椭圆形高密度,随时间推移肾上腺血肿密度逐渐减低、血肿缩小吸收;增强扫描呈无强化或边缘条弧形强化.结论:肾上腺血肿有特征性CT影像学表现,螺旋CT对肾上腺血肿诊断价值高,CT动态复查及增强扫描有助于肾上腺血肿定性鉴别诊断.
作者:章辉庆;邱晓晖;穆玲;刘艺超;夏俊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构建人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B,MAP1LC3B)真核表达栽体,并鉴定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人MAP1LC3B cDNA;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EGFP-N1-LC3B真核表达载体,通过酶切和测序进行鉴定;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BBS诱导4 h后pEGFP-N1-LC3B表达载体转染的HepG2.2.15细胞质中GFP-LC3B分布的变化.结果:通过测序鉴定,pEGFP-N1-LC3B真核表达载体序列正确,编码框正确;转染后的HepG2.2.15细胞经EBBS诱导4 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发现GFP-LC3B由散在分布向点状分布改变.结论:成功构建了人自噬相关基因LC3B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自噬在乙型肝炎病毒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晓骏;孙学华;刘顺庆;高月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阿霉素致大鼠膈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PO组.应用离体灌流大鼠膈肌肌条方法,分别测量单收缩张力(Pt)、大强直张力(Po)、峰值收缩时间(CT)、半舒张时间(1/2RT)、张力大上升速率(+dT/dtmax)、张力大下降速率(-dT/dtmax)、张力-频率曲线变化,同时测定膈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电镜观察膈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膈肌Pt、Po、+dT/dtmax、-dT/dtmax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PO组大鼠膈肌的Pt、Po、+dT/dtmax、-dT/dtmax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CT、1/2RT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及EPO组(P<0.01).予10、20、40、60、100 Hz频率的方波电压刺激膈肌时,模型组大鼠膈肌张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EPO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膈肌组织的SOD活力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EPO组的SOD活力提高,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显示阿霉素导致膈肌细胞肌纤维肿胀,线粒体空泡化,EPO改善阿霉素造成的损伤.结论:阿霉素导致大鼠膈肌氧自由基生成增多,清除减少,收缩功能减低;EPO对阿霉素所致的膈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郭晓磊;方迎艳;胡杰;关宿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复杂的表现形式,其中寄生关系可能危及被损害一方正常的营养、生理、代谢甚至生命.广义而言,寄生物(parasite)是在生物的共栖关系中获益的一方,可以是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动物或植物,其中寄生物为一类原生生物和动物的则称之为寄生虫.作为植物、动物及人体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寄生虫,对人类、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健康和生存,以及对经济作物的生长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可有明显的有时甚至是严重的影响.
作者:孙新;王媛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6例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180~260 min;术中出血量400~800 ml,患者术中均未输血;术后住院5~9 d;患者手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术中预防大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鲁正;吴斌全;崔培元;吴维;吴华;邱兆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THP-1细胞后对细胞表面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表达的影响.方法:Mtb以10:1感染佛波醇酯(PMA)分化的THP-1细胞,建立Mtb感染THP-1细胞的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P-1细胞、PMA分化的THP-1细胞及Mtb感染THP-1细胞CD14的表达.结果:THP-1细胞和PMA分化的THP-1细胞表面表达CD14的阳性率分别为5.5%和21.6%,对Mtb的吞噬率分别为7.7%和93.0%;Mtb感染的THP-1细胞表面表达CD14的阳性率为27.5%.结论:PMA分化后的THP-1细胞表面CD14的表达增加,Mtb感染后CD14的表达进一步增加,对Mtb的吞噬率增加.
作者:金齐力;韦莉;李柏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级临床医学本科班作为观察组,2008级临床医学本科班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案例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以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比较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案例教学法教学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探索学习的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作者:王洪巨;陈晓辉;周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Cys C、血糖(Glu)和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并对Cys C与脑梗死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ys 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Cys C水平与其Glu、脂蛋白α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Cys C与其他脑梗死因素共同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有利于急性脑梗死的预测、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王先侠;程训民;葛玲;陈卓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RI诊断脑囊虫病分期的价值.方法:对18例脑囊虫患者MRI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囊虫病分为三期:囊虫存活期10例,此期特征是头节、囊壁和囊液并存,T1WI表现为圆形低信号内小点样中等信号影,T2WI囊腔为高信号;囊虫变性期5例,头节消失,囊腔胀大,大小不均,囊周围出现水肿带,T1WI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为高信号;囊虫死亡期3例,虫体死亡后发生钙化或纤维化,T2WI呈小圆形边界清楚的低信号,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结论:MRI对于不同时期的脑囊虫病诊断价值较高,反映脑囊虫病的病理学过程,对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宜传;孙景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将49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单放组)24例和放疗+化疗组(放化组)25例.2组均采用60CO或6MV-X线放射治疗,食管癌原发灶剂量单放组为60~68 Gy,30~34分次,6.0~6.5周;放化组为54~60 Gy,27~30分次,5.5~6.0周,区域淋巴结剂量50~60 Gy,25~30分次,5.0~6.0周.放化组从放疗第1天起给予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滴注5 d,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4 d.结果:放化组与单放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7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和单放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8.00%、32.00%和58.33%、20.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和单放组的1、2年局控率分别为72.00%、36.00%和66.67%、2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不良反应较单放组略有增加,但多数患者均能耐受.结论:放疗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局控率相对较好,有提高生存率可能,虽不良反应增加但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作者:李多杰;李红伟;段诗苗;崔珍;彭开桂;沈学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前房、眼压、视力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未发生持续性浅前房.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炎症反应、前房出血、角膜水肿等,治疗后均吸收.术后眼压10~24 mmHg,视力提高2例,其余无变化.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作者:董立红;张燕;俞华;夏晔;胡丰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绝大多数50岁以上的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据统计[1],50岁以上的男性BPH发病率为30%~50%,70~79岁者为70%,>80岁者为90%以上.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在内层,在膀胱颈至精阜一段后尿道的腺体间质中,现称该部分为移行带.
作者:唐保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法定传染病报告儿童腹泻病的临床现状,提高实验室诊断水平.方法:比较不同儿童腹泻临床诊断病例的发病人群特征、临床表现、大便性状、粪便实验室检测结果、病原培养等诊断依据之间的差异.结果:非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在患儿年龄、性别、类型和腹泻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便性状和实验室粪便检查(红细胞、白细胞、球状物)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结论:现有法定传染病报告中儿童感染性腹泻病的临床诊断分类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有必要逐步提升实验室病原学诊断的比例和临床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张赋;许秋月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吸、溶栓术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合并下腔静脉(IVC)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对11例BCS合并IVC血栓形成患者经股静脉穿刺行IVC造影,采用吸栓加溶栓技术消除血栓,后行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出院后采用彩色多普勒随访IVC有无再狭窄或闭塞.结果:11例均为IVC膜性阻塞,采用吸栓加溶栓后血栓完全消失7例;保留IVC导管溶栓4 d后血栓消失2例;7 d后消失2例;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均未出现肺栓塞症状.术后随访IVC通畅良好,无IVC再阻塞及血栓形成发生.结论:吸栓加溶栓术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BCS合并IVC血栓形成的效果良好.
作者:官泽宇;高涌;卢冉;孙勇;陈世远;宋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诊断不孕症患者子宫内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接受超声及宫腔镜检查的182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例不孕症患者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异常88例,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内异常150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颈管病变、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子宫腔粘连、子宫畸形为常见不孕症妇女子宫内病变.结论:宫腔镜检查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和准确性,有较高的阳性发现率,联合B超检查可及时、准确发现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病变.
作者:朱允菊;韦明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尿白蛋白(UAL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UALB阳性组58例和UALB阴性组42例,比较2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的变化、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UALB阳性组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粥样斑块出现率均高于UALB阴性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水平升高,粥样斑块出现率升高(P<0.05),内膜中层厚度与UALB、血总胆固醇、糖基化血红蛋白、血尿酸(UA)等呈正相关,而内径与UA、UALB呈负相关.结论:UALB阳性患者易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当尿白蛋白排泄≥60 mg/24 h时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作者:刘慧华;王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