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34例

杨晓松;王刚;高峰

关键词:肋骨骨折, 多发性, 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 内固定
摘要: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在全麻下采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行小切口选择性内固定术.观察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0~90 min,术后疼痛明显减轻,胸壁稳定,组织相容性好,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7~21 d,均治愈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CT肋骨三维重建显示内固定牢固.结论: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带旋髂深血管蒂骨膜瓣植入治疗儿童Perthes病的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带旋髂深血管蒂骨膜瓣植入治疗儿童Perthes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对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骨膜瓣植入术治疗的49例(53髋)4~12岁Perthes病患儿远期疗效进行分析;其中Herring B型17例(19髋),B/C型21例(23髋),C型11例(11髋);术后系统随访3~16年.结果: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Stulberg Ⅰ、Ⅱ级39髋,其中Herring B型16髋,B/C型19髋,C型4髋;Stulberg Ⅲ级10髋,其中Herring B型3髋,B/C型3髋,C型4髋;Stulberg Ⅳ级4髋,其中Herring B/C型1髋,C型3髋.B、B/C型术后Stulberg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C型与C型术后Stulberg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37例(41髋)预后达StulbergⅠ、Ⅱ级34髋,女12例(12髋)预后达StulbergⅠ、Ⅱ级5髋.4~7岁患儿33例(37髋)预后达StulbergⅠ、Ⅱ级32髋,8~12岁患儿16例(16髋)预后达StulbergⅠ、Ⅱ级7髋.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骨膜瓣植入治疗儿童Perthes病可取得良好远期效果.Herring外侧柱分型、患儿发病年龄和性别对Perthes病的预后评估有明确指导作用.

    作者:吴敏;肖玉周;周建生;官建中;代秀松;王志岩;张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30例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入路,骨折端复位后应用钢丝固定,使股骨粗隆间解剖关系基本恢复,常规处理股骨颈,置入骨水泥型特制人工股骨头,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1周后髋关节功能锻炼,2周后下地行走.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较顺利,无术中死亡病例,无手术失败.随访12~24个月,骨折复位良好,患者生活能基本自理,优良率86.7%.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卧床时间,及早行患髋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疗效可靠.

    作者:杨朝晖;吴险峰;邹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脱细胞异体真皮支架与自体皮片复合移植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脱细胞异体真皮支架与自体皮片复合移植修复烧伤、瘢痕整形创面愈合后皮肤的外形和功能的疗效.方法: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支架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于烧伤切痂后的创面4例6处及瘢痕整形3例5处.结果:11处创面移植皮片生长良好,创面愈合.随访4~6个月,瘢痕挛缩不明显,皮肤弹性较好,外观功能均较满意.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支架与自体皮片复合移植修复烧伤、瘢痕整形创面的临床价值较好.

    作者:余勇;赵慧;许瑾;赵凤娟;武朱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43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在急性期即开始局部针灸治疗,对照组在急性期给予西医治疗,急性期之后针灸治疗,观察2组患者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72.09%,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痊愈率48.83%,总有效率88.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疗程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在急性期就开始针灸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并缩短病程.

    作者:彭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口咽通气管在脑出血患者吸痰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在脑出血患者吸痰中的效果.方法:将47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经口、鼻吸痰,观察组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比较2组患者的吸痰量、痰液性状,吸痰前后30 min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吸出痰量多,痰液黏稠;吸痰后,2组SpO2均高于吸痰前(P<0.05~P<0.01),但观察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口咽通气管能及时有效吸出脑出血患者气道深部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SpO2,是脑出血患者可选的吸痰方法.

    作者:王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姜黄素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姜黄素是否可抑制血管内皮的损伤及炎症反应从而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加入外源性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组)组构造与AS发病早期相似的体外模型,用姜黄素干预后(姜黄素组)观察HUVEC形态的改变及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6(IL-6)、IL-8]表达的变化.结果:OX-LDL诱导的AS模型内皮细胞增殖减少,ICAM-1、IL-6、IL-8的表达增加,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姜黄素组可减少细胞凋亡,降低ICAM-1、IL-6、IL-8的表达,与OX-LD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姜黄素能降低内皮细胞炎症损伤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预防AS.

    作者:朱磊;谢春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死亡受体5及诱骗受体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的诱骗受体2(DcR2)、死亡受体5(DR5)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2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DR5、DcR2阳性表达水平.并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析、肿瘤分化程度、组织类型、肌层浸润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DcR2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子宫内膜癌组织(P<0.01);DR5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内膜癌细胞由于高表达DR5和低表达DcR2而易被TRAIL诱导凋亡,这一结果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可能实验依据.

    作者:梁利梅;王才智;刘淑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间日疟现症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

    目的:观察间日疟现症患者外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亚群比例的的变化,探讨DC亚群在间日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四色荧光分析法检测18例间日疟现症患者(疟疾组)和36名健康成人(对照组)外周血的浆细胞样DC(pDC)和髓样DC(mDC)的比例.结果:疟疾组患者pD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DC/pD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mDC在2组间无明显不同(P>0.05).结论:间日疟现症患者机体呈现免疫抑制状态,间日疟原虫与DC相互作用,可能通过调整mDC/pDC的比值参与间日疟感染的Th1型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控.

    作者:买月琴;陶志勇;刘丹;陈勇;方强;李柏青;夏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采用平阳霉素+倍他米松+2%利多卡因溶解后行瘤腔内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并与常规按压条件下采用同样药物治疗婴幼儿血管瘤进行比较.结果:在吸入麻醉条件下治疗患儿血管瘤操作过程时间短,注射部位准确,剂量控制精确,术中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是辅助治疗血管瘤的有效手段,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尤其是特殊部位血管瘤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冷其艳;徐慧高;许会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丙泊酚、舒芬太尼联合靶控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影响

    目的:观察丙泊酚、舒芬太尼不同靶控浓度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麻醉诱导期对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HR)、平均血压(BP)变化的影响.方法:30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例.诱导方法依次为:A组,咪哒唑仑0.05 mg/kg,丙泊酚、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CI)浓度分别为2.0 μg/ml、0.3 ng/ml,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B组,咪哒唑仑0.05 mg/kg,丙泊酚、舒芬太尼TCI浓度分别为1.5 μg/ml、0.5 ng/ml,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C组咪哒唑仑0.05 mg/kg,丙泊酚、舒芬太尼TCI分别为1.0 μg/ml,0.8 ng/ml,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观察麻醉前,诱导后1 min、5 min,插管后5 min、10 min之后患者BIS值及HR、BP变化.结果:B组与A、C组比较,既能维持BIS的麻醉深度,且麻醉后不同时间段BP、HR相对稳定,气管插管应激反射轻.结论:CABG麻醉,丙泊酚1.5 μg/ml,舒芬太尼0.5 ng/ml TCI 诱导,镇静镇痛满意,BIS值50~60,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为较好的组合诱导方法.

    作者:梁启胜;杨茗竣;符炜;凌云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胎儿窘迫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宫内由于胎盘气体交换受到干扰所致缺氧引起的危急状态,主要表现为胎儿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分娩期胎儿窘迫发生率大约为20/1 000,新生儿出生时重度窒息占3/1 000~4/1 000,伴有大脑损伤及劳动能力丧失至少占1/10 000[1],对子女、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如何早期发现胎儿窘迫,避免新生儿损伤是目前产科界为关注的课题.产后依据胎儿脐动脉血pH检测、新生儿Appgar评分等判定,但产前和产时预测和诊断胎儿窘迫缺乏单一、可靠的检测指标[2].本文重点阐述目前临床关于胎儿窘迫检测方法的进展.

    作者:陈红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乳腺低回声结节行钼靶检查65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提示乳腺低回声结节行钼靶检查的意义.方法:对65例超声提示乳腺低回声结节的患者行钼靶X线检查.结果:17例对病灶位置显示不佳;23例提示乳腺增生结节,建议定期随访;2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乳腺癌15例,致密型和多量、少量腺体型乳腺癌诊断正确率为43%,退化型乳腺癌诊断正确率为82%,纤维腺瘤5例,乳腺腺病3例,乳头状瘤1例,纤维组织增生伴炎细胞浸润1例,25例中发现簇状细小钙化7例.结论:乳腺低回声结节行钼靶检查,能提高结节的诊断率.

    作者:明镜;洪志友;刘仕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动脉狭窄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 例肾动脉狭窄患者(观察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动脉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肾动脉内径(RAD)、肾脏长径与宽径、肾动脉峰值流速(RPSV)以及肾动脉与腹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RAR),并与46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RAD和肾动脉长、宽径均比对照组减小(P<0.05~P<0.01),RPSV和RA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PSV和RAR对狭窄≥60%的肾动脉均显示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7%和87.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诊断肾动脉狭窄,且方法简单可靠,值得在临床特别是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冯小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2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共24足)跟骨关节内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术后患肢功能按Maryland 足部评分系统评分,优14足,良6足,可3足,差1足,优良率83.3%.结论: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取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作者:陈虹;张世东;蔡训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淮北地区6个月至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调查

    目的:探讨淮北地区6个月至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IDA)主要相关性因素及其影响.方法:原子吸收法检测微量元素铁,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参数.结果:不同年龄组间缺铁、贫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缺铁、贫血率逐渐降低(P<0.05),但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缺铁、贫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至6岁儿童IDA占8.0%,隐性IDA(血红蛋白正常,MCV、MCH减少)占5.4%.农村地区儿童贫血率8.20%高于城市地区2.55%(P<0.01).结论:微量元素铁的测定可以作为早期发现儿童IDA的筛查试验,特别是隐性IDA的早期诊断.积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加强营养教育才能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作者:王素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四羟基壬烯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四羟基壬烯(4-HNE)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7例前列腺癌组织及78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4-HNE的表达,分析4-HNE的表达与Gleason分级之间的关系.采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比较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以及无前列腺疾病的老年男性住院患者的血清中4-HNE的水平.结果:4-HNE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2.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HNE的表达与Gleason分级无相关关系(P>0.05).前列腺癌患者组血清中4-HNE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无前列腺疾病组(P<0.01).结论:4-HNE在前列腺癌组织高表达,且血清中4-HNE水平也较高;4-HNE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前列腺癌诊断的辅助检测项目.

    作者:朱铭;窦全亮;戚敏俊;曹志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早期喂养干预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允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 infants,VLBWI)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9例VLBWI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按照传统方法喂养;治疗组30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允,记录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胎粪排空时间和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例数.结果:治疗组在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和胎粪排空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早期喂养干预可促进VLBWI肠道发育成熟,减低可能发生的喂养问题,改善患儿营养状况.

    作者:李洁;谢晓曼;汤薇薇;许琼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早发冠心病患者4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43例(男<55岁,女<65岁)和晚发组59例(男≥55岁,女≥65岁),对2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发组患者单支血管病变显著高于晚发组(P<0.01).早发组吸烟率、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体重指数、血三酰甘油、血红蛋白、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晚发组(P<0.05~P<0.01),血尿酸早发组低于晚发组(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发病与吸烟史、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血纤维蛋白原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早发患者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多于晚发冠心病患者.预防冠心病应尽早积极控制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宣玲;徐玮;吴士礼;卢冬雨;王本芳;王洪巨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压疮质量控制网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行及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加强压疮质量控制管理,降低或避免压疮的发生.方法:建立压疮三级质量控制网络,规范压疮的评估、上报和处理流程,对压疮高危患者和带入压疮患者进行标准化管理.结果:规范管理后的住院患者高危压疮申报率、有效申报率、好转或痊愈率均高于规范管理前(P<0.01),难免压疮发生率低于规范管理前(P<0.01),带入压疮率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压疮三级质量控制管理,使压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为有效防治压疮提供了保障.

    作者:段晓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食管癌住院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与分析

    目的:筛查食管癌(EC)住院患者术前营养风险(NR),并探讨NR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80例EC住院患者进行术前NR筛查,并与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0例EC住院患者中,NR发生率为80.0%.存在NR的64例EC患者中,≥60岁占65.6%,<60岁占34.4%,早中晚期分别占1.6%、78.1%和2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NR与性别、病变部位、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患者术前NR发生率较高,与年龄、病理分期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王莉;张爽;白茹;芮文科;陈永侠;韩福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