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住院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与分析

王莉;张爽;白茹;芮文科;陈永侠;韩福生

关键词:食管肿瘤, 营养风险, 营养不良
摘要:目的:筛查食管癌(EC)住院患者术前营养风险(NR),并探讨NR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80例EC住院患者进行术前NR筛查,并与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0例EC住院患者中,NR发生率为80.0%.存在NR的64例EC患者中,≥60岁占65.6%,<60岁占34.4%,早中晚期分别占1.6%、78.1%和2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NR与性别、病变部位、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患者术前NR发生率较高,与年龄、病理分期存在一定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评估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检测200例 MODS患者进入ICU后初期(2~8 h)NT-proBNP水平及其他相关生化指标,将所有MODS患者NT-proBNP值根据四分位数分为4组,并进行病史采集,通过电话随访1年,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结果:MODS患者的NT-proBNP均值为(4 006.3±38.78)pg/ml,随访1年,病死120例(60%),存活80例(40%).NT-proBNP值与入院时值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尿酸无相关关系(P>0.05);病死组与未病死组NT-proBNP、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尿素氮、血肌酐、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ODS患者血浆NT-proBNP值可独立地评估MODS患者1年内的死亡事件发生可能,NT-proBNP重度升高的MODS患者预后1年发生死亡事件的危险性显著升高.

    作者:李天民;陈琛;苏华;明秀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口咽通气管在脑出血患者吸痰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在脑出血患者吸痰中的效果.方法:将47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经口、鼻吸痰,观察组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比较2组患者的吸痰量、痰液性状,吸痰前后30 min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吸出痰量多,痰液黏稠;吸痰后,2组SpO2均高于吸痰前(P<0.05~P<0.01),但观察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口咽通气管能及时有效吸出脑出血患者气道深部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SpO2,是脑出血患者可选的吸痰方法.

    作者:王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心理干预对阴道成形术患者性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阴道成形术患者性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2例行阴道成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出院指导,干预组2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行为干预12个月.采用<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调查2组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护理效果.结果:术后6、12个月各组性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3个月时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术后3、6个月时2组间性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6、12个月时,干预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阴道成形术患者改善性生活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有极大促进作用.

    作者:李金芝;王才智;杨玉春;郭琼;孙雪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灌肠方法,观察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效果确切,用物简单经济,易于操作和掌握,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陈志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四羟基壬烯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四羟基壬烯(4-HNE)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7例前列腺癌组织及78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4-HNE的表达,分析4-HNE的表达与Gleason分级之间的关系.采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比较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以及无前列腺疾病的老年男性住院患者的血清中4-HNE的水平.结果:4-HNE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2.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HNE的表达与Gleason分级无相关关系(P>0.05).前列腺癌患者组血清中4-HNE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无前列腺疾病组(P<0.01).结论:4-HNE在前列腺癌组织高表达,且血清中4-HNE水平也较高;4-HNE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前列腺癌诊断的辅助检测项目.

    作者:朱铭;窦全亮;戚敏俊;曹志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动脉狭窄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 例肾动脉狭窄患者(观察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动脉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肾动脉内径(RAD)、肾脏长径与宽径、肾动脉峰值流速(RPSV)以及肾动脉与腹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RAR),并与46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RAD和肾动脉长、宽径均比对照组减小(P<0.05~P<0.01),RPSV和RA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PSV和RAR对狭窄≥60%的肾动脉均显示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7%和87.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诊断肾动脉狭窄,且方法简单可靠,值得在临床特别是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冯小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CDKN2A基因失活对小细胞肺癌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基因(CDKN2A)失活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检测SCLC手术切除组织72例和非肿瘤肺部组织68例中CDKN2A基因及其蛋白.结果:SCLC组织CDKN2A 第一、第二外显子表达明显少于非肿瘤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C组织中CDKN2A蛋白低表达率(68.1%)明显高于非肿瘤肺组织(36.8%)(P<0.01);SCLC组织CDKN2A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肿瘤肺组织(P<0.01);CDKN2A在不同病理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SCLC组织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KN2A基因的变异及其编码蛋白质的失活与SCLC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王勇文;张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闭合性胰腺损伤32例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32例闭合性胰腺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32例经B超检查17例,发现胰腺损伤9例;多层CT检查16例,确诊13例.非手术治疗5例,胰体尾加脾切除5例,胰腺清创引流15例,十二指肠憩室化2例,胰头部断端包埋、远端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结果:治愈30例,治愈率93.75%,死亡2例,病死率6.25%,死亡原因为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其他重要脏器伤.并发胰漏3例,其中2例保守治愈,1例手术治愈;胰腺假性囊肿4例,其中2例自愈,1例穿刺引流治愈,1例手术治愈.结论:多层CT检查是胰腺损伤的重要诊断方法,胰腺损伤的部位、程度及有无主胰管损伤是决定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陈西兰;周启超;许明友;韩肃;张元柱;胡小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硅胶泪道引流管治疗鼻泪管阻塞及慢性泪囊炎48例

    目的:观察硅胶泪道引流管进行泪道置管治疗鼻泪管阻塞及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硅胶泪道引流管,首先用泪道探针探通泪道,然后分别由上﹑下泪小点插入泪道引流管,取出探子,将硅胶管留置在鼻腔内,术后6个月取出引流管.结果:48例(52眼)患者置入泪道引流管,术后第1天,症状明显减轻,拔管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率84.61%,好转率3.85%,无效率1.92%,复发率9.62%.结论:硅胶泪道引流管进行泪道置管治疗鼻泪管阻塞及慢性泪囊炎具有手术风险低、组织创伤小、操作方便、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效果肯定,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刘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女性乳腺癌21例诊断期间心理体验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诊断期间心理体验,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实施心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21例疑似乳腺癌女性患者进行访谈,并按照Colaizzi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练诊断期间不同主题.结果:乳腺癌患者心理体验存在很多共同之处,但诊断期间仍有差异,主要体现在对症状重视不够和对乳腺癌知识缺乏而未及时就医;对患病的震惊、难以置信,甚至怀疑诊断出错;对生命的渴望和侥幸心理,希望自己患的是良性肿瘤;在诊断期的不同阶段均表现出焦虑和恐惧;对家人关爱的需求增加,尤其希望得到丈夫的安慰与支持.结论:医护人员通过了解患者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能够更多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同时取得患者家人尤其是丈夫给予精神支持,帮助患者重铸生活的信心.

    作者:李艳敏;朱宁宁;齐玉龙;薛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呼吸指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呼吸指数(RI)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肺泡气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RI,并与150名健康志愿者相比较.结果:健康志愿者组与治疗前AECOPD各组PAO2、PaCO2、PaO2、PA-aO2、R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ECOPD各组间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RI数值间,器官功能衰竭数和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I可以反应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并可以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金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药配合微波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40例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微波治疗浆细胞乳腺炎效果.方法:采用疏肝清热,合营消肿之中药,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温服.配合微波局部照射治疗,每个部位照射20 min,1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愈34例,好转4例,未愈2例.结论:中药内治配合微波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方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纵隔卵黄囊瘤1例

    患者男性,27岁.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1月余入院.体格检查: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前胸壁无压痛,两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啰音.P:99次/分,心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胸部CT增强示:前上纵隔可见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114.5 mm×92.5 mm,边界光整,密度大部稍低,内见条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肿块内条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强化.

    作者:沈昌山;王勋;韩玉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采用平阳霉素+倍他米松+2%利多卡因溶解后行瘤腔内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并与常规按压条件下采用同样药物治疗婴幼儿血管瘤进行比较.结果:在吸入麻醉条件下治疗患儿血管瘤操作过程时间短,注射部位准确,剂量控制精确,术中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是辅助治疗血管瘤的有效手段,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尤其是特殊部位血管瘤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冷其艳;徐慧高;许会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KPC基因型分析

    目的:分析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KPC基因型.方法:使用改良的Hodge实验(MHT)初筛产KPC的肺炎克雷伯菌,PCR和测序鉴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是否带有KPC基因,并通过GenBank的比对确定KPC基因型.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KPC阳性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3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0株MHT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76.92%,其中有2株细菌为KPC基因阳性,阳性率为15.38%,通过GenBank比对,此KPC基因为2型.PFGE结果显示这2株细菌来源于同一克隆.结论:分离出了携带有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

    作者:孙红;郭普;钟政荣;王锦;李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丙泊酚、舒芬太尼联合靶控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影响

    目的:观察丙泊酚、舒芬太尼不同靶控浓度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麻醉诱导期对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HR)、平均血压(BP)变化的影响.方法:30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例.诱导方法依次为:A组,咪哒唑仑0.05 mg/kg,丙泊酚、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CI)浓度分别为2.0 μg/ml、0.3 ng/ml,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B组,咪哒唑仑0.05 mg/kg,丙泊酚、舒芬太尼TCI浓度分别为1.5 μg/ml、0.5 ng/ml,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C组咪哒唑仑0.05 mg/kg,丙泊酚、舒芬太尼TCI分别为1.0 μg/ml,0.8 ng/ml,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观察麻醉前,诱导后1 min、5 min,插管后5 min、10 min之后患者BIS值及HR、BP变化.结果:B组与A、C组比较,既能维持BIS的麻醉深度,且麻醉后不同时间段BP、HR相对稳定,气管插管应激反射轻.结论:CABG麻醉,丙泊酚1.5 μg/ml,舒芬太尼0.5 ng/ml TCI 诱导,镇静镇痛满意,BIS值50~60,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为较好的组合诱导方法.

    作者:梁启胜;杨茗竣;符炜;凌云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地佐辛抑制瑞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地佐辛、芬太尼对瑞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并评价地佐辛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腹腔镜下妇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地佐辛组(D组)和芬太尼组(F组),均采用全静脉麻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间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毕冲洗腹腔准备关腹时,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 μg/kg.记录麻醉前(T0)、苏醒时(T1)、苏醒后1 h(T2)、苏醒后6 h(T3)时点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及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记录各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要求镇痛距术毕时间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患者要求镇痛距术毕时间明显长于F组(P<0.01).D组在T1、T2和T3时点的Ramsay评分均优于F组(P<0.01),T3时点的VAS评分优于F组(P<0.01).D组呼吸抑制、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与F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较芬太尼能更安全、有效地预防瑞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

    作者:彭卫东;盛福庭;李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国内外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现状

    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护理本科教育的方向,也是衡量整个护理本科教育过程的一个标准,目标制定是否合理会极大影响到护理本科教育能否成功.近年来,国内外都根据各自的国情特点对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和更新.本文就此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白洁;徐淑秀;谢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食管癌住院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与分析

    目的:筛查食管癌(EC)住院患者术前营养风险(NR),并探讨NR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80例EC住院患者进行术前NR筛查,并与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0例EC住院患者中,NR发生率为80.0%.存在NR的64例EC患者中,≥60岁占65.6%,<60岁占34.4%,早中晚期分别占1.6%、78.1%和2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NR与性别、病变部位、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患者术前NR发生率较高,与年龄、病理分期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王莉;张爽;白茹;芮文科;陈永侠;韩福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子宫颈酸性磷酸酶在子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颈酸性磷酸酶(cervical acid phosphatase,CAP)在子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Mark-PAP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AP蛋白在350例行常规妇科体检子宫颈组织细胞中的表达,细胞内出现红色沉淀即为CAP阳性,并与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确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AP在子宫颈癌患者组织细胞中阳性表达,而正常的子宫颈上皮细胞及炎症细胞中无CAP表达,CAP检测结果与TCT检测确诊结果一致.结论:CAP在子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可能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超;徐振山;Markovic O;Markovic N;宋礼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