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临床价值探讨

冯小珍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动脉狭窄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 例肾动脉狭窄患者(观察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动脉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肾动脉内径(RAD)、肾脏长径与宽径、肾动脉峰值流速(RPSV)以及肾动脉与腹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RAR),并与46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RAD和肾动脉长、宽径均比对照组减小(P<0.05~P<0.01),RPSV和RA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PSV和RAR对狭窄≥60%的肾动脉均显示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7%和87.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诊断肾动脉狭窄,且方法简单可靠,值得在临床特别是基层医院推广.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动脉狭窄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 例肾动脉狭窄患者(观察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动脉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肾动脉内径(RAD)、肾脏长径与宽径、肾动脉峰值流速(RPSV)以及肾动脉与腹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RAR),并与46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RAD和肾动脉长、宽径均比对照组减小(P<0.05~P<0.01),RPSV和RA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PSV和RAR对狭窄≥60%的肾动脉均显示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7%和87.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诊断肾动脉狭窄,且方法简单可靠,值得在临床特别是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冯小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某医学院校大学生自杀态度的社会心理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某医学院校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变大学生自杀态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某医学院校大学生3 030名,用自杀态度量表、Beck自杀意念量表、Beck抑郁问卷等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于自杀的歧视(得分29.12±14.13)、自杀的社会重要性(得分25.34±15.57)持肯定态度;大学生对于自杀的不可预防性(得分71.52±13.82)、自杀的不可自我控制性(得分65.01±18.72)、对自杀的正性态度(得分64.65±17.35),对自杀能改变他人行为程度的看法(得分65.81±15.24)持否定态度;而对自杀未遂与自杀死亡相似程度的看法(得分53.70±21.48)持中立态度.单因素分析显示,自杀态度各分量表影响因素不一致.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家庭功能是保护因素,自杀意念、抑郁是危险因素.结论:需采取相关措施,改变消极的自杀态度,进而消除由此带来的伤害事件.

    作者:孔刚;孙业桓;杨林胜;周纯先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呼吸指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呼吸指数(RI)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肺泡气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RI,并与150名健康志愿者相比较.结果:健康志愿者组与治疗前AECOPD各组PAO2、PaCO2、PaO2、PA-aO2、R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ECOPD各组间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RI数值间,器官功能衰竭数和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I可以反应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并可以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金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氧化应激状况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氧化应激状况与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NGT)28例、空腹血糖受损组(IFG)30例、糖耐量异常组(IGT)30例及初诊2型糖尿病组(T2DM)32例,测定4组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评价IR及胰岛细胞功能,糖负荷后30 min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李氏β细胞功能指数(MBCI)评价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从NGT、IFG、IGT到T2DM组血清中MDA水平依次增高,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FG组比较,IGT组及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GT组及T2DM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NGT、IFG、IGT到T2DM组血清中SOD、GSH-PX水平逐渐降低,与NGT组比较,T2DM组SOD、GSH-P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FG、IGT及T2DM 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DA与HOMA-β、△I30/△G30、MBCI均呈负相关关系,而与HOMA-IR呈正相关关系,血清中SOD与HOMA-β、△I30/△G30、MBCI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HOMA-IR呈负相关关系,GSH-PX活性与HOMA-β、MBCI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IR和β细胞功能下降是T2DM发生、发展中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在糖调节受损阶段即已出现,从 NGT、IFG、IGT到T2DM组氧化应激水平逐渐升高,在糖调节受损阶段机体的氧化抗氧化平衡系统已经开始发生紊乱,在初诊T2DM患者更为明显,且氧化应激与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密切相关,氧化应激在T2DM起始及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裴晓艳;张晓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姜黄素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姜黄素是否可抑制血管内皮的损伤及炎症反应从而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加入外源性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组)组构造与AS发病早期相似的体外模型,用姜黄素干预后(姜黄素组)观察HUVEC形态的改变及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6(IL-6)、IL-8]表达的变化.结果:OX-LDL诱导的AS模型内皮细胞增殖减少,ICAM-1、IL-6、IL-8的表达增加,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姜黄素组可减少细胞凋亡,降低ICAM-1、IL-6、IL-8的表达,与OX-LD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姜黄素能降低内皮细胞炎症损伤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预防AS.

    作者:朱磊;谢春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关节镜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择112例经口服药物及物理治疗效果不佳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关节镜微创治疗.结果:显效75例,有效2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1.1%.结论:关节镜治疗不同症状的骨性关节炎是一种良好的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朱益品;张建浦;杨名飞;宋勤圆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闭合性胰腺损伤32例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32例闭合性胰腺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32例经B超检查17例,发现胰腺损伤9例;多层CT检查16例,确诊13例.非手术治疗5例,胰体尾加脾切除5例,胰腺清创引流15例,十二指肠憩室化2例,胰头部断端包埋、远端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结果:治愈30例,治愈率93.75%,死亡2例,病死率6.25%,死亡原因为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其他重要脏器伤.并发胰漏3例,其中2例保守治愈,1例手术治愈;胰腺假性囊肿4例,其中2例自愈,1例穿刺引流治愈,1例手术治愈.结论:多层CT检查是胰腺损伤的重要诊断方法,胰腺损伤的部位、程度及有无主胰管损伤是决定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陈西兰;周启超;许明友;韩肃;张元柱;胡小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四羟基壬烯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四羟基壬烯(4-HNE)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7例前列腺癌组织及78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4-HNE的表达,分析4-HNE的表达与Gleason分级之间的关系.采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比较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以及无前列腺疾病的老年男性住院患者的血清中4-HNE的水平.结果:4-HNE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2.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HNE的表达与Gleason分级无相关关系(P>0.05).前列腺癌患者组血清中4-HNE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无前列腺疾病组(P<0.01).结论:4-HNE在前列腺癌组织高表达,且血清中4-HNE水平也较高;4-HNE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前列腺癌诊断的辅助检测项目.

    作者:朱铭;窦全亮;戚敏俊;曹志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胎儿窘迫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宫内由于胎盘气体交换受到干扰所致缺氧引起的危急状态,主要表现为胎儿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分娩期胎儿窘迫发生率大约为20/1 000,新生儿出生时重度窒息占3/1 000~4/1 000,伴有大脑损伤及劳动能力丧失至少占1/10 000[1],对子女、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如何早期发现胎儿窘迫,避免新生儿损伤是目前产科界为关注的课题.产后依据胎儿脐动脉血pH检测、新生儿Appgar评分等判定,但产前和产时预测和诊断胎儿窘迫缺乏单一、可靠的检测指标[2].本文重点阐述目前临床关于胎儿窘迫检测方法的进展.

    作者:陈红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及Ang-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2种生长因子水平与梗死面积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对照组35名及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起病48 h内、3 d、7 d、14 d、21 d血清中VEGF及Ang-1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病程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动态变化,于起病3 d达高峰(P<0.01),VEGF水平与梗死面积具有一定关系(P<0.05~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Ang-1水平在起病7 d升高,14 d达高峰;血清Ang-1水平与梗死面积也有一定关系,且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EGF及Ang-1水平明显增高,提示这2种血管生长因子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且其水平测定对判断梗死灶大小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刘媛媛;潘莉;郭晋;吴晓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食管癌住院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与分析

    目的:筛查食管癌(EC)住院患者术前营养风险(NR),并探讨NR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80例EC住院患者进行术前NR筛查,并与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0例EC住院患者中,NR发生率为80.0%.存在NR的64例EC患者中,≥60岁占65.6%,<60岁占34.4%,早中晚期分别占1.6%、78.1%和2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NR与性别、病变部位、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患者术前NR发生率较高,与年龄、病理分期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王莉;张爽;白茹;芮文科;陈永侠;韩福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药配合微波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40例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微波治疗浆细胞乳腺炎效果.方法:采用疏肝清热,合营消肿之中药,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温服.配合微波局部照射治疗,每个部位照射20 min,1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愈34例,好转4例,未愈2例.结论:中药内治配合微波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方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女性乳腺癌21例诊断期间心理体验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诊断期间心理体验,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实施心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21例疑似乳腺癌女性患者进行访谈,并按照Colaizzi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练诊断期间不同主题.结果:乳腺癌患者心理体验存在很多共同之处,但诊断期间仍有差异,主要体现在对症状重视不够和对乳腺癌知识缺乏而未及时就医;对患病的震惊、难以置信,甚至怀疑诊断出错;对生命的渴望和侥幸心理,希望自己患的是良性肿瘤;在诊断期的不同阶段均表现出焦虑和恐惧;对家人关爱的需求增加,尤其希望得到丈夫的安慰与支持.结论:医护人员通过了解患者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能够更多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同时取得患者家人尤其是丈夫给予精神支持,帮助患者重铸生活的信心.

    作者:李艳敏;朱宁宁;齐玉龙;薛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KPC基因型分析

    目的:分析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KPC基因型.方法:使用改良的Hodge实验(MHT)初筛产KPC的肺炎克雷伯菌,PCR和测序鉴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是否带有KPC基因,并通过GenBank的比对确定KPC基因型.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KPC阳性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3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0株MHT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76.92%,其中有2株细菌为KPC基因阳性,阳性率为15.38%,通过GenBank比对,此KPC基因为2型.PFGE结果显示这2株细菌来源于同一克隆.结论:分离出了携带有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

    作者:孙红;郭普;钟政荣;王锦;李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β-七叶皂苷钠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2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β-七叶皂苷钠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对22例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患者给予β-七叶皂苷钠20 mg/d静脉输注,疼痛症状消除后用片剂每天0.3 g分2次口服,治疗7~10 d.然后在患者服药后与既往急性发作的丛集期比较,观察患者的头疼丛集性发作时间、发作频率.结果:22例患者服药后丛集性发作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头痛发作频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β-七叶皂苷钠能非常有效地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推荐作为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的药物之一.

    作者:谢静;韦道祥;石士奎;马博;时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间日疟现症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

    目的:观察间日疟现症患者外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亚群比例的的变化,探讨DC亚群在间日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四色荧光分析法检测18例间日疟现症患者(疟疾组)和36名健康成人(对照组)外周血的浆细胞样DC(pDC)和髓样DC(mDC)的比例.结果:疟疾组患者pD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DC/pD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mDC在2组间无明显不同(P>0.05).结论:间日疟现症患者机体呈现免疫抑制状态,间日疟原虫与DC相互作用,可能通过调整mDC/pDC的比值参与间日疟感染的Th1型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控.

    作者:买月琴;陶志勇;刘丹;陈勇;方强;李柏青;夏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丙泊酚、舒芬太尼联合靶控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影响

    目的:观察丙泊酚、舒芬太尼不同靶控浓度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麻醉诱导期对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HR)、平均血压(BP)变化的影响.方法:30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例.诱导方法依次为:A组,咪哒唑仑0.05 mg/kg,丙泊酚、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CI)浓度分别为2.0 μg/ml、0.3 ng/ml,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B组,咪哒唑仑0.05 mg/kg,丙泊酚、舒芬太尼TCI浓度分别为1.5 μg/ml、0.5 ng/ml,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C组咪哒唑仑0.05 mg/kg,丙泊酚、舒芬太尼TCI分别为1.0 μg/ml,0.8 ng/ml,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观察麻醉前,诱导后1 min、5 min,插管后5 min、10 min之后患者BIS值及HR、BP变化.结果:B组与A、C组比较,既能维持BIS的麻醉深度,且麻醉后不同时间段BP、HR相对稳定,气管插管应激反射轻.结论:CABG麻醉,丙泊酚1.5 μg/ml,舒芬太尼0.5 ng/ml TCI 诱导,镇静镇痛满意,BIS值50~60,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为较好的组合诱导方法.

    作者:梁启胜;杨茗竣;符炜;凌云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死亡受体5及诱骗受体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的诱骗受体2(DcR2)、死亡受体5(DR5)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2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DR5、DcR2阳性表达水平.并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析、肿瘤分化程度、组织类型、肌层浸润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DcR2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子宫内膜癌组织(P<0.01);DR5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内膜癌细胞由于高表达DR5和低表达DcR2而易被TRAIL诱导凋亡,这一结果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可能实验依据.

    作者:梁利梅;王才智;刘淑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产Sysmex 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60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以及30名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浆DD、Fib.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较正常对照组血浆DD和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常见5种恶性肿瘤之间血浆DD和Fi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纤溶存在,血浆DD和Fib指标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

    作者:郑岚;张漩;郑浩;孙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子宫颈酸性磷酸酶在子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颈酸性磷酸酶(cervical acid phosphatase,CAP)在子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Mark-PAP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AP蛋白在350例行常规妇科体检子宫颈组织细胞中的表达,细胞内出现红色沉淀即为CAP阳性,并与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确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AP在子宫颈癌患者组织细胞中阳性表达,而正常的子宫颈上皮细胞及炎症细胞中无CAP表达,CAP检测结果与TCT检测确诊结果一致.结论:CAP在子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可能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超;徐振山;Markovic O;Markovic N;宋礼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