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姜黄素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朱磊;谢春毅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姜黄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摘要:目的:研究姜黄素是否可抑制血管内皮的损伤及炎症反应从而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加入外源性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组)组构造与AS发病早期相似的体外模型,用姜黄素干预后(姜黄素组)观察HUVEC形态的改变及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6(IL-6)、IL-8]表达的变化.结果:OX-LDL诱导的AS模型内皮细胞增殖减少,ICAM-1、IL-6、IL-8的表达增加,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姜黄素组可减少细胞凋亡,降低ICAM-1、IL-6、IL-8的表达,与OX-LD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姜黄素能降低内皮细胞炎症损伤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预防AS.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淮北地区6个月至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调查

    目的:探讨淮北地区6个月至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IDA)主要相关性因素及其影响.方法:原子吸收法检测微量元素铁,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参数.结果:不同年龄组间缺铁、贫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缺铁、贫血率逐渐降低(P<0.05),但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缺铁、贫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至6岁儿童IDA占8.0%,隐性IDA(血红蛋白正常,MCV、MCH减少)占5.4%.农村地区儿童贫血率8.20%高于城市地区2.55%(P<0.01).结论:微量元素铁的测定可以作为早期发现儿童IDA的筛查试验,特别是隐性IDA的早期诊断.积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加强营养教育才能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作者:王素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心理干预对阴道成形术患者性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阴道成形术患者性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2例行阴道成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出院指导,干预组2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行为干预12个月.采用<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调查2组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护理效果.结果:术后6、12个月各组性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3个月时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术后3、6个月时2组间性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6、12个月时,干预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阴道成形术患者改善性生活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有极大促进作用.

    作者:李金芝;王才智;杨玉春;郭琼;孙雪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34例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在全麻下采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行小切口选择性内固定术.观察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0~90 min,术后疼痛明显减轻,胸壁稳定,组织相容性好,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7~21 d,均治愈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CT肋骨三维重建显示内固定牢固.结论: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杨晓松;王刚;高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闭合性胰腺损伤32例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32例闭合性胰腺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32例经B超检查17例,发现胰腺损伤9例;多层CT检查16例,确诊13例.非手术治疗5例,胰体尾加脾切除5例,胰腺清创引流15例,十二指肠憩室化2例,胰头部断端包埋、远端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结果:治愈30例,治愈率93.75%,死亡2例,病死率6.25%,死亡原因为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其他重要脏器伤.并发胰漏3例,其中2例保守治愈,1例手术治愈;胰腺假性囊肿4例,其中2例自愈,1例穿刺引流治愈,1例手术治愈.结论:多层CT检查是胰腺损伤的重要诊断方法,胰腺损伤的部位、程度及有无主胰管损伤是决定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陈西兰;周启超;许明友;韩肃;张元柱;胡小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药配合微波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40例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微波治疗浆细胞乳腺炎效果.方法:采用疏肝清热,合营消肿之中药,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温服.配合微波局部照射治疗,每个部位照射20 min,1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愈34例,好转4例,未愈2例.结论:中药内治配合微波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方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女性乳腺癌21例诊断期间心理体验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诊断期间心理体验,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实施心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21例疑似乳腺癌女性患者进行访谈,并按照Colaizzi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练诊断期间不同主题.结果:乳腺癌患者心理体验存在很多共同之处,但诊断期间仍有差异,主要体现在对症状重视不够和对乳腺癌知识缺乏而未及时就医;对患病的震惊、难以置信,甚至怀疑诊断出错;对生命的渴望和侥幸心理,希望自己患的是良性肿瘤;在诊断期的不同阶段均表现出焦虑和恐惧;对家人关爱的需求增加,尤其希望得到丈夫的安慰与支持.结论:医护人员通过了解患者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能够更多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同时取得患者家人尤其是丈夫给予精神支持,帮助患者重铸生活的信心.

    作者:李艳敏;朱宁宁;齐玉龙;薛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间日疟现症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

    目的:观察间日疟现症患者外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亚群比例的的变化,探讨DC亚群在间日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四色荧光分析法检测18例间日疟现症患者(疟疾组)和36名健康成人(对照组)外周血的浆细胞样DC(pDC)和髓样DC(mDC)的比例.结果:疟疾组患者pD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DC/pD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mDC在2组间无明显不同(P>0.05).结论:间日疟现症患者机体呈现免疫抑制状态,间日疟原虫与DC相互作用,可能通过调整mDC/pDC的比值参与间日疟感染的Th1型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控.

    作者:买月琴;陶志勇;刘丹;陈勇;方强;李柏青;夏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KPC基因型分析

    目的:分析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KPC基因型.方法:使用改良的Hodge实验(MHT)初筛产KPC的肺炎克雷伯菌,PCR和测序鉴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是否带有KPC基因,并通过GenBank的比对确定KPC基因型.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KPC阳性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3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0株MHT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76.92%,其中有2株细菌为KPC基因阳性,阳性率为15.38%,通过GenBank比对,此KPC基因为2型.PFGE结果显示这2株细菌来源于同一克隆.结论:分离出了携带有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

    作者:孙红;郭普;钟政荣;王锦;李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食管癌住院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与分析

    目的:筛查食管癌(EC)住院患者术前营养风险(NR),并探讨NR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80例EC住院患者进行术前NR筛查,并与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0例EC住院患者中,NR发生率为80.0%.存在NR的64例EC患者中,≥60岁占65.6%,<60岁占34.4%,早中晚期分别占1.6%、78.1%和2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NR与性别、病变部位、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患者术前NR发生率较高,与年龄、病理分期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王莉;张爽;白茹;芮文科;陈永侠;韩福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抽吸回血静脉推注法消除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中抽吸回血静脉推注法消除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四方面护理质量控制的前提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操作方法,观察组在静脉推药前见有回血继续回抽至头皮针管1/4处,将接头处空气吸入到注射器内再行推注.完毕后,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开关,见输液管乳头挂着一滴将要流出的液体时,迅速连接头皮针.结果:观察组无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的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33%(P<0.01).结论:观察组操作方法简便,避免了微量空气进入血管,提高操作的安全性,防止出现不良后果.

    作者:王莉;丁前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纵隔卵黄囊瘤1例

    患者男性,27岁.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1月余入院.体格检查: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前胸壁无压痛,两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啰音.P:99次/分,心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胸部CT增强示:前上纵隔可见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114.5 mm×92.5 mm,边界光整,密度大部稍低,内见条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肿块内条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强化.

    作者:沈昌山;王勋;韩玉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呼吸指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呼吸指数(RI)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肺泡气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RI,并与150名健康志愿者相比较.结果:健康志愿者组与治疗前AECOPD各组PAO2、PaCO2、PaO2、PA-aO2、R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ECOPD各组间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RI数值间,器官功能衰竭数和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I可以反应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并可以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金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乳腺低回声结节行钼靶检查65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提示乳腺低回声结节行钼靶检查的意义.方法:对65例超声提示乳腺低回声结节的患者行钼靶X线检查.结果:17例对病灶位置显示不佳;23例提示乳腺增生结节,建议定期随访;2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乳腺癌15例,致密型和多量、少量腺体型乳腺癌诊断正确率为43%,退化型乳腺癌诊断正确率为82%,纤维腺瘤5例,乳腺腺病3例,乳头状瘤1例,纤维组织增生伴炎细胞浸润1例,25例中发现簇状细小钙化7例.结论:乳腺低回声结节行钼靶检查,能提高结节的诊断率.

    作者:明镜;洪志友;刘仕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灌肠方法,观察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效果确切,用物简单经济,易于操作和掌握,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陈志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分析673例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医院感染的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73例住院患者中有52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好发于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患者住院时间、年龄、糖尿病、脑血管疾病、侵入性操作5个变量是影响医院感染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住院时间为主要的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与住院时间、年龄、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及侵入性操作有关.重视危险因素的防治,可降低老年科患者医院感染率.

    作者:杨晶;潘攀;杨庆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β-七叶皂苷钠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2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β-七叶皂苷钠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对22例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患者给予β-七叶皂苷钠20 mg/d静脉输注,疼痛症状消除后用片剂每天0.3 g分2次口服,治疗7~10 d.然后在患者服药后与既往急性发作的丛集期比较,观察患者的头疼丛集性发作时间、发作频率.结果:22例患者服药后丛集性发作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头痛发作频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β-七叶皂苷钠能非常有效地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推荐作为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的药物之一.

    作者:谢静;韦道祥;石士奎;马博;时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诱导表达IDO对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治疗研究

    目的:从人脐带血中分离和培养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B MSCs),探讨其吲哚胺2,3-过氧化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活性对MSCs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影响.方法:采集足月分娩儿脐带血,淋巴细胞分离法分离培养UCB MSCs.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成骨与成脂诱导鉴定UCB MSCs分化潜能.建立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尾静脉输注经γ-干扰素(IFN-γ)诱导的UCB MSCs,观察对AA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UCB MSCs培养1周可见少量贴壁梭形细胞,于3周左右细胞生长形态较均匀,成纤维样、平行排列或漩涡状;传代细胞1周即可见80%左右融合.流式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不表达造血标志物CD34,CD44、CD7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36%和92.48%.UCB MSCs经IFN-γ诱导表达IDO活性,对AA小鼠造血恢复具有治疗作用.结论:脐血分离培养的MSCs在IFN-γ诱导作用下,其IDO基因表达对于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魏晓巍;李玉云;张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评估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检测200例 MODS患者进入ICU后初期(2~8 h)NT-proBNP水平及其他相关生化指标,将所有MODS患者NT-proBNP值根据四分位数分为4组,并进行病史采集,通过电话随访1年,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结果:MODS患者的NT-proBNP均值为(4 006.3±38.78)pg/ml,随访1年,病死120例(60%),存活80例(40%).NT-proBNP值与入院时值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尿酸无相关关系(P>0.05);病死组与未病死组NT-proBNP、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尿素氮、血肌酐、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ODS患者血浆NT-proBNP值可独立地评估MODS患者1年内的死亡事件发生可能,NT-proBNP重度升高的MODS患者预后1年发生死亡事件的危险性显著升高.

    作者:李天民;陈琛;苏华;明秀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动脉狭窄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 例肾动脉狭窄患者(观察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动脉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肾动脉内径(RAD)、肾脏长径与宽径、肾动脉峰值流速(RPSV)以及肾动脉与腹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RAR),并与46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RAD和肾动脉长、宽径均比对照组减小(P<0.05~P<0.01),RPSV和RA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PSV和RAR对狭窄≥60%的肾动脉均显示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7%和87.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诊断肾动脉狭窄,且方法简单可靠,值得在临床特别是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冯小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国内外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现状

    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护理本科教育的方向,也是衡量整个护理本科教育过程的一个标准,目标制定是否合理会极大影响到护理本科教育能否成功.近年来,国内外都根据各自的国情特点对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和更新.本文就此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白洁;徐淑秀;谢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