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东;陈子龙;欧慧;黄诚
2005年12月中山市某纸品工艺厂发生1起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引起的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死亡事故.为此,我们对该厂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和现场模拟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凤群;傅绍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6年5月3日,佳术斯市向阳区某酒楼就餐者49人发生了食物中毒,我中心接报后立即前往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孟庆敏;吕德光;张少红;孟敏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莱芜市莱城区乡镇卫生院分娩室消毒工作现状.方法 2005年6-7月,对该区22家乡镇卫生院的分娩室基本情况,空气、器械、物面、工作人员手等的消毒方法及效果进行调查.结果 22家分娩室中,紫外线灯安装数量达到要求的有10处,紫外线强度合格率为77.42%;产包、器械等灭菌物品只有9家进行了灭菌监测;空气合格率为36.36%;检测产床、器械推车等物面,合格率为86.36%;工作人员手合格率为78.95%.结论 莱城区乡镇卫生院分娩室消毒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指导.
作者:王金刚;董国明;朱桂爱;郑兆钧;吕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食品添加剂在当今食品工业的重要地位是有目共睹无可置疑的.但如果滥用食品添加剂,就有可能既增加产品成本又会降低产品的质量,更严重的是有可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因此,如何科学地认识、安全地、准确地使用食品添加剂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及其人们的身体健康.那么,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有哪些类型及功用,使用食品添加剂有何要求,都是广大消费者需要了解的问题,现就有关问题作以简介.
作者:于春光;程美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的类型与部位的关系及预后.方法 对527例经CT证实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发生率为8.7%,男性>女性.早期发作(67.3%)较迟发性发作(32.6%)的发病率为高.发作类型以强直阵挛性发作多(52.1%),局限性运动性发作次之(36.9%),病灶部位以脑皮质、脑叶发病率高(65.2%).早期发作者发作次数较少的短期应用抗癫痫药物疗效较好,其癫痫发作机制,认为早期多由于脑水肿和脑代谢异常,晚期多由于癫痫灶所致.结论 癫痫发作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其病变影响皮质是重要的致痫因素.
作者:李玉芳;宋军平;吉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健康体检人员静脉血血常规检测中淋巴细胞异常值明显升高现象的分析,探讨现代生活中,各种社会、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应用日本光电MEK-6318K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2 132例健康体检人员抽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 共检测2 132例健康成年人,其中男1 236人,女896例,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淋巴细胞值高于40%的占688人(在40%~58%),异常率高达32.27%.结论 环境、生活因素的改变,影响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并以淋巴细胞的增高为显著特点.
作者:吴瑞杰;侯静;郑治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错(牙合)畸形是口腔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与龋病、牙周病并称口腔三大疾病.恩施州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为了更好地掌握本州各民族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病情况,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提高口腔健康水平,我科对该州7 058名中、小学学生错(牙合)畸形的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再波;田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工厂企业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情况,为今后职业卫生防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深圳市福田区工厂企业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分别对生产环境中的毒物、粉尘含量和噪声进行测定.结果 深圳市福田区176家有毒有害工厂企业中共监测有害因素1 283点,合格998点,合格率为77.78%.其中毒物合格率高(90.46%),噪声合格率低(69.76%).不同行业总合格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印刷行业合格率高(85.29%),机械行业合格率低(65.14%).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工厂企业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卫生问题不容忽视,应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和措施.
作者:周杰;蒋立新;张雪;钟跃星;李汉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联合氯硝西泮与单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西酞普兰联合氯硝西泮组(研究组)及西酞普兰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显效率63%,有效率93%.对照组显效率46%,有效率93%,疗效相当.仅在治疗1周末研究组减分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所见不良反应有多汗、心悸,对照组多为失眠,但都比较轻微.结论 西酞普联合氯硝西泮治疗抑郁症比单用西酞普兰起效快,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王泽鉴;王传荣;曹丽华;栗大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温和噪声联合作用对职业人群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化纤企业352名噪声和高温作业人员为观察组,263名同厂非噪声和高温作业人员为对照组,采用现场调查、环境监测和职业性体检的方法进行现场和健康情况的调查.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工龄等方面均衡性较好.观察组高血压检出率为6.5%,对照组检出率为7.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32.7%)明显高于对照组(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表现为左室高电压.结论 长时间高温和噪声作业可造成心电图的异常改变,但对血压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孙兰虎;刘凯;盛荣建;唐少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急腹症之一,是由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胆道梗阻是其常见的病因,胰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出血、坏死,其毒性酶释放入血可破坏血管及重要脏器,导致全身多个器官发生疾病.而老年病人往往因体质虚弱,反应力差,其危害性更为显著.我科自2003年9月-2005年12月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晓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尖锐湿疣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多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地清除疣体,但复发率高.有作者认为主要与亚临床感染,潜伏和病灶内残留病毒未彻底消除及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有关[1-2].我科采用CO2激光联合α-1 b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现将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吴斌;王玮;李蒙;霍玉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运用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运用朱汉章氏小针刀诊疗方法治疗颈椎综合征.结果 治疗各种类型颈椎病150例.其中显效109例,占73%;有效29例,占19%;无效12例,占8%;总有效率92%.结论 小针刀治疗颈椎综合征,无切口,无痛苦,无不良反应;疗程短,显效快,随治随走,费用低廉,病人乐于接受.
作者:刘定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探讨药物流产后胎物残留是否与子宫位置有关,现将笔者在县医院妇产科进修时2005年元月-2006年元月门诊210例药物流产的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綦翠萍;阿孜古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自2005年以来,我院在临床健康教育中应用了实施病人健康教育计划表的方法,并配合健康教育课堂及出院随访的形式.笔者现将我科2005年应用此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的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高玉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已实施多年,为了解福州市职业病防治现状,进一步开展职业病防制工作,积极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我们于2005年1-9月对福州市职业病防治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参考有关文献[1-2],针对福州市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日;罗柏友;林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变态反应性支气管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以减少复发.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人分为治疗组(134例)和对照组(128例),治疗组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低于对照组;但中效率高于对照组,停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和无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降低变态反应性支气管炎的复发率.
作者:陈碧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随着抗生素的不断研发和大量应用,新的耐药菌株不断产生,细菌的耐药性问题也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19世纪40年代人类开发了第1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但随着青霉素的广泛应用,细菌产生了一种β-内酰胺酶,即青霉素酶,它可以水解β-内酰胺环,使青霉素失效.此后,头孢菌素用于对付这类细菌,细菌又产生了头孢菌素酶.80年代后,对酶稳定的三代头孢菌素及其他特殊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氨曲南等开始应用于临床,细菌又产生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自1983年德国首次报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1]以来,ESBLs在全球迅速蔓延,由于其具有多重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因难.
作者:刘玉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某碘伏消毒液大鼠30 d经口染毒对免疫器官的毒性.方法 以100、333、1 000 mg/kg 3个剂量组和1个阴性对照组对大鼠30 d经口染毒,观察体重、血常规、免疫器官重量和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各剂量组大鼠白细胞分类、免疫器官重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器官病理组织学检查无有意义的改变.结论 该碘伏消毒液在1 000 mg/kg及其以下剂量30 d经口染毒,未见对大鼠免疫器官有毒性作用.
作者:杨萍;董海燕;秦光和;景箫;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查找10年间莱芜市食物中毒的好发季节、行业分布、中毒食品以及食物中毒漏报、少报的原因.方法 对莱芜市1996-2005年10年间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莱芜市共发生食物中毒9起,发生在第2、3季度占77.8%;肉及肉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占44.4%.中毒23人,死亡1人.食物中毒立案率仅10%.结论 莱芜市食物中毒统计上报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作者:吴峰;王庆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