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
目的: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和syndecan-1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和肿瘤级别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乙酰肝素酶mRNA和syndecan-1 mRNA在40例脑胶质瘤组织和10例良性脑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表达水平和肿瘤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胶质瘤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脑肿瘤(P<0.01),并且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增高,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也明显增高(P<0.01),syndecan-1的表达明显低于良性脑肿瘤(P<0.01),并且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增高,syndecan-1的表达也明显降低(P<0.01).乙酰肝素酶与syndecan-1在Ⅰ~Ⅱ级脑胶质瘤中表达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在Ⅲ~Ⅳ级脑胶质瘤中表达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在各级胶质瘤中表达相关性的总体分析均显示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乙酰肝素酶在脑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syndecan-1在脑胶质瘤中低表达,而且表达水平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它们的检测可以作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判断的参考,为探讨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预后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邵华明;王穗暖;李璐;张一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能快速鉴别是否具有耐甲氧西林基因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NUC基因的保守区为靶区域设计特异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同时针对耐甲氧西林特异MecA基因设计另一对引物和探针;2条探针的5′端标记不同荧光报告基团(FAM和HEX),3′端标记荧光淬灭基团,建立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鉴别其是否具有耐甲氧西林基因,并对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的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价.结果:双重荧光PCR方法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基因分别进行特异扩增,两者均为阳性时可判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基因特异扩增阳性而耐甲氧西林基因特异扩增阴性可判为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同种属的表皮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藤黄微球菌等病原体均无扩增;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的灵敏度低可检测至100个菌体.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不仅能实现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社区感染和临床感染的监控,同时也可为临床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用药提供必要的依据.
作者:倪勇;孙余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生长因子-C(VEGF-C)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直肠癌的发生和淋巴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sion plus法检测72例直肠癌组织中HIF-1α、VEGF-C的表达及VEGFR-3染色的微淋巴管密度.结果:HIF-1α、VEGF-C在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7.8%、83.0%和44.4%、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者中HIF-1α阳性率为90.0%,无转移者为6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P<0.01);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者中VEGF-C阳性率为95.0%,无转移者为68.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P<0.01).在直肠癌高、中分化组和低、未分化组HIF-1α阳性率分别为12%和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C阳性率分别为14%和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与VEGF-C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相关关系(r= 0.105,P<0.01).结论:HIF-1α、VEGF-C在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且其阳性表达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与年龄、性别无关.HIF-1α、VEGF-C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具有相关性,两者在直肠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可存在协同效应.
作者:朱小康;韩福生;李兴文;刘先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9例应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脊髓减压治疗的胸腰椎肿瘤患者术前2周开始鼓励其做深呼吸、有效咳嗽,锻炼心肺功能;术后重点监测生命体征,预防肺不张、切口感染及神经系统症状,拔除引流管后循序渐进地指导肢体功能锻炼,认真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无护理并发症,并顺利出院.结论:正确有效的整体护理结合个性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预防术后并发症以及促进早期康复有着一定的意义.
作者:丁桂华;杨克霞;吴亚男;雷婷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滑车上动脉血管蒂额部皮瓣鼻再造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1例行滑车上动脉血管蒂额部皮瓣鼻再造术的患者给予适当的术前心理调适、术后心理支持,严格监测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及时观察皮瓣血运,对出现的异常情况早发现、早处理,正确指导患者体位,做好患者切口的局部护理和再造鼻的固定与塑形.结果:11例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再造鼻外形效果满意.结论: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切口和皮瓣的血运观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不仅提高了皮瓣成活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丽;商琼琼;赵永娟;徐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5例肝硬化患者共行35例次胃镜下套扎治疗,其中行普通胃镜组(普遍组)10例次,无痛胃镜组(无痛组)25例次;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术后调查患者对胃镜下套扎治疗的耐受情况及医生对手术的满意度,以及术前和术后7 d的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结果:除普通组术中的舒张压、收缩压高于无痛组外(P<0.05),2组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在术前、术中、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操作医生对食管蠕动及视野满意度无痛组明显高于普通组(P<0.01);2组术前、术后7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术后7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凝血酶原时间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普通组术后7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无痛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易被患者接受且手术医生满意度较高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清峰;张旭;江泳;周磊;张爽;房玉亮;黄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临床诊断的方法,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48例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不典型胎盘早剥发生率占同期总分娩数的1.6%,诊断主要依靠B超和胎心监护仪等监测数据和临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准确率为91.7%.结论:提高不典型胎盘早剥诊断率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B超检测结果、电子胎心监护等进行动态观察.
作者:江雪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疗效,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对20例经脐单孔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囊炎并胆结石11例,胆囊炎并胆囊息肉7例,胆囊炎、胆结石合并胆囊息肉2例.结果:20例LC均获成功,无感染及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4~7天出院.术后1个月复诊,脐部手术瘢痕不明显.结论:经脐单孔LC有微创与美容相结合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潘龙;童宗培;徐翠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比对分析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美国强生Vitros-350型干式化学分析仪测定血清电解质的结果,并作偏差评估,以保证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要求,以7600-020系统为比对方法,Vitros-350系统为试验方法,分别在2台仪器上测定血清电解质,并记录数据,检查离散点,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r),并对其进行偏倚评估.结果:2台仪器3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临床接受性评价均未超过CLIA′88允许误差的一半.结论: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仪和强生Vitros-350型干式生化分析仪电解质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临床检测过程中可任选一种进行电解质测定.
作者:孙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原位回肠新膀胱(IN)与乙状结肠新膀胱(SN)术后早期贮尿囊功能状态.方法:7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和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其中行IN 40例,行SN 33例.采用影像学、尿流动力学检查和控尿状态评估早期新膀胱的功能.结果:73例平均随访12个月,无围手术期病死病例.术后3~6个月,IN组大贮尿量为(485±60) ml,较SN组的(350±52) ml多(P<0.01);膀胱充盈压及排尿膀胱压均较SN组降低(P<0.01);IN组白天尿控满意率为87.5%,SN组为90.9%;SN组夜间尿控满意率为48.5%,IN组为6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N组出现2例上尿路轻度积水,肾功能轻度受损.结论:采用去管化的回肠或乙状结肠重建新膀胱能达到足够的贮尿容量和可接受的尿动力学改变,获得满意的日间控尿.SN夜间控尿较IN差.夜间尿失禁仍是肠道膀胱替代术所面临的问题.
作者:薛胜;李庆文;张家俊;陈志军;王成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钙和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胰腺炎(AP)危重程度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检测52例轻型AP(MAP)和21例重症AP(SAP)患者发病1~4天血清钙和CRP水平,并对这2项指标预测SAP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入院第1天,AP患者血清CRP水平即明显增高,第2天达高峰,SAP组比MAP组增幅更为显著(P<0.01);此时CRP诊断 SA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7.3%、91.8%和0.924.MAP组患者血清钙无明显变化(P>0.05),而SAP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钙水平即显著降低(P<0.01),随着时间推移,血清钙水平继续下降;血清钙诊断SA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2.4%、86.1%和0.876.结论:血清钙和CRP可作为早期判断AP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作者:许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前后牙残根、残冠经桩核冠修复后的治疗体会.方法:对126颗前后牙残根、残冠先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前牙采用铸造桩核或成品螺纹根管桩、树脂核,后牙采用成品螺纹根管桩、树脂核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或金属全冠的修复方法.结果:126颗前后牙残根、残冠12个月后复查,成功120颗,失败6颗.结论:前后牙牙周无明显破坏的残根、残冠经过完善彻底的根管治疗后,前后牙采用铸造桩核或成品螺纹根管桩、树脂核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或金属全冠的修复方法,完全可以保留并能承担口腔正常的咀嚼功能,并能满足前牙美观要求.
作者:陈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其在斑块失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40例ACS(ACS组)、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26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内脂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比较两者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内脂素和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CS患者中血清内脂素与MMP-9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内脂素与ACS具有相关性,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对其测定有助于ACS的早期防治.
作者:华启洋;张宁汝;周桂建;张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吸痰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将40例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开放式吸痰法(即脱机吸痰),观察组使用三通管不脱机密闭式吸痰.对2组患者吸痰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对照组吸痰后PaO2、SaO2较吸痰前均明显降低,HR、SBP均明显升高(P<0.01),DBP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PaO2、SaO2、DBP较吸痰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SBP均明显降低(P<0.01);2组吸痰前后PaO2、SaO2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三通管不脱机密闭式吸痰能降低ARDS机械通气患者由吸痰引起的低血氧水平,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侯丽;朱红娟;汪伟;贾培艳;黄美玲;章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诊断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48例CHD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DS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SCTA与CAG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48例患者中,DSCTA 成像诊断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1%、100.00%、100.00%、94.72%;2种方法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SCTA与CAG在诊断CHD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方面有显著相关关系(P<0.01).结论:DSCTA 对CHD合并糖尿病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能作出可靠诊断.
作者:王献军;夏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骨髓细胞学诊断和分型以及其他实验室相关指标特征,提高对MM的认识.方法:对32例MM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M患者可引起贫血、血涂片中红细胞的分布异常、红细胞沉降率(ESR)加快、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显著降低、蛋白尿等,根据骨髓片中瘤细胞形态可分为浆细胞型、幼浆细胞型、原浆细胞型和网状细胞型.结论:骨髓检查对MM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血常规检查、血涂片红细胞分布、ESR、血清蛋白测定等对MM的协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二者结合能够提高MM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守永;广圣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焦虑症误诊为冠心病的常见原因.方法:对30例误诊为冠心病的焦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相对年轻,30~45岁,女性是男性1.5倍,并且大部分患者社会和精神压力较大;治疗后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痊愈6例,显著好转18例,好转5例,无效1例.结论:焦虑症和冠心病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症状,易误诊误治,临床医生要具有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在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后,综合分析评估病情,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许春奇;钟平;马峥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的水平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110例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中Cys C,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尿酶电极法测定血清尿素氮,按照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水平分为5期,并对各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10例肾功能损伤患者,各期血清Cys C水平随eGFR的降低而逐渐升高(P<0.01);5期之间Cys 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期血清Cys C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2.94%、64.29%、92.00%、100.00%、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ys C是早期诊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在肾病早期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葛玲;程训民;毛诗海;崔杰西;张琪;纪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1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CNP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NP应用于甲状腺腺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能优化护理工作流程,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患者对甲状腺疾病知识的掌握,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王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用真空采血管进行静脉采血的手法,并将改进后的采血方法应用于临床,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方法:用国际标准真空采血管进行静脉采血的手法(手法一)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对比,总结出改进后的操作方法(手法二),用2种手法分别对150名体检者进行1、3、5管抽血比对,观察采血耗时及被采血者的感受.结果:通过比对,手法二较手法一更符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的要求,手法二采集1、3、5管血所用的时间均较手法一明显减少(P<0.01);手法二穿刺的首次成功率明显提高,疼痛率和青紫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手法二对绝大多数右惯手者来说,采血耗时较短、速度较快、效果较好,有着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提高采血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连云;赵庆瑞;耿翠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