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肺癌11例的护理

胡守紫;徐云侠;陈汝洁;任立梅;刘超;陈余清

关键词:肺肿瘤, 射频消融,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诱导麻醉实施CT引导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术治疗肺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实施CT引导经皮肺穿刺RFA术,对CT引导经皮肺穿刺RFA术治疗肺癌11例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严密监护全程护理.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施行RFA术,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发热,温度在37.5~38.6 ℃,3例胸痛,3例咯血,经过解热、镇痛、止血等对症治疗以及加强护理后,均很快缓解.结论:加强术前患者心理护理、术中配合以及术后监护,有助于RFA术顺利完成与减少手术并发症,并能够及时发现、尽早处理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多发性骨髓瘤32例骨髓细胞学诊断及分型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骨髓细胞学诊断和分型以及其他实验室相关指标特征,提高对MM的认识.方法:对32例MM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M患者可引起贫血、血涂片中红细胞的分布异常、红细胞沉降率(ESR)加快、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显著降低、蛋白尿等,根据骨髓片中瘤细胞形态可分为浆细胞型、幼浆细胞型、原浆细胞型和网状细胞型.结论:骨髓检查对MM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血常规检查、血涂片红细胞分布、ESR、血清蛋白测定等对MM的协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二者结合能够提高MM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守永;广圣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126颗牙体缺损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126颗牙体缺损,并随访1~8年,检查修复后牙体和充填体状况,对临床修复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于修复后1、3、5、8年随访,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1.27%、80.95%、60.32%和32.54%,其中失败病例主要表现为充填物脱落、继发龋、变色或染色.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牙体病色泽美观,耐磨,操作方便,成功率较高,远期疗效有待提高.

    作者:朱振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及避免中转开腹的措施.方法:对11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急诊LC,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03例成功完成LC,9例中转开腹.急诊LC成功患者的胆囊壁厚度、急性胆囊炎的发作次数、上腹部手术史、胆囊管结石嵌顿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9例中转开腹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胆囊壁厚度、上腹部手术史、急性胆囊炎发作次数(>3次)、胆囊管结石嵌顿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仔细分析危险因素,掌握操作技巧是降低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程凯;周少波;贲大刚;褚亮;蒋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s,iNOS)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NOS在喉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6例喉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iNOS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喉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关系.结果:iNOS在喉癌组织中表达率为81.8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06%(P<0.05).不同临床分期、临床分型喉癌患者的iNOS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病理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OS可能是喉癌侵袭转移机制中的重要肿瘤标志物,在喉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具有一定作用,对于喉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成义;周蕾;詹晓东;舒继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双重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能快速鉴别是否具有耐甲氧西林基因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NUC基因的保守区为靶区域设计特异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同时针对耐甲氧西林特异MecA基因设计另一对引物和探针;2条探针的5′端标记不同荧光报告基团(FAM和HEX),3′端标记荧光淬灭基团,建立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鉴别其是否具有耐甲氧西林基因,并对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的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价.结果:双重荧光PCR方法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基因分别进行特异扩增,两者均为阳性时可判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基因特异扩增阳性而耐甲氧西林基因特异扩增阴性可判为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同种属的表皮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藤黄微球菌等病原体均无扩增;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的灵敏度低可检测至100个菌体.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不仅能实现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社区感染和临床感染的监控,同时也可为临床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用药提供必要的依据.

    作者:倪勇;孙余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院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对院前多发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105例院前多发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包括气道及颈椎保护、循环、呼吸、功能丧失(神经系统评估)、脊髓创伤、转运、心理等方面.结果:105例患者中院前急救成功96例,现场死亡9例,死亡原因为脑挫裂伤、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结论:在院前的急救过程中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急救水平,降低病死率,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急救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

    作者:范益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桩核冠修复残根残冠的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前后牙残根、残冠经桩核冠修复后的治疗体会.方法:对126颗前后牙残根、残冠先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前牙采用铸造桩核或成品螺纹根管桩、树脂核,后牙采用成品螺纹根管桩、树脂核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或金属全冠的修复方法.结果:126颗前后牙残根、残冠12个月后复查,成功120颗,失败6颗.结论:前后牙牙周无明显破坏的残根、残冠经过完善彻底的根管治疗后,前后牙采用铸造桩核或成品螺纹根管桩、树脂核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或金属全冠的修复方法,完全可以保留并能承担口腔正常的咀嚼功能,并能满足前牙美观要求.

    作者:陈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管理屏障在便携式血糖仪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管理屏障在便携式血糖仪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管理屏障对便携式血糖仪进行管理,并对管理前后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屏障技术后,护理人员对便携式血糖仪使用逐步规范,使用的正确率均有所提高.结论:管理屏障能提高便携式血糖仪的管理效果.

    作者:徐红;王飞;李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硬膜外阻滞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影响.方法:将ASAⅠ~Ⅱ级择期行胸科手术的食管癌和肺癌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A组)和全身麻醉(B组).A组在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穿刺,选择T5-6或T6-7间隙,局麻药选用1.5%利多卡因4 ml,确定硬膜外麻醉有效后再行全麻诱导.2组患者全麻诱导均采用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2~0.3 mg/kg、芬太尼3~4 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诱导成功后插入双腔导管,维持采用吸入1%~3%七氟烷,泵入瑞芬太尼并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A组持续泵入1.5%利多卡因5~6 ml/h直至手术结束.B组单纯全麻.记录2组术前、术中和手术结束时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氧饱和度和ScVO2.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2组病例在单肺通气和手术后的ScVO2均比手术前有明显的降低(P<0.01),但B组较A组下降更多.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以显著提高胸科手术患者ScVO2,降低氧的消耗.

    作者:陈龙;房孝梅;张茂银;刘功俭;朱煊;陈西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标本存放时间对血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室温下正常及病理水平血标本存放时间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40名体检健康人员(对照组)以及20例血液疾病患者(血液病组)血标本,在20 min内检测,然后分别测定室温(25±0.5)℃放置8、9、10、11、12和24 h血细胞参数值.以20 min内测定结果为对照,所有时间点测定结果与之比较.结果: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测定值与对照组相比,PLT呈下降趋势,11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时降低明显;对照组血标本检测结果中,WBC分类变化显著,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及单核细胞比例升高(P<0.05);血液病组血液标本检测结果中,RBC、PLT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室温放置10 h内标本,重复性较好,结果可靠,可为临床样本检测、复查核对,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谢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癌症化疗患者家庭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了解癌症化疗患者的家庭负担现状,探讨影响家庭负担的因素.方法:对某综合三级甲等医院187例肿瘤内科住院化疗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横断面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包括一般情况、疾病家庭负担调查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结果:癌症化疗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负担,其中以经济负担阳性回答率为高(100.0%),家庭对外关系阳性回答率低(90.6%).家庭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由大到小排列为家属采取的消极应对方式、家庭月总收入、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家属获得的社会支持.结论:癌症化疗患者的家庭负担状况具有普遍性和多维性.

    作者:苗傲霜;蹇英;朱海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儿科败血症分离菌582株细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儿科败血症细菌谱的改变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582例败血症患儿血培养阳性分离菌株的细菌谱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5~2007年的263例患儿设为A组、2008~2010年的319例患儿设为B组,比较2组细菌谱及耐药性的变化.结果:共分离菌株5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58株(61.5%),革兰阴性菌188株(32.3%),念珠菌8株(1.4%),其他28株(4.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1.2%、大肠埃希菌20.4%、金黄色葡萄球菌6.4%、肺炎克雷伯杆菌3.4%、肠杆菌3.4%.B组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于A组分离菌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株增加.结论:儿科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并有逐渐增长趋势;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细菌的耐药性增加明显.

    作者:时花;都鹏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与CD8+CD28+T细胞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与CD8+CD28+T细胞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核酸原位杂交法检测轻、中、重度乙型肝炎肝组织中HBV抗原及核酸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CD28T细胞表达并比较.结果:重度、中度、轻度乙型肝炎中HBsAg(+)HBcAg(+)、HBsAg(+)HBcAg(-)、HBsAg(-)HBcAg(+)和HBsAg(-)HBc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CD8+CD28+T细胞水平较对照组低,中度和重度乙型肝炎患者CD8+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CD8+CD28+T细胞随着炎症分级逐级升高,CD8+CD28-T细胞却随着炎症分级逐级减低(P<0.01).HBsAg(+)HBcAg(+)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CD8+CD28+T淋巴细胞表达低于HBsAg(+)HBcAg(-)、HBsAg(-)HBcAg(+)和HBsAg(-)HBc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P<0.05~P<0.01).HBV DNA、HBeAg在不同分级炎症活度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组织HBV更能准确反映肝组织HBV DNA复制情况,是机体免疫状态的间接反映,可作为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选择及疗效预测因子.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分子的表达强度与HBV的清除密切相关,CD28高表达可促进肝细胞内HBV清除.

    作者:涂远航;荣梅生;马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焦虑症误诊为冠心病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焦虑症误诊为冠心病的常见原因.方法:对30例误诊为冠心病的焦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相对年轻,30~45岁,女性是男性1.5倍,并且大部分患者社会和精神压力较大;治疗后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痊愈6例,显著好转18例,好转5例,无效1例.结论:焦虑症和冠心病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症状,易误诊误治,临床医生要具有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在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后,综合分析评估病情,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许春奇;钟平;马峥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9例应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脊髓减压治疗的胸腰椎肿瘤患者术前2周开始鼓励其做深呼吸、有效咳嗽,锻炼心肺功能;术后重点监测生命体征,预防肺不张、切口感染及神经系统症状,拔除引流管后循序渐进地指导肢体功能锻炼,认真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无护理并发症,并顺利出院.结论:正确有效的整体护理结合个性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预防术后并发症以及促进早期康复有着一定的意义.

    作者:丁桂华;杨克霞;吴亚男;雷婷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皮肾造瘘微创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术中安全护理

    目的:总结经皮肾造瘘微创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术中护理配合经验.方法:21例肾结石患者均采用经皮肾造瘘、输尿管镜下微创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针对术中患者安全问题进行护理.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拔管,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皮肾造瘘微创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术中体位变换多,运用灌注液大量冲洗,较易发生各种安全问题,在术中进行细致密切的安全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唐慧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7600-020型和Vitros-350型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电解质结果的比对分析

    目的:比对分析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美国强生Vitros-350型干式化学分析仪测定血清电解质的结果,并作偏差评估,以保证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要求,以7600-020系统为比对方法,Vitros-350系统为试验方法,分别在2台仪器上测定血清电解质,并记录数据,检查离散点,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r),并对其进行偏倚评估.结果:2台仪器3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临床接受性评价均未超过CLIA′88允许误差的一半.结论: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仪和强生Vitros-350型干式生化分析仪电解质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临床检测过程中可任选一种进行电解质测定.

    作者:孙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清内脂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其在斑块失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40例ACS(ACS组)、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26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内脂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比较两者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内脂素和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CS患者中血清内脂素与MMP-9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内脂素与ACS具有相关性,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对其测定有助于ACS的早期防治.

    作者:华启洋;张宁汝;周桂建;张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4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霉素5 mg·kg-1·d-1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5~7 d.结果:治疗组的呕吐停止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达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及恢复到出生体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时间(P<0.05).治疗组出现2例腹泻,对照组出现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叶晓琴;郑利华;高侠;韩旻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疗效,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对20例经脐单孔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囊炎并胆结石11例,胆囊炎并胆囊息肉7例,胆囊炎、胆结石合并胆囊息肉2例.结果:20例LC均获成功,无感染及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4~7天出院.术后1个月复诊,脐部手术瘢痕不明显.结论:经脐单孔LC有微创与美容相结合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潘龙;童宗培;徐翠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