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标本存放时间对血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

谢军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 存放时间, 分析前质量控制
摘要:目的:探讨室温下正常及病理水平血标本存放时间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40名体检健康人员(对照组)以及20例血液疾病患者(血液病组)血标本,在20 min内检测,然后分别测定室温(25±0.5)℃放置8、9、10、11、12和24 h血细胞参数值.以20 min内测定结果为对照,所有时间点测定结果与之比较.结果: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测定值与对照组相比,PLT呈下降趋势,11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时降低明显;对照组血标本检测结果中,WBC分类变化显著,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及单核细胞比例升高(P<0.05);血液病组血液标本检测结果中,RBC、PLT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室温放置10 h内标本,重复性较好,结果可靠,可为临床样本检测、复查核对,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及避免中转开腹的措施.方法:对11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急诊LC,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03例成功完成LC,9例中转开腹.急诊LC成功患者的胆囊壁厚度、急性胆囊炎的发作次数、上腹部手术史、胆囊管结石嵌顿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9例中转开腹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胆囊壁厚度、上腹部手术史、急性胆囊炎发作次数(>3次)、胆囊管结石嵌顿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仔细分析危险因素,掌握操作技巧是降低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程凯;周少波;贲大刚;褚亮;蒋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痛点注射镇痛液联合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痛点注射镇痛液联合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跟骨骨刺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A组采用痛点注射镇痛液联合小针刀微创松解术治疗,B组单纯采用痛点注射镇痛液治疗;随访6个月评定2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有效率为96.6%,B组有效率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痛点注射镇痛液联合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疼痛,疗效好且不易复发.

    作者:吴克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三通管密闭式吸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中应用的安全性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吸痰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将40例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开放式吸痰法(即脱机吸痰),观察组使用三通管不脱机密闭式吸痰.对2组患者吸痰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对照组吸痰后PaO2、SaO2较吸痰前均明显降低,HR、SBP均明显升高(P<0.01),DBP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PaO2、SaO2、DBP较吸痰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SBP均明显降低(P<0.01);2组吸痰前后PaO2、SaO2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三通管不脱机密闭式吸痰能降低ARDS机械通气患者由吸痰引起的低血氧水平,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侯丽;朱红娟;汪伟;贾培艳;黄美玲;章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硬膜外阻滞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影响.方法:将ASAⅠ~Ⅱ级择期行胸科手术的食管癌和肺癌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A组)和全身麻醉(B组).A组在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穿刺,选择T5-6或T6-7间隙,局麻药选用1.5%利多卡因4 ml,确定硬膜外麻醉有效后再行全麻诱导.2组患者全麻诱导均采用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2~0.3 mg/kg、芬太尼3~4 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诱导成功后插入双腔导管,维持采用吸入1%~3%七氟烷,泵入瑞芬太尼并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A组持续泵入1.5%利多卡因5~6 ml/h直至手术结束.B组单纯全麻.记录2组术前、术中和手术结束时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氧饱和度和ScVO2.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2组病例在单肺通气和手术后的ScVO2均比手术前有明显的降低(P<0.01),但B组较A组下降更多.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以显著提高胸科手术患者ScVO2,降低氧的消耗.

    作者:陈龙;房孝梅;张茂银;刘功俭;朱煊;陈西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锰对大鼠肝脏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锰对大鼠肝脏线粒体的氧化损伤作用,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MnCl2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2、8、32 g/kg MnCl2溶液,每天1次,连续30 d后取大鼠肝组织测定线粒体PT孔、线粒体膜肿胀度、线粒体膜电位、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羟自由基(O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各组间肝线粒体PT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nCl2高剂量组线粒体膜肿胀度小于对照组和MnCl2低剂量组(P<0.05);MnCl2高剂量组线粒体膜电位光密度均低于其他3组(P<0.05~P<0.01).与对照组和MnCl2低剂量组相比,MnCl2中、高剂量组肝线粒体SDH均下降(P<0.01),且MnCl2中、高剂量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与对照组和MnCl2低剂量组相比,MnCl2高剂量组肝线粒体细胞色素C上升(P<0.05).MnCl2高剂量组肝线粒体OH·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MnCl2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线粒体GSH-PX显著降低(P<0.05).结论:锰可导致线粒体氧化损伤,引起大鼠肝线粒体PT孔开放、膜电位下降,SDH、GSH-PX降低,细胞色素C、OH·显著升高,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

    作者:申玲;贾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临床无肌病皮肌炎1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无肌病皮肌炎(clinically 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CAD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10例CADM患者的皮肤、肌肉损害以及肺部病变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CADM患者均出现皮肌炎特征性的皮肤改变,其中Gottron疹9例,向阳疹8例,颈部V区疹10例,披肩疹5例.9例患者合并肺间质病变,其中4例在随访中病死,主要病死原因为合并肺间质病变进展至呼吸衰竭.结论:肺间质病变是CADM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也是病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须高度警惕,一旦发现应积极治疗.

    作者:谢长好;陈琳洁;李志军;范晓云;梅永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硬化治疗淋巴管畸形10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硬化治疗淋巴管畸形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诊断为淋巴管畸形并经超声与磁共振检查确定病变类型、范围、大小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硬化治疗.结果:治愈8例,有效2例.无过敏、局部溃破、肺纤维化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硬化治疗淋巴管畸形,操作简单,定位准确,使损伤小化,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

    作者:李丹;张莉;熊竹友;王怀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s,iNOS)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NOS在喉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6例喉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iNOS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喉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关系.结果:iNOS在喉癌组织中表达率为81.8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06%(P<0.05).不同临床分期、临床分型喉癌患者的iNOS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病理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OS可能是喉癌侵袭转移机制中的重要肿瘤标志物,在喉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具有一定作用,对于喉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成义;周蕾;詹晓东;舒继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南京地区儿童肠道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血清型的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儿童细菌性腹泻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主要血清型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对5 409例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用血清学方法鉴定E.coli血清型,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E.coli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5 409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出633株E.coli,检出率为11.70%;血清学分型共检出12种血清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出率达82.15%.结论:E.coli是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一种重要致病菌,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开展对E.coli的检测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E.coli感染.

    作者:徐飞;迟富丽;谈华;刘雪梅;阳艳丽;钟天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滑车上动脉血管蒂额部皮瓣鼻再造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滑车上动脉血管蒂额部皮瓣鼻再造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1例行滑车上动脉血管蒂额部皮瓣鼻再造术的患者给予适当的术前心理调适、术后心理支持,严格监测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及时观察皮瓣血运,对出现的异常情况早发现、早处理,正确指导患者体位,做好患者切口的局部护理和再造鼻的固定与塑形.结果:11例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再造鼻外形效果满意.结论: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切口和皮瓣的血运观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不仅提高了皮瓣成活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丽;商琼琼;赵永娟;徐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无痛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5例肝硬化患者共行35例次胃镜下套扎治疗,其中行普通胃镜组(普遍组)10例次,无痛胃镜组(无痛组)25例次;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术后调查患者对胃镜下套扎治疗的耐受情况及医生对手术的满意度,以及术前和术后7 d的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结果:除普通组术中的舒张压、收缩压高于无痛组外(P<0.05),2组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在术前、术中、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操作医生对食管蠕动及视野满意度无痛组明显高于普通组(P<0.01);2组术前、术后7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术后7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凝血酶原时间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普通组术后7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无痛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易被患者接受且手术医生满意度较高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清峰;张旭;江泳;周磊;张爽;房玉亮;黄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清钙和C反应蛋白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危重度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钙和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胰腺炎(AP)危重程度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检测52例轻型AP(MAP)和21例重症AP(SAP)患者发病1~4天血清钙和CRP水平,并对这2项指标预测SAP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入院第1天,AP患者血清CRP水平即明显增高,第2天达高峰,SAP组比MAP组增幅更为显著(P<0.01);此时CRP诊断 SA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7.3%、91.8%和0.924.MAP组患者血清钙无明显变化(P>0.05),而SAP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钙水平即显著降低(P<0.01),随着时间推移,血清钙水平继续下降;血清钙诊断SA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2.4%、86.1%和0.876.结论:血清钙和CRP可作为早期判断AP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作者:许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7600-020型和Vitros-350型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电解质结果的比对分析

    目的:比对分析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美国强生Vitros-350型干式化学分析仪测定血清电解质的结果,并作偏差评估,以保证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要求,以7600-020系统为比对方法,Vitros-350系统为试验方法,分别在2台仪器上测定血清电解质,并记录数据,检查离散点,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r),并对其进行偏倚评估.结果:2台仪器3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临床接受性评价均未超过CLIA′88允许误差的一半.结论: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仪和强生Vitros-350型干式生化分析仪电解质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临床检测过程中可任选一种进行电解质测定.

    作者:孙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青年人脑梗死74例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人(<45岁)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74例青年人脑梗死均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液循环,营养脑神经细胞及对症治疗.结果:51例患者病因明确,其中高血压、高血脂为主要原因,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血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糖尿病;6例有偏头痛病史,而口服避孕药、吸烟、饮酒是常见的诱发因素;腔隙性脑梗死53例,大面积脑梗死6例;治愈好转率为98.65%,复发率为1.37%.结论:青年人脑梗死以高血压、高血脂为主要原因,预后较好,早期病因干预是防治脑梗死的主要措施.

    作者:余宗洋;陈久权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疗效,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对20例经脐单孔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囊炎并胆结石11例,胆囊炎并胆囊息肉7例,胆囊炎、胆结石合并胆囊息肉2例.结果:20例LC均获成功,无感染及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4~7天出院.术后1个月复诊,脐部手术瘢痕不明显.结论:经脐单孔LC有微创与美容相结合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潘龙;童宗培;徐翠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RNA干扰Heparanase基因表达对胆囊癌侵袭性影响的体外研究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人胆囊癌GBC-SD细胞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基因的表达,探讨抑制HPA基因后对GBC-SD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人HPA基因miRNA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质粒转染入人胆囊癌GBC-SD细胞,RT-PCR检测转染前后HPA mRNA表达情况,选出对HPA基因沉默效果佳的质粒.通过划痕损伤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干扰沉默HPA表达后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侵袭性的影响.结果:质粒pcDNA6.2-GW/EmGFP-miR-HPA-2沉默人胆囊癌GBC-SD细胞HPA mRNA表达的效果好.划痕损伤试验中胆囊癌GBC-SD细胞的迁移距离在12 h、24 h pcDNA6.2-GW/EmGFP-miR-HPA-2组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P<0.01).pcDNA6.2-GW/EmGFP-miR-HPA-2组中穿过Transwell小室基质的胆囊癌GBC-SD细胞数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结论:靶向人HPA基因miRNA重组质粒能有效抑制HPA基因的表达,抑制人胆囊癌GBC-SD细胞的侵袭能力.

    作者:李三红;刘会春;周少波;金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癌症化疗患者家庭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了解癌症化疗患者的家庭负担现状,探讨影响家庭负担的因素.方法:对某综合三级甲等医院187例肿瘤内科住院化疗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横断面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包括一般情况、疾病家庭负担调查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结果:癌症化疗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负担,其中以经济负担阳性回答率为高(100.0%),家庭对外关系阳性回答率低(90.6%).家庭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由大到小排列为家属采取的消极应对方式、家庭月总收入、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家属获得的社会支持.结论:癌症化疗患者的家庭负担状况具有普遍性和多维性.

    作者:苗傲霜;蹇英;朱海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4例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14例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做好术前心理访视和术中体位护理、输液管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气腹压力,准确传递手术器械等配合.结果:14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地掌握腹腔镜的操作规范,细致周到的术中观察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成功配合的保证.

    作者:刘婷婷;袁丽;刘松;胡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诊断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48例CHD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DS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SCTA与CAG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48例患者中,DSCTA 成像诊断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1%、100.00%、100.00%、94.72%;2种方法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SCTA与CAG在诊断CHD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方面有显著相关关系(P<0.01).结论:DSCTA 对CHD合并糖尿病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能作出可靠诊断.

    作者:王献军;夏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EOF与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比较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表阿霉素、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与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晚期胃癌患者75例,采用EOF方案(EOF组)化疗39例,XELOX方案(XELOX组)化疗36例,每3周为1个疗程,均于化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对比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EOF组总有效率为43.6%,XELOX组总有效率为41.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ELOX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EOF组(P<0.01),但都为Ⅰ、Ⅱ度.EOF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脱发的发生率均高于XELOX组(P<0.01).结论:EOF方案和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均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均可耐受.XELOX方案用药方便,适合年老体弱的患者,而EOF方案在复治患者中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张红宇;吴昌平;吴骏;周文杰;王琦;孟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