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长好;陈琳洁;李志军;范晓云;梅永君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与CD8+CD28+T细胞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核酸原位杂交法检测轻、中、重度乙型肝炎肝组织中HBV抗原及核酸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CD28T细胞表达并比较.结果:重度、中度、轻度乙型肝炎中HBsAg(+)HBcAg(+)、HBsAg(+)HBcAg(-)、HBsAg(-)HBcAg(+)和HBsAg(-)HBc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CD8+CD28+T细胞水平较对照组低,中度和重度乙型肝炎患者CD8+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CD8+CD28+T细胞随着炎症分级逐级升高,CD8+CD28-T细胞却随着炎症分级逐级减低(P<0.01).HBsAg(+)HBcAg(+)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CD8+CD28+T淋巴细胞表达低于HBsAg(+)HBcAg(-)、HBsAg(-)HBcAg(+)和HBsAg(-)HBc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P<0.05~P<0.01).HBV DNA、HBeAg在不同分级炎症活度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组织HBV更能准确反映肝组织HBV DNA复制情况,是机体免疫状态的间接反映,可作为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选择及疗效预测因子.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分子的表达强度与HBV的清除密切相关,CD28高表达可促进肝细胞内HBV清除.
作者:涂远航;荣梅生;马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锰对大鼠肝脏线粒体的氧化损伤作用,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MnCl2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2、8、32 g/kg MnCl2溶液,每天1次,连续30 d后取大鼠肝组织测定线粒体PT孔、线粒体膜肿胀度、线粒体膜电位、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羟自由基(O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各组间肝线粒体PT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nCl2高剂量组线粒体膜肿胀度小于对照组和MnCl2低剂量组(P<0.05);MnCl2高剂量组线粒体膜电位光密度均低于其他3组(P<0.05~P<0.01).与对照组和MnCl2低剂量组相比,MnCl2中、高剂量组肝线粒体SDH均下降(P<0.01),且MnCl2中、高剂量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与对照组和MnCl2低剂量组相比,MnCl2高剂量组肝线粒体细胞色素C上升(P<0.05).MnCl2高剂量组肝线粒体OH·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MnCl2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线粒体GSH-PX显著降低(P<0.05).结论:锰可导致线粒体氧化损伤,引起大鼠肝线粒体PT孔开放、膜电位下降,SDH、GSH-PX降低,细胞色素C、OH·显著升高,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
作者:申玲;贾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s,iNOS)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NOS在喉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6例喉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iNOS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喉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关系.结果:iNOS在喉癌组织中表达率为81.8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06%(P<0.05).不同临床分期、临床分型喉癌患者的iNOS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病理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OS可能是喉癌侵袭转移机制中的重要肿瘤标志物,在喉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具有一定作用,对于喉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成义;周蕾;詹晓东;舒继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9例应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脊髓减压治疗的胸腰椎肿瘤患者术前2周开始鼓励其做深呼吸、有效咳嗽,锻炼心肺功能;术后重点监测生命体征,预防肺不张、切口感染及神经系统症状,拔除引流管后循序渐进地指导肢体功能锻炼,认真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无护理并发症,并顺利出院.结论:正确有效的整体护理结合个性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预防术后并发症以及促进早期康复有着一定的意义.
作者:丁桂华;杨克霞;吴亚男;雷婷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和syndecan-1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和肿瘤级别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乙酰肝素酶mRNA和syndecan-1 mRNA在40例脑胶质瘤组织和10例良性脑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表达水平和肿瘤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胶质瘤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脑肿瘤(P<0.01),并且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增高,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也明显增高(P<0.01),syndecan-1的表达明显低于良性脑肿瘤(P<0.01),并且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增高,syndecan-1的表达也明显降低(P<0.01).乙酰肝素酶与syndecan-1在Ⅰ~Ⅱ级脑胶质瘤中表达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在Ⅲ~Ⅳ级脑胶质瘤中表达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在各级胶质瘤中表达相关性的总体分析均显示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乙酰肝素酶在脑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syndecan-1在脑胶质瘤中低表达,而且表达水平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它们的检测可以作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判断的参考,为探讨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预后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邵华明;王穗暖;李璐;张一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髂前下棘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价值.方法:对32例Tile B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髂前下棘进钉,予以有限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10~13周.结果:32例均获得4~18个月随访,骨折复位良好,均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压疮;8例出现浅表钉道感染,取钉后换药1周内切口愈合,外固定螺钉均无明显松动.结论:采用髂前下棘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方法不但加强了骨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恢复骨盆解剖序列的连续性,操作相对简便,患者更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宗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表阿霉素、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与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晚期胃癌患者75例,采用EOF方案(EOF组)化疗39例,XELOX方案(XELOX组)化疗36例,每3周为1个疗程,均于化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对比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EOF组总有效率为43.6%,XELOX组总有效率为41.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ELOX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EOF组(P<0.01),但都为Ⅰ、Ⅱ度.EOF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脱发的发生率均高于XELOX组(P<0.01).结论:EOF方案和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均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均可耐受.XELOX方案用药方便,适合年老体弱的患者,而EOF方案在复治患者中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张红宇;吴昌平;吴骏;周文杰;王琦;孟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钼靶X线术前定位活检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临床触诊阴性,乳腺钼靶X线检查发现异常并行穿刺定位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切除病灶,金属定位导丝完整取出,无一例并发症,术后诊断乳腺癌23例,余62例为良性病变.结论:钼靶X线术前定位活检是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也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手段.
作者:周锐;王圣应;高之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4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霉素5 mg·kg-1·d-1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5~7 d.结果:治疗组的呕吐停止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达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及恢复到出生体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时间(P<0.05).治疗组出现2例腹泻,对照组出现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叶晓琴;郑利华;高侠;韩旻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钙和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胰腺炎(AP)危重程度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检测52例轻型AP(MAP)和21例重症AP(SAP)患者发病1~4天血清钙和CRP水平,并对这2项指标预测SAP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入院第1天,AP患者血清CRP水平即明显增高,第2天达高峰,SAP组比MAP组增幅更为显著(P<0.01);此时CRP诊断 SA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7.3%、91.8%和0.924.MAP组患者血清钙无明显变化(P>0.05),而SAP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钙水平即显著降低(P<0.01),随着时间推移,血清钙水平继续下降;血清钙诊断SA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2.4%、86.1%和0.876.结论:血清钙和CRP可作为早期判断AP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作者:许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生长因子-C(VEGF-C)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直肠癌的发生和淋巴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sion plus法检测72例直肠癌组织中HIF-1α、VEGF-C的表达及VEGFR-3染色的微淋巴管密度.结果:HIF-1α、VEGF-C在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7.8%、83.0%和44.4%、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者中HIF-1α阳性率为90.0%,无转移者为6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P<0.01);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者中VEGF-C阳性率为95.0%,无转移者为68.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P<0.01).在直肠癌高、中分化组和低、未分化组HIF-1α阳性率分别为12%和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C阳性率分别为14%和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与VEGF-C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相关关系(r= 0.105,P<0.01).结论:HIF-1α、VEGF-C在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且其阳性表达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与年龄、性别无关.HIF-1α、VEGF-C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具有相关性,两者在直肠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可存在协同效应.
作者:朱小康;韩福生;李兴文;刘先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前后牙残根、残冠经桩核冠修复后的治疗体会.方法:对126颗前后牙残根、残冠先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前牙采用铸造桩核或成品螺纹根管桩、树脂核,后牙采用成品螺纹根管桩、树脂核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或金属全冠的修复方法.结果:126颗前后牙残根、残冠12个月后复查,成功120颗,失败6颗.结论:前后牙牙周无明显破坏的残根、残冠经过完善彻底的根管治疗后,前后牙采用铸造桩核或成品螺纹根管桩、树脂核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或金属全冠的修复方法,完全可以保留并能承担口腔正常的咀嚼功能,并能满足前牙美观要求.
作者:陈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管理屏障在便携式血糖仪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管理屏障对便携式血糖仪进行管理,并对管理前后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屏障技术后,护理人员对便携式血糖仪使用逐步规范,使用的正确率均有所提高.结论:管理屏障能提高便携式血糖仪的管理效果.
作者:徐红;王飞;李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鼻前颅底肿瘤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鼻内镜下鼻前颅底肿瘤切除术患者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护理.结果:10例患者经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鼻前颅底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质量及治疗效果,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秀丽;李玉升;姜宋丽;王琴;金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骨髓细胞学诊断和分型以及其他实验室相关指标特征,提高对MM的认识.方法:对32例MM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M患者可引起贫血、血涂片中红细胞的分布异常、红细胞沉降率(ESR)加快、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显著降低、蛋白尿等,根据骨髓片中瘤细胞形态可分为浆细胞型、幼浆细胞型、原浆细胞型和网状细胞型.结论:骨髓检查对MM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血常规检查、血涂片红细胞分布、ESR、血清蛋白测定等对MM的协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二者结合能够提高MM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守永;广圣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在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ω-3PUFAs.2组患者均完善相关检查,常规治疗为抗感染、脱水降颅压等,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均给予能量补充105~125 kJ·kg-1·d-1,干预组中部分热量由ω-3PUFAs的脂肪乳剂来提供.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7天监测患者当日高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白细胞计数及氧合指数,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期间的费用.结果:2组的临床指标在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白细胞计数均呈下降趋势,氧合指数呈上升趋势,与时间呈相关性,干预组在第4和7天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第7天观察患者预后转归,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及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ω-3PUFAs对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成;张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05例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应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IG,根据Child-Pugh评分分层观察治疗效果.结果:Child-Pugh<10分患者,2组感染1周后均有胆红素升高、胆固醇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组治疗1周感染控制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10~15分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感染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46.15%,无效率为20.00%和53.85%(P<0.05).结论:对Child-Pugh评分10~15分的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患者,早期联合应用IG治疗能提高抗感染的疗效,可能有助于减少二重霉菌感染的发生.
作者:马春明;李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焦虑症误诊为冠心病的常见原因.方法:对30例误诊为冠心病的焦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相对年轻,30~45岁,女性是男性1.5倍,并且大部分患者社会和精神压力较大;治疗后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痊愈6例,显著好转18例,好转5例,无效1例.结论:焦虑症和冠心病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症状,易误诊误治,临床医生要具有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在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后,综合分析评估病情,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许春奇;钟平;马峥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儿童细菌性腹泻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主要血清型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对5 409例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用血清学方法鉴定E.coli血清型,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E.coli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5 409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出633株E.coli,检出率为11.70%;血清学分型共检出12种血清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出率达82.15%.结论:E.coli是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一种重要致病菌,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开展对E.coli的检测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E.coli感染.
作者:徐飞;迟富丽;谈华;刘雪梅;阳艳丽;钟天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与LKB1在肥胖大鼠脂肪组织的表达及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0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和高脂饮食组(HF组),各15只,分别予普通饲料喂养和高脂饲料喂养.喂养16周后,HF组大鼠体重高于NC组20%者为成功建立模型.所有大鼠过夜禁食后,麻醉状态下测量体重(BW),取静脉血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处死大鼠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骨骼肌组织中AMPKα、磷酸化AMPK(P-AMPKα)和磷酸化LKB1蛋白(P-LKB1)的表达.计算AMPK活性.结果:与NC组比较,HF组大鼠BW、FFA、TG、FPG、FINS均升高(P<0.05~P<0.01),脂联素水平降低(P<0.05),骨骼肌组织中P-AMPKα和P-LKB1蛋白表达降低,AMPK活性降低(P<0.05).结论: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营养性肥胖,降低LKB1和AMPK的活性,从而导致TG和TCH的合成增加,血糖升高,形成胰岛素抵抗.
作者:程媛;王佑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